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温(28.0±1.5)℃、pH 6.5~7.0的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铬[Cr~(6+)]、锌[Zn~(2+)]和镉[Cd~(2+)]3种重金属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Cr~(6+)]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168.71、84.85、52.23、34.46 mg·L~(-1);[Zn~(2+)]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5.36、3.34、3.12、2.75 mg·L~(-1);[Cd~(2+)]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1.87、1.74、1.63、1.15 mg·L~(-1);3种重金属对黄颡鱼苗种的SC分别为[Cr~(6+)]3.446 mg·L~(-1)、[Zn~(2+)]0.275 mg·L~(-1)、[Cd~(2+)]0.012 mg·L~(-1)。3种重金属对黄颡鱼苗种毒性大小为:[Cd~(2+)][Zn~(2+)][Cr~(6+)],[Cd~(2+)]和[Zn~(2+)]为中毒,[Cr~(6+)]为低毒。  相似文献   

2.
在半静态水的条件下,研究了铜离子(Cu~(2+))、镉离子(Cd~(2+))和汞离子(Hg~(2+))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48 h、72 h、96 h致死率和72 h、96 h孵化抑制率作为生理毒性终点,以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作为毒性评价标准。结果表明: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48 h-LC50分别为0.58 mg·L~(- 1)、0.72 mg·L~(- 1)和0.000 46 mg·L~(- 1),72 h-LC50分别为0.39 mg·L~(- 1)、1.15 mg·L~(- 1)和0.000 30 mg·L~(- 1),96 hLC50分别为0.08 mg·L~(- 1)、0.19 mg·L~(- 1)和0.000 18 mg·L~(- 1);Cu~(2+)、Cd~(2+)和Hg~(2+)的72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5 mg·L~(- 1)、0.01 mg·L~(- 1)和0.000 04 mg·L~(- 1),96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6 mg·L~(- 1)、0.05 mg·L~(- 1)和0.000 11 mg·L~(- 1);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率和孵化抑制率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72 h孵化抑制率可以作为斑马鱼胚胎最敏感的毒性终点指标。分别用单一毒性Cu~(2+)、Cd~(2+)和Hg~(2+)的96 h-LC50值,按毒性单位1∶1两两混合,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协同作用;按毒性单位1∶1∶1混合共存时,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及半静态方法,研究了强氯精、高锰酸钾、甲醛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静态和半静态96 h LC_(50))显示,这3种刺激性渔药中强氯精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毒性最强(1.50、1.13 mg·L~(-1)),其次是高锰酸钾(1.76、1.24 mg·L~(-1)),最小的是甲醛(39.91、36.72 mg·L~(-1));它们在静态和半静态条件下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53、0.34,0.55、0.39,7.13、6.77 mg·L~(-1)。结果表明:含氯类(强氯精)、氧化剂类(高锰酸钾)、醛类(甲醛)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毒性较小,依然可以作为渔药使用。  相似文献   

4.
四种常用渔药对雅罗鱼杂交幼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5℃下,采用常温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复合季铵碘和阿维菌素对平均体质量(1.47±0.2)g的雅罗鱼杂交(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Dybowski×高体雅罗鱼Leuciscus id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敌百虫、硫酸铜及亚铁合剂、阿维菌素和复合季胺碘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3863mg·L~(-1)、0.8194mg·L~(-1)和0.3564mg·L~(-1);38.7298mg·L~(-1)、26.509mg·L~(-1)和26.509mg·L~(-1);3.30mg·L~(-1)、2.40mg·L~(-1)和2.30mg·L~(-1);16.10mg·L~(-1)、16.10mg·L~(-1)和16.10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0.0859mg·L~(-1)、3.7257mg·L~(-1)、0.4mg·L~(-1)和4.80mg·L~(-1)。这4种药物对雅罗鱼幼鱼的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敌百虫阿维菌素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复合季铵碘。  相似文献   

5.
研究建立了苯系物7种组分(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及内标氟苯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分析方法的多级反应监测(MRM)模式。在确定前级离子的条件下,采用产物离子扫描模式对苯系物的定性及定量产物离子进行筛选,并对各离子对的碰撞能量进行优化,得到了丰度较高、特异性好的产物离子及最适碰撞能量。优化得到的MRM模式对苯系物进行分析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能更准确地对苯系物进行定性及定量,为今后开发复杂基质中苯系物残留的日常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在水温为20±1℃的条件下,研究洋金花提取物对鲤、鳊和白鲢的毒性效应,以期为该药在水产养殖寄生虫病的防治上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洋金花提取物对鲤、鳊、白鲢的24小时LC_(50)、48小时LC_(50)、96小时LC_(50)分别为鲤:435、246.32、165.54 mg.L~(-1);安全浓度为16.55 mg.L~(-1)。鳊:544.63、207.59、146.45 mg.L~(-1);安全浓度为14.65 mg.L~(-1)。白鲢:446.58、181.13、118.22 mg.L~(-1),安全浓度为11.82 mg.L~(-1)。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Cr~(6+)对海水鱼类的毒性机理,利用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开展了Cr~(6+)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获得了24、48、72、96 h所对应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计算了Cr~(6+)对牙鲆的安全浓度,并对急性毒性下红细胞核异常率和鳃的损伤进了观察。结果表明,Cr~(6+)对牙鲆仔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75. 19、67. 13、49. 77、31. 09 mg·L~(-1);对幼鱼的LC50分别为462. 13、435. 36、390. 19、322. 41 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16. 05 mg·L~(-1)(仔鱼)和115. 91 mg·L~(-1)(幼鱼)。Cr~(6+)对牙鲆仔鱼的毒性属于中等毒性,而对幼鱼的毒性为低等毒性。Cr~(6+)对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影响呈现质量浓度、处理时间—效应关系。Cr~(6+)会造成牙鲆鳃的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加重。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Cr~(6+)对海水鱼类的毒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究了水温、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幼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使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法预测幼鱼最佳生长环境条件,并通过单因子静态毒性急性实验法对其盐碱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温5~25℃时幼鱼成活率均在85%以上;水温20℃时摄食率、体长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光周期16 L∶8 D或光照强度500 lx时,各水平均达到最高;水温12.98℃、每天光照15.07 h、光照强度670.27 lx时,幼鱼达到理论最佳存活、摄食、生长条件;幼鱼24、48、72和96 h的氯化钠(NaCl)盐度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01、3.62、3.29和2.92 g·L~(-1),安全浓度(SC)为0.89 g·L~(-1);24、48、72和96 h碳酸氢钠(NaHCO_3)碱度LC_(50)分别为97.14、86.75、80.26和74.52 mmol·L~(-1),SC为20.75 mmol·L~(-1)。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23.0~25.0℃下研究不同剂量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甲醛、敌百虫、聚维酮碘对体质量(25.0±2.0)g锦鲤Cyprinus carpio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甲醛、敌百虫、聚维酮碘对锦鲤幼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为6.75mg·L~(-1)、78.77mg·L~(-1)、5.95mg·L~(-1)、96.39mg·L~(-1),48h半致死浓度为5.12mg·L~(-1)、49.52mg·L~(-1)、4.28mg·L~(-1)、70.88mg·L~(-1),安全浓度为0.88mg·L~(-1)、5.87mg·L~(-1)、0.67mg·L~(-1)、11.49mg·L~(-1)。4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甲醛聚维酮碘。本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和治疗锦鲤苗种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在水温为20±1℃的条件下,研究夹竹桃提取物对鲤鱼、鳊鱼和白鲢的毒性效应,以期为该药物在渔病防治中的使用提供用药的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夹竹桃提取物对鲤鱼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149.55 mg/L、78.76 mg/L、66.09 mg/L;安全浓度为6.61 mg/L。对鳊鱼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269.41 mg/L、94.54 mg/L、40.63 mg/L;安全浓度为4.06 mg/L。对白鲢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91.37 mg/L、69.09 mg/L、48.71 mg/L,安全浓度为4.87 mg/L。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 mg/L)和过饱和溶氧(10~12 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69.43 mg/L(58.53~82.36 mg/L),43.80 mg/L(37.57~51.06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30)值和96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36 mg/L(1.15~1.61 mg/L)和0.98 mg/L(0.83~1.16 mg/L);而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94.80 mg/L(79.77~112.66 mg/L),58.64 mg/L (51.40~66.90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37 mg/L(2.0j~2.75 mg/L)和1.52 mg/L(1.30~1.77 mg/L)。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无论在正常溶氧还是过饱和溶氧条件下,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毒性都大于亚硝酸盐,同时高溶氧的存在使中国对虾对这两种物质毒性耐受能力得以提高,且过饱和溶氧对非离子氨毒性的影响程度高于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12.
氨氮胁迫与恢复对罗氏沼虾幼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为(25±1)℃、p H为8. 0±0. 5条件下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虾半致死浓度,并设置0、0. 43、0. 64、0. 85、1. 06 mg·L~(-1)5个浓度研究氨氮胁迫48 h及恢复48 h对罗氏沼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幼虾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 25、2. 35、1. 86、1. 54 mg·L~(-1),安全浓度为0. 154 mg·L~(-1)。氨氮胁迫48 h,罗氏沼虾SOD活性显著升高(P 0. 05),而CAT和GSH-Px活性变化不显著(P 0. 05); 0. 43、0. 64、1. 06 mg·L~(-1)氨氮胁迫组罗氏沼虾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氨氮胁迫后恢复48 h,各组SOD活性均较胁迫时显著下降(P 0. 05),但除0. 85 mg·L~(-1)组外的其它试验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0. 85、1. 06 mg·L~(-1)组CAT活性较胁迫状态显著下降(P 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 0. 05)。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短期胁迫对罗氏沼虾造成的氧化损伤在解除胁迫后可修复,但肌肉仍处于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研究Pb~(2+)、Cu~(2+)和Cd~(2+)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 LC_(50))及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Pb~(2+)、Cu~(2+)和Cd~(2+)对太平洋牡蛎96 h LC_(50)分别为22.99、21.75 mg/L和21.35 mg/L,急性毒性作用大小的顺序为:Cd~(2+)Cu~(2+)Pb~(2+)。Pb~(2+)、Cu~(2+)和Cd~(2+)对太平洋牡蛎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30、2.18 mg/L和2.14 mg/L。总体而言,与Cu~(2+)和Pb~(2+)相比,太平洋牡蛎对Cd~(2+)毒性的耐受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两种麻醉剂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最高安全浓度和最低全致死浓度,分别设置5个等对数浓度,进行MS-222和苯唑卡因及其1:1混合药物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24h和96h毒性试验.结果:MS-222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88.84 mg/L(86.92~90.81 nag,/L)、76.18 mg/L(73.27~79.21 mg/L);苯唑卡因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44.49 mg/L(43.76~45.24 mg/L)、22.61 mg/L(20.29~25.20 mg/L);混合药物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63.35 mg/L(61.00~65.79 mg/L)、30.39 mg/L(29.48~31.34 mg/L).这表明:在同等剂量条件下,苯唑卡因对罗非鱼的毒性比MS-222强;将两种药物等比例混合后,在24h和96h毒性试验中,分别呈现出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平均体长(2.76±0.66)cm、体质量(0.26±0.22)g的太湖2号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对碳酸盐碱度和低温的耐受力。将20尾青虾放在42.6cm×28.4cm×28.4cm的长方体透明水族箱中,用Na HCO3调节实验用水碱度由低到高逐步调至12mmol·L~(-1)、14mmol·L~(-1)、16mmol·L~(-1)、18mmol·L~(-1)和20mmol·L~(-1),每个碱度和空白对照组设三个重复。低温实验在无氟环保型生化培养箱内的24.8cm×17.8cm×9.8cm的长方形塑料水槽中进行,水温逐步降至10℃、9℃、8℃、7℃、6℃和5℃,每个温度设置三个重复,同时设置一个水温20~25℃的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1±1.48)℃、pH=(8.9±0.30)、盐度为(0.62±0.27)、溶氧为(7.2±0.30)mg·L~(-1)时,青虾在12h、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碱度(LT50)分别为27.66mmol·L~(-1)、26.94mmol·L~(-1)、22.51mmol·L~(-1)、15.00mmol·L~(-1)和14.42mmol·L~(-1),安全浓度为4.71mmol·L~(-1)。在pH=(7.75±0.12)、溶氧为(7.84±0.97)mg·L~(-1)时,青虾在12h内的半致死低温(LT50)为6.702℃。本研究可为寒区盐碱水青虾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为研究对象,通过96 h半静水毒性实验,探讨了消油剂、0号柴油分散液(WAF)与0号柴油乳化液(CEWAF)对海湾扇贝24 h、48 h、72 h、96 h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消油剂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1905(1570-2451 mg/L)、1293(1070-1556 mg/L)、1015(721-1348 mg/L)、846 mg/L(660-1020 mg/L);WAF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36.57(29.42-48.96 mg/L)、23.10(21.07-25.39 mg/L)、14.99(13.66-16.41 mg/L)、11.31 mg/L(8.37-14.47 mg/L);CEWAF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12.71(10.78-15.55 mg/L)、8.51(7.99-9.07 mg/L)、6.56(4.46-7.74 mg/L)、5.42 mg/L(4.51-6.29 mg/L)。消油剂、0号柴油分散液、0号柴油乳化液对海湾扇贝96 h安全浓度分别为84.6、1.13、0.54 mg/L。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消油剂、WAF和CEWAF对海湾扇贝的半致死浓度(LC_(50))均呈逐渐降低之势,半致死浓度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12242x~(–0.583)、y=564.37x~(–0.848)、y=89.987x~(–0.613)。在受试溶液中暴露相同时间,海湾扇贝的半致死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消油剂、WAF和CEWAF,说明CEWAF对海湾扇贝的毒性大于消油剂和WAF,这对于在养殖海区使用消油剂处理溢油事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17.0±1.0)℃和16h光∶8h暗的光周期下,采用加标于沉积物法研究Hg~(2+)对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幼虫口器的致畸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慢性毒性影响。将4龄摇蚊幼虫暴露于0.002mg·L~(-1)、0.004 mg·L~(-1)、0.008mg·L~(-1)、0.016mg·L~(-1)、0.032mg·L~(-1)、0.064mg·L~(-1)、0.128mg·L~(-1)和0.256mg·L~(-1)8个Hg~(2+)浓度梯度下,测定摇蚊幼虫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Hg~(2+)显著影响花翅摇蚊幼虫体组织SOD和CAT活性,且与Hg~(2+)暴露浓度呈显著浓度-效应关系(P0.05)。Hg~(2+)暴露30d后,摇蚊幼虫的大颚长度与Hg~(2+)暴露浓度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该结果说明在低浓度Hg~(2+)的胁迫下,摇蚊幼虫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可用该幼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指标作为监测水体Hg~(2+)污染及判定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菲对河蚬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半静态实验方式,根据对数间距法设置了5个菲浓度梯度,分别为30.00、37.08、45.83、56.64和70.00 mg·L-1,以观察菲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96 h内毒性致死效应。结果得到菲对河蚬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123.75、67.59、56.44、46.76 mg·L-1,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SC)为4.676 mg·L-1;当菲含量大于30.00 mg·L-1的条件下,河蚬死亡率与菲溶液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其中24、48、72、96 h河蚬死亡率与菲浓度之间的拟合度分别达0.869 1、0.926 3、0.936 1、0.974 7,其它各浓度组(70.00、56.64、45.83和30.08 mg·L-1)河蚬死亡率与暴露时间之间也是高度拟合,拟合度分别为0.949 1、0.950 3、0.952 8、0.806 5。根据有毒化学物质对生物毒性的评价标准可推断出菲对河蚬为高毒物质,但与已报道的其它物种比较,河蚬仍属对菲污染耐受性较强的物种;此外,本研究中所暴露的菲浓度超出了该污染物对河蚬的安全浓度(4.676 mg·L-1),最终导致河蚬个体水平上的死亡,且死亡率与高浓度菲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因此当突发水环境菲污染事故时可以选择河蚬这种广布物种作为有效的污染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绿鲍(Haliotis fulgens)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苗种发育规律,对皱纹盘鲍和绿鲍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组合受精率和孵化率,并以同期培育的皱纹盘鲍与绿鲍种间杂交F1(DF)、自繁F1(DD、FF)及回交F1(DD×DF、DD×FD)为研究对象。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本文对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回交后代的生长、存活差异及相应的优势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皱纹盘鲍与绿鲍的杂交效果、准确评价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2,7.85,6.97×10-3mg/L;安全浓度为1.91×10-3mg/L.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9,3.98,3.53 mg/L;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