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大连市以国家海洋局批复成立的国家级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大连现代海洋生物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海洋生物医药和功能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示范基地已发展培育核心企业25家,创建"海洋生物繁育与养殖技术中心""海洋生物制品工程技术中心""海洋食品工程技术中心""海水养殖生物种质改良与培育工程技术中心""水产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中心""海水养殖生物病害防控技术中心"等6个基地科技创新与服务中心,由点成面,带动发展了功能特色鲜明的"生态型海洋牧场先导示范区""名特优海洋生物良种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生物技术革命为海洋生命科学研究和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从海洋生物中寻求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新药源,“向海洋要药物”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药源高值开发现状为切入点,浅谈福建省可选择发展的关键海洋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探讨发展福建省海洋生物技术新兴...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海洋牧场采用立体生态型养殖模式,上层海域多养殖海藻。海藻除了常见的食品用途,还有其他用途吗?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月集团")告诉你,海藻精深加工能带动千亿级健康产业,成为激发产业高值化、高端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延伸出海洋化妆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生物肥料等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4.
李黄庭 《福建水产》2016,(2):147-152
厦门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洋药物研发与生产的城市之一。21世纪以来,厦门海洋药物产业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厦门海洋药物产业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并从打造海洋药物产业人才高地、构建更加实惠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培植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发挥厦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等6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厦门海洋药物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海洋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不仅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天然药源宝库.由于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特殊,很多海洋生物中都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本文综述了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微生物中生物活性成分,提出目前我国在开发海洋药物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近海外来赤潮海洋微藻入侵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而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经济损失,已经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0世纪及21世纪初运输船舶压舱水排放等导致外来海洋浮游生物广泛传播。本文主要通过收集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中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数据库、全球入侵物种数据库美国海岸警戒压舱水管理项目数据库资料及相关文献,结合辽宁近海历史与近期的调查资料,综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14,(1):10-10
<正>"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生物生态调查研究,科学家鉴定出中国近海海洋生物9 822种,新发现海洋生物新物种40余个,包括微生物1新属11新种,水母1新属31新种。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海洋生物各类群、重要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和制约因素等的认识,客观全面反映了中国近海海洋生物和生态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中国近海海洋生物类群组成近几十年来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型底栖生物分布,渤海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为主,而本次调查表明主要以多毛类居多。东海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  相似文献   

8.
<正>8月22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2020年省级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海洋公共服务)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着力推动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等六大海洋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基础研究。申报成功的项目,可获得100~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物技术是海洋科学与生物技术交叉发展起来的全新研究领域,已明确被定义为“海洋生命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及其它的技术应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国家发展计划,把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确定为21世纪优先发展领域。1996年,中国也不失时机地将海洋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洋综合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抢占新一轮海洋经济制高点的朝阳产业。在国务院批复的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广东要“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将“广东建设成为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物技术是凭借现代综合技术手段,采用类似于工程设计的方法,对海洋生物体进行改造,以获取新的使用价值的高技术。它涉及海水养殖、海洋药物、海洋环保、海水农业等领域。80年代以来,许多沿海国家都把海洋生物技术及其成果的产业化,作为研究和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改变现有海洋产业的结构,形成全新的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群。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推进生物产业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中,该规划将海洋生物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该规划提出,我国要积极推进海洋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开发海洋特有的生物资源,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聚集区,推动海水养殖、综合加工产业和远洋渔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物普遍具有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的特点,是多糖、多肽的丰富来源。其中,海洋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凝血、降脂、抗肿瘤、抗氧化、降胆固醇和降糖等功能;而海洋多肽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抗高血压及抗病毒等功效。文章对海洋天然生物多糖和多肽的活性研究、单独提取工艺及分离纯化方法进行梳理,对陆生动植物联产制备技术进行归纳,进而对联产制备海洋生物多糖及海洋生物多肽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已有的提取方法主要针对多糖或多肽的其中之一,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率不高,加强多糖多肽的联产制备工艺的研究,将更有助于海洋生物高值化进程。本研究可为深入推动海洋生物多糖多肽制备技术提供基础理论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2):01-08]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6月9日,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等六大海洋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面建设海洋强省。作为广东六大海洋产业之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发展广东海洋经济的重要引擎,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领域,是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5.
正2017中国海博会现代海洋渔业论坛在湛江举行"海洋产业是21世纪的经济主流,唯有从海洋思考海洋,才能发展永续利用且具竞争力的海洋经济产业。"台湾海洋大学校长、终身特聘教授张清风在2017中国海博会现代海洋渔业论坛上表示,未来,海洋生物科技将更多地应用于养殖产业;发展生物制剂、疫苗,将  相似文献   

16.
新型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是指针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可持续利用的海洋藻类、鱼虾类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以海洋生物多糖、蛋白和酯类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生物酶工程,生物化工及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通过海洋生物制品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实现新一代海洋工业生物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当今海洋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由于海洋在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世界范围内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18.
蓝色药库     
<正>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蓝色经济"战略,使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是近十年来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在市场需求推动和政策支持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年产值约400亿,已经成为海洋生物制品原料生产大国,但是海洋生物科技水平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实现海洋生物医药的"黄金时代",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域辽阔,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海洋生物中含有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天然化合物,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甾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海洋生物体内,它们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等诸多生物活性,现对海洋甾体化合物分离纯化、生物来源、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以期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人物简介鞠建华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生物合成和抗感染、抗肿瘤等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抑制等活性天然产物500余个,开发了海洋微生物的组合生物合成和异源表达技术,阐明了15种特征活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揭示了咔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