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海南部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根据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各季度月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及1989~1990年在福建东北外海渔业资源调查等相关资料,研究分析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主要渔获种类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区蟹类有66种,隶属于15科,39属;2008~2009年东海南部海域蟹类数量明显比1998~1999年减少,蟹类占总渔获量的比重下降9.8个百分点,平均资源密度指数减少36.2%;两次调查蟹类数量均以春季和夏季为高,但主要渔获种类不同,1998~1999年细点圆趾蟹渔获量占绝对优势,而2008~2009年细点圆趾蟹数量降幅最大,资源密度很低,光掌蟳、双斑蟳数量明显增多,取代了细点圆趾蟹成为最主要的渔获种类,其余种类如卷折馒头蟹、银光梭子蟹、武士蟳等所占比例变化不大;2008~2009年蟹类主要分布区域与1998~1999年不同,在海区内侧水深60 m以内海域数量分布较多,这与主要渔获种类双斑蟳分布海域范围关系密切;细点圆趾蟹资源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有待以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海细点圆趾蟹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俞存根 《水产学报》2004,28(6):657-662
根据1998—2000年在东海虾蟹资源调查和渔业生产监测调查中周年采集的1576只细点圆趾蟹样品,开展了基础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细点圆趾蟹的渔获群体甲长分布范围为26~95mm,甲宽为32~120mm,体重为5~410g,雄蟹个体平均大于雌蟹;春季雌蟹生长不明显,而雄蟹则生长迅速,2—6月平均增长率达38.7%;周年雌蟹略多于雄蟹,性比约为1:0.88,繁殖盛期为3—5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6.8~75.8万粒之间,最小抱卵个体的甲长为46mm,甲宽为60mm,体重为59g,多数抱卵个体的甲长为50~60mm,甲宽为65~80mm,体重为80~115g。周年摄食强烈,半胃、饱胃率多数时间在50%~60%以上,其中冬春季摄食强度大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8年5月~199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26°00′~28°00′N,125°30′E以西海域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的数量时空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假长缝拟对虾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以春季最高,达3.52 kg/h,秋季、冬季和夏季均较低,分别为2.00 kg/h、1.86 kg/h和1.75 kg/h。密集区主要分布在26°30′~28°00′N,121°30′~124°00′E,水深80~100m一带海域,26°30′以南资源密度较低。假长缝拟对虾体长分布范围为55~121mm,平均体长为82.3mm,雌性个体平均体长84.9mm,雄性为78.6mm,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个体。雌性初次性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83mm,体重为5.5g,大量性成熟体长范围为91~110mm,体重范围为8.0~12.0g。目前该海域假长缝拟对虾资源尚具一定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东海细点圆趾蟹数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存根 《水产学报》2005,29(2):198-204
本文依据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数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夏、秋和冬季调查海域细点圆趾蟹平均资源密度重量和个体数分别为65.00 kg·km-2、2076 ind·km-2,43.71 kg·km-2、395 ind·km-2,26.27 kg·km-2、643 ind·km-2和0.36 kg·km-2、7 ind·km-2。冬春季,东海北部近海细点圆趾蟹重量占蟹类总重量的一半以上,出现率和优势度远远高于其它水域,以产卵群体为主,是目前细点圆趾蟹最大的生产渔场。东海南部近海80-120m水深和北部外海80 m以深海域,各有一个细点圆趾蟹的高数量分布区。细点圆趾蟹的生产旺汛在春季的3-6月。夏季由于该种渔获个体规格和经济价值较高,加上有一定的资源密度,也是较好的捕捞季节。该种虽然能够适应广泛的温度和盐度,但具有明显的温水种特征,在东海北部近海又具有较低盐度的分布趋向性。  相似文献   

5.
闽东北渔场主要经济蟹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近海经济鱼类资源的日渐衰退,海洋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闽东北渔场(26°00’-28°00’N,120°00’-125°30’E)是锈斑(?)、红星梭子蟹等经济蟹类的重要分布区。为了探索该海域经济蟹类的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本文根据闽东渔场指挥部近年开展的闽东渔场蟹类资源探捕调查和以蟹类为主捕对象的笼捕作业生产探捕监测船的渔捞记录资料,专题报导闽东北渔场的锈斑(?)、红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武士(?)、细点圆趾蟹等5种主要经济蟹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时空分布,旨在为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制定合理开发利用蟹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闽东北外海蟹类种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8—1999年在闽东北外海进行四个季度月的蟹类资源定点调查及相关资料,研究调查海区蟹类种类组成。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蟹类组成有51种,隶属11科34属,以暖水性种类为多,具有热带与温带群落之间的过度性混合群集特点,主要渔获种类有细点圆趾蟹、光掌鲟、锈斑鲟等10种;其中细点圆趾蟹是本调查海区最主要渔获种类,主要分布于水深100—120m的海域,渔获量占蟹类总渔获量的54.4%,尚有一定资源潜力,待于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闽东北渔场主要经济蟹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海经济渔业资源的日渐衰退,海洋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闽东北渔场(26°00′-28°00′,120°00′-125°30′)是锈斑蟳、红星梭子蟹等经济蟹类的重要分布区。为了探索该海域经济蟹类的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本文根据闽东渔场指挥部近年开展的闽东渔场蟹类资源探捕调查资料和以蟹类为主捕对象的笼捕作业生产探捕监测船的渔捞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闽东北渔场的锈斑蟳、红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武士蟳、红点圆趾蟹等5种主要经济蟹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叙述,旨在为渔业生产管理部门制定合理开发利用蟹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闽东北外海(26°00′~28°00′N,120°00′~125°30′E)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近年相关渔业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渔场蟹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的特点。初步鉴定该渔场蟹类有63种,隶属13科、38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蟹类群体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主要位于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渔获量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276.8kg.km-2,秋季最低,仅为40.1kg.km-2;同时蟹类数量分布与水深有较大的关系,以水深100~120m海域数量最大,这与主要种类细点圆趾蟹的分布海域区域明显相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种类约十几种,其渔获量约占蟹类总渔获量83%,在渔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细点圆趾蟹、光掌蟳、锈斑蟳和武士蟳等。  相似文献   

9.
闽东北外海光掌蟳数量分布及其生物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孙忠  刘勇  张壮丽 《海洋渔业》2010,32(2):172-177
根据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1998~1999年各季度月调查资料,研究分析该海区光掌蟳数量分布变化及其渔业生物学特点。结果表明:光掌蟳在本调查海区分布范围较广,出现频率为39.7%,其渔获量占蟹类总渔获量的19.6%,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为5.91 kg/km2,低于1998~1999年调查的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春、夏季分布范围相对广泛,其渔获量占年总渔获量的80%,秋、冬季数量很少。两次调查时空分布略有不同,1998~1999年渔获量、出现频率、平均资源密度指数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2008~2009年则出现于春季;主要分布密集区域为26°30′~27°45′N、123°00′~125°00′E的水深95~110 m海域,在80 m以内海域没有分布;渔获群体甲宽组成27~106 mm,优势甲宽50~70 mm,占48.8%,雌雄性个体有明显的差异,各季雄性个体均大于雌性;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期和V期为主,分别占42.7%和29.1%,春、夏、秋季均出现V期亲体,尤以夏季比例最高;摄食等级以1级为主,占36.2%,平均摄食等级为1.31。近十年来群体组成变化不大,但要加强对光掌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26°00′~28°00′N,120°00′~125°30′E的虾类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alticarinata)数量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5、8、11和2月调查海域高脊管鞭虾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34·7、13·8、4·55和2·89kg·km-2;其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和8月数量为多,11和2月数量较少;分布区域以调查海域的东北部水域为主,以27°00′~28°00′N,122°30′~124°30′E水深80~100m海域数量为多;渔获体长范围为41~129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mm,占44·7%,雌虾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个体,雌虾平均体重为12·0g,雄虾平均体重为8·3g,雌雄性比为1:0·66,生殖盛期为8~11月,不同季节和性别摄食强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硫酸铜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秋霞 《水产养殖》2005,26(4):11-13
本文初步研究了硫酸铜对海洋微藻扁藻、角刺藻、小球藻和角毛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铜抑制不同微藻生长的最低浓度具有种类特异性,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利用铜的抑制作用来提高微藻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伊伦 《海鲜世界》2006,(1):28-30
概述霉变产生的原因;霉菌毒素的构成及其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并综述了我国目前防霉的对策和国内外防霉研究工作的一些新方向,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产奶量较高的萨能奶山羊和优秀的地方品种成都麻羊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萨能奶山羊不仅具有较高的产奶量,良好的乳房、乳头外特征,且日挤奶量高、与奶牛挤奶有近似的频率和真空度,适合于机械挤奶;成都麻羊尽管有较好的繁殖性能,但泌乳性能较差,不适合机械挤奶。  相似文献   

14.
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方斑东风螺亲螺日摄食率5—8%,亲螺夜间产卵,具卵囊,每个卵囊含卵约1千粒,以卵囊柄粘附于池底,呈悬浮状态。在水温28.0—29.0℃,盐度29的条件下,受精卵孵出卵囊的时间5—7d。浮游幼虫投喂角毛藻,孵化第13d开始出现变态的稚螺。浮游期壳长日均生长67.5um。池底铺沙培育稚螺,变态15d的稚螺,壳长可达3mm。  相似文献   

15.
王颖  贾永全 《畜禽业》2007,(11):10-11
介绍了灰色理论GM(1,1)预测方法,利用黑龙江垦区2002~2005年年末奶牛存栏数建立了垦区奶牛生产发展预测模型。模型精度为很好,用该模型进行预测,能反映出垦区奶牛生产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基于预测分析对垦区奶牛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豆分离蛋白的机能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保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吸油性、凝胶形成性的研究,讨论温度、浓度、pH值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的影响,为大豆分离蛋白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出了可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海域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皇岛境内海岸线长126.4km,滩涂面积31.1km~2。此海域内拥有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本文阐述了秦皇岛海区的生物资源,并对该海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丽 《水生态学杂志》2012,33(4):124-127
进行了百草枯(paraquat)对尖膀胱螺(Physa acuta)成体及其胚胎各发育期(囊胚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和仔螺孵化期)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百草枯对尖膀胱螺成体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2.53 mg/L和1.41 mg/L;对其胚胎各个时期72 h LC50分别为2.63、2.45、2.07、1.53 mg/L;96 h LC50分别为1.63、1.41、1.25、0.60 mg/L.百草枯对尖膀胱螺成体及其胚胎各发育期均有一定的毒性效应,胚胎比成体敏感,对胚胎各发育期的毒性也不同;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胚胎敏感性逐渐增强.研究表明,当百草枯进入水生态系统时,有可能对尖膀胱螺及其种群稳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basics of bio-flocs technology: The added value for aquacul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xpansion of the aquaculture production is restricted due to the pressure it causes on the environment by the discharge of waste products in the water bodies and by its dependence on fish oil and fishmeal. Aquaculture using bio-flocs technology (BFT) offers a solution to both problems. It combines the removal of nutrients from the water with the production of microbial biomass, which can in situ be used by the culture species as additional food source. Understanding the basics of bio-flocculation is essential for optimal practice. Cells in the flocs can profit from advective flow and as a result, exhibit faster substrate uptake than the planktonic cells. The latter mechanisms appear to be valid for low to moderate mixing intensities as those occurring in most aquaculture systems (0.1–10 W m− 3). Yet, other factors such as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choice of organic carbon source and organic loading rate also influence the floc growth. These are all strongly interrelated.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both ionic bind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LVO theory and Velcro-like molecular binding by means of cellular produced extracellular extensions are playing a role in the aggregation process. Other aggregation factors, such as changing the cell surface charge by extracellular polymers or quorum sensing are also at hand. Physicochemical measurements such as the level of protein, poly-β-hydroxybutyrate and fatty acids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microbial flocs. Molecular methods such as FISH, (real-time) PCR and DGGE allow detecting specific species, evaluating the mat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operativ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quantifying specific functional genes. Finally,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for aquaculture, it is of interest to have microbial bio-flocs that have a high added value and thus are rich in nutrients. In this respect, the strategy to have a predominance of bacteria which can easily be digested by the aquaculture animals or which contain energy rich storage products such as the poly-β-hydroxybutyrate, appears to b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相似文献   

20.
植酸酶在点带石斑鱼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植物性饲料含量分别为12.7%和32.7%的点带石斑鱼的配合饲料中按比例添加植酸酶,通过32d的养殖,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石斑鱼的生长,提高石斑鱼的相对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