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贮藏期间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品质,本研究以传统冻结、平板冻结、液氮冻结3种方式处理新鲜小黄鱼,研究不同冻结方式下小黄鱼肌肉品质的变化。根据贮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质构品质、感官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冻结方式处理的小黄鱼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自然解冻失水率、电导率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液氮冻结处理的小黄鱼TVB-N含量、TBA值的增加最慢。贮藏至210 d时,传统冻结、平板冻结、液氮冻结处理的小黄鱼TVB-N含量分别达到24. 32×10~(-2)、18. 65×10~(-2)和14. 23×10~(-2)mg/g,TBA值分别为1. 44×10~(-2)、1. 28×10~(-2)和1. 11×10~(-2)mg/g,表明液氮冻结能够有效延缓小黄鱼TVB-N含量、TBA值的上升; 3种冻结方式处理下小黄鱼的Ca2+-ATPase酶活、总巯基含量、盐溶性蛋白含量、感官品质和质构品质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传统冻结方式处理组下降速度最快,液氮冻结方式处理下降速度最慢,说明液氮冻结能够有效抑制鱼肉中蛋白质的变性,保持小黄鱼的肌肉品质;采用电镜直接观察肌肉微观结构,发现液氮冻结对小黄鱼肌肉纤维的损伤最小,与理化指标、质构品质以及感官评价结果相一致。综上说明,液氮冻结可以显著提高小黄鱼在贮藏期间的理化品质、质构品质、感官品质以及微观结构,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冻结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延长红鳍东方鲀鱼块的货架期,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原理设计柠檬酸、百里酚和海藻酸钠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实验,建立以菌落总数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pH、汁液流失率、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菌落总数及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等指标测定,对最佳配比的复合生物保鲜剂的保鲜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冰温下,柠檬酸、百里酚、海藻酸钠的最优配比分别为0.68%、1.45%、1.94%,贮藏30 d时菌落总数为最低值5.50 lg (CFU/g),并且3种保鲜剂两两间均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经验证,该复合生物保鲜剂可以显著抑制微生物的增长,有效降低贮藏过程中的TVB-N含量、TBA含量,显著减缓了鱼块的腐败变质发生,货架期较对照组的15 d延长至30 d。  相似文献   

3.
我国沿海小黄鱼渔场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渔业捕捞统计资料,描述了该时期小黄鱼渔场空间变化、不同渔场的产量的年间变化,并与近年来小黄鱼渔场的资料做了比较,对小黄鱼的空间分布、渔场变化和各渔场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小黄鱼渔场可分为3类,即春季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长江口及江浙沿海;夏季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近海;冬季越冬场渔场,主要集中在黄海中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1974年后渤海区小黄鱼产量明显下降,自1979年后东海小黄鱼产量明显上升,并且超过了黄海区的产量。在本文所统计的水域范围内,不同渔场小黄鱼贡献率分布格局显示出两种模式:冬夏(12、1-2月和7-9月)季模式,渔场位置稳定,鱼群密集,产量集中,其中冬季主要位于黄海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夏季主要位于黄海南部近海和东海北部近海,这些水域往往是专门捕捞小黄鱼的优质渔场;另一种是春秋季(3-6月和10-11月)模式,以洄游过路鱼群为主要渔获对象,鱼群相对分散,在这些水域,小黄鱼往往是兼捕对象。1971-1982年小黄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坛子网网囊网目形状和尺寸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选择性的影响,分别设计了3种规格菱形网目(内径30 mm、40 mm、50 mm)和方形网目(内径20 mm、30 mm、40 mm)网囊,采用套网法,于2020年秋季在黄海海州湾海域开展了12次海上试验;在分析渔获物组成和小黄鱼幼鱼逃逸率基础上,应用Logistic选择性模型,分析网目形状和网目尺寸对小黄鱼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渔获物中共包含不同种类63种;小黄鱼体长范围为80~134 mm,平均体长为106 mm;在菱形网目和方形网目网囊中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分别为41.45%和36.83%;相同网目尺寸条件下,方形网目网囊小黄鱼幼鱼释放效果优于菱形网目,网目尺寸为40 mm时,方形网目尾数和质量逃逸率比菱形网目分别高34.53%和34.39%;网目尺寸为30 mm和40 mm的方形网目网囊的50%选择体长(L50)比对应的菱形网目选择性分别高5.93%,18.84%;渔获物组成中,小黄鱼的幼鱼比例非常高,超过90%,基本全为幼鱼。基于上述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海州湾小...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2-2013年在辽东湾水域进行的6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采用体长频率分析法研究了该水域小黄鱼(Larimichtlys polyactis)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2012-2013年间共采集小黄鱼样本2 593尾,体长范围为40~210 mm,平均体长为115 mm,优势体长组为90~130 mm,占59.3%。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3×10~(-5)×L~(2.8424)。采用ELEFAN技术计算了小黄鱼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其极限体长L_∞、生长系数K分别为260 mm和0.47。种群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2.31、0.41、1.90。与辽东湾及其邻近水域的历史数据相比,辽东湾水域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与2000年前发生了较大变化,极限体长减小,生长速度加快,群体小型化和低龄化严重。2012-2013年辽东湾水域小黄鱼的资源开发率为0.823,其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6.
帆张网网囊网目尺寸对小黄鱼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帆张网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小黄鱼的选择性,2017年4月在舟山渔场中部用传统方法(套网法)对5种不同网目尺寸(35 mm、45 mm、55 mm、60 mm、65 mm)网囊开展了选择性实验。应用Logistic模型对小黄鱼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显示:①实验期间主要捕获对象为小黄鱼,数量和重量分别占比66.94%和84.48%,体长范围71~190 mm,平均体长124 mm;②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网囊中小黄鱼优势体长总体上大于套网;③网囊网目尺寸为35 mm、45 mm、55 mm、60 mm和65 mm时,小黄鱼L50分别为80.425 mm、103.496 mm、119.711 mm、122.676 mm和137.026 mm,SR分别为50.202 mm、52.540 mm、61.120 mm、41.730 mm和63.560 mm,L50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④小黄鱼网囊网目尺寸(m)与50%选择体长(L50)的关系为L50=1.776 m+20.300 (R2=0.980);⑤5种网目尺寸网囊中小黄鱼尾数逃逸率均高于重量逃逸率,网囊网目尺寸≤4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低于5%,网囊网目尺寸≥5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超过10%,甚至可达50%。综合分析,目前实施的55 mm网目尺寸能有效释放小黄鱼幼鱼,但网目尺寸仍需扩大。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近海小黄鱼食性及营养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林龙山 《海洋渔业》2007,29(1):44-48
根据2003年3~1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小黄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食物组成以甲壳类为主(IRI=8583.10),重量所占比例为43.37%,尾数所占比例为79.66%,出现率为69.77%,其次为鱼类(IRI=1554.87),重量所占比例为55.26%,尾数所占比例为13.91%,出现率为22.48%;优势种类为糠虾、磷虾、七星底灯鱼、脊腹褐虾和鹰爪虾等。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空胃率春季最高,达78.50%,其余依次为冬季(58.70%)、秋季(42.50%)和夏季(33.33%)。食物组成也存在季节变化,根据出现率,各个季节均主要摄食甲壳类;根据重量百分比,春季以甲壳类为主食,其余季节均以鱼类为主食。根据小黄鱼摄食饵料的类群组成变化,长江口近海小黄鱼的营养级为2.72级,属于第三营养级中的低级肉食性动物。  相似文献   

8.
复合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加热过程中理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及其以质量比1∶1复合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浊度、Ca2+-ATPase活性和巯基含量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三种蛋白溶液的浊度呈S型曲线增加。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与小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相似,不同于鲢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鲢肌原纤维蛋白和小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活性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活性在20~35℃略有上升,而后剧烈下降,55℃时活性完全丧失。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总巯基含量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当温度在30~60℃时下降缓慢,高于65℃时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9.
东海区小黄鱼现存资源量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林龙山 《海洋渔业》2004,26(1):18-23
本文以 2 0 0 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 ,对小黄鱼的体长、体重和现存资源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2 0 0 2年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的平均体长仅为 12 3.89mm ,优势体长组为 110~ 130mm ,占4 6 .15 % ;平均体重为 35 .2 7g ,优势体重组为 2 0~ 4 0g ,占 5 9.4 1% ;个体小型化相当突出。现存资源量评估结果为 2 .5 1× 10 4t,7.12× 10 8尾 ,资源发生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但种群处于严重补充型捕捞过度。建议采取更科学、更严格的管理措施 ,促使小黄鱼资源切实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小黄鱼亲鱼驯养及苗种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10月,从宁波象山石浦港湾采集到野生小黄鱼2000余尾,经生物学鉴定确认其种类后,暂养于网箱上,12月初移至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进行室内越冬。2015年5月初,开展小黄鱼人工繁育试验,成功繁育出全长5厘米小黄鱼3万余尾。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小黄鱼亲鱼越冬越冬池大小为4米×9.5米×1.5米的水泥池,放养密度为50尾/米3,小黄鱼跳跃力极强,应保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