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人工繁育鲻(Mugil cephalus)早期发育阶段10、15、23、36、40和44日龄的仔、稚、幼鱼鳃结构作了观察,同时计测其呼吸表面积,探讨幼体体质量、体长与呼吸表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长,仔、稚、幼鱼的鳃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鳃丝总数随仔、稚、幼鱼全长和体质量的增加分别呈幂指数式和对数式增加;单位长度鳃小片数与体质量之比值随体质量的增长呈幂指数式增加;体质量与总呼吸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体质量与单个鳃小片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可分别用二次项关系式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鲻鳃的发育和分化是与仔、稚、幼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的完善同步。  相似文献   

2.
卵形鲳鲹胚后发育阶段鳃的分化和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鲹研究了卵形鲳(Trachinotus ovatus)胚后发育阶段鳃的分化和发育及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观察发现,仔稚鱼鳃的早期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3日龄)为原基期,鳃原基形成但未分化,鳃耙未出现,仔鱼主要依靠鳍褶、皮肤和卵黄囊上的微血管进行呼吸;第2阶段(4~17日龄)为鳃丝分化、发育期,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逐渐形成,具备鳃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点;第3阶段(18日龄之后)为鳃器官生长发育完善期,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发育完善,鳃的形态和功能与成鱼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鳃丝总数随仔稚鱼全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个鳃小片面积和总呼吸面积随仔稚鱼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结果表明,卵形鲳鲳鲹的分化和发育是与仔、稚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和功能的完善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叉尾斗鱼关睾虫(单殖亚纲)病的鳃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的大钩关睾虫(Heteronchocleidus magnihamatus Zhang et Ji)和小钩关睾虫(H.buschkieli Bychowsky)病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关睾虫寄生于叉尾斗鱼的初级鳃丝及鳃小片,轻度感染时,病变不明显,导致部分鳃丝组织完整性受到破坏;中度感染时,鳃丝组织增生、融合,有大量黏液细胞浸润,鳃小片与窦状隙分离,形成空隙;重度感染时,鳃丝组织细胞解离、空泡化,呼吸上皮与毛细血管分离严重,形成空腔。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初孵仔鱼90日龄的大菱鲆114尾,测定了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重等8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全长,计算了以测量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建立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菱鲆7个测量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和尾柄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测量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9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X2)、体高(X5)和尾柄高(X6)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温度、盐度、pH对卵形鲳鲹幼鱼离体鳃组织耗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KW-3微量呼吸仪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离体鳃组织的耗氧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温度、盐度、pH对卯形鲳鲹幼鱼离体鳃组织耗氧量和单位呼吸面积耗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卵形鲳鲹幼鱼离体鳃组织的耗氧量和单位呼吸面积的耗氧量均随着温度、盐度、pH的上升而逐渐增高,在水温27℃、盐度28和pH8.5时,离体鳃组织的耗氧量达到最大值;在水温27℃、盐度23和pH8.5时单位呼吸面积的耗氧量达最大值;随后耗氧量均逐渐减小。经方差分析,温度、盐度、pH对离体鳃组织耗氧量的影响均显著(P〈0.05);温度和盐度对离体鳃组织单位呼吸面积的耗氧量影响极显著(P〈0.01);pH对离体鳃组织单位呼吸面积的耗氧量影响也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盐度为18和33这2组的离体鳃组织耗氧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组织结构的影响,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0、10、15、20、30)花鲈幼鱼的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鳃丝排列紧密,顶端膨大呈棒状,鳃小片细胞饱满,有少量泌氯细胞。花鲈幼鱼鳃丝宽度随盐度的升高而缩小,鳃小片间距则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20时,部分鳃小片变形脱落,鳃丝上的泌氯细胞明显增多增大;盐度为30时,鳃丝宽度较大,出现断裂脱落,鳃丝上细胞排列疏松,泌氯细胞明显膨大,有溶解现象。脾脏在淡水条件下(盐度为0),淋巴细胞数目较少,血细胞较多;在低盐环境中(盐度为10、15),淋巴细胞增大,数量增多,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增加;在高盐度下(盐度为30),脾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出现肿大、空泡化现象,细胞排列疏松。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肌纤维排列较为疏松,多角形或长椭圆形,长径和短径较大、密度较小;盐度为15时,肌纤维短径变小、密度增大,与0、10盐度组均差异显著,盐度为30时,肌纤维长径增大、密度减小;随着盐度的增加,肌纤维长径和短径均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单位面积肌纤维数量则先增加后减小,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花鲈幼鱼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变化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盐度和驯养时间中华鲟子二代幼鱼鳃的显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驯养时间中华鲟幼鱼鳃及鳃中泌氯细胞的结构变化特征。试验用鱼为1+龄中华鲟子二代,平均全长50.7 cm,平均体重约441.9 g。试验前在养殖池中暂养1周。试验设2个盐度梯度(10、15)组和1个对照组(淡水)。盐度驯养为将中华鲟子二代从暂养池转入盐度10海水中驯养,分别取驯养1、3、6、9、12、24、48、72、96、120、144、168、192、216、240和264 h的幼鱼各1尾用于试验;将剩下的鱼再转入盐度15海水中驯养,分别取驯养24、48、72 h的幼鱼各1尾用于试验。结果显示,在淡水组中,中华鲟子二代幼鱼鳃丝发达,细胞饱满,鳃小片宽且长。鳃丝上皮的泌氯细胞数量较少,通常靠近鳃小片基部,呈近椭圆状。与淡水组相比,盐度10组的幼鱼鳃丝主干部明显变窄,鳃小片基部区域及鳃小片上泌氯细胞的数量略有增加,胞体变大,且随驯养时间的延长,出现了明显的细胞膜间隙。幼鱼在盐度15组中鳃丝主干明显变窄变短,鳃小片也显著缩短,鳃泌氯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有明显的分泌腔。中华鲟子二代幼鱼能够快速适应外界水体盐度的变化,这与鳃及鳃上皮中调节渗透压功能细胞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幼鱼经短期饥饿处理后测定其鳃、肝脏和肌肉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Na+/K+-ATP酶活力和全鱼生化组成。结果显示,饥饿7d后鳃丝和肌肉的T-AOC显著升高,肝脏的T-AOC显著下降(P〈0.01);鳃丝和肌肉SOD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的SOD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鳃丝、肝脏和肌肉的b(MDA)在饥饿后上升,鳃丝b(MDA)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肝脏b(MD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肉b(MDA)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8d后鳃丝Na+/K+-ATP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肝脏Na+/K+-ATP酶活力显著下降(P〈0.01),肌肉Na+/K+-ATP酶活力也有所升高(P〉0.05);饥饿后鱼体水分质量分数上升,粗蛋白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和能值下降,而且相对损失率是粗脂肪〉粗蛋白,表明卵形鲳鲹幼鱼在饥饿早期主要消耗脂肪向机体提供能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将被消耗。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静止染毒法,探讨甲氰菊酯对鲤(Cyprinus carpio)的急性毒性和对鳃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及组织的病理损伤。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对鲤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8.53μg·L-1,安全质量浓度(SC)为0.853μg·L-1。设置1/2 96 h LC50以下的5个质量浓度0、0.43μg·L-1、0.85μg·L-1、1.71μg·L-1、4.27μg·L-1作用于鲤21 d,分别在第1、第3、第7、第14和第21天采集组织样品进行酶活测定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鳃组织中Na+-K+-ATP酶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推移其动态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之后又有所回落的趋势。暴露第3天各组酶活性降至最低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抑制率分别达到42.49%、27.48%、59.03%和46.31%;第14天各组酶活达最高值并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第21天除最高浓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余3组仍高于对照组。H-E染色显示,鳃组织学损伤主要是鳃小片扭曲,上皮细胞和柱状细胞脱落,鳃小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粘液细胞和基部细胞增生,严重时鳃小片粘连,呈棍棒状病变。以上损伤具有剂量相关性和时间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过量投喂产生的残饵和大量代谢废物在水中积累,并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态氮在水体中富集,对鱼类的抗氧化系统、呼吸及神经系统均存在较大的危害。本研究以6月龄淇河鲫()幼鱼[体重(15±2)g]为实验对象,研究水体中过量氨氮(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250 mg/L、300 mg/L)对淇河鲫脑、鳃、肝、肾的组织学损害。结果发现,淇河鲫安全养殖的氨氮浓度为16.6 mg/L,超过安全浓度后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及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脑神经纤维结构被破坏的程度增大,神经细胞体出现不同程度坏死;鳃小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聚拢,鳃丝基部充血肿大,鳃丝间隔增大,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泌氯细胞和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化,超显微观察发现,鳃小片出现萎缩,上皮细胞脱落,细胞表面分泌物增多;肝组织中心静脉周围肝细胞排列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肝小叶轮廓模糊不清且间距增大,肝细胞排列疏松,细胞核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移、溶解,细胞表面粗糙且分泌物增多;肾组织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和扩散、肾小囊腔膨大、肾小管腔缩小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肾小球坏死。以上结果表明高浓度氨氮对淇河鲫幼鱼的神经、呼吸及代谢相关器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在淇河鲫大规模养殖过程中,应严格监测水体中氨氮浓度,践行绿色、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方斑东风螺稚螺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含量分别是18.58%,24.30%,30.08%,36.44%,42.64%和48.86%的配合饲料进行了试验。试验水温(28.5±1.5)℃,海水盐度1.0178±0.0008,pH值7.9±0.5,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各组中,当蛋白水平高于36.44%(IV组)时,方斑东风螺稚螺壳高和壳宽增长率以及增重率均显著高于18.58%~30.08%组;各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方斑东风螺肉中水分、灰分和磷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肉中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配合饲料中蛋白水平与增重率的变化关系,通过折线回归方程y1=5.573X-1.84(R2=0.922);y2=2.367X+135.33(R2=0.823)。可见,0.34~1.18 g方斑东风螺稚螺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添加水平为42.78%。  相似文献   

12.
利用筛选出鲤(Cyprinus carpio)的15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分析其与黄河鲤(C.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建鲤(C.carpio var.jian)和黑龙江野鲤(C.carpio haematopterus)群体中90个个体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高性状的相关性.利用SAS的一般线性模制(GLM)对15个微卫星标记与3个鲤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Mfw5与黄河鲤的体高相关(P〈0.05);Hlj013、Cca09和Mfw7均与建鲤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相关(P〈0.05);Mfw2与建鲤的体质量和体厚相关(P〈0.05);Mfw29与建鲤的体质量相关(P〈0.05);Mfw6与黑龙江野鲤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高均相关(P〈0.05);Mfw4与黑龙江野鲤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相关(P〈0.05);Mfw11与黑龙江野鲤的体厚和体高相关(P〈0.05)。对同一性状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3个群体中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10月,在黑龙江农垦震达兴凯湖大白鱼研究所养殖基地采集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arnus)样本1200尾,对其年龄和生长研究结果为: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56L^30004(R^2=0.9952),属于等速生长型鱼类;其生长规律用Von Beaalanffy方程表示为Lt=117.54×[1-e^0.093(t-0.034)],Wt=9111.15×[1-e^0.093(t-0.034)]^3.004。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兴凯湖翘嘴鲌的生长进行拟合,反映出其生长过程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渐进体长为117.54cm,渐进体重为9111.15g,拐点年龄在11.86龄处,拐点体重为2.70kg,拐点体长为78.36cm;与兴凯湖自然水域的翘嘴鲌生长式型不同。  相似文献   

14.
试验测定了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似刺鳊鮈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在试验温度(15~30℃)条件下,似刺鳊鮈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160T+0.0002W-0.1600,复相关系数为0.9460;似刺鳊鮈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7∶00,低谷在21∶00;似刺鳊鮈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关系为:A=0.3463W0.2835,r=0.9050。研究结果可为似刺鳊鮈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3±5℃下,将平均体质量10.3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放养在27个60cm×60cm×120cm的微流水网箱中,饲喂3个蛋白质水平(32.0%、40.0%、48.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3.0%、10.0%和17.0%)的饲料,饲养100d。结果表明:在3.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0.0%蛋白质的饲料时,平均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降低(P〈0.05)。在10.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饲料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摄食含40.0%的蛋白质饲料次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与3.0%脂肪饲料组和40.0%蛋白质与10.0%脂肪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P〈0.01);蛋白质消化率在48.0%蛋白质与3.0%脂肪达到最高(P〈0.01),脂肪消化率均在40.0%蛋白质与10.0%脂肪达到最高(P〈0.01)。实验表明,黄颡鱼幼鱼较为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需要量分别为40.0%和1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3龄太门哲罗鱼(Hucho taimen)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为研究其生长指标提供选择性状。经统计分析表明:3龄太门哲罗鱼全长(正)、体高(X1)、眼径(X7)和尾柄长(X6)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969、0.651和0.547,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全长〉体高〉眼径〉尾柄长,4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高达0.980,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拟合方程为y=-2777.45+167.485X3+50.90X1—53.46X7+145.56X6。  相似文献   

17.
大口黑鲈选育效果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大口黑鲈群体选育子三代,对其选育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实验数据分析表明,经过三代的选育,大口黑鲈2个选育组在体长、体高和体重上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组1和2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32%和23.42%,平均每代的选育效应分别为8.44%和7.81%,而体重变异系数分别是26.8%和20.2%,相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8%和21.1%。试验结果表明,大口黑鲈的选育效果明显,F3代的生长性能有了显著性的提高,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更加趋于一致,同时,F3代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继续对其进行选育。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选择育种培育大口黑鲈优良品种(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