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8年12月~2009年9月,分4个季节月采样,研究了一座热带城市型水库——深圳铁岗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3种,均为热带、亚热带或广温性种类。轮虫的种类数和数量在各采样点和各次采样中均居首位。淡水筒壳虫(Tintinnidium fluviatile)、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镰状臂尾轮虫(B.falcat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和桡足类(Copepodities)幼体是4季中最主要的优势种(类群)。聚类分析和标系排序分析显示,铁岗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九围和料坑库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4个季节均在一组,萼花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B.caudatus)和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主要分布于该组,镰状臂尾轮虫主要分布于西丽入水口,剪形臂尾轮虫(B.forficula)和腹足腹尾轮虫(Gastropus hyptopus)主要分布于库中央。浮游动物密度、优势种(类群)组成、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分析表明,铁岗水库的水质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又以九围库湾和料坑库湾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研究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评价水质状况,为大清河的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18 年5 月和8 月,在大清河25个采样点采集浮游动物样品,分析种类组成、密度以及优势种,利用多样性等指数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其浮游动物的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大清河水体中共有浮游动物18 属28 种,其中种数最多的为轮虫16 种,占总种数的57.14 %;最少的为桡足类4 种,占14.29 %;2次调查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643.08个/L(5 月)和715.20 个/L(8 月);优势种为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直额裸腹溞(Moina rectirostris)、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等。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计算大清河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大清河浮游动物多样性较差,综合评价其水质为中重度污染。聚类分析将大清河2个月25 个站点分别聚为9和7 个类群。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珠江口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于2006年至2007年间,对珠江河口区丰水期(8月份)、平水期(11月份)、枯水期(2月份)的浮游动物进行采样分析。共采集浮游动物94种,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共鉴定出49种,其中桡足类35种,枝角类14种;其次轮虫类有28种;原生动物6种;被囊动物和糠虾类各2种;多毛类、螺类、水母类和异足类各1种;还有3种未知种类。还发现浮游幼虫10类。珠江口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有河口半咸水种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和轮虫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tyciflorus)、镰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falcat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以及枝角类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这些优势种多为耐污种类,表明珠江口的水质已受到污染。依据珠江口不同水文期采样调查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在2007年2月枯水期最低,2006年11月平水期最高。[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60-268]  相似文献   

4.
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 《水产学报》2001,25(1):26-31
1997年4月5日至1998年9月1日对山东高青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青盐碱池塘含盐量变动于1.36-20g.G^-1,总碱度变动于2.4-72.mmol.L^-1,pH值8-9浮游动物主要是淡水盐种或喜盐种,一些是典型的盐水种,浮游动物优势种有团焰毛虫,双环栉毛虫,锥瓶口虫,瓜形膜袋虫,旋回侠盗虫和绿色前管虫(原生动物),褶皱臂尾轮虫,暗小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卜氏晶囊轮虫,简单前翼轮虫,角三肢轮虫和针族多肢轮虫(轮虫)微型裸腹和长肢秀体(枝角类),细巧华哲水蚤,近邻剑水蚤和台液温剑水蚤,(桡足类),无鱼对照池和新挖池塘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均较一般养鱼池塘的高。  相似文献   

5.
(二)浮游动物 1.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丹江库区的浮动物共检出52种(其中原生动物14种,以砂壳虫为优势种;轮虫计23种,以壶状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占优势;枝角类11种,以秀体藻,小栉蚤为优势;桡足类检索至目主要有镖水蚤,剑水蚤猛水蚤和无节幼体.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占有较大比重,见表6。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进行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该河段设定了7个研究断面,对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次调查,同时对15项水环境指标和同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20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10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3种,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为16种,冬季最少,仅有5种;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5~3 800个/L和0.00001~1.24 mg/L,春夏较大、秋冬较小,空间上整体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分布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小旋口虫(Spirostomum minu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0.65~0.83,Margalef指数为1.08~2.4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9~0.60;7个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pH值和重金属铬(Cr)。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于2017-2019年夏季对其干流和支流黑惠江16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澜沧江小湾库区夏季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54种,包括轮虫30种、原生动物10种、枝角类9种和桡足类5种,其干流丰度与生物量均低于支流,轮虫为主要优势种群,其中无节幼体(Naupli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i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长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longiset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是三年共有优势种。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来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分别为0.063~0.247、0.049~0.282和0.075~0.2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1.603~2.646、1.022~4.340和0.596~2.680;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分别为0.036~0.107、0.013~0.081和0.022~0.079。综合营养指数(TLI)呈逐年...  相似文献   

8.
温瑞塘河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1-7月对温瑞塘河后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10个采样点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24种;其中,轮虫15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3种;优势种包括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镰状臂尾轮虫(B.falcaty)、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长足轮虫(Rataria neptunia)、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广布中剑水蚤(Microcyclops leuckarti)和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优势种组成随季节变化略有不同;浮游动物的月均密度为13.39 ~310.8个/L,月均生物量为0.29 ~ 26.04 mg/L,两值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就空间分布状况看,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各样点间存在明显差异.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温瑞塘河的水温是影响浮游动物密度变化最主要的因素(P≤0.05);而高锰酸钾指数( CODMn)、总氮(TN)和氨氮(NH4+)对浮游动物密度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但总氮的变化趋势由NH4+的多少决定.建议在温瑞塘河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重点关注水体CODMn和NH4+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
浙江老虎潭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老虎潭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按季度分4次对水库6个采样站点的后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密度与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9项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老虎潭水库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20属、34种,其中轮虫10属、22种,枝角类4属、6种,桡足类6属、6种;主要优势种为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圆筒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ylindrica)、罗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rousseleti)、长圆疣毛轮虫(Synchaeta oblonga)和长额象鼻溞(Bomina longirostris),且优势种的季节更替明显;密度和生物量季节差异显著,年均密度为27.79个/L,年均生物量为0.23 mg/L;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个季节间差异显著,夏季略高于其他3个季节;TLI指数显示,老虎潭水库全年各站点均处于中营养水平;冗余分析(RDA)表明,透明度、溶解氧、水温、高锰酸钾指数和p H是影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城市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分布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南昌市典型城市湖泊夏季水质状况,运用多维尺度分析(MDS)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南昌3个城市湖泊———东湖、青山湖、月亮湖的轮虫和甲壳类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轮虫是夏季城市湖泊中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优势度(Y)大于0.02的浮游动物分别为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桡足类无节幼体(Copepoda nauplii)和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3个湖泊之间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 <0.05),明显划分为东湖群落、青山湖群落和月亮湖群落。叶绿素 a 浓度、浊度和溶氧是浮游动物分布的显著影响因子(P <0.05)。多样性指数评价显示,东湖为清洁型水体,青山湖为清洁-中污型水体,月亮湖为轻污-中污型水体。综合评价表明,东湖和青山湖水体为寡营养水平,月亮湖为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口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规律及退化机制,根据2015年1—12月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对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次采样(受台风影响7月珠江口未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共获取大型底栖动物67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纲27种,节肢动物24种,软体动物12种,其它类群4种,主要是底栖鱼类、刺胞动物和纽形动物。2015年珠江口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变化范围在8~1192个·m^-2之间,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的高值出现在6月和9月的崖门(分别为1192个·m^-2和1048个·m^-2)以及9月的虎跳门(1048个·m^-2),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中华拟亮钩虾(Paraphotis sinensis)、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ei)和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bescens)丰度较高。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02~42.50g·m^-2之间,生物量的高值出现在9月的崖门、5月的鸡啼门、2—3月的磨刀门及4月的蕉门,上述站位的生物量均大于30.00g·m^-2,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篮蛤(P.amurensis)、凸壳肌蛤和日本大螯蜚生物量较高。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香浓威纳指数高值出现在3月鸡啼门,为2.46;低值出现在10月磨刀门,为0.21。香浓威纳指数均值在1.11~1.81之间。鸡啼门和虎跳门大型底栖动物香浓威纳指数值月际变化较稳定。运用ABC曲线对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扰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月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受到中等程度扰动,2—4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有受到中等程度干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流沙湾养殖活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共记录浮游动物18大类119种、浮游幼体17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以桡足类(45种)和端足类(20种)为主,其次为毛颚类(15种)、水螅水母类(12种)、等足类(6种)等。十足目幼体(Decapod larvae)为春、夏两季的主要优势类群,亚强次真哲水蚤( Subeucalanus subcrassus)、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为秋季主要优势种,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 )为冬季主要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1.53个·m^-3 和73.48 mg·m^-3 。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除春季外,流沙湾内湾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外湾差异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溶解氧、磷酸盐、透明度、温度和硝酸盐等环境因子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流沙湾海区,鱼类小网箱的养殖活动在夏秋两季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较大;贝类养殖区的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但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与其它采样点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南沙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5年11月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40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其中,底层鱼类21种,中上层鱼类3种,甲壳类16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可用来度量物种的生态优势度,秋季优势种类有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和锐齿(Charybdis acuta)2种(IRI≥1 000)。该区域内各站位质量渔获率为0.63~11.15 kg·h~(-1),平均为4.23 kg·h~(-1);尾数渔获率为84~885尾·h~(-1),平均为433尾·h~(-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0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64,Peilou均匀度指数(J')为0.59。分析表明,该海域渔获物以小型经济甲壳动物和经济幼鱼为主,渔获个体偏小,总体上多样性空间差异不大。与该区域2002年同月份的调查数据相比,目前渔获物多样性下降明显,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珠江三角洲河网水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的生态位,为进一步研究珠三角河网浮游动物种间竞争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年在珠江三角洲河网设置13个调查站位,调查浮游动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组成与分布,分析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及优势种生态位重叠程度变化,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优势种的生态位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水域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出浮游动物96和92种,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等为珠三角河网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珠三角河网浮游动物在不同水文期各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有差异,变化范围为1.04~4.02,主要由广生态位种群、中生态位种群和窄生态位种群组成;不同水文期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均匀,在0~0.94,潜在的种间竞争压力较大;CC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溶解氧、总溶解性固体物质和总磷是影响珠三角河网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重要因素。不同水文期珠三角河网的生境条件变化引起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的差异,使得珠三角河网水域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7―2018年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动物连续站及断面站的数据,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主要类群数量年际变化、昼夜变化、空间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7年和2018年夏季分别鉴定浮游动物49种和50种,两年共同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分析表明,年间浮游动物群落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为肥胖三角溞、中华哲水蚤、海樽类(Thaliacea),CCA分析表明,表层温度(TS)、底层盐度(Sb)和表层叶绿素a (CS)是影响年际间浮游动物类群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解释了两年浮游动物类群变异的47.51%。根据2018年叶绿素a空间分布,将站位分为叶绿素a锋面区和非锋面区,L1~L2站为非叶绿素a锋面区,L3~L4站为叶绿素a锋面区。浮游动物群落在二者空间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为肥胖三角溞、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精致真刺水蚤,CCA分析表明,底层盐度(Sb)、底层温度(Tb)和表层叶绿素a (CS)是影响浮游动物类群空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解释了2018年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变异的56.31%。该结果表明,引起盐度和叶绿素a变化的长江冲淡水径流量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年际变化造成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陆架斜坡海域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7-8月南海北部陆架斜坡海域的浮游动物垂直分层采集资料,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等进行了研究。样品利用Multinet浮游生物连续采样网采自0~200 m,200~350 m,350~450 m,450~600 m,600~750 m等5层。该次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468种(类),其中以0~200 m水层种类最丰富,600~750 m水层最贫乏,种类数总体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但在350~600 m水层部分站位出现了回升。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垂直变化较明显,各水层均有出现89种共有种,占总种类数的19.02%;而单一水层出现的特有种(121种)占总种类数的25.85%。优势种有10种,角突隆剑水蚤(Oncaea conifera)为各水层的共有优势种,在不同水层还出现了特有优势种。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平均为62.79个·m~(-3)和34.81 mg·m~(-3),总体呈现由表层向深层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但在350~600 m水层大部分站位也略有回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大体分为3个群落,分别为0~200 m的上层水域群落、200~450 m的中上层水域群落和450~750 m的中下层水域群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月、4月、7月和10月按季度在锦江河保护区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51属82种,轮虫类、原生动物、桡足类和枝角类物种数占浮游动物物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6.34%、29.27%、15.85%和8.54%。优势种类为4门6属16种,其中轮虫类6种,原生动物4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2种。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变幅为297.76~1 430.10 ind/L,平均为855.13 ind/L;生物量变幅为5.73~26.36 mg/L,平均为14.37 mg/L;群落丰富度指数(D_m)变幅为3.18~4.90,平均为3.96;香农指数(H')变幅为2.11~3.12,平均为2.81;均匀度指数(J')变幅为0.81~0.89,平均为0.86。研究表明,在被摄食压力下降及饵料生物资源下降的共同影响下,保护区外界环境对个体较小的原生动物和轮虫有利,群落生态优势度也集中于上述浮游动物类群。受到水文特征的影响,锦江河核心区的浮游动物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总体高于实验区。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迪  林昭进 《南方水产》2006,2(4):37-45
根据1986~1987年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周年月份调查数据,运用MVSP软件包中的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对珠江口鱼类群落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描述珠江口鱼类群落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变化特征,把珠江口从时空上划分为4个季节和5个水域,并与传统的划分方法作比较,讨论了这种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综合考虑个体数、重量、出现频率等因素,把珠江口鱼类的优势种确定为优势度大于1000的丽叶鲹、棘头梅童鱼、凤鲚、银鲳、杜氏棱鳀、带鱼、黄斑鲾和赤鼻棱鳀等8种,分析了优势种的区域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9.
海河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10月,对海河干流9个站位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结果:浮游动物32种,包括轮虫12种,桡足类8种,枝角类9种,原生动物3种。各月份的种群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布呈现一致性,高峰均出现在5月份,分别为1 980.00 ind/L和65.30 mg/L,经ANOVA检验,这两者在各站位和各月份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种群个体数量的时间和水平分布也分别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按马加利夫(M argalef)多样性指数法判定,海河干流的水质处于α中污—重污型阶段。结合环境因子讨论分析其生物学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和修复海河水质状况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珠江口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占东  林钦 《南方水产》2005,1(4):47-54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应用VB编程语言在各类海水水质指标浓度区间内生成足够多的随机分布样本,以此作为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检验和测试样本,利用训练后的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珠江口2002~2003年水质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训练后的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够准确评价未知海水样本的水质类别;2002~2003年珠江口的水环境总体状况较差,绝大部分区域属于II~IV类海水,在其分布上,珠江口西部海域水质状况好于东部海域,这是由于珠江口东部沿岸城市东莞和深圳较大的排污量和繁忙的海上运输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