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农耕土地逐渐被改造利用以加快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而百姓对粮食和动物蛋白的需求却一如既往,要解决需求与供给矛盾,就需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产出。另一方面,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点面污染,也极大影响了土地的循环再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到食品安全,寻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挥农业生产最大的自净效能就显得很有必要。稻田养鱼和池塘种稻同为将种稻和  相似文献   

2.
浅论池塘标准化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判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8)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不断涌现,但由于失地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其收入水平并没有随着城镇化的建设而有所提升。文章提出了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如何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五、发展我国渔业多功能性的有关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发展渔业的多功能性,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民收入中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已平分秋色,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不仅受农业内部因素影响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以青岛市为例,从农民收入的来源方面入手,运用灰色关联理论通过对1994~2009年青岛市农民收入数据分析,探讨影响青岛市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认为,近年来青岛市农民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农业结构调整。但整体看来,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发展缺乏有效资金投入;二三产业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有重要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速度对非农收入影响比较大;受农民非农就业机会以及文化素质制约非农收入的持续提高面临风险。建议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扶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强教育投入等措施促进青岛市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13,(8):6-7
作为中国大都市之一,天津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持续快速增加,天津的水域滩涂面积不断减少,而水产品需求却呈刚性增长态势。面对资源、水域的约束,面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水域环境变化,天津市渔业部门转变思路、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2,(12):2
<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会议指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巩固农业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巩固农业基础,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产粮大县绝大多数都是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产粮大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重点支持产粮大县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从引入碳交易平台、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更加特殊的惠农政策,加大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投入,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生产和农业集约化经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前瞻性研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化是城市产业结构变迁的发展趋势,城镇化对于加速农村结构转型、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拉动投资消费具有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的小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支撑能力薄弱、引发新的结构矛盾、受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受财政体制制约。解决的对策是要实行一元户籍制度模式,实施金融保障城镇化建设体制,有效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和明确小城镇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产》2013,(6):23-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以信息化推进衣业现代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衣业,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而提升农业产业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渔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业已成为渔业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支撑。在2013年4月26日农业部渔业局组织召开的“水产养殖水体遥感监测工作研讨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项目技术负责人程家骅就加强渔业遥感监测应用,全面提升渔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及开展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今后工作开展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规划将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河南省超越集团以改善矿区民生为目标,创立了“矿业农庄”模式。“矿业农庄”包括矿业、农业、农庄三个部分,通过合资、合作、培训等方式,实现了矿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矿业农庄”重点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产业,增加了农民就业、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素质,带动了矿区及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问题凸显:一是农村土地细碎化程度日益严重,集体经济组织“统”的职能弱化,经营制度的固有缺陷亟待修补;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经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十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等方面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系统完善。这些举措,有力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农地规模经营的改善,从而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农部门的收益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农户小规模经营难以致富。国家出台引导劳动力流动和土地流转政策后,大量劳动力流转到非农部门,土地并未发生大量流转,农业生产率也持续增长。原因是农户按综合收入最大化经营目标配置不同质的劳动力,导致农业中节约劳动和与小规模土地相适应的技术与制度变迁,促进了农业要素的替代性和可分性特征形成。只要能够实现与土地小规模经营相宜的技术变革,农户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是必然低于规模经营。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必须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技能,使之进入稳定和高收入的就业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够使农业规模经营取得更高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渔业经济研究》2011,(6):55-61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农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分析总结丹麦、瑞典等发达国家在畜牧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功经验,明确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发挥区住优势、加快畜牧业“三化”建设、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强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建议,对加快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社会需求还是从企业发展规律来讲,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机制创新对于进一步构建企业新的价值链和盈利模式、拓展农民的创业就业空间以及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肥西老母鸡集团公司为研究案例,其生态型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对于其他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以及我国农业产业化深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影响吉林省“三化”统筹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对工业和农业的财政扶持及金融扶持力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文化体育事业因素、投资所有制结构因素,也包括农业的行业特性及农村的区域属性等因素。回归检验表明,投资中的城乡比例和银行贷款中的工农比例对“三化”统筹发展有显著的负影响,提出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注重加大对农村的教育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势在必行。在2011年“两会”期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今年的农超对接工作。开展农超对接工作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和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和保障供应,有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民生,同时也将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管理理念、组织方式、生产流程、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变革,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推动力。本文在介绍我国开展农超对接工作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农超对接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农超对接中取得的一些重要的经验,分析了农超对接中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农超对接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力争通过超市、合作社和政府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做好农超对接工作,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农户经营方式的角度看,弱质劳动力务农、劳动力兼业经营和农业规模经营是影响中国农产品总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采用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分析这三个因素对农产品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劳动力利用和农业劳动力兼业不一定会影响农产品总产量,农户的粮食规模种植模式也不是必然提高国家的粮食总产量。由此得出,中国农产品总产量水平主要是由当前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农业规模经营方式中,如果农户收入最大化通过总的规模收益实现,不利于国家主要农产品安全目标的实现;家庭农场的建立应趋利避免害,避免复种制度改变对农产品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之所以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以资金为载体的现代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人"的现代化没有跟上;农业现代化的组织结构——农业产业化,还没有发育起来。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实现由农业为工业提供资本原始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根本性转变;必须改变农村教育严重落后于城市教育的不公平状况,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必须使传统的农业经营形式,向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