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天津地区开展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下的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2015年10月从福建引进黄姑鱼亲鱼,经过车间越冬培育及强化培养,2016年4月开展人工育苗。经40d培育,获得体长约3~3.5cm的苗种36万尾,幼苗成活率为30.4%。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连续两年对引进苗种养成的塞内加尔鳎Solea senegalensis全人工养殖亲鱼进行了繁育技术研究。两年间分别在威海和海阳两个实验基地共对33尾成熟雌鱼进行了LHRH-a肌肉注射催产和人工采卵授精,正常获产31尾,共获得受精卵7·3×106粒,平均受精率为64·3%,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80·5%。两个实验基地分别培育出全长21~33mm苗种249万尾和全长22~36mm苗种112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分别达到62·7%和58·2%。本研究成功地通过人工催产的方法,稳定获得塞内加尔鳎批量受精卵,并达到苗种生产量连续超过100万尾的规模化育苗水平。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在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进行了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水温21.0~24.6℃,盐度26~27,溶解氧5.0~6.0mg/L的条件下,历经50d的培育,累计育成平均全长4.5cm的黄姑鱼鱼苗86.06×104尾,受精率85.7%,孵化率90.9%,鱼苗培育成活率38%。  相似文献   

4.
半滑舌鳎工厂化人工育苗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采取控温控光和营养强化培育等措施,使67尾经过驯养的野生亲鱼性腺全部发育,并自然产卵和受精,其中,32尾雌鱼产卵14350 mL,包括浮卵4635 mL,浮卵率32.5%。在水温(23±1)℃,盐度30±2,pH 8.0~8.2的孵化条件下,32~36 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约350万尾,总孵化率82.6%。90尾2 龄人工亲鱼中,部分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其中,雌鱼占13.2%,雄鱼占30%,但均未产卵或排精。12个鱼苗培育池先后放入人工初孵仔鱼199万尾,在(23±2)℃水温条件下,经过70 d的培育,共培育出全长30~50 mm的商品苗种61.5万尾,成活率30.9%,平均出苗量2050尾/m3,实现了半滑舌鳎的工厂化人工苗种繁育。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双齿围沙蚕全人工养殖技术,于2014-2016年在温岭市长新塘开展了双齿围沙蚕全人工育苗与精养技术研究试验。试验用于亲体蓄养、苗种繁育的水泥池11口,面积共660 m~2,催产结果获受精卵4.1亿粒,孵化成单轮幼虫2.65亿粒,孵化率64.63%,培育12刚节以上幼虫2862万尾,平均附苗密度2.65万尾/m~2。养殖试验池共230口,合计面积20.7亩(15亩=1 hm~2,下同)。2015年5月12日第一批苗种分养,7月18日开始轮捕,至2016年2月底,收获商品沙蚕38 777 kg,折算亩产1 873.3 kg;销售收入256万元,净利润141.4万元,平均亩产值12.37万元,每亩获利6.83万元。  相似文献   

6.
日前,由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进行的“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公司在2002年以来进行漠斑牙鲆引进与苗种规模化生产研究和漠斑牙鲆养殖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以来开展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4年多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建立了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人工繁育、养殖工艺技术和养殖模式,实现了亲鱼自然产卵,验证了漠斑牙鲆适合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共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漠斑牙鲆子一代亲鱼200尾,繁育子二代苗种94.3万尾,延续了子一代鱼的优良性状。试验养殖,池塘养殖成活率达到90%,每667m^2产量达到276.8kg;工厂化养殖成活率达到95%,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1.7kg;网箱养殖成活率达到86.9%,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0.4kg。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魚免)状黄姑鱼的分类地位和生态习性,描述了该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过程,总结了其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鱼选择和暂养、催产、苗种培育和海水网箱养殖等技术;探讨了(魚免)状黄姑鱼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魚免)状黄姑鱼的分类地位和生态习性,描述了该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过程,总结了其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鱼选择和暂养、催产、苗种培育和海水网箱养殖等技术;探讨了(魚免)状黄姑鱼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从广东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澳大利亚墨瑞鳕鱼全人工繁育在东莞首获成功。据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1年,东莞市安业水族有限公司引进新品种澳大利亚墨瑞鳕鱼(Murray cod)开展全人工繁育试验。该公司经过近4年的努力,取得全人工繁育试验成功。截至目前,该公司育有亲本100多尾,个体质量达8~10 kg,已成功培育出体长4~10 cm的苗种6万多尾,可供应市场。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10.
<正>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属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经济鱼类,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沿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浙南的市场价格在120~200元/千克,受到广大海水养殖从业者的青睐。目前,黄姑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经突破,在浙江省沿海黄姑鱼主要为海上网箱养殖和海水围塘混养模式,养殖技术也取得了进展并逐步完善。课题组开发了低成本  相似文献   

11.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由于苗种是由天然水域中捕捞的。数量有限。制约着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丹东市财政局下达的《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项目.旨在通过人工繁育解决鸭绿江斑鳜人工养殖种苗奇缺问题.发展斑鳜人工增养殖事业.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地方财力。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郑国富  付卓 《河北渔业》2007,(12):39-40
近几年来,三疣梭子蟹已成为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但人工育苗生产极不稳定,存在忽成忽败、出苗率低及培育出的苗种质量差等问题.笔者2005年在河北黄骅岐口村育苗场,培育出C2(二期幼蟹)270 kg,平均单产0.54 kg/m3,产值43.2万元,利润32万元.现将梭子蟹人工繁育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Temminck et Schlegel)全人工繁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黄姑鱼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从韩国引进致力于拓展海水深水网箱养殖的优良鱼种。通过课题组科研人员近几年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已掌握日本黄姑鱼亲鱼的培育、人工催产及受精卵孵化等全人工育苗技术和海水网箱及病害防治等技术,本文对此进行具体介绍,为提高其全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为大型的海洋名贵鱼类,属鲈形目,石首鱼科,俗称金丝鮸 ,背部弧形,体背呈黑色,酷似鮸鱼,该鱼养殖一年可达2千克。我们于2003年5月份从广东购进双棘黄姑鱼双受精卵1.2千克,培育出3厘米以上的苗种18.2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斑点叉尾鮰原产地为美国密西西比州,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无肌间刺等特点。1984年由湖北省水科所引进我国,在嘉鱼县水科所落户。这条鱼经过多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1987年首次进行人工繁育,当年繁育鮰鱼苗种50万尾,2016年繁育鮰鱼苗种12亿尾。国内年产鮰鱼成鱼已达到30万吨。从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到产品的深加工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6.
脊尾白虾是我国沿海地区池塘养殖重要品种,但目前尚未实现全人工繁育,严重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选取野生脊尾白虾作为亲虾,经过越冬培育、促熟交尾、幼体孵化培育、仔虾选育等手段,进行了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31.3、水温18.1~26.2℃、pH 8.1条件下,室内越冬脊尾白虾亲虾可成功培养至性腺成熟,并交尾抱卵,平均抱卵率达70%,平均孵化率为61.02%。幼体最佳培育密度20尾/L,仔虾适宜养殖密度0.13~0.53尾/L,培育至2cm时存活率可达80%,继续培育3个月后发育至性成熟。一年可繁殖2~3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脊尾白虾近交家系,现已培育至第6代,各家系繁殖力、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未出现近交衰退现象。本研究初步解决了脊尾白虾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并为试验动物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开发和利用星云白鱼资源,于2005年建立了星云白鱼种群恢复试验站,收集从星云湖捕获的星云白鱼原种2 000尾,开始进行人工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亲鱼培育和大水面增殖等试验。人工驯养后获得原种亲本1 400尾。到2014年,累计繁殖星云白鱼水花鱼苗236万尾,培育夏花鱼种100.8万尾,育成大规格鱼种70万尾,向星云湖放流鱼种3.1万尾,向2座水库放流鱼种2万尾,获得子二代亲本40 000尾,育成了较大规模的子二代亲本群体,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人工繁育、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鮸状黄姑鱼的分类地位和生态习性,描述了该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过程,总结了其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鱼选择和暂养、催产、苗种培育和海水网箱养殖等技术;探讨了鮸状黄姑鱼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海南糙海参苗种繁育技术又有新突破。2017年9月,海南省科技厅组织水产养殖专家对省重大科技项目"热带海参规模化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研究应用"进行现场测产,经全人工繁育,目前海南糙海参苗种达223.1万头,不仅保证了糙海参增养殖苗种的来源,也填补了海南糙海参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空白。糙海参经济价值较高,在国内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它生长迅速、养殖方式简单、病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哈氏仿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对从浙江近海捕获的性腺发育成熟的野生哈氏仿对虾进行了人工海水繁育试验。试验期间水温处于自然温度下,盐度控制在21~28,投喂生物饵料,亲本经过驯化和强化培育后顺利产卵,共计获得受精卵约40.88万粒;孵化出无节幼体30.2万尾,孵化率为73.9 %;经过25 d的培育,获得体长1.5 cm的虾苗20.1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5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