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金属铅在鲫体内的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铅(Ph)随时间的变化在鲫鳃、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中的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铅在鲫鳃、肝脏、肾脏、肌肉中的积累量均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增加速率不同,鳃铅积累量与时间的拟合曲线在0.5 mg,/L时呈对数关系,其它浓度呈线性关系;不同暴露浓度下,肝脏和肾脏中铅积累速度均由慢到快,积累量与暴露时间拟合曲线呈线性关系;肌肉铅的积累速度由快到慢,且积累量与暴露时间拟合曲线旱对数关系;鲫体各部位对铅的积累能力为:肝脏>肾脏>鳃>肌肉.  相似文献   

2.
栉孔扇贝对海水中Pb积累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海水中Pb在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及海水中不同浓度Pb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浓度为0.5mg/L时,各组织内Pb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9天均达吸收平衡,此时Pb蓄积量(mg/kg干重)为鳃(1356)>内脏(226.6)>肌肉(52.14);蓄积速率(mg/kg·d-1)为鳃(178.3)>内脏(37.30)>肌肉(10.48)。将达到吸收平衡后的栉孔扇贝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铅蓄积量明显下降,第16天时各组织铅排出率为:鳃(96.69%)>内脏(92.09%)>肌肉(71.20)%;排出速率为(mg/kg·d-1):鳃(81.98)>内脏(10.09)>肌肉(3.001)。海水中Pb浓度对Pb蓄积量有明显影响,随着Pb浓度升高,各组织内Pb蓄积量明显上升,其中鳃的蓄积量最大,表明:双壳类软体动物的鳃具有较高的蓄积重金属的能力,并且海水中Pb浓度能提高Pb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锌在鱼体中的累积倍数随锌浓度增加而减小,随温度、中毒时间增加而增加。鲫鱼各组织器官对锌富集能力大小的顺序为:肠>性腺>鳃>心脏>肝脏>其他  相似文献   

4.
锌在鲫体内的积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锌短期内在鲫鳃、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积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锌在鲫鳃、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积累量均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但随时间变化锌的积累速率不同.鳃锌积累在0.05 mg/L锌溶液中呈线性关系,其他浓度均呈对数关系;不同质量浓度鲫肌肉锌积累量与暴露时间呈线形关系,暴露在0.05 mg/L锌溶液中,肌肉锌在10 d内积累速度较慢,10 d后积累速率大幅度提高,肝胰脏锌在0.05、0.1 mg/L锌溶液中积累量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其他浓度随时间呈对数关系.暴露在高于国家水质允许锌浓度水体中,肝胰脏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锌.鲫各部位对锌的积累能力为肝胰脏>鳃>肌肉.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幼鱼饲喂含1ppm Gd^2 2的饲料20天后改用不含镉的饲料12天。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别用直接和经1N盐酸浸泡1小时去掉体表吸附的Cd后测定鱼体镉的积累。测定结果表明:在食物施加镉的过程中鱼体的镉浓度逐渐上升到第20天的0.129ppm,而停用镉后在12天内逐渐降低到原来的86%。因生长因素降低浓度占60%,排出占21%。鱼体镉的吸附量占携带总量的20-30%。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鱼体抗氧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对水体中汞胁迫的响应机制,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汞离子对红鳍笛鲷幼鱼[体长为(4.95±0.79)cm,体重为(4.57±2.02)g]的急性毒性及对鱼体肝脏、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静水实验条件下,汞离子对红鳍笛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040mg/L。汞离子暴露6h时,各浓度组的肝脏SOD酶活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随暴露时间的增加,低浓度组SOD的活性变化较小,而高浓度组鱼体肝脏SOD的活性出现被诱导或被抑制的现象,表明鱼体在高浓度汞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鳃的SOD活力在暴露6h亦显著升高,随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SOD的活性具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MDA含量的变化表明,鳃组织在暴露6h时已开始受到显著损伤(P<0.05),而肝在6h时无显著变化,在12h时开始受损伤。脑组织AChE活性在暴露6h时略受抑制(P>0.05);暴露12h时高浓度组显著增加(P<0.05),诱导率平均为36%;汞离子暴露24h时,鱼脑AChE的抑制率分别为28%~38%;暴露48h、96h时抑制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静态暴露染毒方式探讨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幼鱼肝胰脏、肠、鳃和肌肉中重金属铅的积累和净化特征,暴露水体含铅量为0.506μg/L。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中铅的积累量差异显著(P<0.05),积累量为肝胰脏>鳃>肠>肌肉。建鲤移入清水后,随着净化时间的延长,不同组织中铅的含量均逐渐降低,但变化趋势不同。肠中的铅被迅速净化;肝胰脏中铅的净化速度初期较快,之后变化缓慢,呈现波浪式起伏;鳃中的铅净化缓慢,肌肉中的铅含量下降缓慢,但在净化期其铅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铅在草鱼体内的富集及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种为受试对象,采用浸浴法在系列铅离子(Pb2+)质量浓度下暴露4 d,检测了草鱼鱼苗肝脏、鳃、肌肉、鳞片对Pb2+的累积作用及其对肝脏和鳃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鱼鱼种各个器官对Pb2+的累积量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草鱼的不同组织对Pb2+的累积量有较大的差异,24、48、72 h对铅累积作用由大到小为:鳃>内脏>鳞片>肌肉,96 h对铅累积作用由大到小为:内脏>鳃>鳞片>肌肉;铅暴露后的草鱼鱼苗肝细胞出现肿大,大小不一,核萎缩变形,并偏离中心,被挤至细胞边缘,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细胞排列混乱;鳃组织中鳃小片之间出现弯曲、融合现象,容易断裂,鳃小片的顶端充血,呈球状或棒状。暴露时间越长,铅对草鱼的肝脏和鳃组织结构损害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pH的影响下,五氯酚钠(PCP)对金鱼的毒性和在体内的积累。PCP24小时半致死浓度的值从0.052ppm、FH5.5增加到16ppm、PH10,说明PCP对鱼类的毒性随着PCP溶液中PH的增加而迅速的减低。 PCP在鱼中的积累也是随着溶液中PH值的增加而减少。PCP的浓度为0.1ppm和PH5.5,6,7,8,9,10接触1小时,其生物浓缩的比率分别为131,120,56,24,12和2。另外,测定溶液里全部死鱼中的PCP富集量,其变动范围在82—115ug/g之间,同时,体重与PH和PCP溶液的浓度变化无关。从这些数值,可以说明PCP在鱼体中的富集是随着PCP溶液中PH值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在高PH值的情况下,PCP在鱼体中不会很快达到致死浓度(约100ug/g体重),从而降低了PCP对鱼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pH的影响下,五氯酚钠(PCP)对金鱼的毒性和在体内的积累。PCP24小时半致死浓度的值从0.052ppm、FH5.5增加到16ppm、PH10,说明PCP对鱼类的毒性随着PCP溶液中PH的增加而迅速的减低。 PCP在鱼中的积累也是随着溶液中PH值的增加而减少。PCP的浓度为0.1ppm和PH5.5,6,7,8,9,10接触1小时,其生物浓缩的比率分别为131,120,56,24,12和2。另外,测定溶液里全部死鱼中的PCP富集量,其变动范围在82—115ug/g之间,同时,体重与PH和PCP溶液的浓度变化无关。从这些数值,可以说明PCP在鱼体中的富集是随着PCP溶液中PH值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在高PH值的情况下,PCP在鱼体中不会很快达到致死浓度(约100ug/g体重),从而降低了PCP对鱼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温茹淑  黄燕青  方展强 《水产科学》2012,31(10):582-588
采用静水法测试了汞(Hg2+)、铅(Pb2+)对草鱼鱼苗的联合毒性效应及对其肝脏、肾脏和鳃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暴露时间为24、48、72、96 h的相加指数分别为-0.4582、-0.5100、-0.5257、-0.5611,均小于0,表现为拮抗作用.对暴露后鱼体组织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汞、铅混合药液引起的草鱼组织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12.
污水养鱼池塘中酚类对鱼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明  高长云 《淡水渔业》1987,(6):30-32,29
对受酚类污染鱼体酚含量、鱼体与水质酚含量关系、鱼体酚含量与鱼异味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测定及研究,提出区域鱼体酚含量的污染起始值和异味阈浓度为0.1ppm,并求得鱼体中酚为0.1ppm时的养殖水中酚浓度为0.016ppm。  相似文献   

13.
铜在栉孔扇贝组织蓄积、分配、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铜离子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铜浓度为0.05 mg/L时,各组织内铜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13天均达吸收平衡,此时铜蓄积量(mg/kg干重)为:鳃79.65>内脏58.40>肌肉15.99;蓄积速率(mg/kg.d)为:鳃4.830>内脏4.800>肌肉1.000。将达到吸收平衡后的栉孔扇贝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铜离子蓄积量明显下降,第17天时各组织铜排出率为:鳃97.68%>内脏96.50%>肌肉73.60%;排出速率为(mg/kg.d)为:鳃3.820>内脏3.210>肌肉0.740。海水中铜浓度对铜蓄积量有明显影响,随着铜浓度升高,各组织内铜蓄积量明显上升,其中内脏团的蓄积量最大;表明栉孔扇贝的内脏团具有较高的蓄积重金属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使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泊,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人体毒害最大的重金属,比如铅、汞、砷、镉、铬等,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类吸附,吸收的重金属在体内不断蓄积,浓度逐渐增加,同时很难排出,使鱼类发展成积累性中毒.本实验采取在实验室水族箱内投放鲫鱼,在水体中投入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铅,了解铅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多氯联苯对剑尾鱼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方展强 《水产学报》2004,28(1):89-92
采用毒性实验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多氯联苯暴露对剑尾鱼肝脏、卵巢及鳃组织中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其Na^ /K —ATPase活性的高低存在明显差异。多氯联苯对剑尾鱼肝脏及卵巢的Na^ /K^ —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对鳃的Na^ /K^ —ATPase活性则显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3种组织中鳃Na^ /K^ —ATPase对多氯联苯显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暴露浓度(4、20和100 µg/L)菲(phenanthrene, PHE)的富集(10 d)和释放(5 d)实验,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定量qPCR法分析了厚壳贻贝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对PHE的富集和释放实验及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10 d的富集阶段,厚壳贻贝3个组织对PHE的富集能力大小表现为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3个组织对PHE的富集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随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释放实验阶段,厚壳贻贝3个组织中PHE含量在释放前期迅速下降,但在15 d时,3个组织中PHE残留量仍均高于对照组;PHE对厚壳贻贝体内HSP70 mRNA诱导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外套膜中HSP70 mRNA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PHE在贝类体内的富集动力学及致毒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19.75±0.12 g)为研究对象,以K_2Cr_2O_7作为毒物源,在(27.5±0.5)℃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急性暴露和慢性暴露的毒理效应实验。通过急性暴露实验,测得该种鱼的96h半致死浓度值(96 h LC_(50))为56.24 mg/L。在水体Cr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937 mg/L(96 h LC_(50)的1/60)和1.875 mg/L(96 h LC_(50)的1/30)条件下,进行了为期8周的慢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鱼体的特定体重生长率、肥满度和肝脏指数随着Cr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肾脏指数随Cr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两个Cr浓度组鱼体的蛋白质和能量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0)96 h LC_(50)浓度组鱼体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前者的水分含量则显著高于后者。两个Cr浓度组鱼体的静止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8周水体Cr暴露处理后,实验鱼体的各器官组织中Cr的累积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累积含量的顺序均为肾鳃肝肠全鱼脑肌肉;(1/60)96 h LC_(50)和(1/30)96 h LC_(50)浓度组的肾脏的Cr累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肌肉的Cr累积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织;鳃组织中Cr含量相对于对照组的增加幅度大大高于其他组织的增幅。  相似文献   

18.
铜在鲤体内的蓄积及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法将鲤(Cyprinus carpio)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铜溶液中,研究了铜在鱼体中的吸收富集及毒性。结果表明:铜在鲤肝、肾、鳃和肌肉中的积累量均随着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鲤各部位对铜的蓄积能力依次是肝、肾、鳃、肌肉,且肝、肾中铜的积累量明显高于鳃和肌肉,鲤对铜具有较强的蓄积毒性。中毒鱼体色变黑,生长受到抑制,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鳃小片上皮增生、变性、坏死;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溶解性坏死。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水质污染中,汞的危害极大,它能在鱼体中大量积累。当鱼类汞的积累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后,就对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寻找一种方法,可以使被汞污染鱼体中的汞排出,则成为渔业生产和食品卫生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外有过介绍,国内尚未见正式报道。我们采用汞慢性积累试验的金鱼,在饵料中加入甲壳质、半胱氨酸等添加物,来观察鱼体中排汞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镉(Cd)、铜(Cu)2种重金属单一暴露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肝胰腺和鳃组织内的重金属富集特征和抗氧化酶活力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蛤仔肝胰腺与鳃对Cd、Cu的富集量随重金属浓度与暴靠时间的增加而增火,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与时间效应;菲律宾蛤仔对Cd的富集能力高于Cu,H.肝胰腺中审盖属的蓄积量高于鳃;蛤仔肝胰腺和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廿肽过氧化物酶((;Px)和谷胱竹肽硫转移酶(CST)活力在暴露的某些时段被显著诱导(P〈0.05),似随暴露时问延长或重金属浓度增加,SODf11GST活力则被显著抑制(P〈O.05),而CPx活力随暴露时问延K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菲律宾蛤仔肝胰腺和鳃2种组织中SOD和GST的活性变化可作为海洋Cu^2+Cd^2+钙染的牛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