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与渔业》2011,(10):40-40
“南太湖2号”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1-001—2009),是以2002年从缅甸引进的罗氏沼虾群体后代、1976年引进的日本群体后代作为基础群体,采用巢式交配方法建立家系,对100多个家系进行同塘生长测试,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选育性状,经连续四代选育得到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与渔业》2012,(4):50-50
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7-2010),是以从美国夏威夷、佛罗里达州引进的2个群体和国内5个养殖群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仔虾淡水应激成活率为主要选育指标,经2代群体选育及5代家系选育获得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海洋与渔业》2012,(2):51-51
牙鲆“鲆优1号”是将抗鳗弧菌感染的中国牙鲆[选育出的抗病选育群体(RS)],与日本引进后选育的牙鲆群体(JS)进行交配。从中筛选出养殖成活率高、生长较快的杂交群体,再以其雌鱼作为母本,与韩国引进选育牙鲆群体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三杂交后代即为牙鲆“鲆优1号”。  相似文献   

4.
福瑞鲤于2011年获得了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为GS-01-003-2010,是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董在杰研究员及其团队从1998年起,以生长速度及体型体色为主要选育指标,以建鲤和野生黄河鲤为基础群体,通过1代群体选育和连续4代BLUP家系选育后获得的杂交新品种。从2008年起,陆续在山东、江苏、四川等地进行了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得出"福瑞鲤"的生长性状良好,具有生长  相似文献   

5.
《海洋与渔业》2011,(8):32-32
优鲈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0),是科研工作者以国内4个大口黑鲈养殖群体为基础选育种群,针对近年大口黑鲈出现生长速度下降、性成熟年龄提前、抗逆性严重下降等问题,采用群体选育的方法,以生长速度为指标,经5代连续选育获得的新品种。据了解,优鲈1号特别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淡水水域进行池塘主养或套养、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6.
虎龙杂交斑     
<正>一、品种名称虎龙杂交斑二、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棕点石斑鱼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三、审定情况2016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2-004-2016)。四、特征特性1.育苗成活率高:与父本相比,育苗难度明显降低,育苗成活率显著  相似文献   

7.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新品种耐氨氮胁迫能力强,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生长速度快,收获对虾平均体重较商品苗种提高11.8%。AFLP 技术分析获得5代选育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28%、40.64%、40.32%、39.95%和38.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世代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新品种耐氨氮胁迫能力强,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生长速度快,收获对虾平均体重较商品苗种提高11.8%。AFLP技术分析获得5代选育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28%、40.64%、40.32%、39.95%和38.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世代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海洋与渔业》2012,(3):59-59
大黄鱼“闽优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5—2010)是以在福建宁德市官井洋附近海域捕获的野生鱼种为起始亲本来源.通过常规的群体选择结合雌核发育技术,以生长速度、体型和成活率为主要指标,经5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与渔业》2013,(10):57-57
福瑞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建鲤和野生黄河鲤为原始亲本进行杂交,通过1代群体选育和连续4代家系选育后获得的鲤鱼新品种,2011年获得国家农业部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为GS-01-003-2010。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与渔业》2012,(10):58-58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品种髓记号:GS-01—006—2010)是以从海南、广东等地收集的夏威夷亲虾繁养4代的养殖群体为育种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大学、海南东方中科海洋生物育种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合作,经过8年连续7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我们对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草鱼原种通过基因调控和杂交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具有生长性状优良的F1代繁育群体,2011年又对F1代群体通过基因测序、雌雄配组,繁育出F2代群体。我们对F2代群体在长漾渔业生态科技示范园进行了鱼种养殖对比试验,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2014,(10):48-50
<正>培育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3年从山东东营收集的野生文蛤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择技术,以生长速度和壳纹特征为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文蛤群体相比,26月龄平均体重、壳长、壳高、壳宽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和江苏的野生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基础群体选育了6个群体,包括4个家系选育群体和F_1、F_2两个群体选育群体。对4个家系选育群体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6个翘嘴鳜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鳜纯种家系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不同地理种群的杂交系,杂交系未表现出生长的杂种优势,家系群体的杂合性与生长性能不对应。4个家系选育群体的特有等位基因数量比两个群体选育群体高出约29.33%,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翘嘴鳜家系的建立可以丰富翘嘴鳜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翘嘴鳜选育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F_(st)=0.4388),两个群体选育群体与4个家系选育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表明将群体选育的个体与家系选育的个体进行杂交育种有可能获得杂种优势。筛选到G14437特有等位基因可作为江苏翘嘴鳜家系(JCJC)的群体特异性分子标记;G5_(530)等位基因可作为湖南和江苏翘嘴鳜杂交系与翘嘴鳜基础群体和其他选育群体区分的特异性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虎龙杂交斑     
正一、品种名称虎龙杂交斑二、品种来源以来自台湾的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母本,以来自台湾的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经2代群体选育后为父本,通过杂交而得到的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子一代。三、审定情况201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2-004-2016。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团头鲂5个选育群体的配套系育种潜力,采用剪鳍标志和同池比较法对5个团头鲂选育群体(编号A~E)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2龄阶段生长性能比较。结果显示,5个选育群体2龄鱼试验末体质量为925.64~1123.86 g;5个选育群体的特定增重率为0.44~0.49%/d,绝对增重率为2.03~2.56 g/d,体质量变异系数为13.35%~22.01%,成活率为73.33%~93.00%。LSD多重比较分析表明,A群体、B群体、C群体在特定增重率、绝对增重率、体质量变异系数和成活率等方面的表现均显著(P0.05)优于D群体和E群体。本研究结果表明A群体、B群体和C群体具备用作配套系育种亲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野生群体的引入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近交群体子代性状的影响,利用源自厄瓜多尔海区的野生群体群选F_1(EC)与自建的全同胞兄妹近交群体(ZG)双列杂交,构建了EC♂×EC♀(EE)、ZG♂×ZG♀(GG)、EC♂×ZG♀(EG)、ZG♂×EC♀(GE) 4个子代群体,并对4个群体的仔虾进行了急性低盐度、亚硝酸盐暴露下的存活率和急性微囊藻毒素(MC-LR)暴露下的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同时进行了养殖生长性状测试。结果显示:4个群体仔虾急性低盐度暴露下的存活率、急性MC-LR暴露下的抗逆性和生长性状都表现为EEGEEGGG,急性亚硝酸盐暴露下的存活率GEEEEGGG;杂交群体GE在急性低盐度、亚硝酸盐暴露和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1.83%、77.01%和2.77%;而EG群体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9.21%、-8.01%和-8.14%,性状弱于双亲中值。4个群体的抗逆、生长性状总体表现为EEGEEGGG。研究发现:凡纳滨对虾杂交群体的性状以母本遗传占主导优势,近交群体的性状衰退可能是导致以其为母本的杂交子代性状退化的主因;凡纳滨对虾选育工作可能需要每年补充外源基础群体,才能保持选育群体的优势性状。  相似文献   

18.
对鄱阳湖(PY)、洞庭湖(DT)、太湖(TH)、巢湖(CH)、洪泽湖(HZ)等中国五大湖中三角帆蚌群体和诸暨(ZJ)养殖群体进行了周年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生长性状指标在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增长速度依次为PY>ZJ>CH>TH>DT>HZ,壳长增长速度依次为PY>DT>CH>ZJ>TH>HZ,壳高增长速度依次为PY>CH>DT>TH>HZ>ZJ,壳宽增长速度依次为PY>DT>CH>TH>ZJ>HZ;三角帆蚌的生长可划分为2个阶段,3~11月为快速生长阶段,其中5~9月为最适生长期,11月到翌年3月为缓慢生长阶段;在全年的任一生长阶段,鄱阳湖群体的三角帆蚌平均成活率最高。依据生长性能和成活率评价,鄱阳湖群体三角帆蚌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黄海1号”的人工选育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健 《水产学报》2005,29(1):1-5
中国对虾经过连续6代的群体选育,表现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良的经济性状。选育群体的体长比对照平均增长8.40%,体重增长26.86%。抗逆性强,发病率不足10%,而未经选育的对照池发病率在40%以上。对不同世代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1)同工酶:在13个基因位点中,MDH-2、GPI、MPI、PGM-2和PGM-3五个位点呈多态。PGM-3位点上的变异程度最高,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减趋势,选育群体在删位点上发现C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增趋势,其平均观察杂合度呈依次递减趋势。(2)RAPD:对5个世代进行了RAPD分析,各世代间多态性比例呈下降趋势,F6代保持了F5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st除F3与F4之间遗传分化弱之外,其他世代间已发生了中等程度的分化。(3)SSR:对5个世代进行了8个基因位点分析,共产生108个等位基因,群体间的杂合度呈下降趋势,R保持了B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值均小于0.05,说明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分化较弱。  相似文献   

20.
正一、品种概况(一)育种过程1.亲本来源长江流域梁子湖的黄颡鱼野生群体,长江流域岳阳段至武汉段的瓦氏黄颡鱼野生群体为选育亲本。2.技术路线以生长优势为主要选育指标,用经连续三代选育的黄颡鱼雌鱼与连续两代选育的瓦氏黄颡鱼雄鱼经杂交制种,培育出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技术路线见图1。3.培育过程(1)黄颡鱼群体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