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生殖系统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成熟个体的生殖系统进行观察。曼氏无针乌贼为雌雄异体,其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巢、输精管、精囊(精囊Ⅰ、精囊Ⅱ、精囊Ⅱ的桃核体和精囊Ⅲ)、副性腺和精荚囊: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输卵管腺以及附属腺(缠卵腺和副缠卵腺)。光镜下,精巢属于小叶型,由精巢壁和实质部分组成,实质部分由精小叶和小叶间质构成;卵巢呈葡萄串状,由卵巢壁、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和卵巢基质构成。  相似文献   

2.
金乌贼成体副缠卵腺的超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成体副缠卵腺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解剖结构显示,副缠卵腺呈耳状,下端呈‘M’型与缠卵腺紧密连接,颜色为白色并夹杂着橙黄色;(2)显微结构显示,副缠卵腺由腺壁、腺体小管和结缔组织构成,腺壁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膜层和肌肉层,其中,外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腺体小管数量较多,平均直径为70μm,内腔表面可见微绒毛层,管腔内含有大量的分泌物质;结缔组织具有集中分布的血管和肌肉纤维;(3)超微结构显示,上皮细胞细胞质中含有数量较多且分布集中的囊泡,部分囊泡中含有分泌球状体;微绒毛分布面积较广且排列密集,而纤毛一部分集中分布,另一部分呈单行排列,着生不连续;腺体小管管腔内具有大量的共生菌,绝大部分为球菌,且在管腔中具有较多的分泌球状体。研究表明,金乌贼副缠卵腺是一种起分泌作用的腺体,存在的共生菌据认为在胚胎发育阶段的病害防治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输卵管腺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解剖学、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腺体进行解剖学及超显微结构观察。解剖结果显示,莱氏拟乌贼具有1个输卵管腺,由圆饼状近端输卵管腺和圆柱状远端输卵管腺构成,整体呈白色,靠近内壳侧具有棕黄色的色素沉着,透明瓣膜位于腺体末端。显微结果显示,输卵管腺由腺壁组织包裹,由外向内分别是外膜层和结缔组织。外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结缔组织中分布少量肌肉组织和血管;腺体的外膜层和透明瓣膜的外表层中分布少量杯状细胞,瓣膜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腺体内部是分泌叶瓣,在腺体中呈层状分布,叶瓣依附于腺壁组织。电镜结果显示,分泌细胞个体较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包含大量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此外,胞内分布大量黏液颗粒,细胞外连续着生纤毛。透明瓣膜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可见横切和纵切的肌丝以及大量的胶原纤维。研究表明,输卵管腺具备分泌功能,其分泌物形成受精卵的内层卵鞘,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对莱氏拟乌贼的输卵管腺进行超显微结构观察,描述了输卵管腺的外部形态构造和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并总结了该腺体的结构和...  相似文献   

4.
细角螺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细角螺生殖系统的结构,并描述了该螺生殖系统的形态构造,探讨了细角螺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细角螺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集合管、储精囊、输精管、阴精囊和交接器组成;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集合管、蛋白腺、缠卵腺、黑腺、交接囊、阴道和腹足口组成。交接器是细角螺特有的结构,在其它腹足纲动物中未见报道。腹足口仅雌性特有,是区分雌雄的唯一形态特征。繁殖期蛋白腺分泌强嗜酸性物质,缠卵腺分泌强嗜碱性物质。在细角螺中发现黑腺结构,其具体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试剂盒测定了曼氏无针乌贼副性腺产卵前后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比较其产卵前后的变化,发现产卵后6种酶的活力均有下降。其中产卵前缠卵腺、副缠卵腺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分别为89、57 U/g,产卵后分别为56、45 U/g。产卵前缠卵腺、副缠卵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为78、47 U/mg产卵后缠卵腺、副缠卵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为51、32 U/mg。  相似文献   

6.
锯缘青蟹促雄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以OlympusBH-2型显微镜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促雄腺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促雄腺附着于射精管近末端,发育过程可分为4期:Ⅰ期促雄腺短小,腺细胞数量少;Ⅱ期促雄腺呈明显的索状;Ⅲ期促雄腺体积达到最大,一些部位膨大增生;Ⅳ期促雄腺不再生长,腺体急剧退化。腺细胞具有2种类型:A型细胞,核圆、异染色质少、胞质染色浅;B型细胞,核扁平、异染色质多,细胞染色深、界限不清晰,有时细胞质消失。促雄腺发育过程中,A、B型细胞数量、比例发生变化。B型细胞为A型细胞完成分泌后的存在形式,B型细胞比例反映了促雄腺分泌活动的状况。锯缘青蟹促雄腺发育和精巢成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曼氏无针乌贼的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卵子发生、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组织学、细胞学观察。根据细胞大小、胞核形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划分为卵原细胞期、卵母细胞期、成熟期和退化吸收期4个阶段,并阐述了各期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特征。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过程具有种的特异性,大约孵化出膜12 d的乌贼可见有卵原细胞,此后进入增殖期。卵母细胞属于典型的滤泡型,发育过程中同时存在同步性与异同步性;卵母细胞无初级卵膜,只有次级卵膜和三级卵膜,次级卵膜由滤泡细胞分泌,三级卵膜由输卵管腺、缠卵腺以及墨囊分泌物共同构成。通过对卵巢的外观形态和组织学观察,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发育划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拟目乌贼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江  蒋霞敏  彭瑞冰  唐锋 《水产学报》2014,38(7):946-955
为了丰富拟目乌贼人工繁育理论,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其雌雄生殖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雄性生殖系统可分为精巢、输精管、黏液腺、放射导管腺、中被膜腺、外被膜腺、硬腺、终腺和精荚囊9部分,其中输精管可分为前段、中段(壶腹)和后段3部分。精子发生不同步,成熟精子自精巢产生后,通过输精管,在黏液腺和放射导管腺中形成精团,在中被膜腺和外被膜腺中按规律进行重新排列,硬腺的主要作用是吸水使精荚变硬,最后在终腺中成熟,储存于精荚囊中,在生殖季节分批排出。雌性生殖系统可分为卵巢、输卵管、输卵管腺、1对缠卵腺和1对副缠卵腺5部分,可推测卵子发生不同步,分批成熟,在输卵管腺、缠卵腺和副缠卵腺共同作用下形成三级卵膜结构。拟目乌贼雌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其受精和产卵方式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9.
王亚  王春琳  詹萍萍  宋微微  母昌考  邵楚  刘帅 《水产学报》2011,35(11):1633-1639
分析了长蛸墨囊组织学及墨腺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墨囊由墨囊体、导管和墨腺3部分组成,墨囊壁和导管壁分为外膜、肌肉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墨囊壁与肝脏外膜紧密相连,墨囊导管开口于直肠末端近肛门处;墨腺集中在墨囊底部靠近肝脏的一侧,由粘膜上皮细胞向囊腔内增生形成,呈索状,腺体中部含丰富的结缔组织;墨腺细胞分为具有无分泌功能的A型细胞和有分泌功能的B型细胞,微绒毛分布于B型细胞的顶端;墨汁颗粒在墨腺细胞囊泡中形成,并以胞吐或细胞破碎的形式将墨汁颗粒排出.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2年1-4月西南大西洋公海鱿钓渔船随机采集的666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其鱿钓渔获的群体组成、形态特征、雌雄性比、缠卵腺及性腺发育等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鱿钓渔业阿根廷滑柔鱼渔获群体胴长为91~351 mm,呈双峰分布,雌、雄性平均胴长分别为243.6 mm 和214.5 mm,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雌雄性比为1.26:1,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群体性成熟以Ⅱ期为主(57.9%),Ⅲ期以上个体为42.1%;雌性性成熟度、缠卵腺发育程度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认为缠卵腺长与其重量存在幂函数关系,且雌性性成熟个体缠卵腺指数明显大于未成熟个体;雄性个体性腺随着个体生长逐步发育。根据个体大小和性成熟状况推测,调查期间捕获的阿根廷滑柔鱼群体以南巴塔哥尼亚种群( SPS)为主,混有少量的夏季产卵( SSS)群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及AB-PAS的染色方法对野生和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消化道中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研究。黄鳍鲷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均有差异。食道中以Ⅰ、Ⅱ型粘液细胞为主;贲门部和胃体部只有Ⅰ、Ⅱ型粘液细胞分布,幽门部只有Ⅰ型粘液细胞;幽门盲囊、肠道及直肠都是Ⅱ型粘液细胞最多。野生与养殖黄鳍鲷粘液细胞的区别在于消化道的相同部位养殖鱼比野生鱼粘液细胞数量更多。根据研究结果推测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与鱼的生活环境及食物相关,也可能与消化道中各种菌群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2.
赵峰  杨刚  张涛  王妤  庄平 《海洋渔业》2016,(1):35-41
为了探讨中华鲟幼鱼进入长江口半咸水环境后,渗透压适应调节过程中鳃上皮泌氯细胞的适应性变化,将幼鱼在淡水(盐度0)和半咸水(盐度15)两种条件下驯养60 d,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比分析鳃上皮泌氯细胞的形态、分布与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幼鱼鳃上皮泌氯细胞主要集中分布于鳃小片基部和鳃小片之间的鳃丝上,细胞略呈椭圆形。半咸水条件下,幼鱼鳃丝上皮泌氯细胞数量和大小显著增加,鳃小片上皮泌氯细胞数量则未发生改变,但细胞大小显著增加;而鳃丝和鳃小片上皮泌氯细胞的形态在淡水和半咸水中均未发生显著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鳃丝上皮泌氯细胞顶膜开口的形态分为3种类型:Ⅰ型,突起型;Ⅱ型,凹陷型;Ⅲ型,深洞型。淡水条件下,顶膜开口形态多为Ⅰ型和Ⅱ型,未发现Ⅲ型存在;而半咸水条件下,顶膜开口形态以Ⅲ型为主,Ⅰ型与Ⅱ型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分析了阿根廷滑柔鱼雌性个体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结果显示,足腕、胴体、卵巢、缠卵腺和输卵管复合体等组织的能量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2.75±0.60)、(23.42±0.68)、(25.15±2.08)、(21.49±1.46)和(25.12±3.02)k J/g。不同性腺成熟度等级,足腕、胴体和缠卵腺等组织的能量密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卵巢和输卵管复合体等组织的能量密度则差异显著。足腕、胴体等肌肉组织能量在性腺成熟度III期时达到最大值,卵巢、缠卵腺和输卵管复合体等性腺组织在I~III期时的能量积累缓慢,随后能量积累增长迅速,在生理性成熟后期(V期)或功能性成熟期(VI期)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性腺生长发育,肌肉组织能量占比逐渐下降,性腺组织能量占比逐渐增加。在性腺成熟度III~V期时,雌性个体肌肉组织能量部分转化用于性腺组织的生长发育,但这种生殖投入方式不影响肌肉组织的完整性。研究表明,阿根廷滑柔鱼生殖投入以外源性为主,但发育过程中肌肉组织存储能量部分转化以满足性腺发育对能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雌二醇(estradiol,E_2)是甲壳动物体内重要的性类固醇激素,对其卵巢发育和卵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过程中E_2在卵巢、肝胰腺、胸神经节、脑神经节和大颚器中的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1)蟹卵巢中E_2的免疫阳性主要分布于滤泡细胞和卵巢发育中后期的卵母细胞细胞质(II-V期),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E_2免疫阳性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免疫阳性分别出现在IV期和II-III期,滤泡细胞中始终存在较强的E_2免疫阳性;(2)肝胰腺中的E_2免疫阳性主要分布于F细胞及R细胞细胞核中,R细胞细胞核中的E_2免疫阳性从III期开始显著下降,F细胞中始终存在较强的E_2免疫阳性;(3)卵巢发育(I-V期)的神经组织,E_2主要分布于胸神经团的神经细胞和神经髓质以及脑神经节神经细胞细胞核内,其中脑神经节神经细胞细胞核中始终保持着强免疫阳性,卵巢发育早期(I-II期)胸神经团中的神经髓质中为E_2中等免疫阳性,神经细胞中一直为弱免疫阳性;(4)就大颚器而言,E_2强免疫阳性始终存在于大颚器腺细胞的核仁以及细胞核周围的细胞质内。以上结果表明,E_2在三疣梭子蟹卵巢、肝胰腺、神经组织和大颚器中广泛分布,且免疫阳性与卵巢发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E_2可能通过作用于多个靶器官来调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人工注射免疫多糖及WSSV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肝胰腺POD、LSZ、SOD、PO的活性变化及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实验组Ⅰ(注射WSSV)、实验组Ⅱ(注射免疫多糖)、实验组Ⅲ(注射免疫多糖48 h后注射WSSV)4组,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实验组Ⅰ与对照组相比POD、PO、LSZ活性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P<0.01),而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1);实验组Ⅱ的螯虾4种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增加(P<0.05);实验组Ⅲ4种酶活性均高于实验组Ⅰ(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SOD、POD、LSZ活性降低(P<0.01)。红螯光壳螯虾幼虾肝胰腺组织由肝小管组成,肝小管由基膜和上皮细胞组成。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螯虾幼虾肝胰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的表面微绒毛排列整齐,各细胞器结构完整;实验组Ⅰ上皮细胞微绒毛受损、断裂,核膜解体,细胞核破裂,粗面内质网断裂;实验组Ⅱ上皮细胞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增多;实验组Ⅲ与实验组Ⅰ相比,细胞核结构完整,粗面内质网肿胀,线粒体部分畸变。结果说明感染WSSV的幼虾肝胰腺形态结构受损,并进一步影响其生物学功能。人工注射免疫多糖能提高幼虾免疫相关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WSSV的侵染。  相似文献   

16.
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性腺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在所获得样本中,未发现Ⅰ期、Ⅱ期的卵巢和精巢。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Ⅵ期卵巢主要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长鳍篮子鱼精巢为辐射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管,同一精小管中的生精细胞发育不同步。精子成熟后,充满整个精小管,完成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