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越冬期间罗非鱼常见病害二例健康养殖 一、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受伤或养殖环境条件恶化使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时,该菌就乘虚而人,使鱼感染发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病,从症状来看可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出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状病灶,严重时可溃烂为洞穴状。 对病鱼症状的观察只能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 肠炎型运动…  相似文献   

2.
罗非自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地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是孔穴状;同年4月初,笔者在江津市热带鱼场的罗非鱼鱼种培育池中也发现类似情况,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病对苗种和成鱼都有危害,特别对于鱼体受伤、水质恶劣,水温16—18℃、溶氧低,密度高的越冬池,因鱼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发病。对于越冬池,从发病开始,如果不及时改善环境条件,可引起鱼群大批发病和死亡。 二、症状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在越冬期间,由于水质较差,水温偏低,密度较大,摄食减少,易患各种鱼病,降低了越冬成活率,影响了翌年罗非鱼的生产。现将越冬期间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2、症状:从症状表现看有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表现为肛门发红,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福建省福安地区大面积养殖鱼类出现的主要病害类型,重点介绍了暴发性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和罗非鱼溃烂病等防治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怎样区分罗非鱼细菌病与营养性疾病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突眼、白内障、腹水等症状,这些病症在细菌病和营养性缺乏症中都会出现,很容易引起混淆。下面我们将讨论区分罗非鱼细菌病和营养性缺乏症的方法。细菌性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在罗非鱼放养过程中操作不慎或放养密度高,罗非鱼之间的相互摩擦损伤而造成体表受伤,并由水中致病菌感染而引发的疾病。而营养缺乏症产生的原因是饲料中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由于表皮溃疡后被水中的条件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继发感染。一、诊断1.细菌病常伴有内脏结节样病灶和肛门发炎充血的…  相似文献   

6.
尼罗罗非鱼腐皮病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肇赣  徐伯亥 《水产学报》1985,9(3):217-221
尼罗罗非鱼的细菌性腐皮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感染率可达80%以上。本文对尼罗罗非鱼腐皮病的致病细菌的分离及毒力试验结果作了报道,并对这种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等性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确定其病原为Ⅰ型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biotype I.)  相似文献   

7.
徐彩利 《河北渔业》2009,(10):47-47
近年来,罗非鱼溃烂病在罗非鱼高密度越冬期发病日趋严重,而且呈现一种爆发性趋势,此病流行广,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严重,常造成惨重损失,故应引起高度警惕,搞好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8.
6溃烂病【别名】溃疡病、皮肤溃烂病、腐皮病、烂爪病【病因】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所引起,大多是由于鳖相互撕咬或与地面摩擦受伤后细菌感染所致。【症状】体表糜烂或溃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灶部位可发生在颈部、背壳、裙...  相似文献   

9.
尼罗罗非鱼溃烂病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蔡完其  黄琪琰 《水产学报》1986,10(3):261-272
本文报道了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越冬期间由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引起的溃烂病的病理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症。病灶部位皮肤炎性水肿、坏死、脱落。骨胳肌肌核肿大、移行、乃至坏死;肌纤维肿胀及坏死。肝细胞颗粒变性、脂肪变性。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胞浆内充满玻璃样小滴,使细胞界限不清,但胞核仍存在。病灶部位骨胳肌的愈合,是通过形成肉芽组织及再生进行修补,而表皮的愈合则是借助再生予以修补。与健康鱼相比,病鱼的生化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白肌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甘油-3-磷酸脱氢酶(a-GPDH)等同工酶的活性与含量均有显著变化,谱带减少,活性减弱或消失。肌蛋白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许星鸿 《内陆水产》2002,27(1):36-38
随着鳗鲡养殖的迅速发展,其病害发生日益频繁。在养殖中,能否有效地控制鳗鲡病害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如何防治鳗鲡的常见病害作总结探讨。1细菌性疾病1.1脱粘病、败血病病原霍乱弧菌、嗜水气单孢菌、豚鼠气单孢菌、温和气单孢菌等。症状脱粘病体表出现脱粘斑,一般从头顶后部开始,严重时溃烂。肝脏、肾脏形成坏死病灶区,肠、胃发炎,肠粘膜层坏死、脱落,心肌部分坏死,鳃溃烂。败血病体表腹部皮肤出血,腹腔积血液,肝脏苍白色、肾脏、脾脏肿大,卡他性肠炎,鳃溃烂。流行情况脱粘病主要发生于欧洲鳗鲡,常…  相似文献   

11.
病鱼有眼球外突、腹部膨大、平衡失调等症状。该病发病率为40%~50%,发病死亡率达95%。该病病因是配合饲料营养不全,导致鱼体肝肾等器官发生病变,造成鱼体抵抗力下降,从面继发感染了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造成养殖的尼罗罗非鱼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2.
黄文挺 《海洋与渔业》2010,(8):48-48,46
罗非鱼养殖中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是——在高密度、规模化养殖模式中致使罗非鱼发生“肝胆”疾病。行业中很多人认为这种不明原因造成的“罗非鱼肝胆病”(罗非鱼肝胆综合症)是不可治愈的。笔者这几年时间里曾为部分养殖场处理过罗非鱼肝胆病,  相似文献   

13.
卵甲藻病又叫卵鞭虫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嗜酸性卵鞭虫)寄生鱼体而引起,其病症初看与小瓜虫病相类似,主要症状:初期病鱼在池水中拥挤成团, 环游不息;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和鳃内。仔细观察,可看到白点之间有红色斑声、(充血),尾柄部特别明显。后期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不时呆浮水面,鱼体上白.点连接成片重叠象裹了一层米粉,故有“打粉病”或“白鳞病”之称。“粉块”脱落处发炎溃烂,并伴有大量的水霉菌寄生。最后病鱼瘦弱,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其主要病原菌之一,只有充分的掌握该病原菌的感染机制才能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首先通过转录组筛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脾脏中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基因,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上述基因的表达变化,最后使用秋水仙素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之后,吞噬作用发生显著增强。秋水仙素试验发现,微管蛋白的功能受到抑制可以显著降低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御能力。交叉免疫试验证实,通过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激活吞噬作用也可以提高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御能力。本研究旨在了解吞噬作用在罗非鱼抵御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试图通过交叉免疫试验为细菌疫苗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网箱养鲤溃烂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溃烂病症状典型的鲤体中分离到μ-1,μ-2两菌株,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为鲤溃烂病的病原菌。通过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用13种药物进行药敏实验,发现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杀星,通过治疗实验,证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牙鲆鱼养殖业的发展,各类病害肆虐,其中以暴发性流行细菌病的危害最为严重。本试验主要研究由致病性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引起的红头、红体、体表鳍条溃烂、腹水等疾病的防治,从而提高苗种培育与商品鱼养殖的成活率,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红脖子病也叫肿脖子病人脖子病,阿多福病等。该病对各种规格的鳖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危害最为严重。此病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20-30%,最高可达60%。一、病原与病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引起鳖败血症,能产生溶血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1.该病初发时,病鳖腹部出现赤斑,舌尖鲜红,颈部有少量出血点,继而脖颈充血红肿。主要症状:伸缩困难,有时发现头往后仰。大多数病鳖外部无损伤与溃烂现象,但有极少数颈部发炎、坏死和溃烂,裙边收缩,后期周身水肿,伴着明显的红底板,眼睛白浊,重者失明,…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茂名市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病原是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ys ubuae)或者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属革兰氏阳性菌,每年造成罗非鱼养殖损失很大,但是部分养殖户囿于对此病的认识,难以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茂名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在中山大学李安兴教授和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撑下,对罗非鱼链球菌病进行相关的研究,现将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原因、检测方法与防治方法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罗非鱼因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的特点,目前成为我国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各地养殖罗非鱼的病害发生也日益频繁,现已严重影响到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链球菌病为危害罗非鱼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可导致各类规格的罗非鱼死亡,且防治困难。日常工作中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时,我们发现在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体内也经常能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对于无乳链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目前普遍使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或水体消毒  相似文献   

20.
尼罗罗非鱼溃烂病的病原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尼罗罗非鱼在上海郊区工厂化养殖中,较普遍发生一种溃烂病。症状是:病鱼充血溃烂,无特定部位,可遍及全身。鳞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块状病灶,严重时可烂成洞穴形。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当年越冬鱼种及亲鱼均有发生,尤其亲鱼感染此病,对生产危害更大。从1982年来,我们在上海市郊加定葑浜工厂化养鱼场的越冬鱼种及亲鱼上取材,对此病的病原进行了多次分离,分得几株毒力较强的致病细菌。以浸泡和涂抹法进行毒力感染,均获得较高的发病率,发病症状和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