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勃 《水产学报》2003,27(2):119-123
对人工养殖的、不同体长的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大小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杂色鲍还是九孔鲍,其纤维素酶随着鲍的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随着其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活性均很小;九孔鲍的纤维素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大于相同体长的杂色鲍。  相似文献   

2.
杂色鲍与九孔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天凤 《南方水产》2006,2(2):64-67
杂色鲍和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鲍养殖业的主要对象,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文章综述了我国杂色鲍和九孔鲍在形态学、染色体核型、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种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得出二者间差异属于种群差异,台湾的九孔鲍和大陆的杂色鲍的种质差异达不到亚种水平的结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合理引种及保护原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上术深圳市海洋渔业服务中心、龙岗区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深圳市各养鲍企业,积极探求和推广新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开发并培育出本地九孔鲍与外地杂色鲍的杂交品种,引进和推广了"东优1号"杂色鲍,指导企业养殖模式从纯陆上工厂化养殖过渡到陆上工厂  相似文献   

4.
九孔鲍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鲍是世界重要的增养殖经济贝类,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其贝壳"石决明"是名贵的中药材。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鲍的需求量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由中国台湾省引进的九孔鲍生长速度比大陆产的杂色鲍快,目前九孔鲍已成为中国南方海域贝类养殖的重要种类。  相似文献   

5.
九孔鲍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孔鲍(Haliolis darsicolor supertexta)是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及日本南部海域,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摄食旺盛、对饵料要求低。适应高温高盐环境等优点。搞好九孔鲍的养殖有一些技术环节要加以重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台湾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rpertexta)是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的一个亚种,生长于台湾岛附近海域,于每年10月为繁殖盛期。80年代末从台湾引进到华南沿海地区,与本地的杂色鲍相比,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和品质优良的特点。开展台湾九孔鲍的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群九孔鲍免疫防御机能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政强 《水产学报》2004,28(2):189-194
对不同类群的九孔鲍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九孔鲍免疫机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复壮鲍(养殖10个月,个体大小为51.8~59.2mm)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明显高于退化鲍(养殖20个月,个体大小为37.4~43.1mm)(P<0.01),与野生九孔鲍(个体大小为67.7~76.7mm)相比,复壮鲍细胞免疫机能略高于野生鲍,体液免疫机能则明显低于野生鲍。九孔鲍血细胞在吞噬活动中具有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功能与特点,活性氧的产生与九孔鲍自身生理、环境温度以及异物数量等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环境温度由25℃下降至18℃,九孔鲍的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有明显的下降。退化鲍在25℃和18℃条件下血淋巴液的抗菌活力水平差异性不明显。酚氧化酶存在于九孔鲍血淋巴液中,但其活性水平不高,在各类九孔鲍之间的差异性也不明显,不能确认为九孔鲍的主要体液免疫因子。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南方鲍鱼工厂化养殖主要是从台湾省引进九孔鲍和中国南方杂色鲍两个品种组成。但由于种质退化和病害的蔓延,中国南方鲍鱼养殖损失惨重。皱纹盘鲍与日本鲍进行杂交繁育成功.推动着广东、福建皱纹盘鲍浅海增养殖的不断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有限的浅海水域已成为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九孔鲍是杂色鲍的一种 ,本地区自1993年从台湾引进九孔鲍至今 ,其苗种培育方法一直沿用传统的池底四脚砖平面养殖法(在此称底养法)。为了充分利用水体 ,提高育苗池的利用率 ,1999年 ,我们采用立体高密度笼养模式培育九孔鲍苗 ,并与传统的底养法进行对比试验 ,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法及其配套设施试验池采用漳洲市海珍品发展研究中心良种场的原鲍苗培育池E5、E6号 ,规格720厘米×330厘米×120厘米(池深) ;培育鲍苗用的笼子采用规格为6目的聚乙烯塑料筛绢网加工做成的直径…  相似文献   

10.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鲍养殖种类,近年来“东优1号”杂色鲍因较高的成活率优势已在产业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养殖.该研究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的方式,对杂色鲍“东优1号”群体、杂色鲍古雷群体和杂色鲍越南群体3个群体自繁与杂交后代的养殖性能进行跟踪,并对其杂种优势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个群体自繁后代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3个组合的生长速度与成活率的双亲杂种优势率值均不高,且2个单亲杂种优势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台湾九孔鲍早繁早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九孔鲍是杂色鲍的一个亚种,生长于台湾岛附近海域,每年10月为繁殖盛期。八十年代末从台湾省引进到华南沿海地区,与本地的杂色鲍相比,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和品质优良的特点。台湾九孔鲍的人工育苗,我省在近几年已获得成功,并规模化生产,但都停留在常规的秋季育苗...  相似文献   

12.
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lor supertexfa)是我国南方海区分布的鲍科中最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具有摄食旺盛、耐粗放、生长快等优点,一般情况下养殖12个月左右即可达到商品规格,最快的8个月就可以开始收获,比皱纹盘鲍的养殖周期短12~18个月,因而也被认为是我国鲍科中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养殖种类。  相似文献   

13.
本主要针对南方杂色鲍养殖过程中冬季水温较低时所发生的暴发性病害,提出合理化建议及采取防病抗病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添加剂对杂色鲍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色鲍(Hat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又名九孔鲍,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海产八珍之一。鲍壳又名石决明,具有药用价值,可镇肝清热,滋阴壮阳。鲍肉有降低血压功效,鲍肉中所含的鲍灵素I和鲍灵素II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贝类养殖大国,30余年来,贝类养殖产量总体稳中有升,但部分贝类的养殖产业因疫病影响出现严重萎缩、甚至消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多种双壳贝类和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因感染疱疹病毒出现大规模死亡,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病原。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鉴定,引起中国双壳贝类和杂色鲍死亡的疱疹病毒分别为牡蛎疱疹病毒(Ostreid herpesvirus 1, OsHV-1)和鲍疱疹病毒(Haliotid herpesvirus 1, HaHV-1)。贝类疱疹病毒病不仅在中国发生,同时也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传播和暴发,引起全球贝类养殖从业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多国学者从病毒特征、流行病学、诊断技术、生态防控和抗病育种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以期减轻此类病毒对贝类产业造成的危害。大量科研力量的投入使OsHV-1和HaHV-1成为分类地位明确,研究最深入、最全面的贝类病毒性病原。本文对近年来OsHV-1和HaHV-1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其在中国和全球范围的发生、传播过程、产业危害和防控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以杂交种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三者的外形特征和养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壳形和密度相关的参数中,壳宽/壳长指标差异最为显著,日本群体的壳宽/壳长指标显著地大于台湾群体(P<0.05),而东优1号的值则介于双亲群体之间。采用海区延绳式吊养和陆地工厂化养殖两种养成模式,分别在福建、广东和海南对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进行为期一年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色鲍台湾群体受养成期暴发性死亡症的严重影响,存活率极低;日本群体虽然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但生长速度却显著慢于东优1号和台湾群体;东优1号杂色鲍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在3个实验点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东优1号杂色鲍是适合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进行养殖的优良鲍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九孔鲍属暖流性鲍类,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养殖成本低的特点,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养殖的优良鲍品种。九孔鲍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低于20℃时随着水温的下降,生长明显趋缓,水温降至15~16℃时,基本停止生长。在福建省福州市沿海地区,九孔鲍生长适温期不足6个月,使用秋季培育的鲍苗,须经二次越冬跨3年度养殖才能长至壳长6厘米以上的商品鲍,养殖的成本与风险相当高。很明显,我市沿海地区发展九孔鲍养殖的出路在于变二次越冬跨3年养殖为一次越冬跨2年养殖,开展春季育苗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现将有关育苗技术予以介绍。由…  相似文献   

18.
九孔鲍胚胎发育过程及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ta)是杂色鲍(H.diversicolor)的一个亚种,1993年从台湾“亚农中心”引入福建省,杂色鲍在福建省沿海有分布。目前我国人工养鲍北方主要是在大连、青岛一带以养皱纹盘鲍(Hdiscushannai)和日本黑鲍(Hdiscus)为主,东南沿海以养九孔鲍为主。本文介绍了一套行之有效、方法简便、生产上易于采用的九孔鲍工厂化育苗简易方法,以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一、育苗基本东件鲍鱼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九孔鲍育苗养殖场地的选择要特别注意,九孔鲍属我国南方鲍种,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冬季水温不应…  相似文献   

19.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鲍科。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岩礁区域,俗称“九孔螺”,商品名为“珍珠鲍”,为“海产八珍”之首,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由于沿岸海域污染的日益严重,自然海区的杂色鲍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70年代初,福建省东山县鲍珠站在全国率先培育出了当地产的杂色鲍苗和从北方南移的皱纹盘鲍苗,80年代末,从北而南,从海上到陆上迅速掀起了一股养鲍热,90年代以后东山由于引进九孔鲍、黑鲍、皱纹盘鲍等品种而推动鲍鱼养殖迅猛发展,成为本地区的水产支柱产业。随着北鲍南育技术和杂交育苗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