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本文对上海市郊县和江苏省吴江县的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对致病菌株进行了细菌学鉴定,其分别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苏伯利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通过对人工感染病鱼血清内毒素(En-dotoxin)的测定,并用菌体破碎液注射健康鱼体试验,初步认为病原产生和释放的内毒素类物质,是使鱼类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我们最早于1986年10月在崇明县大同养殖场发现,当时引起异育银鲫大批死亡,因病鱼体表充血、腹部膨大、腹腔内有积水、溶血,因此称为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随后不仅在上海各郊县流行,至今已在全国近20个省、市广为流行,流行季节也从最初的10月、11  相似文献   

3.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即白鲫出血病)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危害白鲫、异育银鲫、鲫鱼、团头鲂、鲢、鲮鱼等多种鱼类。据上海水产大学孙其烷等(1991)报导,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病原菌在上海市郊是苏伯利气单胞菌及嗜水气单胞菌,在江苏省吴县是嗜水气单胞菌。该病原菌在4~4℃及DH 5.5~  相似文献   

4.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组织显微病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导了1986年以来,在上海郊县及江苏等省市引起异育银鲫大量死亡的疾病、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有报导,是一种新的暴发性鱼病。为此我们进行了病鱼组织显微病理变化的观察。现将该病暂定名为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病鱼体表充血、出血,病情严重时肛门红肿,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肠壁充血发炎;有的病鱼骨骼肌也充血,鳞片竖起。各组织器官都发生病变,其中尤以肝、脾、肾为严重;肝脏肿大,质地极度柔软,呈弥漫性坏死,肝细胞的胞浆内有被苏木素深染的丝状物;脾脏大片坏死解体成淡红色一片;肾小体坏死,以至解体,肾小管及造血细胞也多数发生病变,并有细胞管型.  相似文献   

5.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病理生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腹水呈淡黄或红色,透明或混浊,pH 值6.5,多数发生凝固,李凡他氏蛋白质定性试验阳性,是由炎症引起的渗出液,主要是肝性腹水。病鱼血清的钠、氯、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都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鱼,白蛋白的含量不到健康鱼的1%。病鱼血清肌酐、LDH、GOT、GPT,AMY 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鱼。所有这些都表明病鱼的肝、肾、心、胰等发生了严重病变,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胰功能不全,最后导致尿毒症及肝昏迷而死。  相似文献   

6.
引起混养塘中异育银鲫和鲢发病死亡的病原及组织病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养的异育银鲫和鲢鱼种大批死亡,为明确发病死亡的病原和组织损伤并提供相关的疾病防控措施,进行了病鱼肉眼和显微镜检查、细菌学检测、病毒学检测、组织病理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除在患病鱼体表偶然发现有少量不会引起充血等症状的杯体虫和车轮虫外,未在体内外发现其他寄生虫和真菌类病原;通过细菌分离、人工回感试验、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从患病异育银鲫和鲢分离到的致病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根据异育银鲫和鲢病毒性疾病的现状,使用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 HV-2)DNA聚合酶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自然发病的异育银鲫和鲢进行PCR检测,只有异育银鲫检测到Cy HV-2,分别用它们的除菌组织上清液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只有异育银鲫出现充血症状和死亡现象;由此得出嗜水气单胞菌是异育银鲫和鲢发病死亡的主要病原,Cy HV-2是异育银鲫混合感染的次要病原。患病鲢与患病异育银鲫呈现出类似的组织病理现象,又有一些各自特有的组织病理表现,单纯细菌感染的鲢轻度病变以细胞颗粒变性为主,坏死细胞以核溶解为主,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异育银鲫肝脏轻度病变以细胞滴状玻璃样变的变性为主,坏死组织细胞以核固缩和核碎裂为主,在肾脏和脾脏出现染色质边集于核膜的肿大细胞核,主要组织器官出现从变性到坏死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失去应有的功能而死亡。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建议内服诺氟沙星和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防治本病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混合感染Cy HV-2的异育银鲫可以通过注射Cy HV-2疫苗和生态养殖的方法控制和减少该病毒病感染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东台市沿海地区为异育银鲫主要养殖地区,以异育银鲫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的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防虫药物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以及使用的单一,导致异育银鲫锚头鳋病越来越严重.文章介绍了锚头鳋病的病原和流行情况,分析了该病在当地暴发的原因,介绍了锚头鳋病传统的防治方法,并通过实地考察锚头鳋病的防治情况,总结出了一些防治鱼虾混养塘锚头鳋病的新方法,推广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射阳地区是我国异育银鲫主要养殖区,异育银鲫精养面积达5万亩,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异育银鲫疾病增多。近几年异育银鲫暴发一种以鳃部出血为典型症状,当地人称为"鳃出血"的病毒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现已确定该病病原为疱疹病毒Ⅱ型(Cy HV-2)。该病发病猛、传染率高、死亡量大,一般病发在春夏之交以及夏秋之交,发病水温在18~25℃,以  相似文献   

9.
异育银鲫自1976年培育成功以来,因其生长快、抗病力强,以及肉味鲜美、经济效益高,深受养殖和消费者的青睐,至今已在全国极大部分省市(除台湾省和西藏自治区外)推广养殖。但1986年以来,上海市郊崇明、青浦等县先后发生异育银鲫大批死亡,病鱼体表允血、眼睛凸出、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淡黄色或红色腹水,此病是一种新的鱼病——鲫鱼腹水病。该病发展迅速,目前已在上海市郊各县以及全国20多个省市广为流行,危害鱼的品种也扩大到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细菌性出血病、暴发性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等。本病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国内少数养殖场发现,但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至1986年10月份上海市崇明县个别渔场异育银鲫又发生以溶血性腹水为主要症状的暴发性疾病,并于1987年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时,才逐渐被重视起来。目前,本病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严重危害着淡水养殖的鲢、鳙、鲫、团头鲂、鲤、草鱼等多个养殖品种,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以2龄成鱼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鳙鱼溶血性腹水病一、水霉病1.病原和症状:该病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是伤口上有白色的棉絮状的菌丝。2.预防:①鱼池内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②在捕捞运输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合理放养也是防止少生水霉病的重要措施。③苗种放养时必须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浸洗消毒  相似文献   

12.
迟钝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半致死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水病是牙鲆常见的细菌疾病之一,具有感染率高、死亡严重、流行速度快、前期症状不明显,难以防治等特点,给我省的牙鲆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本实验中用迟钝爱德华氏菌对牙鲆进行了感染实验,被感染的牙鲆出现了腹水病相似的症状,表明迟钝爱德华氏菌是牙鲆腹水病病原之一.迟钝爱德华氏菌对牙鲆的半致死浓度为2.1×105 CFU/mL.  相似文献   

13.
异育银鲫粘孢子虫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对江苏省大丰市和射阳县异育银鲫精养塘发生的粘孢子虫病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5种典型症状,粘孢子虫病全年发病率达到64.4%,是异育银鲫养殖中影响严重的病害之一.其中以寄生于咽腔的碘泡虫病对异育银鲫成鱼和鱼种影响最大,死亡率可达30%以上,给养殖者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4.
1 病原 仔猪水肿病叉称肠毒血症、溶血性大肠杆菌病、胃水肿,是由特殊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被仔猪机体吸收后引起的病症。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败血症,又叫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等,是在我国渔业生产中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两年,我省在主养鲤鱼套养鲫鱼、白鲢、花鲢的池塘里暴发了大面积的细菌性败血症,呈现出了发病率高、速度快、死亡量大、不易控制等特点,本文就笔者遇到的细菌性  相似文献   

16.
指环虫病是指由指环虫寄生鱼体引起的疾病,该病是近年来我县异育银鲫养殖的高发病种。笔者在诊疗中分别使用伊维菌素溶液、敌百虫与面碱合剂、甲苯咪唑溶液对该病进行治疗,从而根据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县异育银鲫指环虫病的最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异育银鲫养殖户最怕出现孢子虫病,因为治愈率较低。后来,鳃出血病暴发,异育银鲫的养殖更加艰难。近日,《海洋与渔业》记者独家专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他透露,目前正进行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培育,该新品种抗病率强,有望抵抗孢子虫病和鳃出血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 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鳙鱼溶血性腹水病笔者在长期的鱼病防治过程中,经常遇到渔农由于送检的病鱼样品不合适而跑了冤枉路、花了冤枉钱,有时还失去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下面就怎样送检病鱼样品做一简单介绍,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送检前的准备工作1.记录鱼塘发病情况。技术人员诊断鱼病、选择治  相似文献   

20.
洛阳城郊上千亩池塘鳙鱼患溶血性腹水病,造成大面积暴发性死亡,我们采取了彻底清塘,药物预防,水质调控,控制放养密度,防止交叉感染等措施,对该病进行综合防治,取得了一定疗效。随着鳙鱼在市场上逐步受欢迎,洛阳市城郊大部分池塘由套养鳙鱼转为主养鳙鱼。鳙鱼产量由套养时的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