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生生物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养殖、运输以及展示等过程中福利水平低下现象层出不穷,寻求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水生生物福利低下的问题,成为保障并提升水生生物福利的一大重要工作。环境丰容作为一项能够通过对圈养动物生存环境进行优化,提升圈养动物福利水平,使得圈养动物获得生理和心理健康,展示其自然行为的技术,成为保障和提升水生生物福利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与国外相比,国内对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利用环境丰容技术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保障并提升水生生物福利水平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本文综述了环境丰容的定义、发展历程、环境丰容与动物福利的关系以及在水生生物中的4种主要环境丰容技术。同时,就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提供更多方案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准确描述北运河流域水生态状况,为北运河流域水生态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北运河流域26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对河流栖境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流栖境各参数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大型底栖动物BMWP值,分析北运河栖境得分与BMWP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加权前栖境得分与BMWP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6,相伴概率为0.086,两者无显著相关性;层次分析法将河流栖境一级指标河道水量状况、河道变化状况、河滨带状况、河堤岸稳定状况分别加权为0.1466、0.1623、0.6040、0.0872,加权后栖境得分与BMWP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13,相伴概率为0.036,两者显著相关。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一级、二级指标的加权值,以使栖境得分值既可以有效指示不同河段的生物状况,也可以有效反映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  相似文献   

3.
绥芬河为中俄共有河,是黑龙江省的产鱼区之一,本介绍了该河流水质常规分析,工厂污水分析、鱼体残毒分析、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着生藻类定性、定量及鱼类急性致毒性试验结果,同时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流经环境治理,水质状况得以改善,属于寡污带河流,基本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是我国少有的清洁河流,对该河流洄流的四种大麻哈鱼、两种滩头鱼和生存的其它水生生物不构成危害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条生态河流。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其中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其他上百种水生植物。但随着长江经济带的迅猛发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受到诸如水电工程、围湖造田、航运等多方面的威胁,水生生物资源量急剧下降,长江水生生物养护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水体初级生产力是保证水生生物种群再生产速率的一种体现,可为河流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能量来源.为探究珠江干流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PP)状况及水环境影响因子,于2016年3月(平水期)、6月(丰水期)、9月(枯水前期)进行采样调查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初级生产力及其与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张红星  王中乾  赵虎 《河北渔业》2012,(4):13-17,28
于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之间,对武关河自然保护区附近流域的水生生物种群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区域的自然概况和水生生物的种群、分布及多样性情况。从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发现该处自然条件优越,为生物种群生存提供天然场所。据初步统计,该区域水生生物有浮游植物7门39属,浮游动物共15种,大型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6种,水生昆虫9种,鱼类35种,两栖动物4种,哺乳动物1种。并总结了全年水质变化情况和水生态系统的内部关系,为今后的进一步调查做一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一、漯河市水产业发展概况漯河市宜渔滩涂资源丰富,但起步较晚,开发利用率低,发展滞后。辖区有七条大的河流穿境而过,分别是沙河、澧河、颍河、甘江河、唐河、草河和灰河,其中沙河和澧河纵贯漯河市全境,水生生物物种丰富,主要有:河虾、河鳖、河蟹、鲤鱼、鲫鱼、鲶鱼等水生生物,可近年来,过度捕捞、各种掠夺似的捕捞方式、使辖区河段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量水生生  相似文献   

8.
准确描述北运河流域水生态状况,为流域水生态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北运河流域26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对河流栖境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流栖境各参数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大型底栖动物BMWP值,分析北运河栖境得分与BMWP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加权前栖境得分与BMWP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6,相伴概率为0.086,两者无显著相关性;层次分析法将河流栖境一级指标河道水量状况、河道变化状况、河滨带状况、河堤岸稳定状况分别加权为0.1466、0.1623、0.6040、0.0872,加权后栖境得分与BMWP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13,相伴概率为0.036,两者显著相关。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一级、二级指标的加权值,以使栖境得分值既可以有效反映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又可以有效指示不同河段的底栖生物状况。  相似文献   

9.
水文因子包括水质、水位、流量或流速、降水量等.河流、水库、湖泊和湿地等不同的水体环境中不同的水文条件决定不同的生物群落.水文的限制因子变化会导致生物群落的演替.各种水文因子的共同作用导致水生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或者从头演替.  相似文献   

10.
汉江中下游地处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是受水利工程建设开发影响较突出的区域。以该河流为研究区域,针对水电梯级开发程度较高以及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采用资料调查与现场监测的方法,整理分析了2011年前后研究河流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状况、水生生物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从水文情势、水环境、水生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诊断河流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河流的健康评估体系。参考河流健康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河流生态环境特点,在对比分析了多种河流生态完整性状况和社会服务功能评价因子类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评价指标及其指数,利用层次分析原理和方法确定参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研究河段生态完整性赋分为63.7分,虽然处于健康状态,但已接近亚健康,其中物理结构和水生生物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河流连通阻隔较严重、河岸带状况欠佳以及底栖动物种类较为稀少;社会服务功能赋分为78.3分,基本处于较理想状态,河流综合健康赋分为67.8分,总体处于健康状态。经敏感性分析,该综合评价体系在河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2.
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定河流域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通过对流域30个站点的物理生境、水质理化、水生生物等指标进行评价参数选取、指标赋分及加权求和,获得永定河流域各站点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基本可以代表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永定河流域不存在清洁站点,除少数监测站点水生态状况为较清洁外,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站点占据了永定河流域的大部分,可以看出永定河流域整体水生态状况不容乐观,这与该区域生态环境所受外部胁迫程度较强有关。对比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吻合性,探讨了利用对永定河流域进行水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期为河流管理和健康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级指标体系,从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水生生物等方面对清水河流域的生态完整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清水河干流生态完整性状况一般,其主要支流中,碧松就河为好,清平河、旧城河均为一般,高枧槽河分别为差、极差和一般状态;各河流生态完整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10月(秋季)优于4月(春季),受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的碧松就河、清平河、清水河上游及下游优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旧城河、高枧槽河及清水河普者黑风景区段及丘北县城段。生态完整性评价清晰的诊断出导致河流健康问题的关键因子,可为今后清水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对大渡河河口水域的主河道、左汊河道、峨嵋河、青衣江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92属、165种,平均密度376.19个/L,平均生物量0.0604mg/L;不同水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及群落特征的比较可见,峨嵋河>青衣江>左汊河道>主河道,各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的相似度较低。聚类分析将大渡河河口31个点聚合为大渡河主河道和左汊河道、青衣江、峨眉河3大类群;分析了水环境与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浮游动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流生态恢复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湄公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正遭受着严重威胁,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呈严峻态势。以湄公河干流老挝沙湾拿吉-柬埔寨桔井段及重要支流为研究区域,结合生境要素空间异质性,利用空间聚类法对其进行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地貌特征提取的水生态2个一级区能较好的体现区域水资源分配状况和供给功能;基于流域水系河网、土壤及土地利用特征提取的5个二级分区能反映人类活动对区域水生生境及水质的影响。水文、水生生物及水质数据分别验证了分区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跨界河流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李喆  姜作发  马波  陈瑛  王鹏 《水产学杂志》2011,24(3):48-52,59
2010年5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对乌苏里江下游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动、多样性及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地位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旨为乌苏里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背景资料。结果表明,乌苏里江下游(海青-乌苏镇江段)以原生动物(数量占87.7%)和轮虫(生物量占68.4%)为主,趋向小型化,且浮游动物的多样...  相似文献   

17.
李喆  姜作发  马波  陈瑛  王鹏 《鲑鳟渔业》2011,(3):48-52,59
2010年5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对乌苏里江下游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动、多样性及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地位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旨为乌苏里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背景资料。结果表明,乌苏里江下游(海青-乌苏镇江段)以原生动物(数量占87.7%)和轮虫(生物量占68.4%)为主,趋向小型化,且浮游动物的多样性较为丰富,为乌苏里江下游大麻哈鱼等许多名优水产动物的繁殖、育肥提供丰富的饵料基础。浮游动物个体较小、数量多、代谢活动强烈、繁殖迅速、易于散布,能对水体提供快速的早期反映;是食物网的重要基础环节,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河流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 As nature‐based tourism grows, its impacts on aquatic ecosystems follow, requiring effective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conserve river integrity. Nevertheless, strong indicators of tourism impacts are scarce and have seldom been studied for many species.
  2. This study evaluated whether microhabitat use and activity period of a variety of fish species are effective for assessing tourism impacts in a headwater stream in which recreation (snorkelling) occurs. Microhabitat use and activity period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ish were observed in river stretches used for recreation and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stretches.
  3. Fish neither altered microhabitat use nor became more cryptic owing to tourism, maybe because they have evolved to occupy a certain microhabitat and cannot inhabit others, thus making habitat use a poor indicator of tourism impact.
  4. Fish respond to the presence of tourists by changing the promptness to begin and end activity, making the time of activity a good indicator of tourism impact, which can be easily assessed by tourism managers or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used to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recreation involving fish.
  5. It is suggested that aquatic conservation protocols should include local indicators, and that behavioural indicators (activity period) might be more relevant than ecological indicators (microhabitat use) for early recognition of tourism impacts. These findings can be extended to the conservation of other fish communities subject to intensive tourism and with a strong circadian rhythm, such as coral reef fis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