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适宜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流域增殖放流鱼类标志的方法,在安谷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使用T-tag锚标法(T-tag)、金属线码标法(CWT)和荧光胶体标记法(VIE)分别对四种放流鱼苗(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唇■Hemibarbus labeo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进行标记。每种鱼苗选择大、小两种规格进行试验。在标记后40 d分别统计了鱼苗的存活率、标记保持率和生长等数据。结果表明:(1)40 d短期标记条件下,CWT和VIE对四种鱼苗的存活率负面影响较小,T-tag对存活率负面影响较大。其中,CWT和VIE对体长50~110 mm小规格放流鱼苗的存活无显著影响,而T-tag导致小规格放流鱼苗存活率显著下降;(2)四种放流鱼苗CWT和VIE标记保持率均显著高于T-tag,其中,除50~80 mm的小规格长薄鳅VIE组标记保持率略低于CWT外,其它各实验组均表现出VIE组大于CWT组;(3)CWT和T-tag标记保持率与标记鱼类生活习性相关性较大,胭脂鱼、长薄鳅标记保持率相对高于唇■、黄颡鱼;(4)三种标记对鱼苗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但与对照组相比标记组存活的鱼苗生长状况均不受影响,其中,四种鱼苗相比唇■的生长速度最快。(5)考虑到T-tag标记具备操作简单、标记快、易辨认等特点,建议使用T-tag标记时鱼苗的全长应大于170 mm。  相似文献   

2.
投喂浮性膨化饲料与冰鲜鱼养殖南方大口鲇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dis chan,简称大口鲇)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肉食性鱼类,在四川的简阳、双流、邛崃、西昌二滩等地养殖较多。目前主要是用冰鲜鱼来养殖,随着冰鲜鱼的数量减少,价格上涨,大口鲇的养殖成本不断增大,养殖户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配合饲料。关于用配合饲料驯化、养殖大口鲶的效果已有报道,通威公司也一直致力于推广膨化饲料多年,为了更进一步直观比较冰鲜鱼与膨化饲料的效果,特于2008年6月11日~7月31日在养殖户处开展了投喂浮性膨化饲料与冰鲜鱼养殖南方大口鲇的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核基因ITS2片段研究四种鲇形目鱼类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鲇形目鱼鱼类通用引物扩增了鲇形目鱼类4种鱼,长吻(Leiocassi longirostris)、南方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核DNA的ITS2片段,并构建UPMGA,NJ,ME和MP系统树。结果显示:根据遗传距离,斑点叉尾和黄颡鱼的亲缘关系最近(D=0.0661),接下来是黄颡鱼和南方大口鲇(D=0.1100),南方大口鲇和长吻(D=0.1184),斑点叉尾和南方大口鲇(D=0.1266),黄颡鱼和长吻(D=0.1490),斑点叉尾和长吻的亲缘关系是最远的(D=0.1503)。结果表明:长吻最早分化,其次是南方南方大口鲇和黄颡鱼,而斑点叉尾分化最晚。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自2005年开始已连续5年在河南境内四大流域水体进行多批次的渔业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效果如何,如何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日益受到各部门的关注。2009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受河南省渔政渔船监督检验管理局委托.对河南省水生经济物种放流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大型水生动物放流荧光色素标记法和注射式电子标签两种标记方法.进行跟踪监测评估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5.
于广宝  李刚 《中国水产》2016,(7):102-105
正本文总结了多年牙鲆鱼苗培育和增殖放流经验,开展了牙鲆生态标记放流试验,旨在通过对牙鲆鱼苗变态前后的摄入营养进行人为干预,使放流牙鲆鱼苗在无眼侧出现黑色素沉积斑以此和野生牙鲆无眼纯白形成鲜明对比,达到标记的目的,用以评价牙鲆增殖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口鲇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原名南方大口鲇,俗称河鲇、鲇巴朗、叉口鲇、大鲇鲐等,系鲇形目、鲇科、鲇属鱼类之一种,天然水域里以鱼虾为食。属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是我国长江出产的名优鱼之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从1985年起就开始对它进行移养驯化和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现已在省内外大面  相似文献   

7.
2010-2012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湖北省水产局等单位在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江段实施了鲢、鳙、草鱼等鱼类的增殖放流,并标记了部分放流苗种进行了放流效果评价。三年放流规模分别为103.49万、125万、130万尾,标记放流鱼类总计为4.66万尾,标记回捕率分别是0.0465%、0、0.0114%。通过监测及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每年100万~125万尾的放流规模对鱼类增殖具有一定的效果,2010-2012年7-8月家鱼渔获物的产量分别约为3.0 kg/(船· d)、7.3 kg/(船· d)、4.3 kg/(船· d),较放流前有所提高。同步网箱散养放流家鱼试验的成活率在2010-2012年分别为5%、64%、81%,3年中放流家鱼平均体重最低增加到约1.8倍,最高增加到约7.9倍,说明放流对增加两坝间水域鱼类资源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水产资源     
种群增殖是补充野生鱼类群体的有效管理方法,将眼斑拟石首鱼作为试验品种评估佛罗里达海域种群增殖的效果。放流鱼种作上标记,在三个季节进行三次放流以比较回捕率。60000尾眼斑拟石首鱼按总体长分为60、90、120mm 规格级,鱼种为秋季自然产卵繁殖生产的鱼种和调节光照和水温人工诱导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2021,51(5)
为探讨适应高原鱼类规模化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标记方法,本研究选取黄河上游典型的规模化放流品种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为试验对象,对比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法和金属线码标记法标记花斑裸鲤的效果。结果显示:可见植入荧光标记的保持率是100%,死亡率3%,金属线码标记的保持率是85%,死亡率17%;单人标记速度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法大约是金属线码标记法的3倍;两种方法标记鱼类与未标记鱼类的体长体重均没有显著差异。3年的回捕监测显示,两种标记均可长期保留。鉴于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检测方法较金属线码标记保持率高,标记更为快捷,且检出率高,建议对高原鱼类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价采用可见植入荧光标记。  相似文献   

10.
增殖放流是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持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增殖放流的发展、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增殖放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增殖放流的标记方法和效果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和分析,以期对水生动物的增殖放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长江江苏段鳙(Aristichthysnobilis)增殖放流效果,本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技术,选用10对扩增效果稳定的微卫星荧光标记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对江苏省内良种场563尾鳙亲鱼和长江江苏段687尾回捕鳙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位点多态性及亲子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等位基因介于19~55之间,其观测杂合度为0.530~0.909(平均值为0.748),期望杂合度为0.818~0.929(平均值为0.882),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97~0.924 (平均值为0.871); Cervus3.0模拟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 10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非亲权排除率为99.996%。亲子鉴定结果发现,所有回捕鳙中有42尾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被确认来源于鳙增殖放流群体,并由此推算此次评估亲本的放流子代对长江江苏段野生群体的贡献率为6.11%。结果显示该研究进行的鳙亲子鉴定技术可为长江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长江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大口鲇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原名南方大口鲇,俗称河鲇,大河鲇,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的大江河中,是一种以鱼为食的大型经济鱼类,常见个体重约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40公斤以上。它与分布很广的那种小个子鲇(俗称土鲇)是同属不同种。大口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我所从1985年起即开始对其进行了移养驯化和池塘人工养殖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瓯江唇[HT5”,7]鱼[KG-*3]骨(Hemibarbus labeo)的增殖放流效果,利用已开发的10对微卫星引物,基于亲子鉴定技术,开展了瓯江增殖放流唇[HT5”,7]鱼[KG-*3]骨对野生群体的资源贡献率评估。结果显示:28尾繁殖亲本群体和103尾回捕群体中共检出等位基因数(Na)133个,单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19个、0.501~0.883、0.328~0.787和0.523~0.897,对应的平均值分别为13.3个、0.703、0.598和0.737,10对微卫星引物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可用于后续亲缘关系鉴定。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亲本性别未知的情况下,非亲排除率(NEP)范围为0.043~0.400,10座位累计非亲排除率(CEP)达到0.999 999 62。亲子鉴定结果表明,在回捕的103尾唇[HT5”,7]鱼[KG-*3]骨个体中,3尾确认来源于增殖放流群体,由此推算出放流群体对野生群体的资源贡献率为2.91%。综合分析表明,瓯江唇[HT5”,7]鱼[KG-*3]骨增殖放流具有一定的资源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被动集成应答器(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PIT)标记是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标记,以标记的方式来识别目标生物体,主要应用于水生动物的行为、生存生长、分布、监测保护和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等研究中。与其它标记技术相比,PIT标记具有信息储存量大、体积小、持久性强、识别度高、唯一性和性能稳定、频率足够低时易于识别及对生物体的生存、生长和游泳能力无显著影响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有些种类肌肉植入时保留率低;手术伤口溃烂导致生物体死亡;标记迁移影响天线的检测等。PIT标记技术对于水生动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综述了基于PIT标记在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可以预期,PIT标记技术与物理、化学和分子标记等相结合将成为水生动物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网箱饲养大口鲇的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饲养大口鲇的实用技术大口鲇原名南方大口鲶,俗称河鳃、大河鲶巴狼等,主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大江河中,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市场上非常抢手的名优鱼。其经济效益比埃及革胡子鲶、美国斑点叉尾、欧洲多瑙河六须鲶等国外引进的同类品种都好。池塘养殖大口鲇...  相似文献   

16.
以微卫星DNA标记技术为例,系统阐述在增殖放流过程中,该技术在个体识别、遗传多样性及适应性评估中的应用。同时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策略和效果评估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等来激动人心的消息:佩戴卫星标记编号为20U0560和20P2232的放流中华鲟,在历经17 d、约1 800 km的旅程后,已游到长江入海口,投入东海的怀抱。这2尾佩戴卫星标记的中华鲟作为"先头部队",已分别于4月22日和23日出现在江阴江段(距入海口200多公里)。"首批卫星标记放流中华鲟游入大海,对三峡集团首次开启的放流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说。4月10日,2021年长江三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举行。这是三峡集团第64次开展中华鲟放流,共放流"子二代"中华鲟1万尾,其中,有16尾不仅佩戴了常规的"身份证"——声呐标、PIT标和T型标,还首次打上了卫星标记。此次放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缓金沙江阿海段水工建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开展土著鱼人工增殖放流并对其放流效果进行评估。采用T型标对阿海电站2011年度增殖放流的鲈鲤(Percocypris pingi pingi)、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进行标志放流,通过集中捕捞与渔民反馈的方式进行了重捕调查,集中捕捞每隔2月进行1次,捕捞水域为石鼓-阿海-鲁地拉江段。结果表明,标志个体在阿海电站库区、金安桥电站库区、龙开口电站库区均有捕获,其中渔获量为:阿海库区金安桥库区龙开口库区;在正常捕捞强度下,鲈鲤、四川裂腹鱼、细鳞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的回捕率分别为0.19%、0.42%、0.37%、0.72%;捕获标志个体在自然水域正常生长。建议在后期的增殖放流活动中,在坝上和坝下选择多点放流,扩大人工增殖群体的分布水域,对增殖对象的资源量变动和遗传渗透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挂牌标记法(体外标)和切鳍法最为常用。而在国外,主要的标志方法有荧光色素标记(VIE)法、金属线码标记(CWT)法、被动整合雷达(PIT)法、档案式标记法、分离式卫星标记法以及生物遥测标记法等。我国的标志放流方法应该以挂牌标记法为主,同时可以引进荧光色素标记法和金属线码标记法等。  相似文献   

20.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增殖放流经济鱼种之一,探索有效的标志方法对其增殖放流的技术保障和效果评价无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草鱼仔鱼耳石进行了1 d茜素络合物(ALC)荧光标记,以确认该方法的可行性及适宜条件。结果显示,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均能被标记。标记环在可见光及荧光下均能被观察到。其中,后者使用蓝色激发光(WBS)观察效果最佳。总体上,微耳石的标记效果最好,矢耳石次之。ALC浸泡对鱼体的生存及生长无显著影响,耳石上荧光信号出现和消失与鱼体开始浸泡和结束均存在约12 h的时滞。浸泡标记过的实验鱼在经过长达60 d的恢复续养后,标记环仍清晰可见,表明ALC标记效果明显且可长期存在。该方法对草鱼仔鱼的增殖放流标记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