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养殖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下鲻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选择大、中、小3种规格鲻鱼,体质量分别为(16.25±0.88)g/尾,(29.00±1.73)g/尾,(42.93±1.08)g/尾,将养殖沉积物收集后投喂鲻鱼,在自然水温为21.5~25.5℃流水系统中养殖46d,然后测定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排粪率以及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16.25±0.88)g/尾鲻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2.93±1.08)g/尾,特定生长率与鲻鱼体质量呈负相关。3种规格鲻鱼摄食率和排粪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水温升至25.5℃时均最高,(29.00±1.73)g/尾鲻鱼摄食率和(16.25±0.88)g/尾鲻鱼排粪率整体最高。(29.00±1.73)g/尾鲻鱼对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最高,分别为60.63%,82.15%,44.24%。鲻鱼对养殖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氮、磷的移除量分别为0.619g/(kg·尾),0.043g/(kg·尾),2.746mg/(kg·尾)。研究表明,鲻鱼摄食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生长效果良好,不但可以利用养殖环境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同时为鱼虾混养模式中的鲻鱼规格搭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为29.0±1.0℃条件下,将体质量为6~7g的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a)放入54cm×40cm×28cm的水箱中,投喂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粗蛋白45.0%)、以花生油(PO)、芝麻油(ZO)、豆油(SO)、深海鱼油(FO)为脂肪源(添加5.0%,粗脂肪16.0%),相互搭配使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为0.55%(1.0%SO 4.0%FO)、1.61%(5.0%PO)、1.98%(1.31%PO 3.69%ZO)、2.36%(3.04%ZO 1.96%SO)和2.74%(5.0%SO)的5种饲料,每种饲料3个重复.60d的饲养期间,七彩神仙鱼幼鱼的成活率变化在83.33%~100%之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摄食添加豆油饲料鱼的特殊生长率(SGK)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摄食添加鱼油饲料的鱼最低.摄食含豆油和芝麻油与豆油混合饲料的鱼饲料效率(FER)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摄食鱼油为主、单一花生油和花生油与芝麻油混合饲料的鱼最低.摄食3种植物油混合饲料的鱼的蛋白效率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摄食单一花生油饲料的鱼最低.鱼体蛋白含量(y)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x)的二次曲线方程为:Y==40.161x2=187.55x=133.76,即亚油酸 亚麻酸含量占饲料干物质的2.36%~2.74%时,生长较快,饲料转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鲜孔石莼(Ulva pertusa)、鲜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鲜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磨碎液及其混合液与25%海泥制成四种不同配合饵料,对2.25g±0.02g的幼刺参生长和成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60d后,投喂鲜孔石莼的幼刺体重增长达到(4.86±0.54)g,特定生长率表现出最大值,为1.36%±0.13%/d,相比对照组(3.42g±0.62g,0.82%±0.34%/d)增长显著(P<0.05),鲜角叉菜次之,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37g±0.31g和1.22%±0.22%/d,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幼刺参摄食鲜孔石莼、鲜角叉菜、鲜裙带菜和混合藻液其存活率分别为62.2%±0.2%、58.7%±0.3%、55.3%±0.9%、56.3%±0.7%,与对照组(50.6%±1.3%)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投喂鲜孔石莼对海上网箱幼刺参的生长和成活效果最好。因此,在刺参海上网箱养殖阶段添加鲜孔石莼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大菱鲆幼鱼饲料中浒苔适宜添加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浒苔在大菱鲆幼鱼养殖饲料中的应用,确定饲料中适宜的浒苔添加量,筛选浒苔在大菱鲆饲料的应用配方,以初始体质量(6.05±0.03)g的大菱鲆幼鱼为试验对象,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E1,对照组)、5%(E2)、10%(E3)、15%(E4)和20%(E5)的浒苔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42d的摄食生长试验。饲喂试验结束后测定大菱鲆的生长、摄食及非特异性免疫力。试验结果显示,添加浒苔粉20%试验组的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余各试验组的大菱鲆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摄食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浒苔粉5%试验组大菱鲆头肾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和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大菱鲆饲料中适当添加浒苔5%时,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浒苔添加量增加到20%时,大菱鲆幼鱼的生长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力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选用养殖规格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成参72头(40.31±1.27g),分别按蛋氨酸硒添加量0、0.2、0.4、0.6、0.8、1.0 mg/kg进行分组强化饲喂。试验进行28天,平均水温13℃,盐度27‰,p H 8.1,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各组成参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IR)、排粪率(FPR)、饲料转化率(FCR)和表观消化率(AD)。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排粪率在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分别达到最大值0.22%/d、0.0121 g/g·d、0.006 4 g/g·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在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为18.37%,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成参对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在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达到最大值42.25%,79.6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在硒添加量为0.8 mg/kg时达到最大值95.5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情况,饲料中添加0.6~0.8 mg/kg的硒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食源色氨酸添加量对不同密度下刺参生长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17±0. 5)℃下将初始体质量(湿重)为(3. 5±0. 1) 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饲养在40 L(53 cm×28 cm×34 cm)的玻璃水族箱中,密度分别为4(L组)、8(ML组)、16(MH组)和32(H组)头/40 L,分别投喂添加0%、1%、3%和5%色氨酸的饲料,饲养75 d,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试验测定了刺参体质量变化和代谢酶活性,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刺参生物量增加,刺参增重率下降。最大生物量为196. 1 g(3%色氨酸,H组),最低增重率为35. 9%(5%色氨酸,H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3%色氨酸处理组刺参生长更快;在各养殖密度下,添加3%色氨酸处理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MDH)和苹果酸脱氢酶(LDH)酶活力低于其他处理组。高密度(H组)下,添加3%色氨酸处理组的ALT、AST、MDH和LDH活力分别为5. 56 U/g prot、1. 85 U/g prot、0. 17 U/mg prot、64 U/g prot,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添加1%~3%食源色氨酸可以缓解高密度养殖对刺参的胁迫,提高刺参生长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饲料配方中浒苔添加量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质量(150.1±21.7)g的大菱鲆为试验对象,在半径100cm、高110cm的圆柱形流水鱼池中,深井海水与自然海水混合养殖条件下,采用摄食率法,研究在几种蛋白、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的饲料中添加不同量(0%、5%、10%、15%)的浒苔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经35d,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高的市售饲料B组和A组饲喂效果显著优于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低的自配饲料组(P0.05);在3种基础饲料中添加5%的浒苔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摄食率(P0.05),提高了自配饲料组的质量增加率,降低了市售饲料A组和B组的饲料系数,3组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均有提高,即大菱鲆饲料中浒苔添加量5%时饲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水温和盐度对南美白对虾幼虾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吉桥 《水产学报》2004,28(2):161-166
用室内生态实验法测定了南美白对虾幼虾在不同盐度(5,15或25)和水温(20~23℃,25℃,30℃或33℃)下摄食水丝蚓的能量收支方程。在盐度5~25时,随盐度降低,对虾的能量转换效率升高,同化率降低。在盐度为5时,K1最高(29.02%),同化率最低(77.89%)。对虾具补偿机制来补偿调节渗透压的能耗。盐度对同化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代谢实现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y)(%·d-1)随水温(X)(℃)上升而增加,其关系式为:y=0.0168LnX 0.0831(R2=0.9324)。对虾在较高温度下生长快,主要是增加绝对摄食量,提高吸收效率,减少粪便排泄量。在相同温度下,变温时对虾的摄食量高于恒温时。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料对刺参幼参生长贡献的碳稳定同位素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不同养殖密度下刺参对人工饲料的吸收利用情况,实验采用碳稳定同位素法研究人工饲料对刺参幼参生长的食物贡献率.实验采用室内水族箱与刺参养殖池塘内围隔相结合的方法,刺参幼参的初始体质量为(4.78 ±0.58)g,水族箱(100 cm ×60 cm ×60 cm)内10头幼参用人工饲料按5%刺参初始体质量(湿重)连续喂养60 d;参池围隔(长8.0m×宽8.0m×高1.9m)内,投喂的实验组幼参在5、10、15、25和35 ind/m2的养殖密度下经人工饲料驯化后按5%刺参初始体质量(湿重)连续喂养6d,同时设不投饲的对照组,各4个重复.结果显示,水族箱内的刺参幼参的体质量经人工饲料饲喂60 d后均显著增加,其特定生长率(SGR)为(2.73±0.57) %/d,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 C值)由初始时的-18.633‰±0.552‰显著变化为-19.466‰±0.316‰(P =0.032).围隔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刺参的最终体质量都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但同一密度的实验组刺参最终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刺参幼参的δ13C值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由-13.262‰±0.183‰减小为-15.102‰±0.189‰,人工饲料对幼参的食物贡献在最低密度5 ind/m2下为最小值3.78% ±2.98%,在最高密度35 ind/m2下达到最大值为29.48%±3.31%.研究表明,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法可有效分析刺参幼参的生长与摄食,人工饲料对刺参生长的贡献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显著增大(P<0.01),但比常见鱼虾等水产养殖品种要低得多,这与刺参自身摄食生理学特点、饲料质量、养殖模式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盐度(0·5、5、10、15、20、25、30和3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平均初始湿重0·776~0.781g)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45d。结果表明,(1)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饲料转换效率和吸收效率均以20盐度最高,而存活率以35盐度最高;(2)在0.5盐度下,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11.
在渭北地区进行了长丰鲢和普通鲢的苗种培育对比试验,35d试验结果显示:两种鲢鱼培育池塘7项水质指标均在适宜范围内,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生长指标来看,除饲料系数差异不显著外,长丰鲢的全长增长量(2.34±0.04cm)、体重增重量(195.8±0.05mg)、特定生长率(13.4±0.03%/d)和成活率(74.1±0.04%)均显著大于普通鲢(P0.05)。此外,根据试验操作流程,对影响长丰鲢苗种培育效果的水质调控和饲料投喂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大黄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初始体重(30.8±1.33)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分别向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00、500mg肽聚糖,配制出3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00和17:30),实验期间海水水温为27.5~30.5℃,盐度为29~33,溶解氧含量在7mg·L-1以上.饲喂实验结束后测定实验鱼的生长及相关的免疫学指标,同时每网箱取10尾实验鱼转入室内300L水族箱内进行攻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显著影响大黄鱼的成活和生长.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成活率(分别为95.8%和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8.3%).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特定生长率(分别1.44%·d-1和1.41%·d-1)显著高于对照组(1.12%·d-1)(P<0.05).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大黄鱼血液白细胞吞噬活力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肽聚糖的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血清替代补体途径活力则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0%和25.7%)显著低于对照组(64.3%)(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适宜含量的肽聚糖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肽聚糖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口服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大黄鱼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3.
水温(25±1) ℃时,将体质量(3.11±0.10) 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饲养在120 cm×60 cm×20 cm的水族箱中,密度分别为14尾/m^( 2) (低密度组)、28尾/m^( 2) (中密度组)和42尾/m^( 2) (高密度组),研究室内养殖不同密度对生长、摄食、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8周的养殖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在28尾/m^( 2) 组中,其特定生长率[(1.82±0.12)%/d]和质量增加率[(196.73±0.76)%]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P< 0.05)。摄食率与养殖密度成正相关,即42尾/m^( 2) 组的摄食率高于14尾/m^( 2) 组和28尾/m^( 2) 组。28尾/m^( 2) 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14尾/m^( 2) 组的消化酶活性( P< 0.05),但与42尾/m^( 2) 组差异不显著( P >0.05)。不同养殖密度对非特异性免疫有显著影响,28尾/m^( 2) 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 P< 0.05)。综合所有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28尾/m^( 2) 的养殖密度最适合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主要鱼类对饵料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5~9月粗略观察了鲢、鳙的食物组成,在10~11月用个数组成比例和重量组成比例定量分析了鲢、鳙的食物组成,测定了其生长指标,并结合巢湖历年鱼类渔获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巢湖鲢、鳙渔获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的鲢、鳙都以蓝藻为主要食物.其中,在5~9月份鲢、鳙的食物几乎全部是蓝藻,仅有零星浮游动物出现;在10~11月份,鲢、鳙食物中微囊藻占个数组成比例和重量组成比例的95%以上,而浮游动物很少.生长指标测定表明:以蓝藻为主要食物的巢湖鲢、鳙生长很快,主要捕捞个体的2+龄鳙平均体重为(2 685±551)g,2+龄鲢为(2 278±527)g.渔获量统计资料显示:巢湖鲢、鳙渔获量维持在较低水平,1989~2007年平均波动在(231.60±123.60)t,仅占总渔获量的(2.40±0.58)%.分析认为: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鲢、鳙主要摄食微囊藻,并且生长很快.巢湖中捕食鲢、鳙的凶猛鱼类很少,而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经常性暴发为其提供了充足饵料,因此具备发展鲢、鳙的良好生态条件,但苗种放养量不足导致其渔获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凹土(0.0%、0.5%、1.0%、2.0%、4.0%和8.0%)对凡纳滨对虾(1.04~1.06 g)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在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购白海南某育苗场;实验采用单因子6水平设计,每个水族箱放养10尾对虾,每个水平设3个重复.实验前停食24 h,称其初始体重.日投饵2次,过量投饵;投饵2.5 h后从每个水族箱收集残饵、粪便和虾壳.实验周期30 d.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rkey's多重比较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凹土显著地影响对虾的特定生长率,而对存活率、摄食量、饲料系数和吸收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2.0%凹土水平,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0%凹土水平,但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总的看来,2.0%凹土添加组对虾的饲料系数低于其它处理,而摄食量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6.
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草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3因子试验确定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对草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初始平均体质量为0.75g的试验鱼放养在27个规格为85cm×35cm×95cm的网箱中,每箱放养50尾。日粮中的蛋白源、脂肪源和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源,分别采用鱼粉、豆油和糊精配制,日粮设3个粗蛋白水平,每个蛋白水平有3个能量水平饲养草鱼84d。结果表明MPLL组(粗蛋白为30%,粗脂肪为4%)的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但与LPML组(粗蛋白为25%,粗脂肪为6%)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脂肪含量在4%和6%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以中蛋白质组(MP,30%)最高,脂肪含量在8%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以低蛋白质组(LP,25%)最高,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的生长和饲料系数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可消化能的增加,鱼体的脂肪含量增加,而蛋白和灰分含量没有多大变化。综合饲料成本等因素,本试验初步确定草鱼幼鱼生长所需的最适蛋白水平为25%,DP/DE约为23.47mg·kJ-1。  相似文献   

17.
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初始体质量为(3.01±0.04)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5%、1.0%和1.5%的复合诱食剂配制成4种豆粕取代饲料,同时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研究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添加量为1.0%时,牙鲆的摄食率(P<0.05)、饲料效率(P<0.05)、鱼体脂肪含量(P<0.01)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和肠氨肽酶活力(P<0.01)显著高于不添加诱食剂组;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的添加量为0.0%和0.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粉组(P<0.05);而当添加量为1.0%和1.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当以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时,添加1.0%的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牙鲆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18.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 (实验周期为 5 6d) ,设饥饿、 1%、 2 %和饱食 4个摄食水平 ,研究了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 (2 96 6 0~ 396 0 9)g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 ,其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除湿重特定生长率外 ,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之间的关系以二次方程表述可靠性最高 ,而湿重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关系以对数方程表述时可靠性最高。方差分析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湿重和能量的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 (P0 0 5 ) ,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 ,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 2 %组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高温胁迫对褐牙鲆生长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高温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对其不同温度处理(25、28、30、31、32℃)下的存活、生长、摄食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5℃组、28℃组及30℃组的鱼没有死亡,31℃组的成活率为(95%±1.18%),32℃组的成活率仅为(20.83%±2.20%)。各温度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饲料转化率(FCE)和水温的平方呈显著的负相关(SGR:R2=0.93;FR:R2=0.90;FCE:R2=0.86;P<0.01),即25~32℃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各处理组的肝脏组织中的SOD及CAT活力随胁迫温度升高而降低。本研究表明32℃是褐牙鲆长期生存的临界上限温度,高温能够显著影响其生长和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碱度异常技术( Alkalinity anomaly technique)方法测定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钙化率和呼吸率,发现栉孔扇贝的钙化和呼吸活动受盐度影响显著(P<0.5).在海水盐度为15~25时,钙化率随盐度提高呈上升趋势,后随盐度降低而下降.在盐度为15 ~ 25,呼吸率随盐度提高而增大,盐度为25 ~ 35,呼吸率下降.钙化率与呼吸率均在盐度25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33±0.02 μmol/( FW g·h)(钙化率)、(2.32±0.10) μmol/(FW g·h)(碳呼吸)、2.87±0.14 μmol/(FW g·h)(氧呼吸),此时钙化和呼吸活动向环境释放CO2也最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