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鳠,又名芝麻Yan、Yan鱼,属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的珠江、钱塘江、九龙江等水系中。斑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鱼类。  相似文献   

2.
丝尾鳠越冬养殖中水霉病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奔明 《淡水渔业》2004,34(5):29,55
丝尾鳠(Mystus numerus)俗称白须公,属鲶形目(Sinionmes),鲿科(Bagridae),鳠属(Mystus).丝尾鳠属温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是马来西亚主要食用和游钓鱼类,丝尾鳠的肉质细嫩、口感爽,无肌间刺,腹腔无黑膜,肉质雪白,无特别鱼腥味,肉质可与笋壳鱼媲美,当地售价较高.  相似文献   

3.
斑鳠(Mystus guttatus)俗称芝麻(鱼甘)、白须(鱼甘)、(鱼甘)鱼,隶属鲇形目(Silurifomes)、鲿科(Bagridae)、鳠属(Mystus),常见个体为4kg~5kg,较大个体为5kg~10kg,最大个体达16kg以上。斑鳠为珠江水系名贵经济鱼类,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由于在江河上捕捉斑鳠的渔农民越来越多,导致江河野生斑鳠的资源日趋枯竭,因此,开展斑鳠养殖技术研究,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4.
大鳍鳠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俗称:石扁头、江鼠等,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水系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习底栖性,生活于水流较急多石砾的江河支流中。大鳍鳠是生长较快的鲿科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0.5kg,最大个体在5kg。由于生长快、食性广、肉味鲜美、无肌间刺,是产区上等的水产品。随着大鳍鳠基础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人工繁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伴随着养殖面积扩大,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势必造成大鳍鳠鱼病害的增多,给不少养殖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当前养殖实践将大鳍鳠常见疾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提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鳍鳠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俗称:石扁头、江鼠等,是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水系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习底栖性,生活于水流较急、多石砾的江河支流中。大鳍鳠是生长较快的鲿科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0.5千克,最大个体在5千克。由于生长快、食性广、肉味鲜美、无肌间刺,是产区上等的水产品。随着大鳍鳠基础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人工繁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伴随着养殖面积扩大,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势必造成大鳍鳠病害增多,给不少养殖者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当前养殖实践将大鳍鳠常见疾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提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斑鳠(Mystus guttatus)属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和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它肉质细嫩鲜美,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是主产区重要的经济鱼类,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近年来,由于受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江河野生斑鳠资源量大幅  相似文献   

7.
丝尾鳠(Mystus humerus),俗称白须公(见彩中插2),属鲶形目,鳞科,鳠属,是一种亚广盐性鱼类。原产地为马来西亚、缅甸、印尼等东南亚各国的江河、湖泊、沼泽地带。其肉质细嫩鲜美,口感爽滑,不带土腥味,无肌间刺,被当地列为优良淡水鱼类之一,是当地高档游钓鱼类。丝尾鳠是暖水性鱼类,有灰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现介绍的为灰色体色),适应性强,耐低氧,具有抗病力强、个体大、食性杂、易饲养等特点,经济价值较高,塘头价格与斑鳠相近。  相似文献   

8.
斑鳠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我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以及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斑鳠喜欢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也摄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每年4-6月繁殖,在6-8月也发现有成熟个体。  相似文献   

9.
丝尾鳠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 Chaux et Fang)地方名为长胡子鱼。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在国内为云南的土著种,仅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的支流中,澜沧江干流中少见。丝尾鳠体色美观,背部为青色,体侧泛淡蓝色,逐渐转浅,至腹部为白色。背鳍、腹鳍、臀鳍外缘略红,尾鳍红色。其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10.
芝麻魽是珠江水系特有的"四大名鱼"之一,学名斑鳠,拉丁名Mystus guttatus,属鲇形目、鲿科、斑鳠属,俗称芝麻魽、白须魽、魽鱼、梅花鲇等。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上游,在我省仅分布于南、北盘江。芝麻魽是少数具有肉食性同时又具有杂食性的优良土著鱼类,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人们喜  相似文献   

11.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Bleeker)俗称石扁头、石胡子、江鼠等,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鳠属。蛋白质、脂肪含量高,营养价值全面,肉质细嫩,味鲜美,无肌间刺,食用价值高,是产区喜爱的上等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12.
斑鳠[Mystusguttatus(Lacepede)]属鲶形目鱼尝科鱼类,地方名也称芝麻鱼佥、西江鱼甘,是江河中的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利用池塘进行人工养殖获得成功。进行斑鳠苗种驯养,为生产提供大规格鱼种,是斑鳠成鱼养殖最关键的环节。为此,笔者利用发电厂冷却水高密度流水养殖斑鳠鱼种,取得了较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越冬池条件。越冬池为桂林铁合金总厂发电分厂1#冷却水池,面积1060m2,用20目尼龙网片分隔成两部分,其中600m2供本次试验养殖斑鳠鱼种用(另460m2养殖…  相似文献   

13.
<正>丝尾鳠(Hemibagrus wyckioides)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又叫长胡子鱼,原产于老挝、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各国河流水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江水系支流中,在干流中少见。丝尾鳠因其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耐低温等特性,比较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及其流水池高密度养殖。而丝尾鳠因其肉质较为细嫩、味道鲜美、腹腔无黑膜、含肉率高,并且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特点,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鱼"之首。近年来,随着丝尾鳠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养殖业的兴起,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带来良好  相似文献   

14.
斑鳠又名Yan鱼、芝麻Yan、花Yan,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喜弱光,以虾类、小形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为主食,属肉食性鱼类。斑鳠生长快,2龄鱼可长到600~700g,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斑鳠在广西桂江、西江及右江水体中均有分布。近年来,斑鳠人工驯化养殖已取得初步成功。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均有发展。池塘养殖主要为套养。  相似文献   

15.
斑鳠(Mystus guttatus),俗称西江钳或白须钳,是西江四大名贵鱼类之一,现在市场收购价一般在80~120元/千克,在分类学上属于鲶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中国大陆珠江水系(包括西江、北江和东江)、韩江、九龙江、钱塘江、元江及海南岛的南渡水系。  相似文献   

16.
斑鳠(Mystus guttatus),俗称西江钳或白须钳,是西江四大名贵鱼类之一,现在市场收购价一般在80元/kg~120元/kg,在分类学上属于鲶形目、鲿科、鳠属,分布于中国大陆珠江水系(包括西江、北江和东江)、韩江、九龙江、钱塘江、元江及海南岛的南渡水系。  相似文献   

17.
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属鲶形目、鲿科、鳠属,俗称江鼠、石扁头、石胡子等,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是一种生长较快、个体较大的经济鱼类。因其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部分大,在贵州省清水江等流域是当地群众十分喜爱的土著鱼类。现在由于过度捕捞,江河污染,修建水库(该鱼不能在静水中自然繁殖)等原因,自然资源急剧下降,市场价格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8.
大鳍鳠养殖前景极为广阔,其驯化、繁育技术的开发有很大的意义,而大鳍鳠的暂养是驯化和繁育的前提。本文介绍了大鳍鳠暂养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丝尾鳠是云南省土著鱼类名优品种,被誉为"云南六大名鱼"之首。近年来,随着丝尾鳠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该品种养殖已在云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对从云南引进的1.4万尾丝尾鳠鱼苗在海南进行了试养殖,并在养殖至成鱼后对丝尾鳠的成鱼肌肉成分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海南省养殖环境下丝尾鳠的肌肉品质,为养殖饲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斑鳠是名贵经济鱼类,目前资源遭到破坏,因此开展斑鳠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如何提高斑鳠养殖技术水平,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池塘精养斑鳠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