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随着青虾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青虾池塘立体增氧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掘池塘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改善水体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我们采用微孔增氧技术,在青虾养殖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河蟹、青虾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青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青虾、河蟹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08年涂沟镇湖滨村养殖户在45亩池塘里开展微孔增氧虾、蟹养殖,取得了亩产河蟹100.84kg、青虾32.24kg,亩利润达5173.38元的优异成绩,现将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池塘青虾高产高效养殖模式,2007-2008年我们在盱眙县陡湖养殖示范场的一池塘中采用微孔增氧技术进行青虾养殖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方国安 《科学养鱼》2002,(11):35-35
一、改良青虾养殖的生态环境青虾养殖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合直接关系到青虾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从而也直接关系到青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提高青虾养殖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改良青虾养殖的生态环境,那么如何改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良青虾养殖的池塘结构青虾耗氧量高,不耐低氧环境,又属底栖动物。游泳能力差,喜在池底或岩边活动。因此青虾养殖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5亩左右。池塘的坡比为1∶3较好,水深在1.5米左右,增氧设施完备。这样首先增大青虾的栖息场所,保证水中的溶氧量,从而提高了青虾苗放养量和…  相似文献   

5.
管道充气增氧技术混养虾蟹获高产高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养蟹应用管道充气增氧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河蟹养殖技术,2007年我们将管道充气增氧技术应用于池塘虾蟹混养,通过增加放养量、重点是增加冬季青虾的放养量,充分挖掘特别是上半年蟹塘的生产潜力,养殖产量和效益获得了很大提高。其中杨巷镇芝果村的潘春来,混养面积45亩,平均亩利6780元,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河蟹为主混养青虾是近年来各地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养殖模式,金坛市试验示范并大面积推广的蟹虾混养技术颇具实用性和先进性。该项技术是利用标准化池塘装配微孔管道增氧设施,采取“种草投螺、科学投喂、调优水质、生态防病”等生物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大幅度改善了池塘生态环境,提高了蟹池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养殖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生态环境几方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丁磊  吴康 《科学养鱼》2001,(12):36-36
目前青虾养殖成活率很低,通常为30%左右,所以产量不高。根据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提高青虾养殖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一、提高溶氧青虾对溶氧的要求较高,其窒息点为1.1毫克/升,而且青虾在溶氧相对较低的夜晚活动更为频繁,极易缺氧死亡。因此要提高青虾养殖成活率,关键是提高水体溶氧量。1.配备增氧机的功率应达到0.5千瓦/亩,使水体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2.底泥以10厘米厚为宜,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施放的有机肥应充分发酵腐熟,以减少高温季节的有机耗氧量。3.主养青虾混养鱼类的池塘应控制鱼种放养量,以…  相似文献   

8.
在青虾池塘种植水草,是青虾健康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由于对水草种植技术缺乏研究,使有的青虾池塘水草因水色过浓,导致透明度下降而腐烂;反之,水草覆盖率过大,使池水缺乏应有的水色,影响青虾生长及青虾产量。在主养青虾池中,如何找到合适的水草种类及水草覆盖率,是提高青虾养殖水平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通过江苏省水产技术更新项目“青虾良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对苏南、苏中及苏北青虾养殖池的水草情况作一调查,结合我们试验池对青虾池塘水草种植技术作一简要探讨。一、几种主要水草的种植技术1.菹草多年生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产品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养殖池塘的立体增氧要求。而底充式管道增氧技术的出现,恰恰能满足池塘立体增氧的需求。它还能有效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对象成活率、降低发病率、降低能耗和饲料成本,显著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它有以下4个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0.
1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实施区选在济宁市水产良种繁育场,在池塘养殖中应用微孔管增氧技术,从微孔增氧设备的设置、优良品种放养、水质调控、环保饲料的应用、生态防病措施等技术环节,进一步完善、解决乌鳢池塘养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乌鳢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