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工厂化育苗设施,进行口虾蛄人工育苗的试验,共培育出全长1.6 cm的稚虾蛄约6万尾,平均出苗量为1万尾/m3。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口虾蛄人工洞穴和幼体培育的技术要点。结果表明:现有的育苗设施能满足口虾蛄工厂化育苗的要求。同时,口虾蛄对底质、洞穴、水温、饵料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季东升  孙伟 《齐鲁渔业》2007,24(2):26-28
虾蛄,俗称虾爬子、螳螂虾、虾弹拔等。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虾蛄分布广,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活体虾蛄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靠海捕虾蛄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因此给发展虾蛄人工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养殖方式目前虾蛄的养殖方式按照养殖过程不同,可分为人工养殖、育肥暂养和贮存暂养。人工养殖就是放养2 cm左  相似文献   

3.
2018年3月—2019年9月,每月对山东海阳近岸流刺网渔船的主要渔获物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进行跟踪采样,测定样品的体长和体质量,鉴定摄食强度和雌性的卵巢发育程度,计算渔获物中雌、雄的比例,对口虾蛄的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刺网全年口虾蛄渔获物中,雌、雄比例为1∶1.03,4月和12月的雌、雄样品平均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月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优势体长为100~140 mm,优势体质量为10~40 g;雄性口虾蛄优势体长为110~150 mm,优势体质量为20~50 g;除12月外,其余月份雌、雄样品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样品性腺成熟度在Ⅰ~Ⅳ期,Ⅲ期和Ⅳ期个体主要出现在4—5月及10月—次年1月;雌性有2个性成熟高峰期,分别为5月和1月。10月雌、雄口虾蛄空胃率全年最低,体长相对增长速率最高。雌性口虾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5.39×10–5 L2.7098(R2=0.8254,P<0.05),雄性口虾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2.62×10–5L2.8744(R2=0.7986,P<0.05)。流刺网渔获物中雌、雄口虾蛄群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二种虾蛄的生长模式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03,27(1):49-56
通过测量口虾蛄与黑斑口虾蛄的长度指标与质量指标,来研究和比较两者生长模式;通过测定两者肌肉的生化组成及其含量,评价与比较其营养价值,探讨生化成分与其生长、繁殖的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虾蛄的长度指标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质量指标之间也呈显著直线关系,质量指标与长度指标呈幂函数关系;在生长过程中,二种虾蛄的体型基本稳定。二种虾蛄肌肉的水份、粗脂肪与灰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在测定的月份中,脂肪含量波动很少,水份、灰分与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二种虾蛄肌肉中所含的氨基酸绝对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且黑斑口虾蛄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Asp+Glu+Gly)含量均高于口虾蛄,但EAA/TAA二种虾蛄没有明显差异。口虾蛄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黑斑口虾蛄。  相似文献   

5.
采用镊烫法切除体长10.20~15.20cm雌性口虾蛄单侧眼柄,测量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测定卵巢、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生化组分含量的变化,以探讨眼柄切除对口虾蛄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切除单侧眼柄后,口虾蛄性腺指数上升,切除后第5、10、15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口虾蛄的肝胰腺指数在试验后期均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卵巢中的糖原含量高于对照组,在第5、15d分别与对照组间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肝胰脏中的糖原含量也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而肌肉中的糖原含量自第5d开始下降,早于对照组。切除单侧眼柄第10d后,肝胰脏中蛋白含量开始显著上升(P0.05),之后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卵巢中蛋白含量也高于对照组,第15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与对照组肌肉中的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眼柄切除可以促进口虾蛄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和转移,有助于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6.
渔业资源评估一般有两种数据来源,即科学调查数据和渔业生产数据;前者需要定期出海采样,耗时长且费用高,后者易于获取但样本代表性存在问题。本研究以山东近海口虾蛄为例,基于电子体长频率方法(ELEFAN)评估了口虾蛄的生长参数,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方法比较了基于渔业生产数据与科学调查数据分析结果的差异,旨在探讨渔业生产数据在估算生长参数上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科学调查数据估算得到的口虾蛄von Bertalanffy季节性生长方程中的极限体长L_∞=193.16mm,K=0.62,生产数据估算得到的口虾蛄极限体长L_∞=171.70mm,K=0.67;非参数检验表明基于两种采样方法所求得的口虾蛄的极限体长L_∞呈现显著性差异, K和"夏季点"t_s均呈现不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渔业生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生物的生长状况,对K和t_s的估算与科学调查数据估算的结果较为接近,但对极限体长的估算误差较大。因此口虾蛄生长研究需要依靠科学调查数据的支持,同时渔业生产数据可以作为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 Schmitt)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口虾蛄属。笔者曾进行黑斑口虾蛄的研究,对于如何提高人工育苗的成活率有一定的体会,现与同行切磋如下,以提高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效果。一、适宜的黑斑口虾蛄亲体培育设施人工育苗时常遇到难以采捕到海区大量抱卵的黑斑口虾蛄(下简称虾蛄),多数是选用海捕己交配的虾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10—11月在辽东湾以口虾蛄为目标渔获,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50、60mm的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试验,为确定渤海三重型刺网管理的过渡归属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各试验网具的主要渔获种类基本相同,渔获优势种为口虾蛄和花鲈,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各型刺网的口虾蛄相对重要性指数递减,而花鲈相对重要性指数则呈递增趋势。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和三重型刺网间的口虾蛄渔获量差异显著(P=0.04,P=0.66×10-6,P=0.029),口虾蛄渔获尾数占总渔获的比例呈现出按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顺序增长的趋势。相同网目尺寸条件下,未达到可捕标准的口虾蛄渔获尾数呈现出按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顺序递增的趋势,但其所占比例并无明显差别;相同型的刺网,随网目尺寸的增大未达到可捕标准口虾蛄的渔获比例递减。Gamma选择性模型曲线显示,当网目尺寸大于50mm时,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的口虾蛄渔获优势体长均大于可捕标准,但是三重型刺网的渔获数量明显大于单片型刺网,且在渔业资源损害方面并无明显差别,因此,在目前渤海的口虾蛄渔业中,单片型刺网难以取代三重型刺网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9.
为了让地笼网在人工鱼礁区进行捕捞许可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4月在渤海莱州湾海域采用套网法进行地笼网不同网目尺寸(20、30、40、50、60 mm)的渔获物调查,探讨不同网目尺寸地笼网的渔获性能。对试验结果从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渔获量、主要渔获物优势体长、尾数和重量逃逸率、经济品种渔获量和口虾蛄体长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共捕获渔获物37种,其中优势种8种;渔获物的数量与种类逃逸率随着网目尺寸增加而增加,40~60 mm网目种类逃逸率达80%左右,尾数逃逸率超过90%,质量逃逸达50%以上,表明40~60 mm网目具有明显的释放效果;经济品种渔获量占比与网目尺寸呈正相关;以主要渔获种类口虾蛄分析,使用50 mm网目捕捞未达到可捕体长的口虾蛄占比最少,为10.3%;经综合分析,50 mm网目尺寸地笼网的渔获性能较好,符合生产和生态的要求,因此推荐在海洋牧场海域使用50 mm网目地笼网。  相似文献   

10.
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试验。初步研究其生态习性、繁殖重演学及其幼体发育的特性。认为水温、环境稳定性及光周期是影响其抱卵孵化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水温、光照、底质或人工洞穴、饵料是影响幼体谱态率及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子。黑斑口虾蛄的伪蚤状幼体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卵黄营养阶段、浮游变态率及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子。黑斑口虾蛄的伪蚤状幼体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卵黄营养阶段、浮游阶段及底栖阶段,仔虾蛄比底栖  相似文献   

11.
黑斑口虾蛄消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虾蟹等经济类甲壳动物的消化酶研究是甲壳动物消化生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工育苗和养殖过程中投饵的理论依据。Kamarudin等分别对斑节对虾和罗氏沼虾幼体消化酶进行过研究[1,2 ] ,Rodriguez ,刘玉梅等 ,魏华等分别报道过日本对虾、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幼体的消化酶的研究结果[3~ 5] 。黑斑口虾蛄 (Oratosquillakempi)是浙江沿海常见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虾蛄种类 ,其养殖和人工育苗已有研究 ① ,但关于其消化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 ,本文对黑斑口虾蛄幼体及成体的消化酶进行研究 ,旨在为其养…  相似文献   

12.
张网Y型释放装置能够有效改善张网渔具选择性,为探究不同规格栅栏间距的选择性差异,该试验共设置3组栅栏间距(10 mm、15 mm、20 mm),于2015年12月在舟山嵊泗进行海上试验,捕捞渔获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采用联合网次数据分析该释放装置不同栅栏间距对口虾蛄、三疣梭子蟹的选择性。结果显示口虾蛄、三疣梭子蟹选择性指标50%选择体长/甲宽(L50)随着释放栅栏间距的增加不断增大,口虾蛄、三疣梭子蟹选择范围(SR)则随着栅栏间距的增加不断减少。表明Y型释放装置可有效用于释放小个体口虾蛄、三疣梭子蟹等甲壳类生物,但是适宜的释放间距仍需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性别和年龄等生物学特征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栖息地分布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口虾蛄空间分布与关键环境因子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本研究基于 2017 年 5 月山东近海底拖网调查数据, 对获得的口虾蛄样品依据性别和年龄划分, 将雌、雄和当年、非当年生口虾蛄相对生物量作为响应变量, 利用 BP 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口虾蛄的栖息地分布特征, 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口虾蛄空间分布和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春季雌、雄口虾蛄分布无明显差异, 均分布于近岸海域; 当年生口虾蛄在各调查站位均匀分布, 而非当年生口虾蛄更趋向于近岸集中分布。通过逐步法筛选出经度、表层温度、表层盐度和水深为关键环境因子, 对口虾蛄相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雌雄口虾蛄适宜栖息环境存在性别差异, 其中在经度 120.5°E~121.5°E 范围内, 雌性口虾蛄的适宜性高于雄性, 且对盐度的适宜性相对较高; 对低温和水深的适应范围雄性较雌性更好。非当年生口虾蛄对关键环境因子的变化更为敏感, 其中当年生对低经度的适宜性高于非当年生口虾蛄, 而对较高经度和较浅水深的适宜性较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空间分布和关键环境因子的适宜性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了除环境因素外口虾蛄自身生物学特征对其栖息地和资源量的影响, 旨为山东近海口虾蛄栖息地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郑珂  严俊贤  魏杰  聂竹兰 《水产养殖》2014,35(10):43-47
利用水葫芦和菹草开展对叶尔羌高原鳅温室大棚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的温度、pH以及溶氧量均存在一定的影响。添加水生植物的各实验组间的叶尔羌高原鳅存活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实验组间叶尔羌高原鳅的生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叶尔羌高原鳅生态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虾蛄自然生态特性,在室内小水泥池设计六种底质环境,试验不同底质、虾蛄自身挖掘与人造洞穴对眼斑猛虾蛄(Harpiosquilla annandalei)产卵与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眼斑猛虾蛄的产卵与孵化对底质、洞穴等条件要求严格,没有合适的条件便不产卵,即使产卵也不孵化或孵化率很低,在几种底质条件中以泥沙底质最好,明显优于沙底质,水泥底质不孵化,泥沙底质是眼斑猛虾蛄产卵、孵化成功重要条件之一。虾蛄自身挖掘的洞穴优于人造洞穴,而对泥沙的比例也有一定要求,要有利于虾蛄筑成洞穴。  相似文献   

16.
将体质量(10.82±0.17)g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幼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直径40cm×水深50cm池中,每个池中10(G_(10))、20(G_(20))和40(G_(40))尾,投喂常规饲料,每周测4次水质。8周的养殖结果表明,养殖时间和放养密度均影响赤点石斑鱼的生长、存活和水质。随着养殖时间的加长,成活率逐步降低,但整体保持在40.00%~90.00%之间,G_(10)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G_(40)组(P0.05)。试验结束时,赤点石斑鱼的增重率(WGR)变化在(47.97±1.98)~(68.02±2.34)%之间,特定生长率(SGR)变化在(0.70±0.33)~(0.93±0.42)%/d之间,两指标不同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而各组鱼的肝体比(HIS)、内脏比(VSI)和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蒋霞敏 《海洋渔业》2003,25(2):87-88
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r)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以南海区,在80年代尚未形成市场需求,随着其他渔业资源的衰退,黑斑口虾蛄等虾蛄类逐渐成为饭桌上的佳肴。为了保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者曾进行黑斑口虾蛄低坝高网育肥暂养和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证明它具较强的抗病力、抗台风等灾害性环境,生长速度快,养成时间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一种有前途的养殖新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渤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重刺网的捕捞性能,以河北省昌黎县的口虾蛄三重刺网为基础,于2013年4、5、7月在河北省秦皇岛近海进行50 mm、55 mm、60 mm和65 mm 4种网目尺寸的三重刺网作业性能比较实验,并与60 mm网目单片刺网和底拖网进行渔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具有捕获渔场中绝大多数渔业种类的能力,选择能力较差。春季的渔获种类19种,为渤海近岸底层种类;夏季的渔获种类19种,除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等底层鱼类外,还有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中上层鱼类。春季的渔获结构单一,口虾蛄占渔获量的90%以上,主要兼捕种类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占4.1%,渔获选择性较好;夏季的渔获中,口虾蛄比例在75%左右,兼捕对象主要为小黄鱼、蓝点马鲛等经济鱼类的幼鱼,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渔获选择性比底拖网好。单片刺网的选择性最好,但渔获量低,只有三重刺网渔获量的30%左右,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建议开展渤海口虾蛄的可捕产量和分区域捕捞管理研究,开发作业性能更优越的口虾蛄专业捕捞渔具。  相似文献   

19.
根据 2017 年冬、夏季在山东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 分析了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肥满度的变化, 并应用 GAM 模型分析了肥满度与海洋环境因子、种群结构以及生物因素等 3 类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山东海域口虾蛄评估肥满度接近 1.1, 冬季肥满度高于夏季, 在北部和东部海域肥满度较高, 南部近岸海域口虾蛄的肥满度较低。个体大小对于肥满度影响最大, 小个体的肥满度略大于大个体, 两个季节不同性别间肥满度差异较小。 夏季口虾蛄肥满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逐渐上升, 冬季种群密度对口虾蛄肥满度的影响不大。夏季温度和水深的变化对口虾蛄肥满度大小的影响较小, 冬季口虾蛄肥满度大小变化受温度、水深的影响较大。饵料生物对口虾蛄肥满度呈现出显著影响(P<0.01)。口虾蛄肥满度的变化与其摄食、繁殖和越冬等生物学过程紧密相关。通过研究发现, 种群结构(种群密度、体长、性别)、环境因子(海水温度、水深、底质类型)和饵料生物对口虾蛄肥满度大小呈现显著影响(P<0.01), 初步阐明了口虾蛄肥满度与种群结构、环境因子及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莱州湾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进行的9个航次(月份)的底拖网采样,研究了莱州湾水域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以期为口虾蛄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口虾蛄资源密度(生物量和个体数)月间变化为8月 >7月 >9月 >10月 >5月 >11月 >6月 >4月 >3月。口虾蛄体长范围为41~171 mm,平均体长5月最低(102 mm),7月最高(118 mm);体重范围为0.30~68.00 g,平均体重5月最低(13.64g),11月最高(17.67g)。雌、雄个体肥满度均以10月最高,分别为1.49和1.56,肥满度的月间变化趋势为5-7月下降,8-10月上升,11月以后再次下降。肥满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P >0.05)。除5月雌体数量高于雄体外,其他月份雌、雄比均小于1。口虾蛄于5-7月(产卵期)主要分布在黄河口、龙口近岸等浅水区,8月开始向深水区迁移,9月至翌年3月主要分布在深水区,4月开始返回近岸水域。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口虾蛄个体数密度与海表温度相关性最高,其次是盐度、水深、浮游动物及其他渔获生物量,与底层溶解氧、浮游植物的相关性最低;口虾蛄平均个体重量在8-9月与水深分别呈极显著相关(P <0.001)和显著相关(P <0.005)关系,与其他渔获生物量在2011年7-8月及2012年4月呈显著相关(P <0.005),与其它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在各月份均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