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铜污染对扇贝内脏团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栉孔扇贝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Cu2+溶液中10 d,测定其内脏团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u2+质量浓度的提高,CAT、SOD、GSH-PX的活性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但整体仍是抑制的特性.扇贝内脏团组织CAT、GSH-PX、SOD对铜的早期污染均具指示作用,其中最为灵敏的指标是CAT,其次是SOD和GSH-PX .  相似文献   

2.
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 mg/L、0.01 mg/L和0.015 mg/L 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iOD)、过氧化氧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 h、48 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 32mg/L、0.0340mg/L、0.028 3 mg/L和0.021 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 17 mg/L;不同浓度Cu2+暴露时,中华鲟幼鱼肝组织中SOD、CAT、GSH-PX的活性在暴露24 h时被显著抑制(P<0.05),在处理48 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随后又逐渐下降,其下降幅度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中华鲟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做中华鲟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铜、锌对鲤鱼抗氧化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鲤鱼置于不同浓度的Cu2 、Zn2 溶液中96 h,测定其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随Gu2 浓度的增加,SOD的活性为先升后降,CAT的活性为持续下降;随Zn2 浓度的增加,SOD的活性为持续上升,CAT的活性则先升后降.Cu2 、Zn2 胁迫下,鲤鱼肝组织CAT的抗氧化能力弱于SOD.  相似文献   

4.
将牙鲆置于浓度为0.5mg/L的Pb溶液中18d,测定其鳃、肌肉、全部内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最初8d,各组织的GSH-PX的酶活性表现为抑制,随后各组织GSH-PX的酶活性表现为诱导;10d时,诱导幅度最大,而后表现为抑制。紧接着放入清洁海水,各组织的酶活性又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结果提示,对于低浓度铅的长期暴露,GSH-PX能明显指示牙鲆受海洋铅的早期污染。  相似文献   

5.
铜在西施舌鳃和消化腺蓄积及对SOD和CAT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重金属铜(Cu2+)在西施舌鳃、消化腺组织中的蓄积规律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本文采用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将西施舌置于不同浓度Cu2+溶液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鳃组织中的Cu2+在第4天时达最大蓄积量,为79.7μg/g,消化腺组织则在第8天蓄积量达最大,为139.2μg/g,Cu2+的最大蓄积均出现在0.16 mg/L胁迫组,消化腺Cu2+浓度蓄积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鳃、消化腺组织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后者CAT活性显著高于前者;鳃组织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受到显著诱导(P0.05),消化腺组织的S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在0.16 mg/L胁迫组,鳃和消化腺组织的SOD活性均分别在第3~4天受到极显著抑制(P0.01),表明CAT和SOD活性可作为指示西施舌受Cu2+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Cu2+对银鲳幼鱼的致毒效应,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开展了Cu2+对银鲳幼鱼的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对银鲳幼鱼外周血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肝脏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银鲳幼鱼48和96 h的LC50分别为0.860和0.77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77 mg/L;Cu2+的浓度与银鲳幼鱼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浓度Cu2+胁迫下,核异常率又普遍高于微核率;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银鲳幼鱼肝组织中的SOD、CAT、GPX活性均表现为低浓度被诱导而高浓度受抑制的规律,与Cu2+浓度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认为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与SOD、CAT和GPX活性的变化均可以反映银鲳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作银鲳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其中SOD还可以灵敏地指示低浓度的早期Cu2+污染。  相似文献   

7.
柴油对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沈盎绿  沈新强 《海洋渔业》2005,27(4):314-318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柴油处理液对斑马鱼死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380号柴油处理对斑马鱼的96h半致死浓度为450mg/L;低浓度的柴油处理对斑马鱼肌肉中SOD和CAT活性起诱导作用,而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在处理浓度为300mg/L时SOD和CAT活性达到最高值,在试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毒理兴奋"作用。建议以斑马鱼肌肉中SOD和CA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从而达到评价水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96 h LC50值设定10、30、40μg/L 3个Cu2+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暴露实验,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稚贝软体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缢蛏稚贝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缢蛏稚贝96 hLC50为309.742μ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96 h内缢蛏稚贝抗氧化酶(CAT、SOD)活力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除最高组40μg/L在48 h时CAT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外,96 h内绝大部分时间点与沙滤海水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抗氧化酶(CAT、SOD)活性处于诱导状态;96 h内各暴露组缢蛏稚贝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认为,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可反映缢蛏稚贝受Cu2+伤害的程度,可用作缢蛏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Ca2+、Cu2+、Zn2+、Mn2+及SDS、EDTA不同浓度对日本对虾、克氏原螯虾、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其肌肉、鳃、肝胰腺组织中SOD活性的差异,并利用电泳技术研究了组织同工酶.结果发现.除Ca2+对日本对虾肌肉组织中SOD活性稍有抑制作用.Ca2+、Cu2+、Zn2+、Mn2+4种金属离子对3种虾肌肉组织中SOD活性则是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程度不同.除EDTA对凡纳滨对虾微有促进作用.SDS、EDTA具明显抑制作用.SOD在肌肉、鳃中差异不明显,与肝胰腺差异显著;肝胰腺中SOD表现出种属差异性.电泳结果表明,在这3种虾不同组织中SOD的条带数和电泳迁移速率明显不同.同工酶经乙醇一氯仿和H2O2处理后活性染色法表现出的电泳带主要为Cu.Zn-SOD.  相似文献   

10.
哲罗鱼不同组织SOD、CAT、ACP和AKP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龄、2龄及3龄哲罗鱼肝脏、血液、鳃及肌肉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这4种酶存在,但不同组织表现出活性有所差异,AKP活性水平表现为鳃肝脏肌肉血浆,ACP在各组织中的活性为鳃肝脏血浆肌肉,CAT和SOD均在肝脏中表现为最高活性,实验发现各实验组不同组织中这4种酶的活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LAS与Cu2+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泥鳅肝脏S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Cu^2+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泥鳅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LAS处理96h后,SOD活性变化不显著,CAT在LAS为20.0mg/L时被显著诱导(P〈0.05);单一的Cu^2+处理96h后,泥鳅肝脏SOD、CAT活性受到显著影响(P〈0.05),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LAS、Cu^2+复合处理条件下,LAS为10.0mg/L时,CAT、SOD活性分别在Cu^2+质量浓度为0.05、0.10mg/L时达到最低值,LAS为20.0mg/L时,CAT、SOD活性有所回升,但其活性仍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通过比较,发现泥鳅肝脏CAT活性变化更能反映出污染物对泥鳅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96 h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水体铜暴露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生理生化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0.1 mg/L和0.2 mg/L (96-h LC_(50)) 3个铜处理组。结果表明,铜在暗纹东方鲀肝、肌肉和全鱼中的积累量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同等浓度处理下,铜的积累量为肝脏全鱼肌肉。随着铜处理浓度的提高,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显著上升。急性铜暴露诱发肝脏血细胞沉积以及血窦扩张的症状。在鳃中,诱发上皮细胞增生,顶部棒状以及产生动脉瘤等症状。急性铜胁迫后,暗纹东方鲀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上升,但脂肪酶活性显著下降。在肝脏中,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在0.1 mg/L处理组,脂肪合成相关基因(G6PD、6PGD、LPL、Fas和Acc)的表达量最高。但在0.2mg/L处理组中,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和CPT1)的表达最高。急性铜胁迫后对转运因子PPARα的影响不显著,但转运因子PPARγ的表达量显著上升。本实验表明铜对暗纹东方鲀生理生化指标及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均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为暗纹东方鲀养殖过程中铜的合理使用提供有益的指导价值,也为生产中更好地监控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技术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金鱼幼鱼置于质量浓度为0、0.2、1、5、10μg/L的Hg2+溶液中,分别在汞暴露1、7、15d时取样,测定不同质量浓度Hg2+暴露下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表现出在较长的暴露时间及较高质量浓度Hg2+胁迫下的诱导效应,丙二醛含量也因Hg2+暴露而明显积累。金鱼幼鱼为了减弱汞胁迫带来的损害,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增强的趋势,同时丙二醛含量也因汞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而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14.
黑鲷受铜、镉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镉处理液对黑鲷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内对照组和铜、镉处理组(≤5 mg/L)中黑鲷均未出现死亡;48 h后对照组与铜、镉处理组中黑鲷体内SOD和CAT活性值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低浓度处理组对黑鲷体内SOD和CAT活性起诱导作用,而高浓度处理组则起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浓度为0.5 mg/L时SOD和CAT活性达到最高值,在试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毒理兴奋"作用。因此,铜、镉处理对黑鲷的生理生化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建议可以以黑鲷SOD和CA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物,从而达到评价水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Cu↑(2+)对黄鳝肝脏保护酶SOD、CAT、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肝脏组织保护酶SOD,CAT,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了CuSO4污染对黄鳝的损伤作用,实验测得CuSO4对黄鳝的LC50为5.5mg/L,据此设定CuSO4浓度梯度,结果表明,0.7,1.5mg/L的CuSO4处理液对黄鳝的损伤较小,3.0,4.5mg/L的CuSO4处理液对黄鳝损伤较大,保护酶SOD,CAT,GSH-PX的活性在黄鳝暴露24h时被显著抑制,在处理48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并超过对照组水平,之后又回落到低于对照组水平,其变化幅度与CuSO4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可以证实,SOD,CAT,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黄鳝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十溴联苯醚(BDE-209)对鱼类的毒性影响,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离体肝脏组织为试验材料,在肝脏组织匀浆液中加入浓度为0.00、0.04、4.00、400.00μg/L的BDE-209,并将其分别置于低温(15℃)、常温(25℃)、高温(35℃)中水浴60 min,然后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低温时各浓度组BDE-209诱导下的SOD、CAT、GR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常温时BDE-209对SOD、CAT、GR活性具有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现象,高温时BDE-209对肝脏组织中CAT、SOD、GR活性造成明显的抑制效应,MD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其含量都随BDE-209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BDE-209对鱼体肝脏组织造成的氧化损伤越大。  相似文献   

17.
在盐度25和水温26~28℃下,将壳长为(35.32±0.89)mm的青蛤暴露于Zn~(2+)质量浓度10.00、19.95、39.81、79.43、158.49、316.23mg/L试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得出Zn~(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之后又研究了Zn~(2+)在青蛤鳃和内脏团中的蓄积和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Zn~(2+)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1.56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92mg/L;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下,Zn~(2+)在青蛤鳃中蓄积速度快于内脏团,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诱导再抑制的趋势,安全质量浓度下无明显变化,但均高于对照组;两种组织中的Zn~(2+)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青蛤健康养殖和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