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在对照组(pH为8.4)、低pH胁迫组(pH为6.8、7.0、7.2、7.4、7.6和7.8)和高pH胁迫组(pH为8.6、8.8、9.0、9.2、9.4和9.6)的养殖水环境下,胁迫36 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pH对刺参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pH 7.4~9.0范围内,刺参存活率为100%,随着pH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刺参存活率逐渐降低,当pH为6.8、7.0和9.6时,自第3天起,刺参处于过度应激状态,继而有死亡个体出现,至30 d时刺参死亡率为100%。不同pH显著影响刺参生长,刺参特定生长率随pH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当pH为9.0时,刺参出现负增长。各pH胁迫组刺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pH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pH组中,以pH=7.4时刺参SOD和CAT活性最高,分别达到(74.92±2.24)U/ml和(14.99±2.3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高pH组中,SOD和CAT活性分别以pH 8.8和9.0时最高,分别达到(72.90±1.10)U/ml和(15.68±0.8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H在7.4~9.0范围内是刺参存活与生长的适宜水环境,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刺参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刺参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动力学方法测定了团头鲂肝胰脏淀粉酶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分布及pH值对各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糜中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沿消化道从前至后逐渐减弱,而肠黏膜中各消化酶活性则基本上是由前到后逐渐增加。在pH值6.0~9.0范围内,肠道蛋白酶活性在pH为8.6时为最大,在pH值6.2~8.6范围内,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活性在pH值7.8时为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学、光学显微镜和卵离体培育法,探讨孵化用水pH对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胚胎发育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锯缘青蟹胚胎发育孵化水体适宜pH值7.0~9.0,最适pH值为7.8~8.2;pH值对锯缘青蟹孵化率、畸形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相对显著,但对孵化时间影响不显著;pH值范围在7.0~7.8和8.2~9.0对锯缘青蟹孵胚胎发育影响大于7.8~8.2。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pH变化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仔虾离子转运酶(ATPase、Na -K -ATPase、V-ATPase和HCO3--ATPase)活力和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7.1、7.6←8.1→8.6、9.1)变化对日本囊对虾仔虾离子转运酶活力和存活率、体质量增重率的影响显著(F>F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各处理组仔虾ATPase、Na -K -ATPase活力在72 h内呈峰值变化,于24 h时达到最大值,至72 h后趋于稳定,稳定后ATPase活力和对照组差异显著,与pH值呈负相关,而Na -K -ATPase活力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仔虾V-ATPase和HCO3--ATPase活力随着pH变化的增加而变化增大,24 h后保持稳定,且与pH值呈负相关.在实验梯度范围内,pH 7.6、8.6处理组与对照组仔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且pH 8.6处理组仔虾体质量增重率与对照组也无明显差异.建议日本囊对虾仔虾pH变化范围不应大于0.5.  相似文献   

5.
高pH胁迫对“黄海1号”中国对虾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pH养殖水体中"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经高pH胁迫72 h后检测发现,在pH8.2~8.6,"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存活率均高于90%,两群体机体表现出一定的应激能力;在pH8.8~9.0时,"黄海1号"及野生群体死亡率都急剧增加,几种免疫相关酶类较在pH 8.6时都有较高幅度的变化,"黄海1号"的死亡率及酶突变程度均小于野生群体;在pH 9.2时,2群体的死亡率及体内的几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变化幅度继续增大,但2群体间差异减弱;在pH 9.4时,两群体中国对虾全部死亡.比较发现,当海水pH在一定的范围内升高时,"黄海1号"免疫能力要高于野生群体.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对水体pH的适应性,分析了不同pH胁迫下日本沼虾在不同时段的存活率以及96 h后蜕壳率,免疫、肝功能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pH胁迫处理96 h时,不同pH处理组日本沼虾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除pH 7.0组的蜕壳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pH处理组蜕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暴露在弱酸性水(pH 6.0)、弱碱性水(pH 8.0)、碱性水(PH9.0)中的成活率不同,其中PH6.0组虾的成活率在36 h时显著低于PH8.0组,24 h时显著低于pH 9.0组;pH 5.0酸性处理组日本沼虾在试验期间存活率始终最低,上述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对碱性水体的适应性强于酸性水体。比较不同pH值对日本沼虾肝功能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程度时发现,日本沼虾T-SOD、ACP、GOT、T-AOC酶的耐受pH生态幅较窄,AKP酶的耐受pH生态幅较宽。通过96 h的pH值与相关酶回归分析得出,日本沼虾的最适pH值范围为7.3~7.6。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急性温度胁迫对双带隐带丽鱼(Apistogramma bitaeniata)免疫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随机挑选体长(3.0±0.3) cm,体重(1.5±0.5) g的150尾鱼置于三个温度(20、26、32℃)处理组中胁迫24 h之后逐步恢复至26℃培养,并于试验前和试验后0、6、12、24、48、72 h时取样检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抗氧化指标中,20℃处理组SOD和CAT活性、GSH和MDA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趋势与32℃处理组基本一致,其中SOD、CAT活性在48 h达到平衡状态,GSH和MDA含量为12 h时达到峰值;免疫指标中,20℃处理组ACP和ALP活性与32℃处理组随时间变化的恢复趋势一致,而32℃处理组比20℃处理组更能促使双带隐带丽鱼产生更多的LZM,从而形成保护机制;IgM含量的变化规律性不强,鱼种和胁迫强度均可能是导致这种结果差异的原因。综上,在24 h之内,养殖过程中遇到急性温...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耐低盐适应机制, 研究了低盐(盐度 8)和正常盐度(盐度 25)条件下青蛤 96 d 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H-Px)、Na+ /K+ -ATPase、Ca2+/Mg2+-ATPase 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碳酸酐酶 mRNA 时序性表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1) 低盐条件与正常盐度相比, 青蛤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Na+ /K+ -ATPase 活力在 96 d 内一直呈下降趋势, 在第 48 天下降至最小值, 显著低于初始酶活性值(P<0.05); 实验开始后的第 6、12、24 天, Ca2+/Mg2+-ATPase 酶活性较初始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 第 48 天显著升高(P<0.05); MDA 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第 12、48 和 96 天时显著高于初始酶活性(P<0.05)。(2) 利用 RACE 技术克隆了青蛤碳酸酐酶基因(CsCA)的全长 cDNA 序列, 共 1672 bp, 包含 738 bp 开放阅读框, 编码 245 个氨基酸, 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青蛤与其他瓣鳃纲碳酸酐酶基因同源性高, 说明其进化保守。qRT-PCR 结果显示, 低盐条件下, 青蛤碳酸酐酶基因 mRNA 在第 24 天显著高于初始表达量(P<0.05), 其他时间也高于初始值, 但差异不显著(P>0.05)。 综上所述, 在适应低盐环境时, 青蛤鳃组织中抗氧化酶最先被激活并出现反应, 活力增强, 随着时间的增加, 抗氧化酶活性受抑制, 随后 ATP 酶活性升高; 碳酸酐酶基因在青蛤长期适应低盐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青蛤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几种盐碱因子对青蛤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碱水具有缓冲性能差、主要离子比例不稳定、碳酸盐碱度(Carbonate Alkalinity,CA)和pH高等特点。青蛤(Cyclina sinensis)生长快、抗逆性强、耐盐范围广,是一种在盐碱水中颇具养殖前景的品种。寄予为今后在盐碱水中开展青蛤养殖提供数据的目的,本文应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96 h内水体中不同K+、Ca2+、Mg2+浓度及CA和pH对青蛤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K+浓度低于11.3 mg.L-1(对照水平的1/22)和高于838.7 mg.L-1(对照水平的3.34倍)时,青蛤的死亡率均超过了90%;其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0.8 mg.L-1和541.2 mg.L-1。当Ca2+浓度为4.5 mg.L-1(对照水平的1/64)和4 600 mg.L-1(对照水平的16倍)时,其死亡率均为34%左右。当Mg2+浓度为0和3078 mg.L-1(对照水平的3.38倍)时,其死亡率均仅为8.5%左右。CA方面,其值低于40 mmol.L-1时,青蛤的死亡率不超过5%,其值为80 mmol.L-1时,青蛤的死亡率也仅为20%。而pH方面,其值超过9.5时,青蛤开始急剧死亡。研究认为:影响青蛤存活的主要限制因子为K+和pH。此外,青蛤对CA的耐受性较强,表明其确实具有在盐碱水中开展养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取体长分别为3和5 cm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置室内水泥池流水暂养1周后,进行盐度和pH变化对其存活、呼吸、摄食及消化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 栉孔扇贝96 h的半致死盐度为25.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中暴露24 h的实验结果为,栉孔扇贝随盐度的降低,出现耗氧率升高,随后逐渐下降,到盐度15时不再耗氧而死亡;滤水率和淀粉酶活性随盐度降低而降低,盐度为15时完全不滤水,淀粉酶完全失去活性.小个体栉孔扇贝耐低盐能力较大个体的略大些.pH降至7.8以下时开始对栉孔扇贝的存活产生影响,降至7.6时,48 h后死亡率为35%左右;7.2时达50%;降至7.0时扇贝不能存活.大个体栉孔扇贝对海水pH变化略敏感于小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