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分支系统学原理,分析了八种光唇鱼的20个骨骼及形态特征。对光唇鱼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并对光唇鱼属中亚属的划分,半刺光唇鱼与带半刺光唇鱼的分类地位提出了新的见解。最后,文内对八种光唇鱼的地理分布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专刊>= <栏目>= <图片>=  相似文献   

2.
<正>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Herzenstein)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重唇鱼属,俗称"石花鱼"。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上游。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冷水性鱼类。为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开发、利用厚唇裸重唇鱼的资源,我们开展了厚唇裸重唇鱼的人工繁殖研究,从异地驯养、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孵化和仔鱼培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研究,旨在完善该鱼的繁殖生物学资料和为其它裂腹鱼的人工繁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唇鱼寄生“鱼蚤”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闽南、潮汕人称金钱鳘(鲵)、温州人称黄甘,东莞称为大欧、白花。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品种。目前对黄唇鱼驯化养殖过程发生的病害的研究及报道甚少,本人在驯养黄唇鱼过程中发生的黄唇鱼寄生的"鱼蚤"病害,进行检查、药物敏感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主要分布于广东和福建等海域,是中国特有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报道,20世纪60-70年代,珠江口海域是黄唇鱼盛产区,特别是东莞海域,还是黄唇鱼幼鱼的索饵场。2005年,东莞市政府设立黄唇鱼自然保护区,面积为663公顷,位于珠江口虎门海域。开展黄唇鱼人工繁殖研究、实现黄唇鱼鱼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光唇鱼、马口鱼等山溪鱼作为山间溪流和江河中上游等急流环境中栖息的小型淡水鱼类因为品质好,其在浙江水产品市场上的消费不断升温。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又称石斑鱼,属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是中国东南部和亚洲东部特有鲤科鱼类,分布几乎遍及中国长江以及长江以南各个水  相似文献   

6.
巫一安 《齐鲁渔业》2020,37(2):39-40
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是一种小型溪源性经济鱼类,喜欢生活在山区溪流中。光唇鱼体呈纺锺形,较低矮,吻突出,唇发达、肥厚,体色深青黑,腹部较淡。近年来,随着野生光唇鱼的减少,人工养殖光唇鱼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发病几率也增加。现将光唇鱼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唇鲮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 Peter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唇鲮属,俗称没六鱼、没落鱼、木头鱼、唇鱼、岩鲮、岩鱼,是珠江水系珍贵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的北江、西江,云南元江也产此鱼。2006年7月,贵州省荔波县畜牧局水产站收集1万尾唇鲮水花,  相似文献   

8.
<正>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俗称"石板",属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福建省三明市主要分布在沙溪河、尤溪、金溪等水系的中上游、支流水域流水环境中,喜生活于水流湍急、水质清澈、石砾底质的山区溪流及江河的常集小群活动,是当地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小型淡水鱼类,野生半刺厚唇鱼食性以着生藻类为主。近年来,野生半刺厚唇鱼原产栖息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物种的种群数量和质量严重衰竭,捕捞产量大幅度减少,市场一直供不应求。2012年笔者开始进行池塘套养野生半刺厚唇鱼生产试验,以期解决  相似文献   

9.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俗称苏眉、龙王鲷,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隆头鱼科(Labridae)、唇鱼属(Cheilinus),属暖水性海水鱼类。波纹唇鱼主要分布于大洋洲、太平洋西部热带海域、印度洋西北部及红海,在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鱼体呈青蓝色,分布着漂亮的花纹,头部有一隆起。波纹唇鱼既是一种高级观赏鱼类,也是一种高级食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光唇鱼(Acrossochieilui yunnanensis),又名红尾子,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 Oshi-ma)、光唇鱼亚属(Acrossochieilus Oshima,s.str.).主要分...  相似文献   

11.
半刺厚唇鱼室内工厂化养殖中饲料蛋白质适宜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刺厚唇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鱼巴亚科、光唇鱼属、厚唇鱼亚属.分布于湖南湘江、广西西江及福建的闽江、九龙江、交溪、霍童溪等水系,是《福建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的保护经济物种,建设了浦城县南浦溪和顺昌县麻溪两个半刺厚唇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半刺厚唇鱼是名优经济鱼品种,因其肉质细腻、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正唇■(Hemibarbus labeo pallas)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属,俗称土风鱼、重唇鱼,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背鳍和尾鳍浅灰色,其余各鳍均为灰白色。唇■个体较大,生长较快,以动物饵料为食,如水生昆虫幼虫、摇蚊幼虫以及虾类,也摄取小型软体动物;3龄鱼可达性成熟,生殖季节3-4月。  相似文献   

13.
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 pallas)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鱼骨]属,俗称土风鱼、重唇鱼,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背鳍和尾鳍浅灰色,其余各鳍均为灰白色。唇[鱼骨]个体较大,生长较快,以动物饵料为食,如水生昆虫幼虫、摇蚊幼虫以及虾类,也摄取小型软体动物;3龄鱼可达性成熟,生殖季节3-4月。  相似文献   

14.
<正>光唇鱼俗称石斑鱼,属鲤形目,骨少肉嫩,味道鲜美,深受浙江等地区广大消费者喜爱,商品鱼售价高,养殖前景被业者十分看好,已成为山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致富产业之一。光唇鱼现有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水泥池、土池、循环水、网箱、帆布池等,尚未有微咸水池塘养殖的研究报道。本试验选择在杭州钱塘江入海口围垦区域开展光唇鱼大棚养殖试验,旨在丰富养殖技术模式,为光唇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俗称石斑鱼,罗丝鱼,生活于山区溪涧中,是一种杂食性的小型溪流性经济鱼类,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地的溪流中广泛分布。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款待宾客的上等佳肴,农家土制的石斑鱼干更是馈赠亲人、贵客的首选礼品。近年来,随着山区农家乐的兴盛,野生的石斑鱼成了有价无市的名贵鱼。为此,杭  相似文献   

16.
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又称石斑鱼,属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山区溪流中,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经济价值高。近年来,随着该鱼价格的不断上涨,该鱼的人工养殖逐渐兴起,已成为山区渔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方式。笔者从2010年起从事该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开发试验,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光唇鱼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渔民朋  相似文献   

17.
吴卫君  吴流坤 《中国水产》2016,(12):108-110
正光唇鱼是一种小型的杂食溪流性经济鱼类。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青睐,目前自然资源已难满足市场需求,是近年来新兴的特色土著鱼类。本文从环境条件、苗种选放、饲料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光唇鱼养殖技术。光唇鱼,俗称:(淡水)石斑鱼、罗丝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生活于山涧溪流中,喜栖息于水清流急、石砾底质的溪流,以下颌发达的角质层铲食石块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6月,在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国家级森林公园,海拔300500m处采到侧条厚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Nichols,1931)雌、雄各1尾。侧条厚唇鱼,俗称石花鱼、石斑鱼等,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 Oshima,1919,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属北江水系的广东龙头山,商城为该物  相似文献   

19.
<正>厚唇裸重唇鱼俗称重唇花鱼、麻鱼。通常栖息在高原宽谷河流或湖泊中,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各水系,为黄河上游重要经济鱼类,属高原冷水鱼种,全身裸露无鳞。生长缓慢,其肉质多脂,味道鲜嫩,富有营养,是具开发前景的一种经济鱼种。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非法滥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生活水域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鱼种,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构成日益低龄化,资源面临枯竭,已严重影响青海湖及周边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张金兰等,1997;史建全等,20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