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 AHPNS)发生的影响, 设置1个凡纳滨对虾对照组和4个不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 (2.04.06.010.0 mg/L) 胁迫组, 亚硝酸盐氮暴露20 d, 于凡纳滨对虾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观察到在感染后9~24 h各实验组出现死亡高峰, 濒死对虾表现出与AHPN相同的临床症状, 48 h, 各实验组对虾不再出现死亡, 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4%8%16%24%。其中, 4.0 mg/L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与2.0 mg/L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 但显著低于6.010.0 mg/L实验组(P<0.05)。感染副溶血弧菌后, 对照组、2.04.0 mg/L组凡纳滨对虾血清AL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 6.010 .0 mg/L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持续上升。对照组和2.0 mg/L实验组对虾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先上升, 96 h后开始下降, 4.06.010.0 mg/L实验组AST活性持续升高。对照组、2.04.0 mg/L实验组对虾ALP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6.010.0 mg/L实验组对虾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持续降低。对照组对虾溶菌酶(LSZ)活性在各取样时间点显著高于6.010.0 mg/L实验组(P<0.05), 而与2.04.0 mg/L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 亚硝酸盐氮胁迫能降低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 增加其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为预防AHPNS的暴发,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应控制在4.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草鱼(Ctenoparyngodon idellus)、银鲫(Carassius gibelio)、鲢(Hypop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构建鱼蚌综合养殖系统, 通过155 d围隔(面积32 m2)实验检验两种鱼类组合(草鱼+++鳙或鲢+)和两种饲喂方式(投喂或不投喂配合饲料)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2 × 2设计, 4个处理: GISB-F(草鱼++++投喂配合饲料)GISB-NF(草鱼++++不投喂配合饲料)SB-F(++投喂配合饲料)SB-NF(++不投喂配合饲料)。每个围隔内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的放养量分别为2015555 ind。结果表明, 各处理围隔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值为3.7 × 108~6.0 × 108 cell·L–1。改变鱼类组合和饲喂方式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优势度、群落多样性、生物量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中蓝藻的比例无显著影响, 但投喂配合饲料导致叶绿素a增加。浮游植物实验前期主要优势种为十字藻属(Crucigenia)和栅藻属(Scenedesmus)种类, 后期为平裂藻属(Merismopedia)和微囊藻属(Microcyslis)种类, 表明浮游植物群落演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以及优势种逐渐演化为蓝藻的规律。水温、氨态氮、总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各处理围隔内氨态氮、总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说明改变鱼类组合和饲喂方式不会影响围隔内蓝藻水华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NaCl盐度(0123456789101112)NaHCO3碱度(0 mmol/L10.00 mmol/L15.85 mmol/L25.12 mmol/L39.81 mmol/L63.10 mmol/L)对松浦镜鲤(Cynipus carpio)、方正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大鳞鲃(Barbus capito)精子活力及其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在盐度为4, 方正鲫和大鳞鲃精子的激烈运动时间、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 方正鲫分别为(90.11±9.03) s(126.34±13.90) s(154.27±11.36) s; 大鳞鲃分别为(48.91±1.43) s(62.19±4.28) s(90.68±4.46) s。在盐度为5时松浦镜鲤精子的激烈运动时间、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 分别为(72.44±9.42) s(102.16±8.82) s(206.99±6.65) s2) 盐度达到8以上时, 3种鱼的精子激活将受到抑制; 盐度大于10, 方正鲫和大鳞鲃精子死亡; 盐度大于11, 松浦镜鲤精子死亡。3) 在碱度为15.83 mmol/L, 3种鱼的精子激烈运动时间、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均最长, 且显著高于其他碱度条件下的精子活力(P<0.05)4) 在盐度为1, 方正鲫和大鳞鲃受精率达到最高分别为63.0%68.0%, 在盐度为3, 松浦镜鲤受精率达到最高为72.3%, 当盐度大于3, 受精率开始呈明显下降趋势。碱度为10.00 mmol/L, 3种鱼的受精率均最高, 分别为75.4%54.0%66.0%。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NaCl盐度、NaHCO3碱度条件下3种鱼类精子的活力和受精率所受的影响, 为北方地区碳酸型盐碱水域的渔业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变化, 根据2012年调水调沙前、中、后3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 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3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9, 隶属82337属。鱼类栖息水层类型组成变化较大, 前调查优势类群以底层鱼类为主, 中调查和后调查以中上层鱼类为主, 而适温类型组成则较稳定。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明显, 前调查平均生物量(6.4±1.9) kg/h, 站位分布较均匀; 中调查平均生物量(62.1±29.1) kg/h, 高值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 后调查平均生物量(48.2±17.2) kg/h, 高值主要分布在近河口及东南调查海域。3次调查丰富度指数(D)依次升高, 但各航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 多样性指数(H¢)以前调查最高, 中调查最低, 各航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 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和多样性指数一致。研究认为黄河调水调沙导致的泥沙沉降对底层鱼类产生了不利影响, 而淡水和营养盐的注入, 对中上层鱼类特别是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则产生了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徐闻和海南三亚2个地理群体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为亲本, 采用人工授精方法构建了33个全同胞家系。在162日龄时从每个家系随机抽取50个个体, 1 650, 测量其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 利用动物模型对4个性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 合浦珠母贝4个生长性状的总平均值分别为(16.28 ± 4.46) mm(14.85 ± 4.39) mm(4.58 ± 1.52) mm(0.66 ± 0.67) g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02 ± 0.0200.203 ± 0.0200.200 ± 0.0210.204 ± 0.020, 均属中等遗传力, 因此可以用选择育种进行遗传改良。4个性状间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的范围分别为0.667~0.6980.685~0.959, 其中壳长、壳高和壳宽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低于0.7, 与表型相关一致, 而三者与体重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高(0.868~0.959), 其中壳宽与体质量间的遗传相关系数最高(0.959)。本研究中合浦珠母贝的4个性状为中等遗传力, 并可通过对壳宽的选育来改良体质量性状。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合浦珠母贝选择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开展银鲳(Pampus argenteus)试养海域的盐度易随气候降低, 且受到一定程度Cu等重金属污染, 研究低盐条件下硫酸铜对银鲳的影响十分必要。本实验首先进行银鲳幼鱼低盐度适应, 将盐度以4的幅度从24逐步降低至12。稳定后进行硫酸铜胁迫, 在盐度12CuSO4·5H2O浓度梯度设为00.10.30.5 mg·L–1, 盐度24CuSO4·5H2O浓度梯度设为00.5 mg·L–1, 胁迫持续144 h。通过检测两种鳃离子调节酶: Na+/K+-ATP(NKA)V-H+-ATP(VHA), 以及3种肝抗氧化活性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 探究低盐条件下铜离子对银鲳幼鱼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 盐度逐步降低后, NKAVHA活力呈上升后下降的变, 之后NKA活力随硫酸铜浓度增加而减弱; VHA活力加入硫酸铜后都出现显著下降, 其中CuSO4·5H2O 0.3 mg·L–10.5 mg·L–1组在72 h时下降更为明显; 盐度24硫酸铜组NKAVHA活力都在24 h时增强而后减弱。GSH含量和SOD活力在盐度降低时出现跃升, CAT活力则呈波动变化, 加入硫酸铜后, 0.3 mg·L–10.5 mg·L–1GSH含量持续下降后显著上升而后回落; 各硫酸铜组SOD活力都出现增强后回落的变化; 0.3 mg·L–10.5 mg·L–1CAT活力在72 h有显著增强。本实验表明, 铜离子对NKAVHA有抑制作用, 盐度降低时其作用更强; GSHSODCAT的变化能反映低盐度和铜离子对银鲳的伤害程度。银鲳对水体铜离子有一定的抗性, 但在盐度降低等环境变化时, 应当密切注意水体中铜等重金属浓度。

  相似文献   

7.
许氏平鲉的食物组成及其食物选择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8月和10月对渤海进行了底拖网调查, 对增殖放流种类之一的许氏平鲉(Sebates schlegeli)进行了胃含物分析和食物选择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共摄食720余种饵料, 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 属虾/鱼食性鱼类。8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日本鼓虾和虾虎鱼类, 10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疣背宽额虾和小黄鱼。与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 许氏平鲉的摄食发生了显著的年间变化, 摄食的虾类饵料增多, 鱼类饵料减少; 主要饵料种类发生改变, 鳀不再是其主要的饵料种类。食物选择性指数的计算表明许氏平鲉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与喜食的饵料种类有一定差别; 许氏平鲉的食物选择性并不完全是由环境中的饵料丰度决定的, 说明其对食物的选择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结论认为, 许氏平鲉的摄食和食物选择性的季节变化不仅受环境中饵料丰度的影响, 也受鱼类自身营养需求和主动选择性摄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菲律宾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两种谷氧还蛋白VpGrx1VpGrx2 mRNA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和重金属镉(Cd)作用下的表达调控规律。结果表明, 正常菲律宾蛤仔VpGrx1VpGrx2在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VpGrx1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 VpGrx2在蛤仔血淋巴细胞、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均较高。鳗弧菌和藤黄微球菌侵染在某些时段可显著诱导VpGrx1VpGrx2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另外, 0.8 μg/L8 μg/L80 μg/L Cd处理30 d, 菲律宾蛤仔肝胰腺中VpGrx1VpGrx2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 血淋巴细胞中VpGrx1基因表达被显著抑制(P<0.05)VpGrx2基因表达被显著诱导(P<0.05)。以上结果表明, VpGrx1VpGrx2在菲律宾蛤仔的固有免疫反应和抗氧化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角帆蚌内脏团不同部位插核育珠对珍珠囊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omingii)内脏团不同部位进行插核, 研究各组珍珠囊形成、结构以及珍珠质沉积的差异, 从而确定出有利于珍珠形成的插核核位。实验选取内脏团5个部位(I: 斧足内脏团前端; II: 斧足内脏团中部; III: 近生殖腺部; IV: 近胃部; V: 近肾部)进行插核, 并分别在插核后第205090150 (thd)采集内脏团插核部位进行组织固定, 利用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不同插核部位珍珠囊结构及珍珠质沉积情况。结果表明: (1) 插核施术后20 d, II组插核位点最早形成单层低柱状上皮细胞, 为次生珍珠囊; (2) 插核施术后50 d, IIIIII组均形成了珍珠囊上皮细胞, IVV组插核位点未出现类似的柱状细胞。其中IIIII组珍珠囊上皮细胞前端含有大量体积较大的颗粒物; (3) 插核施术后90 d, IIII组珍珠囊细胞间出现大量细胞间隙, III组珍珠囊表皮细胞具有多核现象的细胞数量增多, IIIII组上皮细胞中颗粒物数量增多, IVV组插核位点形成了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4) 插核施术后150 d, IIII组珍珠囊内表皮细胞间隙变少。II组珍珠囊上皮细胞游离端存在大量的微绒毛, 其与III组相似, 珍珠囊上皮细胞细胞核明显增多, 颗粒物减少。该时期, IV组在插核位点上形成了不连续的低柱细胞、V组插核位点仍未出现珍珠囊细胞。(5) 三角帆蚌在插核术后养殖150 d, IIIIII组珠核表面出现明显的珍珠质沉积, IIIII组珍珠质沉积均匀, I组不均匀, 并且II组沉积的珍珠层厚度(0.85 mm±0.06 mm)显著大于IIII(P<0.05; 0.62 mm±0.07 mm, 0.56 mm±0.03 mm), IVV组珠核表面没有珍珠质沉积。研究结果表明, 三角帆蚌内脏团不同插核部位珍珠囊上皮细胞的形成存在明显差异, 斧足内脏团前端、斧足内脏团中部以及近生殖腺部插核能形成完整的珍珠囊结构并沉积珍珠质, 其中斧足内脏团中部插核更有利于珍珠的生长。本研究旨为淡水珍珠贝的内脏团育珠研究工作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日本沼虾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方法获得了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Prx)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878 bp, 包括72 bp5′末端非翻译区, 59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 212 bp3′末端非翻译区, 开放阅读框编码198个氨基酸。氨基酸相似度比对显示, 所分离的青虾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包括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的区域FYPLDFTFVCPTEI”GEVCPA”。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青虾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过氧化物还原酶聚在一起, 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 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在青虾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表达量由低到高依次为肠道、心脏、卵巢、肌肉、鳃、肝胰腺。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青虾在低氧胁迫和复氧条件下肝胰腺中的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mRNA的时空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青虾过氧化物还原酶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在低氧胁迫12~24 h 和复氧6 h出现了3次明显上调, 由此推测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参与低氧应激分子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青虾低氧应激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工隐蔽物及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室内水槽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15.24 g±2.9 g)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3种人工遮蔽物的行为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7周的养殖实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下(800 ind/m3,1 200 ind/m3,1 600 ind/m3),隐蔽物、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对许氏平鲉幼鱼(0.50 g±0.02 g)生长、摄食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采用的3种隐蔽物对许氏平鲉幼鱼均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其中扇贝笼改造的隐蔽物S1诱集效果最好。2)遮光条件可以提高隐蔽物区域幼鱼的分布率,但与自然光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3)在实验设定的密度范围内,许氏平鲉幼鱼的终末体重、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无隐蔽物条件下,低密度组的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中高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终末体重则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隐蔽物的设置显著提高了中、低密度组许氏平鲉幼鱼的终末体重(P0.05),高密度组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换率也有显著提高(P0.05)。4)放养密度和隐蔽物对于许氏平鲉幼鱼的生长离散影响显著(P0.05),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幼鱼的体重变异系数呈逐渐增大趋势;相同放养密度下,放置隐蔽物的各组幼鱼生长离散均小于未放置组,其中低密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中密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5)3种放养密度下饱食投喂频率为1次/d处理组幼鱼的体重变异系数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饱食投喂频率大于2次/d时,各处理组幼鱼生长离散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体重0.5~5.8 g的许氏平鲉幼鱼,当放养密度为1 200 ind/m3条件时,通过投放人工隐蔽物,选取2次/d的饱食投喂频率,可显著降低生长离散水平,并使幼鱼获得较好的生长。本研究旨在为许氏平鲉健康苗种培育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松浦红镜鲤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35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对鲤新品种——松浦红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ongpu red mirror carp)的保种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 91尾松浦红镜鲤个体中, 共检测到140个等位基因, 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3~6,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42 6; 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375 0~0.827 4, 均值为0.649 3; 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396~0.912, 均值为0.586 9; 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表明群体处于不平衡状态; 平均固定系数为-0.026, 说明该群体存在杂合子过剩现象; 瓶颈效应分析表明, 群体已经历了瓶颈效应; 根据连锁不平衡方法计算有效群体大小为31.2。该研究表明松浦红镜鲤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为了在下一步保种工作中避免或降低瓶颈效应, 应加强保护工作, 从而保持其丰富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臭氧消毒技术及其对石斑鱼(Epinephelus)潜在的毒性, 首先评价了两种质量浓度(0.05 mg/L0.30 mg/L)臭氧对亚硝酸盐和弧菌的水处理效果, 并以斜带石斑鱼(E. coioide)受精卵为实验材料, 探讨臭氧对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 臭氧的水处理效果良好, 0.30 mg/L的臭氧在3 h内对水中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可达72.29%; 0.05 mg/L的臭氧处理20 min后也能完全杀灭弧菌。但高浓度臭氧(0.30 mg/L)对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 会造成胚胎油球数目增多、萎缩、解体和死亡, 而低浓度组(0.05 mg/L)臭氧处理后22 h胚胎孵化率高达(87.14±7.20)%,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胚胎相比, 初孵仔鱼对臭氧更加敏感, 0.05 mg/L的臭氧处理24 h也会导致初孵仔鱼的全部死亡。本研究结果旨在为石斑鱼育苗及养殖过程中正确使用臭氧消毒技术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新近报道大鲵蛙病毒(Andriasda vidianus ranaviurs,ADRV)基因组的基础上,我们对ADRV 6R进行了克隆、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分离,这是一个经生物信息分析表明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功能基因。先经PCR扩增长到711 bp的ADRV6R,构建含扩增片段的克隆质粒p MD18-T-6R。再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ET-32a-6R,进行测序,并与水生动物蛙病毒相关基因同源序列进行比对,该扩增片段与预期一致,其编码分子量约为27 k D、含236个氨基酸的蛋白,与水产动物病毒US22蛋白家族(US22 family protein)成员有很高的同源性。然后对p ET-32a-6R进行转化、诱导表达,并利用Ni-NTA His-Bind亲和层析及不同浓度咪唑洗脱液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与预测分子量相符的45 k D融合蛋白(27 k D目的蛋白与18 k D His标签)。这为后续制备抗体、并开展大鲵蛙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5.
浒苔对刺参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 并以浒苔为原料投喂体质量(5.26±0.14) g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幼参, 与幼参常用饵料如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进行效果对比。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 浒苔蛋白质含量为15.7%, 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 脂肪含量低(1%),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0.24%); 浒苔中各重金属(无机砷、镉、铅、甲基汞)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关限量标准。以4种海藻为饵料投喂幼参70 d, 各组刺参幼参生长良好, 成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 幼参体质量均显著增长(P<0.05); 各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由高到低依次为鼠尾藻组、浒苔组、马尾藻组、海带组; 摄食率(IR)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带、马尾藻、浒苔、鼠尾藻, 饵料转化率(FE)由高到低依次为鼠尾藻组、浒苔组、马尾藻组、海带组。浒苔、鼠尾藻、马尾藻3个投喂组刺参幼参特定生长(SGR)无显著差异(P>0.05), 但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本研究说明, 浒苔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 可全部或部分替代鼠尾藻添加到幼参饵料。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鲤(Cyprinus carpio L.)白细胞免疫应答相关的分子机理,以体外培养的鲤外周血白细胞为实验材料,用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FluoroDDRT-PCR)技术,研究丝裂原(50μg/mL LPS、50μg/mL PHA和50μg/mL ConA)在刺激白细胞4、12和24 h内诱导白细胞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差异,共获得92个差异片段,其中87个片段有再扩增产物,再扩增率为94.6%;将差异片段克隆,经PCR鉴定,获得81个阳性克隆,鉴定率为93.1%;差异片段序列同源性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获得3个免疫应答相关的cDNA克隆,它们分别编码鲤的蛋白酶体激活因子PA28α亚基、翻译延伸因子(E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部分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鱼类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选择健康、均匀, 体质量为(6.74 ± 0.08)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360尾随机分为4, 分别投喂含有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绿原酸的饲料28 d, 随后将对虾从盐度为32的天然海水直接转移至盐度为10的海水中暴露72 h, 测定对虾肝胰腺TASGPxCAT活力和GPxCA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在天然海水养殖条件下, 绿原酸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TASGPx活性无明显影响, 但投喂含有绿原酸的饲料28 d, 对虾肝胰腺GPxCATGPxC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0(P<0.05), D2GPx活性和GPxCAT基因表达水平最高, 分别为164.29 U/mgprot1.612.14。低盐度胁迫24 h, D0组对虾抗氧化反应表现在TASGPx活性和GPx基因表达水平较28 d显著升高(P<0.05), 分别增加了31.30%27.96%170%, 而绿原酸各组对虾肝胰腺TASGPx活性和GPx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0(P<0.05), 说明绿原酸可有效缓解低盐度胁迫下对虾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剧烈波动。低盐度胁迫72 h, 绿原酸各组对虾肝胰腺TASGPxCAT活性及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D0。上述结果表明绿原酸能够诱导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系统功能, 在凡纳滨对虾抵抗低盐度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为开发绿色植物提取物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解决盐度胁迫对机体造成的氧化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脊尾白虾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脂溶性贝类毒素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共同组建的双壳软体生物毒素工作组根据贝类毒素的基本结构将其分为8类(组)。其中,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okadaic acid,OA)、原多甲酸毒素(azaspiracid,AZA)、环亚胺类毒素(cyclic imine,CI)、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BTX)、蛤毒素(pectenotoxin,PTX)、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均属于脂溶性贝类毒素(lipophilic phycotoxins,LPs),这6大类毒素均为聚醚类物质,在贝类中富集的时间较长,目前已成为欧盟调整检测方法、最高残留限量等法律法规的主要目标。LPs的主要成分在中国均已被发现,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贝类消费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外贸出口还将面临新的技术和贸易壁垒。本文就LPs的化学性质、污染分布、毒理学评价、检测方法、限量标准、监控预警技术和政策法规等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等逐一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我国在LPs方面的科研举措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