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是某些霉菌在高温、高湿和高水分的情况下产生的有毒物质.对不同的鱼类毒害程度不同,可以直接造成动物的肝脏和免疫功能损伤,也可通过降低营养成分而间接影响动物生产性能.良好的原料选择、加工和储藏是降低水产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是某些霉菌在高温、高湿和高水分的情况下产生的有毒物质。对不同的鱼类毒害程度不同,可以直接造成动物的肝脏和免疫功能损伤,也可通过降低营养成分而间接影响动物生产性能。良好的原料选择、加工和储藏是降低水产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3.
贝壳救海     
铨生 《海洋渔业》1981,(2):26-27
有些人乐观地认为,鱼类习惯在污水中生活。其实不然。因为污水中有机物质不断地被细菌分解出有毒的气体硫化氢,致使污染严重的海域中鱼类绝迹、海藻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4.
麦穗鱼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  周兴华 《内陆水产》2006,31(9):30-32
评价有毒化学物质和工业废水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急性毒性资料是最为常用的依据之一,然而污染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往往是有毒物质低浓度长时间的暴露。由于慢性毒性试验周期长、耗资大,如何缩短试验周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Macek和Sleight,  相似文献   

5.
《内陆水产》1974,(3):1-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欣欣向荣,工矿企业蓬勃发展。随着工矿企业的新建和扩建,工业废水日益剧增,天然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了解和掌握工业废水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程度,为繁殖保护鱼类资源提供依据,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鱼类回避槽”是用于监测水质的污染情况,评定鱼类对毒性的反应,而为工矿企业制定排放废水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1978年原农业部和1981年水产总局下达了该项科研任务,经长江水产研究所工程师姜礼燔同志多年的试验研究,于1981年试  相似文献   

7.
姜礼燔  曹萃禾 《水产学报》1985,9(3):223-230
本文报导了对含酚水的自净试验、鱼类急性中毒试验、鱼类对含酚水的回避试验、鱼体酚污染的嗅感与味感测定、以及鱼体酚的积聚与消除试验和鲤鱼酚中毒的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水温越高,水中酚浓度降低越快;白鲢、草鱼、鲤鱼在水温28℃时,酚污染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25.14毫克/升、30.98毫克/升、31.00毫克/升,水温降低酚毒性增强,即其半致死浓度下降;白鲢、草鱼、罗非鱼在水温21—26℃的含酚水中,都无回避表现,即使在含酚量高达25毫克/升时,仍无明显回避行为;酚中毒的鲤鱼,在肝脏组织切片上可以发现细胞膜收缩、核增大、细胞间出现空泡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准确判断鱼类死亡原因是对症下药的关键。鱼类死亡原因较 复杂,而生态环境的恶化是造成鱼类死亡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 的恶化,增加了对鱼类的应激,应激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后,耐受 力差的个体便会诱发疾病。导致鱼类死亡的生态因子有:水体溶 氧缺乏、气体过饱和、有毒藻类的大量繁殖、水反、有毒气体、自 然界有毒物质、水温变化过快过大等。 1、水体溶氧缺乏  相似文献   

9.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日益增加,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强化投饲、乱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0.
工业废水对鱼类致毒、生长、发育影响,是当前生物学监测水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课题目的是为保护渔业资源及合理制定渔业用水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工业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繁多,难以用单一的理论指标表示其污染程度。鱼类对水环境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的各种变化反应十分灵敏。通过鱼类毒理实验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地反应水体的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的联合  相似文献   

11.
<正>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有利于渔业生产,但也存在着不少有毒物质,对渔业生产又造成一定的危害。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开始研究用芦苇来除去城市污水中某些有毒物质。笔者曾就芦苇对几种全属短期净化能力做过报道。本试验就芦苇分别对镉、汞、铜较长时间积累和净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认为,芦苇对  相似文献   

12.
张富斌  王健  杨坤  高欣  曾燏 《水产学报》2022,46(9):1593-1603
摘要:为提高人们对淡水有毒鱼类的认知、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也为有毒鱼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初步构建了有毒鱼类风险评估体系,并对嘉陵江已知的18种有毒鱼类展开应用探索。该风险评估体系从有毒鱼类毒性属性、群体属性以及社会属性展开,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通过对各有毒鱼类的各指标赋值,其后,根据各指标已确定的权重,从而得出各有毒鱼类的风险评估值,确定其风险等级。结果显示,在嘉陵江已知的18种有毒鱼类中,有4种被界定为高风险有毒鱼类,包括草鱼、鲤、鲇以及鳜,其余14种皆为中风险有毒鱼类。卡方检验(χ2)结果表明,嘉陵江不同风险等级有毒鱼类在食性类别、分布水层、分布范围及繁殖特征上差异不显著(P>0.05)。该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限于对有毒鱼类的认知,本评估体系难免存在不足,未来应当加强对有毒鱼类的研究,以不断地完善该评估体系。本研究加强了人们对于有毒鱼类的了解,为有毒鱼类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池鱼药害是鱼类误食有毒物质或有毒污水进入鱼池,使鱼中毒而死亡,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将两种现象区别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鱼类受污染物的毒害通常有三个途径:1.鱼鳃的功能受到影响,窒息而死;2.鱼与污染水体接触,如体表、口腔受毒物影响而遭损害;3.通过食物链或直接从水中将有毒物质吸入体内,鱼的组织器官有可能发生病变。 毒物对鱼类产生的毒性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潜在性等几种。其毒性危害大小,不仅取决于污染物的毒性大小,而且取决于毒物进入鱼体内的生理化学作用。 我国工业发达地区的一些河流和沿海地带,由于污染严重,渔业损失惨重。如莱州湾污染使宝贵的对虾资源严重衰退,自80年代以来,对虾产量比正常年份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琴翔 《海鲜世界》2002,(6):50-51
鱼病的科学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和用水系统 水源及用水系统是养殖鱼类疾病病原传入和扩散的第一途径。优良的水源条件应是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以及无人为污染有毒物质,水的物理、化学指标应适合于食用鱼的需求。用水系统应使每个养殖池有独立的进水和排水管道,以避免水流把病原体带入。养殖场的设计应考虑建立  相似文献   

16.
养殖水体自身污染是指在养殖水体中,由于水体内部产生积累的有害物质而引起水体污染,轻者对水生经济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产量和产品质量,重则引起大批死亡。其污染物质包括水生经济动物所不需要的有毒物质和过量的产生毒性的有机物、盐类。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利用鱼类作毒性试验,是监测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这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然而,利用鱼类主要饵料之一的淹类进行毒性试验,定出水质安全指标,以维护自然水域的生态平衡,国内尚少报导,已有的报导多数是调查自然水域受污染后所引起的生物量变化,因而尚未能为水质安全指标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榨油后的棉籽饼、菜饼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分析测定,此两种饼中含粗蛋白质30%—40%左右,粗脂肪5%—10%,粗纤维12%—20%,灰分6%,无氮浸出物30%。而且棉籽饼、菜饼在我国数量较大,分布较广,是较为理想的养鱼饲料。但棉籽饼中含0.7%—1.5%的棉酚,棉酚是细胞性、血管性、神经性毒素,一旦进入鱼体,鱼类易得肠炎病;进入血液,容易引起溶血即红细胞破裂,同时还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菜饼含恶唑烷硫酮(OFT)、硫氰酸酯(TC)、异硫氰酸酯(IFC)等有毒物质。如果不进行去毒或投喂不得法,就会使这些有毒物质在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长春市居民日常消费的9种鱼类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并评估其健康风险,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法对长春市出售的鲫(Carassius carassius)、鲤(Cyprinus carpio)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9种鱼类中的Pb、Cd、Cr、Zn和Cu 5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综合污染指数法(MPI)和目标危险系数法(THQ)对其污染程度及食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Pi指数表明:Cu、Cd、Cr在各种鱼类中均未出现超标现象,而9种鱼类肌肉中Pb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乌鳢(Channa argus)、鲶(Loricariidae)和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肌肉中的Pb呈重污染水平。MPI结果显示:不同食性鱼类重金属富集程度有差异,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重金属污染水平高于草食性鱼类。鱼类的单一和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长春市市售鱼类食用安全性较好,对人群健康风险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张东  王莉平 《中国水产科学》2021,28(10):1346-1358
个性是指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的持续一致的行为差异, 普遍存在于动物界中。在种或种群水平, 个性表现为行为集, 即相关联行为的集合, 在行为集内, 每个个体有其行为类型。个性包含 5 个个性轴: (1)害羞-大胆性; (2)探索-回避性; (3)活动性; (4)攻击性; (5)社交性。个性影响着鱼类的行为表现, 从而影响鱼类的生命过程和产出, 对鱼类自身福利, 水产增、养殖, 渔业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鱼类个性的研究进展和鱼类个性的在水产增养殖、捕捞、渔业资源管理及保护以及物种入侵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旨在为鱼类个性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