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湛江是一个养虾大市,2003年湛江市对虾养殖面积30万亩,对虾产量达到6.2万吨,占广东省的21%,占全国的10%,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近年来,随着养虾业的发展,饲料生产、对虾加工出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与之配套的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也被带动发展。目前,湛江市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对虾交易市场,成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  相似文献   

2.
(续上期)对虾生长无不良影响。3、尽量避免大排大灌,维持水质环境的稳定。4、当虾塘内水质较差、又无水可换时,使用光合细菌、沸石粉等环境改良剂等稳定改善水质。(二)高位地养虾模式高位地是近年发展最快的一种养虾模式,起源于湛江市徐闻县O80年代后期,对虾养殖是湛江的重点开发项目。到叨年养虾面积达9万亩,产量近1万吨,但对年白斑病从外地蔓延到湛江,全市虾塘5成发病,对虾产量急剧下降O93年比叨年减产4000吨,到94年再减产600吨,形势十分严峻O94年,湛江徐闻县南门沟养虾户根据泰国养虾成功的经验,开发32亩高位地搞试验…  相似文献   

3.
10万吨虾,占中山市一年水产品总量的1/3。中山养虾业的发展,很好地演绎了中山渔业产业化发展的历史。在近日举办的2007年广东(湛江)国际对虾节上,中山市从事对虾养殖、流通、加工的各路诸侯集体亮相,洽谈交流,签约合作,展示了不俗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进入我国养殖对虾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6年养殖对虾产量107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6年超过66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7%。  相似文献   

5.
《海鲜世界》2004,(5):25-25
湛江市海产品非常丰富。主要海产品有:对虾,龙虾,蟹,海蜇,黄花鱼,花鳝,海参,东风螺等。这里的龙虾、鲍鱼等是名贵品种。湛江对虾产量很大,历来为广东省有名的对虾产区,年产一般2000多吨,其中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最多。从70年代初郊区开始试养对虾获得成功始,至1991年湛江市已经建造虾池18万亩放养数万亩,总产量达9000多吨。品尝对虾以天然海产者为佳,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这儿养殖的对虾大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4日,“湛江对虾价格指数”和《湛江对虾价格指数项目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湛江对虾价格指数开启先河,成为全国首个通过评审的对虾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7.
湛江市养虾业发展很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有传统低位池22万亩,高位池9万亩,共31万亩。2004年对虾产量6.3万吨,占广东产量20%,占全国产量10%。湛江养虾业成为全国主力军,成为广东海洋经济领头羊。养虾业是我市支柱产业和亮点经济,解决相关产业链60多万人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为了更好使我市养虾业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势头,必须解决好瓶颈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9.
近两、三年来,随着全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虾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发病的区域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严重,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威胁。1993年,全国沿海养殖对虾大面积暴发虾病,发病面积达150万亩,占全国当年对虾养殖总面积210万亩的71.4%,减产10万多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广东两造对虾养殖发病面积达11万亩,  相似文献   

10.
对虾暴发性疾病研究现状自1992年起,世界各主要对虾养殖国家先后发生大规模暴发性虾病。1993年,厄瓜多尔对虾养殖产量由上年8.72万吨下降到7.3万吨;我国的对虾养殖由18万吨下降到5万吨;印度和泰国也有较大的减产。病因综合国外研究成果,大致有以下...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消费疲软以及订单锐减的双重夹击下,一直走出口路线的湛江“一条虾”似乎没有从前游得那么顺畅了。这个牵扯着湛江100万人口生计的骨干产业如何逆势突围?在2009’中国对虾产业发展论坛上,各路专家齐聚湛江,为湛江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把脉问诊开方。  相似文献   

12.
湛江雷州市海岸线长406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滩徐面积150多万亩,与全市陆地耕地面积相等,是一个海洋渔业大市(县)。2010年雷州市海水养殖面积21万亩,其中对虾养殖面积达10万亩,产量2.3万多吨,产值6亿多元。但随着养殖的快速发展,虾病也愈来愈严重,雷州市每年因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4亿元,病害已...  相似文献   

13.
小漠镇今年晚造大面积推广虾蟹混养的新模式,改变以往纯养虾的生产模式,走生态系养殖之路,有效地防止了虾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养虾生产再现生机。今年晚造对虾放养面积2100亩,其中纯养600亩,因发生虾病失收;进行虾蟹混养1500亩,占总养虾面积的71.4%,共收虾83吨,其中对虾18吨、青蟹65吨,产值479.8万元、纯利321.1万元,平均亩产55.3公斤、亩产值3198.6元、亩获纯利2140.7元,比早造对虾养殖亩产6.1公斤增产49.2公斤,增长率906%。进行虾蟹混养的虾农户户盈利。  相似文献   

14.
正在美国人的餐桌上,每4条虾中就有一条来自广东湛江。湛江对虾产业发展至今已有45年,从零散养殖一跃成为全国对虾养殖、加工、出口的"老大",还捧来了"中国对虾之都"的头衔。湛江对虾业为当地创造了上百万个就业岗位,改善当地渔民的生活,推动了湛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2009,(5):9-9
4月13目~17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的对虾产业发展论坛在湛江举行。论坛期间主要对虾生产召开了对虾圆桌会议,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讨论签署了《湛江对虾产业联合宣言》。《湛江对虾产业联宣言》是第一个由对虾主产国联合发布的产业宣言,反映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主要生产国团结一致维持对虾产健康发展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6.
自1985年以来,中国对虾养殖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1988年对虾产量达25.3万吨,其中养殖虾19.9万吨,占世界养虾量的30%,80%销往日美市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但是我国对虾养殖业在品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养殖品种主要是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和东方对虾,世界性养殖品种草虾在我国养殖规模甚小,近两年才开始在广东、福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对虾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全世界养虾产量只有2万吨,1983年已达10万吨,三年时间翻了二番多。其中白虾系产量6.5万吨,产量最大的是厄瓜多尔,达4万吨,其次是中国8,800吨;黑虾系(斑节对虾)产量3.5万吨,我国台湾省达1.6万吨,其次是孟加拉国7,000吨,印尼5,000吨,菲律宾4,000吨,印度3,000吨。厄瓜多尔的养虾业居世界首位。该国从70年代初开始养虾,79年以来养殖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4年养殖面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我国养殖对虾产量超过32万吨,再次位居世界第一。养殖对虾的出口再创历史记录,出口量达10.8万吨,出口额达5.7亿美元, 这些都为对虾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原因,欧盟禁止了我国养殖对虾的进口,使我国丧失了出口对虾的第三大市场。另外去年我国养殖对虾的池边交货价也创下了8元/500克的历史最低价,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养虾业者的积极性。总体上来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对虾养殖作为优势产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对沿海农村、农业经济的振兴,渔民的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破除各个方面的干扰因素,把握各种机遇,积极开拓美国市场,使得去年出口美国的养殖对虾取得了重大突破,对美出口养殖对虾超过4万吨。但对虾的养殖形势仍很严峻,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养虾业者必须主动遵守养虾规范,养殖的对虾必须符合主要出口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为了对虾出口美国贸易的顺利开展,本文介绍了国外对美对虾出口的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巴西从2 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对虾养殖,但发展缓慢。直到90年代,从南太平洋引进了太平洋对虾并掌握了养殖技术后,该国养虾业的发展速度才加快起来。据巴西全国虾农协会提供的数字,巴西2 0 0 2年生产对虾6万吨,2 0 0 3年将增加到9万吨,养殖面积扩增到1.4万公顷。预计2 0 0 4年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普兰店市养虾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几乎是一年迈上一个台阶。回999年全市养虾面积29722亩,总产量8904吨,总产值12,598万元,其中:港养对虾产量10251吨,产值7586.3万元;混养面积29450亩,产量7879吨,产值5011.2万元。养虾业是普兰店市的支柱产业,大连市及当地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根据该市20年积累的养虾经验与教训,他们走出了一条依靠科学进步指导对虾养殖工作的路子,并使之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效益连年跃上。一、依靠科学进步抓养虾防病工作1993年以来,全国性对虾流行病害给养虾业带来巨大损失,该市从大处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