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太湖翘嘴红鲌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从太湖收集的野生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经人工繁殖获得子一代,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其进行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于2005年6月,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条件下人工培育能获得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所获得的翘嘴红鲌受精卵为圆球型,呈墨绿色、青灰色、黄色等3种颜色;平均卵径为0.9 mm(O.72~1.18 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mm.翘嘴红鲌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19期,在水温23~25℃范围内,受精30 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9 h 20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约26 h仔鱼开始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为4.10-4.67 mm,胚胎发育总积温为619.82℃·h.翘嘴红鲌胚后发育过程可分为仔鱼和稚鱼2个阶段共15个发育期,在26~31℃水温下历时670 h,其中仔鱼阶段从鱼苗孵出到腹鳍形成期,稚鱼阶段从鳞片出现到鳞片形成期.对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菊黄东方鲀河口区海水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 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 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 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培育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亲本为基础, 首次通过人工催产突破了人工繁育关键技术, 并系统观察了其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引进的淡水石首鱼野生苗种经过 3 年的人工培育, 雌、雄亲鱼达到性成熟; 结合产前加温与营养强化培育, 采用 LHRH-A2 一次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获得一批受精卵。在水温 23~24 ℃条件下, 淡水石首鱼的催产效应时间为 25~27 h。其成熟卵为淡黄色, 卵径为(1.07±0.04) mm; 卵受精的同时吸水膨胀呈圆球形, 浮性, 半透明, 无黏性, 有 1 个同心油球, 少数受精卵油球有 2~3 个, 大小不一, 膨胀后的卵径为(1.41±0.03) mm, 油球径为(0.66±0.02) mm。淡水石首鱼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孵化 7 个阶段 29 个时期; 受精卵经 25 h 30 min 孵化出膜, 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88±0.10) mm。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淡水石首鱼在人工养殖和催产条件下的胚胎发育特征, 将为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拉萨裸列尻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选择发育良好的野生鱼作为亲本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采用3种催产方法对雌亲鱼进行催产,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二次注射法对雌亲鱼进行催产效果较好,第1针剂量为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A_2)1.5μg/kg+脑垂体(PG)0.75 mg/kg,间隔24 h注射第2针,剂量为LHRH-A_23.5μg/kg+PG 1.75 mg/kg,效应时间48 h,催产率为90.7%,受精率为88.3%。在水温13~14℃,溶解氧6~8 mg/L的条件下,受精卵在219 h内全部出膜,孵出仔鱼约61.97万尾,平均孵化率为73.2%。采用3种不同的方式对出膜36 d的30.98万尾仔鱼进行了34 d培育,结果发现,在池塘网箱中培育的拉萨裸列尻鱼苗,其体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在圆形塑料盆和长方形水泥池中培育的(P﹤0.05)。苗种培育试验共获得3 cm以上的苗种26.98万尾,苗种成活率达72.0%。  相似文献   

6.
从长江和沿江灌江水纳苗的池塘中收集野生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放入池塘中进行人工驯养和亲鱼培育,挑选性成熟的健壮个体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野生的长春鳊能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培育成熟并用于人工繁殖。先用LHRH-A3催熟,14~15 h后再用DOM+LHRH-A2+HCG混合催产。2011~2013年,前后催产了7批共608组,其中有484组产卵,共获卵6 050万粒,孵出鱼苗约3 039.2万尾,其平均催产率79.6 %,受精率65.0 %,孵化率70.0 %。水温23~27 ℃,效应时间为8~10 h,孵化时间为19~32 h,出苗率达46.5 %。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2014年4月,连续两年利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收集的野生长鳍吻鮈开展驯化培育及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长鳍吻鮈性腺可发育成熟,传统鱼类催产方法适用于长鳍吻鮈,雌鱼3次注射后可促进排卵。本试验共催产成熟亲鱼260尾,平均催产率8.1%,获受精卵约9.8×104粒,受精卵直径(1.80±0.10)mm,受精后卵膜吸水膨胀,卵膜径(6.86±0.31)mm,受精率50.5%~98.9%,在17.6~18.3℃条件下流水孵化,胚胎发育历时56h,孵化率26.4%~48.1%,孵化鱼苗总计31 500尾;初孵仔鱼全长(6.57±0.42)mm,6~7日龄仔鱼开口摄食,经30d培育获稚鱼12 000尾,全长达(21.23±0.70)mm,成活率38.1%。本试验系长鳍吻鮈首次人工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8.
水温对倒刺鲃仔鱼发育生长及饥饿致死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人工催产、干法人工授精的受精卵在25.0~27.2 ℃条件下孵化的正常初孵仔鱼为对象,参照倒刺鲃繁殖期的水温状况,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条件(23 ℃、25 ℃、27 ℃、29 ℃、31 ℃)对仔鱼发育进程、生长、存活和饥饿致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对倒刺鲃仔鱼的发育进程、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仔鱼发育的适宜水温和最适水温范围分别为25~31 ℃和27~29 ℃;水温23~31 ℃时,倒刺鲃仔鱼的饥饿半致死时间为21.0~12.8 d,仔鱼50%、100%饥饿致死时间与水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对倒刺鲃苗种培育生产的适宜时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伊犁裂腹鱼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5月通过人工催产,人工授精方法获得伊犁裂腹鱼(Schizothorax pseudaksaiensis Herzenstein)受精卵,在人工培育的条件下对其胚胎和仔鱼发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伊犁裂腹鱼成熟卵为淡黄色,卵径为1.70~1.80 mm.受精40 min后,受精卵卵周隙接近最大化,此时卵径为2.9...  相似文献   

10.
漠斑牙鲆工厂化苗种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66d的控温、控光和加强营养等生殖调控措施,漠斑牙鲆雌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69%,雄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85%,总计产卵8090ml,其中未受精卵6175ml,受精卵1915ml,受精率为24%。孵化水温18℃,盐度27~29,pH8.0~8.2,受精卵50h后孵化出仔鱼;共孵化出初孵仔鱼112.0×10^4尾,孵化率为58.5%。仔稚鱼培育水温为19~20℃,幼鱼培育水温为20~22℃,经过90d的培育,苗种全长达30mm。18个培育池120m3水体,共培育出全长大于30mm的鱼苗30余万尾,总成活率为26.8%;单位出苗量为1562.5尾/m^2;幼鱼白化率小于3%。试验结果表明,用“控温+控光+营养”调控法进行漠斑牙鲆苗种工厂化繁育可行并且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光唇裂腹鱼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人工干法授精的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 )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卵黄囊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光唇裂腹鱼的成熟卵近似于圆球形,呈金黄色,卵径为(2.2±0.13)mm;受精后12min卵膜吸水膨胀,卵膜径达(3.2±0.21)mm。水温在15-17℃的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74.28h。初孵仔鱼全长为8.5mm,6日龄仔鱼初次摄食丰年虫,进入混合营养期。  相似文献   

12.
野生的黄鲷亲鱼经人工驯养后,在繁殖期注射催产激素,获得受精卵,对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进行过程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黄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受精卵径为0.848~1.018 mm、油球直径为0.178~0.215 mm.在水温(24.5±0.5)℃,盐度33.6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8~30 h孵出仔鱼.实验记录了从受精卵到出膜后的22个发育时期的特征及发育时间,拍摄了22张具有代表性的胚胎和仔鱼图片,胚胎发育可分为22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2.22 mm.  相似文献   

13.
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艳珍  邓思红 《水产科学》2011,30(10):638-640
流水培育齐口裂腹鱼,选择3龄以上雌雄亲鱼各60尾,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3种药物混合对雌鱼进行注射催产,催产率为85%,受精率为79%,适宜催产的水温为9~16℃;在14~16℃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在202h内全部出膜,孵出仔鱼约61万尾,孵化率为80%。对孵出的61万尾仔鱼进行了逾90d的培养,共计出塘45万尾,成活率约为74%。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培育的齐口裂腹鱼亲鱼性腺能够发育成熟,经催产能成功繁殖。  相似文献   

14.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29 ℃的条件下,给亲鱼一次性注射不同组合的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5~16 h,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9.47%、85.08%和86.64%;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在36~39 h;试验共获得鱼苗116.82万尾,经40~50 d的培育,育成全长5 cm左右的夏花鱼种35.6万尾,成活率30.47%.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光唇鱼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繁育至性成熟的3龄云南光唇鱼进行人工催产,观察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采用HCG、LHRH-A_2和DOM组合注射催产,在水温16.3~18.7℃条件下,效应时间37~38 h,平均催产率为80%。云南光唇鱼的受精卵为沉性卵,吸水膨胀后,平均卵径2.5 mm;受精卵经过胚盘形成期、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器官发育期和出膜期,历时103 h 30 min孵出仔鱼(水温16.0~18.3℃),初孵仔鱼全长6 mm。以原肠中期计算,受精率为75%,孵化率约53%。  相似文献   

16.
于2005年4月对双斑东方鲀分两批进行催产,各获受精卵800万粒,分别孵出仔鱼320万尾和340万尾,孵化率为80%和85%;经31d和29d室内培育,分别获全长13.0~17.9mm稚幼鱼180万尾和160万尾,成活率分别为56.2%和47.1%;后移入网箱培育,共获全长38.0~60.0mm苗种150万尾,暂养成活率44.1%  相似文献   

17.
于2006年5月对菊黄东方鲀进行催产,催产130尾,获受精卵300万粒,孵出仔鱼160万尾,孵化率为53.3%;经39天室内培育,获平均全长25.6mm(20.1~28.4mm)苗种74万尾.成活率为46.3%.  相似文献   

18.
采捕山东威海外海黄海海域的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亲鱼进行驯化和培育,在人工条件下成功驯化存活野生亲鱼49尾,经短期促熟培育后,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获得了多批次受精卵.对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早期仔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太平洋鳕成熟卵子为沉性卵,圆球形,卵径为0.9-1.1 mm,无油球.胚胎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为9-10℃、盐度为27-29的海水中孵化,受精卵历时312 h 30 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为(3.85±0.12) mm,6日龄仔鱼开口,肛门与外界相通,进入混合营养期.8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Rotifer),12日龄开始摄食卤虫(Artemia saline)无节幼体.6日龄仔鱼鳔原基形成,16日龄鳔充气成为亮泡状.12日龄仔鱼形成肠道第1个生理弯曲,22日龄仔鱼第2个肠道生理弯曲形成.研究结果可为太平洋鳕亲鱼驯化培育和苗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从新疆引入丁鱼岁 (TincatincaL .)鱼种进行驯养 ,并于次年春季选成熟亲鱼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 :丁鱼岁移养在浙江地区 ,能较好地生存 ,生长速度较快 ;配制的人工饲料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丁鱼岁在平均体重达 2 0 0~ 2 5 0 g时性成熟 ,催产激素为LHRH -A2 及HCG与DOM的混合制剂 ,在水温19~ 2 3℃下 ,效应时间为 16~ 19h ,催产率分别为 10 0 %和 76 % ;两次人工催产均获成功 ,共产卵 2 0万粒和 4 5万粒 ,受精率分别为 86 %和 6 6 % ,胚胎发育时间在水温 19.8~ 2 2 .5℃下约 4 7h左右 ,孵化率分别为5 3%和 4 2 % ;采用江浙的“豆浆法”培育丁鱼岁鱼苗 ,经 2 5d左右的饲喂 ,平均规格达 3~ 4cm ,平均成活率为38%和 35 %。  相似文献   

20.
半刺厚唇鱼的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闽江中上游水域中捕获的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进行了人工驯养、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实验,并观察了亲鱼性腺发育情况。结果显示:野生半刺厚唇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够生长,性腺发育至成熟。在繁殖季节(5—6月),对培育的亲鱼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雌鱼催产率为54.0%,受精率为83.3%。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经过62 h发育,仔鱼脱膜孵出。仔鱼经过55~65 d的培育成全长25~35 mm的鱼苗,鱼苗成活率为4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