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种标志方法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通常使用的几种标志技术和方法.同时,阐述了我国在挂牌标志法、切鳍法、荧光标记法、金属线码标记法、分离式卫星标志法和生物标志法等多种标志方法的实际应用状况,分析比较了近年来在东海区增殖放流中传统标志方法和国外引进的先进标志方法的标志效果,文中最后分析探讨了今后标志技术的改进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2021,51(5)
为探讨适应高原鱼类规模化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标记方法,本研究选取黄河上游典型的规模化放流品种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为试验对象,对比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法和金属线码标记法标记花斑裸鲤的效果。结果显示:可见植入荧光标记的保持率是100%,死亡率3%,金属线码标记的保持率是85%,死亡率17%;单人标记速度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法大约是金属线码标记法的3倍;两种方法标记鱼类与未标记鱼类的体长体重均没有显著差异。3年的回捕监测显示,两种标记均可长期保留。鉴于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检测方法较金属线码标记保持率高,标记更为快捷,且检出率高,建议对高原鱼类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价采用可见植入荧光标记。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适宜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流域增殖放流鱼类标志的方法,在安谷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使用T-tag锚标法(T-tag)、金属线码标法(CWT)和荧光胶体标记法(VIE)分别对四种放流鱼苗(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唇■Hemibarbus labeo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进行标记。每种鱼苗选择大、小两种规格进行试验。在标记后40 d分别统计了鱼苗的存活率、标记保持率和生长等数据。结果表明:(1)40 d短期标记条件下,CWT和VIE对四种鱼苗的存活率负面影响较小,T-tag对存活率负面影响较大。其中,CWT和VIE对体长50~110 mm小规格放流鱼苗的存活无显著影响,而T-tag导致小规格放流鱼苗存活率显著下降;(2)四种放流鱼苗CWT和VIE标记保持率均显著高于T-tag,其中,除50~80 mm的小规格长薄鳅VIE组标记保持率略低于CWT外,其它各实验组均表现出VIE组大于CWT组;(3)CWT和T-tag标记保持率与标记鱼类生活习性相关性较大,胭脂鱼、长薄鳅标记保持率相对高于唇■、黄颡鱼;(4)三种标记对鱼苗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但与对照组相比标记组存活的鱼苗生长状况均不受影响,其中,四种鱼苗相比唇■的生长速度最快。(5)考虑到T-tag标记具备操作简单、标记快、易辨认等特点,建议使用T-tag标记时鱼苗的全长应大于170 mm。  相似文献   

4.
金属线码标记技术在渔业生物增殖放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致使中国近海海洋生物资源不断衰退,开展增殖放流成为修复渔业资源较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中放流种类的生物标志技术是评价放流效果的重要手段。金属线码标记(CWT)作为渔业生物体内标志的一种重要方法,已在放流种类种群密度、存活率、资源补充量估算及洄游分布等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系统整理了国内外开展CWT研究的相关资料,介绍其原理和发展历史,简述在渔业生物增殖放流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缺点。综合看来,CWT具有标记速度快、对鱼体损伤小、标记保持率高、批量标记价格低廉等优点,同时也有回捕率较低的缺点。随着渔业生物标志技术的不断发展,CWT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领域的应用将更广泛,并成为标志放流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标记法和T-tag锚标法标记了体长11.88-13.13cm的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s、花 Hemibarbus maculatus(Bleeker),以寻找适合北盘江增殖放流鱼类的标志方法。14d的标记结果表明:荧光标志法标记的长臀鮠、光倒刺鲃、白甲鱼、花的成活率均在90.0%以上,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标志方法,可在该流域增殖放流使用。需在短时间内回捕的放流对象也可用T-tag锚标法作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6.
谢迪  李潮  李嘉淇  吴倩  赵俊 《水产科学》2019,(3):382-387
为研究倒刺鲃人工增殖放流中的生长发育等规律,探讨恢复连江这一传统特色经济鱼类资源的有效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荧光色素标记方法,在连江阳山段对3×10~4尾倒刺鲃鱼苗进行标志放流试验。基于回捕数据对倒刺鲃的回捕率、标志保留率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连江倒刺鲃标志放流的方法做出初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流刺网等捕捞工具对倒刺鲃进行回捕,截至2016年5月共回捕倒刺鲃275尾,回捕率为0.92%。对回捕鱼的标记保留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标志保留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回捕的前几个月内,荧光标志仍肉眼可辨,自第7个月开始荧光标志开始变得逐渐模糊,1年之后标志逐渐消失。标志鱼在放流后6个月生长缓慢,之后生长加快。协方差分析表明,倒刺鲃在放流水域的生长比池塘养殖和自然群体更具优势,说明放流水域属于放流条件较佳水域。综上所述,本研究基本达到标志放流预期目的,但应继续优化标志放流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为更好地开展人工放流细鳞鱼放流效果监测及资源调查评估,对人工养殖、野生捕获的体长为5cm~30cm的细鳞鱼,使用外挂T型标、VIF荧光标、PIT芯片标、MCT微码标4种方法实施标志,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VIF荧光标志成本低,对鱼的伤害小,可以标志更小规格(比如,体长5cm以下)的鱼,可以利用不同荧光颜色区分至少分6个组别,是野外批量放流的最佳标志方法。PIT芯片标,T型标,MCT微码标具备不同优点,可以用于小群体标志。  相似文献   

8.
鱼类育种实践中的个体标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鱼类育种实践中所采用的鱼类个体标记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综述。鱼类个体标记主要有外标和内标两种方式,每种标记方式中又有不同的具体方法。外标法主要包括鼻签、剪鳍、挂牌、烙印等,具有简便易行、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标记的保留率相对较低;内标法有染料标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荧光色素可见标记和被动整合雷达标记等,内标法的标记保留率较高,但成本也较高。内标法在标记效率和个体存活率上比外标法要好。  相似文献   

9.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增殖放流经济鱼种之一,探索有效的标志方法对其增殖放流的技术保障和效果评价无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草鱼仔鱼耳石进行了1 d茜素络合物(ALC)荧光标记,以确认该方法的可行性及适宜条件。结果显示,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均能被标记。标记环在可见光及荧光下均能被观察到。其中,后者使用蓝色激发光(WBS)观察效果最佳。总体上,微耳石的标记效果最好,矢耳石次之。ALC浸泡对鱼体的生存及生长无显著影响,耳石上荧光信号出现和消失与鱼体开始浸泡和结束均存在约12 h的时滞。浸泡标记过的实验鱼在经过长达60 d的恢复续养后,标记环仍清晰可见,表明ALC标记效果明显且可长期存在。该方法对草鱼仔鱼的增殖放流标记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自2005年开始已连续5年在河南境内四大流域水体进行多批次的渔业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效果如何,如何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日益受到各部门的关注。2009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受河南省渔政渔船监督检验管理局委托.对河南省水生经济物种放流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大型水生动物放流荧光色素标记法和注射式电子标签两种标记方法.进行跟踪监测评估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