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指马鲅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四指马鲅人工繁殖的技术流程,包括产卵、受精卵孵化、饵料培养及仔鱼的后期培养管理,重点阐述了饵料的营养对四指马鲅鱼苗存活率和存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四指马鲅人工繁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四指马鲅俗称午仔鱼、章跳等,因胸鳍下方有4条游离丝状鳍条而得名"四指马鲅",主要生活在浅海及河口附近。我们多年前已开始野生四指马鲅捕捞与驯养工作,2013、2014年相继开展了四指马鲅人工繁育试验,共驯化培育出体长3厘米左右四指马鲅苗种100.5万尾。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受精卵来源受精卵来源于金门县某水产养殖场,为人工催熟亲鱼自然产卵。2.孵化收集受精卵于室内育苗池(长方形半埋  相似文献   

3.
四指马鲅     
<正>四指马鲅隶属于马鲅目,马鲅科,四指马鲅属,俗名马友、午鱼、牛笋、祭鱼、鲤后、王鱼等,其生长迅速,池塘养殖条件下当年就可达0.5kg左右,盐度适应范围广,除可在海水中养殖以外,经淡化后,也可在咸淡水和淡水中养殖,养殖空间巨大。外形特征体延长,略侧扁,一般体长30cm~50cm、体重  相似文献   

4.
正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隶属于鲻形目、马鲅亚目,马鲅科,四指马鲅属,俗称马友鱼、午鱼,是一种暖温、广盐性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在中国东海、南海均有分布。目前四指马鲅养殖已经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现通过对四指马鲅病鱼进行采样与检测,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提出防治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中国马鲅科(Polynemidae)鱼类的分类地位,测定了中国7省10个地点马鲅科鱼类3属5种33条COI基因5′端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5属16种41条同源序列,共分析了6属20种马鲅科鱼类DNA条形码。结果显示,20种鱼类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9.6%,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9%的22倍;其中14种形成了单系分支,支持其物种有效性。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和多鳞四指马鲅(E.rhadinum)种间遗传距离(16.0%)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1.2%)的13倍,支持将二者作为2个独立物种的分类处理。多鳞四指马鲅种内遗传距离(2.3%)大于2%,形成了2个自展数据支持率为99%的分支,分支间遗传距离(4.8%)是分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1%)的48倍,表明在中国沿海分布的多鳞四指马鲅有可能存在2个亚种或隐藏种。黑斑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与马达加斯加多指马鲅(P.malagasyensis)外部形态极为相似,种间遗传距离仅为1.0%,且在分子系统树上镶嵌混杂为一支,仅根据分子数据结果,推测二者可能为同一物种;但由于没有可检视的标本,也不能排除GenBank序列种名注释中形态鉴定出错的可能。马伦氏多指马鲅(P.mullani)与七丝指马鲅(Filimanus heptadactylus)也混为1支,分支内遗传距离仅为0.1%;如果不是GenBank序列种名注释出错,则二者应为同一物种。GenBank序列中来源于北部湾的六丝多指马鲅(P.sexfilis),则可能是黑斑多指马鲅的错误鉴定。  相似文献   

6.
正四指马鲅俗称午鱼、马友、牛笋,属于马鲅目、马鲅科,主要生活在浅海及河口附近,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食用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自然资源的日渐枯竭,2013—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东石贝类养殖场开展四指马鲅土池大面积混养花蛤试验,并取得良好成,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南海水产研究所区又君研究员主持的"马鲅全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在广东珠海通过了专家组的现场验收。马鲅俗称午笋、祭鱼、鲤后、午鱼等,是一种多脂肪的名贵鱼类,在我国南方地区很受欢迎。南海所项目组针对四指马鲅当前捕捞数量少且市场上较难买到等问题,在近年四指马鲅规模化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完成了全人工繁育过程,培育出全长3.0cm~6.0cm的子二代鱼苗约900万尾,在国内首次获得四指马鲅的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和育苗成功,并  相似文献   

8.
马友鱼学名四指马鲅,隶属于鲻形目、马鲅科、四指马鲅属.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和湛江市东海对虾良种场2019年承担了"马友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项目选用特色水产品种马友鱼,经清整处理试验养殖池塘,科学合理搭配对虾及海水鱼,营造生态养殖环境,通过对照实验以探究马友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并将成功经验进行示范推广,以促...  相似文献   

9.
正四指马鲅,也称为马友,俗名章跳、午鱼、牛笋、祭鱼,是著名水产养殖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沿海水域,松散浅泥底。天然四指马鲅的数量较少,只是流刺网、底拖网等中的兼捕对象,产量不高。近年来台湾地区在内港用箱网开始养殖四指马鲅,并出口大陆,但苗种的生产尚未形成产业化的技术路线。而人工育苗在大陆得到开展,特别是在珠海取得全人工育苗的批量生产,现有少量相关的研究报告。四指马鲅池塘养殖技术未见报导,2015年5月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正> 鲅鱼或马駮鱼即通常指的兰点鲅(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一种洄游距离较长、分布面较广的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在我国鲅鱼的渔获物中有兰点鲅、朝鲜鲅、斑点鲅、康氏鲅和中华鲅等,其中以兰点鲅的数量最高,大多为流网所捕获。兰点鲅的体型较大,经济价值较高,在我国北方流网渔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10多年来鲅鱼资源较稳定,年产量保持2~3万吨水平,最高近4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体多鳞四指马鲅形态差异,本研究基于2018~2019年采自海门、如东、舟山、三门、珠海的5个地理群体的133尾多鳞四指马鲅个体进行35个可量性状和8个可数性状测定,并拍摄保存样本照片用于几何形态学分析。多鳞四指马鲅的传统形态学和几何形态学分析结果均表明:5个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和地理距离成正相关,但尚未达到种群分化的程度。这可能是更新世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导致南海和东黄海之间形成地理隔离所致;但随更新世末期海平面上升,因多鳞四指马鲅极强的洄游习性,仍有部分群体可以在黄海和南海之间进行长距离洄游,以及鱼卵和仔稚鱼存在随洋流扩散从而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交流,从而导致不同地理群体群体间虽存在着较大的形态特征差异,但形态和遗传分化仍未能达到种群分化水平。综上,鉴于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在不同海域繁殖、索饵出现的时段差异,建议对这5个地理群体中三门群体和舟山群体2个管理单元划分,而如东群体与海门群体划为1个管理单元,珠海群体划为又1个独立的管理单元。针对5个地理群体按4个管理单元进一步制定特别管理政策,以期既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又保障广大渔民的生计。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组织学切片技术研究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出膜后1–30 d(Day after hatching,DAH)仔鱼的消化系统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温度29–32℃、盐度25–28、溶氧4.80–5.5 mg/L、p H 8.0–8.3条件下,1 DAH仔鱼消化管尚未分化,由紧贴腹壁和卵黄囊的肠管组成。卵黄囊在3 DAH时完全吸收完毕,仔鱼开口摄食,消化管也与外界相通,此后逐渐分化出食道、胃部和肠道,一定程度上能自主消化吸收食物维持自身生长,逐渐从内源性营养期过渡为外源性营养期。15 DAH时出现幽门盲囊和胃腺,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成分进一步发育完善,消化能力显著提高,30 DAH仔鱼消化道具备与成体相似的结构和功能。肝脏和胰腺分别在2 DAH和5 DAH时分化,随着仔鱼的生长而快速发育,至30 DAH时具备与成体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四指马鲅消化系统的发育表现为结构与功能密切联系且逐渐发育成熟的特点。本研究根据四指马鲅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讨论了育苗过程中的三大危险期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本研究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对其卵巢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卵子发生过程中各时相卵母细胞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四指马鲅卵巢为被膜型卵巢,紧贴中肾腹面,两支卵巢前端分离于后端融合,呈"Y"字形。卵子发生过程分可分为5个时相,在II时相中期卵母细胞周围开始出现滤泡细胞,II时相晚期形成单层滤泡细胞,直至III时相中期滤泡细胞层外形成鞘膜细胞层;卵黄核在II时相中期开始出现至III时相早期消失;卵黄泡在III时相早期的细胞核附近及胞质边缘出现;卵黄颗粒在III时相晚期开始出现于卵黄泡之间,并在IV时相早期填充卵黄泡,至IV时相晚期形成卵黄小板。卵巢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存在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V期卵巢的卵径呈双峰分布,分别在50.00~100.00 μm和300.00~350.00 μm区间出现峰值。四指马鲅卵巢发育模式为非同步发育-分批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4.
四指马鲅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指马鲅()精巢的组织结构和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养殖四指马鲅的精巢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四指马鲅精巢位于腹腔背侧,紧贴中肾和鳔的腹面,为一对延长的扁平带状器官,呈灰白色,两条精巢于后端融合,呈“Y”字形,组织学上属典型小叶型精巢;根据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6个时期:3月龄精巢发育至第I期(精原细胞增殖期),4月龄发育至第II期(精母细胞增长期),5~7月龄发育至第III期(精母细胞成熟期),7~9月龄发育至第IV期(精子开始出现期),最早在10月龄发育至第V期(精子完全成熟期)达到初次性成熟;参与生殖排精后的精巢为第VI期(精子退化吸收期);精子发生过程经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6个时相,其细胞及细胞核直径逐级减小,核质比发生规律性变化;电镜下显示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逐渐浓缩,电子密度增加,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內嵴结构逐渐丰富;精子由头部、中部和尾部组成,鞭毛轴丝为典型“9+2”结构。本研究阐述了四指马鲅雄鱼精巢的组织结构及初次性成熟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过程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丰富了四指马鲅的繁殖生物学内容,为掌握四指马鲅的繁殖规律和提高人工繁育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组织学切片技术研究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出膜后1-30 d(Day after hatching,DAH)仔鱼的消化系统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温度29-32℃、盐度25-28、溶氧4.80-5.5 mg/L、pH 8.0-8.3条件下,1 DAH仔鱼消化管尚未分化,由紧贴腹壁和卵黄囊的肠管组成.卵黄囊在3 DAH时完全吸收完毕,仔鱼开口摄食,消化管也与外界相通,此后逐渐分化出食道、胃部和肠道,一定程度上能自主消化吸收食物维持自身生长,逐渐从内源性营养期过渡为外源性营养期.15 DAH时出现幽门盲囊和胃腺,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成分进一步发育完善,消化能力显著提高,30 DAH仔鱼消化道具备与成体相似的结构和功能.肝脏和胰腺分别在2 DAH和5 DAH时分化,随着仔鱼的生长而快速发育,至30 DAH时具备与成体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四指马鲅消化系统的发育表现为结构与功能密切联系且逐渐发育成熟的特点.本研究根据四指马鲅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讨论了育苗过程中的三大危险期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泌尿系统胚后发育的一般规律,采用石蜡组织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0 dph(days post hatching)的四指马鲅泌尿系统胚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指马鲅前肾小管在3 dph已经形成,中间分布少量未分化干细胞;至7 dph前肾小管刷状缘明显,泌尿机能增强;15 dph前肾小管继续分化,管壁细胞结构清晰;20 dph观察到少量前肾小管退化,泌尿机能开始衰退;前肾在发育过程中未观察到肾小体形成。中肾肾小管原基在7 dph开始形成;20~25 dph中肾早期肾小体和肾小管芽形成;30 dph肾小管数量剧增,亚成熟肾小体形成,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开始区分;45 dph第一近端小管和第二近端小管开始区分,至50 dph观察到成熟肾小体;中肾有较多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分布,兼具造血、免疫及泌尿功能。中肾管为输尿管,始于中肾后端,并行向后合并膨大为输尿管膀胱。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视网膜在不同光照周期下组织结构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四指马鲅RH1(Rhodopsin)、LWS(Long wave sensitive opsin)、RH2(Rhodopsin-like)、SWS2(Short wave sensitive opsin 2)视蛋白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周期下表达量的变化,为该鱼种苗生产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实验设置昼夜比0 h∶24 h及24 h∶0 h两个实验组和12 h∶12 h对照组,在光照强度为(500±100) lux、水温25℃、盐度5的条件下养殖60 d,并在第30天和第60天时摘取视网膜做组织学切片、超薄切片和荧光定量PCR。显微结构显示:在不同光周期下,四指马鲅视网膜的结构完整、无明显异常。超微结构显示:在12 h∶12 h下,视锥和视杆的外节和内节均结构完整且排列整齐。在0 h∶24 h下,视锥和视杆外节膜盘结构较为完整,但排列较混乱,内节未见明显异常。但在24 h∶0 h下,视锥和视杆的外节膜盘结构受一定程度的损伤。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H1、LWS、RH2、SWS2视蛋白的开放阅读框分别包含1 059 bp、1 074 bp、1 059 bp、1 056 bp,分别编码352、357、352、351个氨基酸,且均具有7 tm跨膜结构域,氨基酸位点分别为54~306、57~319、62~314、60~312。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第30天时,4种视蛋白在24 h∶0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0 h∶24 h和12 h∶12 h的表达量。视蛋白表达量在持续的光照条件下显著增加,是机体对周围光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从总体趋势看,RH1、RH2、SWS2和LWS的表达量在0 h∶24 h和12 h∶12 h条件下增加,而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反而是降低的。而表达量的降低有可能是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而做出的一种代偿性的减少。因此,在实际育苗生产过程中,应避免入射光对四指马鲅的长时间照射。  相似文献   

18.
<正>四指马鲅,也称马友鱼,俗名章跳、午鱼、牛笋、祭鱼,是著名水产养殖经济鱼类。天然四指马鲅的数量较少,只是流刺网、底拖网等中的兼捕对象,产量不高。近年来,随着马友育苗技术突破,加上鱼价较高,不少养殖户开始尝试养殖马友都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渐渐刮起起一股马友养殖"热"。马友鱼难养被攻克马友鱼难养的传闻10年前甚至更早就传出了,2005年时,广东珠海、中山地区  相似文献   

19.
于2015年6月~9月在广东珠海对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情况以及苗种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培育亲鱼2 000余尾,成熟率93%以上。成熟亲鱼的体质量雌雄之间差异较大,雌鱼性腺指数(GSI)为1.03%~6.05%,雄鱼GSI为0.26%~1.76%。雌鱼产卵类型为一年产卵1次,分批成熟、分批产卵,初次性成熟的产卵期从2015年6月13日~9月30日。共计产卵75.0×106粒,受精率为72%~95%,胚胎发育在盐度27~28.8、温度29~31℃、p H 8.1~8.3条件下历时13 h 52 min,孵化率为58%~95%。仔鱼在室内培育,投喂小球藻和轮虫,5~7 d后转移到室外土池进行培育,7 d后投喂小球藻、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幼体。第25天起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第30天起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并逐渐过渡到投喂人工颗粒饲料。从2015年7月23日开始至9月30日累计培育出子二代苗15.0×106尾,平均成活率为25.0%。综合亲鱼产卵和幼苗育成情况,认为该鱼全人工繁育的技术关键在于如何培育优质的亲鱼以及育苗过程中水质的控制和适口饵料选择及其适时更换。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大陆架区渔业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2006年10月到2007年9月在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渔获种类秋季最多,冬季最少,渔获物中鱼类占总渔获种类的79.42%;相对生物量指数与相对生物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值在夏季,最低值在冬季;优势种(IRI〉500)为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粗纹鲳Leiognathus lineolatus和中国枪乌贼L.chinensis;主要种类(100〈IRI≤500)有六指马鲅、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圆鳞发光鲷Acropoma hanedai、鹿斑鲳L.ruconius、剑尖枪乌贼L.edulis、黄鳍马面纯Navodon xanthopterus和弓背鳄齿鱼Champsodon atridorsalis等。物种种类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秋季均具有最高值,最低值多出现在冬、春2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