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酵母及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两种酵母、两种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最适投喂密度。结果表明 ,这四种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最适投喂密度 (× 10 6cell·ml-1)分别是 :干酵母 ,15 ;鲜酵母 ,5 ;微绿球藻 ,4 5 ;三角褐指藻 ,2 0。同时 ,在最适密度下比较了这四种饵料对轮虫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 ,四种饵料对轮虫的培养效果以微绿球藻为最优 ,其它依次为三角褐指藻 ,鲜酵母 ,干酵母。实验结果显示 ,褶皱臂尾轮虫批量培养及至工厂化培养的首选饵料是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聚维酮碘在褶皱臂尾轮虫培育中消毒时的最适添加量,采用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消毒试验,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于轮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维酮碘(药品浓度)1 mg/L的情况下,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种群增长、繁殖、带卵率影响不大,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用酵母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面包酵母室内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结果发现,1.5 g/(106·d)的较高投饵量.适合于接种密度约为50个/ml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而投饵量为1.0~1.2 g/(106·d)时.适合于200个/ml以上较高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投饵量为1.5 g/(106·d)时.不适于500个/ml以上接种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若褶皱臂尾轮虫密度继续高至1000个/ml以上,投喂量则需进一步降低至1 0 g/(106·d)以下.褶皱臂尾轮虫接种密度低至30个/ml以下时,除酵母外,适当添加一定量(1/3以上体积)的单胞藻.可提高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速度,降低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周期,pH和盐度突变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和增殖率.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持续光照条件下轮虫种群增殖率为持续黑暗状态的3.5倍;pH存活上限9.5,下限5.5;种群增殖最适pH为7.5~8.5;种群繁殖的最适盐度为30~35,存活的下限为15,上限为40.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对于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是必要的;pH的不同对褶皱臂尾轮虫带卵量、孵化率和孵化时间均有影响.盐度突变盐差越大,褶皱臂尾轮虫的适应能力(适应所需时间和存活率)越弱.  相似文献   

5.
若干因素对轮虫的繁殖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M(?)ller)系属轮虫纲,单巢目,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咸淡水和沿岸水域中的小型浮游动物。由于它具有生活力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加上大小适宜等特点,因而成为人工培育鱼、虾幼体及饲养某些小型鱼类较理想的动物性饵料之一。日本曾对轮虫的生物学和培养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近些年来,国内对轮虫生物学和培养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实验只是就饵料和一些环境因子对轮虫繁殖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维生素B_(12)对海水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种群增长、繁殖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采用四种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_(12)(0、0.3、0.6、1.2μg/mL)强化培养轮虫7 d。每天测定轮虫的种群密度和怀卵率,每隔一天测定轮虫背甲长和宽。试验结果显示:0.3μg/mL维生素B_(12)组轮虫的种群增长、怀卵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0.3μg/mL维生素B_(12)组轮虫的背甲长和宽均显著小于其他三组(P0.05),而其他三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维生素B_(12)对圆型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繁殖和个体大小影响的最适浓度为0.3μg/mL。  相似文献   

7.
褶皱臂尾轮虫的干酵母工厂化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干酵母作为褶皱臂尾轮虫的饵料,进行工厂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在水温25~28℃,盐度23-25。连续充气的条件下,轮虫生长繁殖稳定;(2)经过7-10 d的培养,A、B、C三个水泥池内轮虫的密度分别从接种时的16、23、38个/ml增加到269、312、266个/ml.平均日增殖率为0.346、0.404、0.443;(3)A、B、C三个水泥池,连续培养59~70 d,经52-63次采收,分别收获褶皱臂尾轮虫1494×108、1748×108、2149.2×108个,合计收获轮虫5391.2×108个,饵料生产力为7.17、8.54、10.55;(4)采用合适的干酵母投喂方法和投喂量,定期带水采收,使轮虫密度保持在200~300个/ml,并补充等量培养用水,可以获得长期稳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室内人工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用水、盐度、温度、接种密度、饵料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工海水尽可能采用无机盐全面的配方,盐度1.5%左右,温度25~30℃,接种密度20~50个/mL,每100万轮虫投喂酵母0.5~1.0g。  相似文献   

9.
在充气、以面包酵母为饵料、盐度为2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海水中,用速溶海水晶配制成的海水和自然海水稀释的海水培养褶皱臂轮虫的效果明显地优于粗盐配制的;用速溶海水晶配制成的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时,最大密度能达1710个/ml。不同营养强化剂中,绿色巴夫藻、扁藻以及胶囊肝油 蛋黄的效果较好。添加剂4ppm氯霉素时,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褶皱臂尾轮虫在土池大面积培养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良好的水质条件下,通过接种在室外24000m~3水体土池中褶皱臂尾轮虫密度可达到20~35只/ml,日平均采收374.6~692.5×10~8只,为育苗生产提供了充足的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11.
轮虫是鱼、虾类幼体的优良饵料.褶皱臂尾轮虫适应力强,繁殖迅速,在水产经济动物人工育苗生产中被广泛培养为鱼、虾类幼体的饵料.海产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方法多种多样,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海水鱼人工育苗中轮虫培养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轮虫是一些水生动物或其幼体的良好食饵,其大量培养供应的技术,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报告一种海水和咸淡水种——褶皱臂尾轮虫(B.Plicatilis)的繁殖生态条件和大量培养技术的实验结果。此种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在2—50‰的盐度范围内生长繁殖,但其适宜的繁殖盐度为10—30‰,而尤以15—25‰为最适宜。休眠卵子能在1.5—35‰的盐度范围内孵化,但以15—20‰为最适宜;最高的孵化率为10.47%。在5—35℃的温度范围内,休眠卵子都能孵化,但孵化时间则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25℃,时间短,孵化率高;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变温似较恒温对孵化更有利。最高的孵化率为17.53%。在5—40℃的实验温度范围内,此种轮虫都能繁殖生长。但以高温者繁殖快,低温者很慢。较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5—40℃,而以30—35℃条件下繁殖最快。在温度超越30℃时,轮虫的个体显著变小,这种体形变异是可逆的。实验证实:小新月摄氏菱形硅藻、亚心形扁藻,衣藻和小球藻都是此种轮虫的好饵料;而从大量培养角度看,以扁藻为饵则尤为适宜。较适宜的饵料密度为:扁藻1—15万个/毫升;硅藻5—100万个/毫升。而以扁藻2.5—5万个/毫升左右和硅藻50万个/毫升左右为最适宜的饵料密度。轮虫分布密度小者,其繁殖速度快;分布密度大者,繁殖慢。大量培养中兼顾繁殖速度和数量的关系,以每升培养基中含有1,000个轮虫的接种密度较为适宜。在饵料条件突变、过多或过缺的情况下,轮虫即进行有性生殖,形成休眠卵子。培养中利用此特点,突然停止给饵,一般在二、三日内即可采收得休眠卵子。在大玻璃交瓶、水族箱、水泥池和土池中都能进行不同规模的大量培养,实验中都已取得培养效果。大量培养中最重要的问题为饵料条件,要维持适宜且经常的饵料密度,才能保证轮虫及时、迅速地繁殖生长。在大量培养中,在饵料培养基(或轮虫和饵料混同培养基)中加入2—5‰的人尿,则培养效果更好。培养中最高密度达到324,000个/升的活体轮虫,在培养容器的水底腐渣中最高达到1,400,000个/升的个体很小的褶皱臂尾轮虫。在饵料与轮虫同池培养时,如作高密度培养,则必须另外备有可以补充的饵料来源,以防突然饵料不足,影响轮虫大量培养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面包酵母和扁藻为饵料培养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结果表明,轮虫摄食扁藻的生长繁殖效果要好于摄食酵母。以扁藻为食物,其带卵率和带卵数分别为45.5%和3.1个,而以酵母为食物,其带卵率和带卵数仅分别为32.5%和2.2个。在轮虫接种密度情况下(经一个培养周期7天),轮虫密度分别为54个/ml、32.5/ml。  相似文献   

14.
用3种饵料、4个组合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研究饵料对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光合细菌和鲜酵母混合为饵组,轮虫的最高培养密度达到了1820mL-1,高于其它3组;轮虫的日平均增殖率为0.4351,比光合细菌组和鲜酵母组分别增加了6.4%和25.0%。对轮虫生长、繁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虾幼体进入溞状幼体三期以后,饵料成了育苗的关键,因此,培养一种小型的动物性饵料,就显得很重要。几年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用褶皱臂尾轮虫培养对虾幼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培养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的方法介绍如下:首先要培养好褶皱臂尾轮虫的饵料。单胞藻的扁藻、盐藻、小球藻等绿藻是轮虫的主要饵料,以扁藻为最好。当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我们在有上列几种藻种的土池里进行肥水繁殖,施氮肥10ppm(未施磷肥)、在4日30日到5月18日间共施肥4次,同时也施少量人粪。  相似文献   

16.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一 种半咸水的滤食性浮游动物,作为鱼、虾类幼体的 开口饵料,其适口性、可得性、营养价值及饲养 效果均优于其它饵料,而且适应力强,生长快,繁 殖迅速,培养成本低,极易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利 用。褶皱臂尾轮虫的高密度培养是水产养殖鱼、虾 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 褶皱臂尾轮虫的大规模、高密度培养的环境条 件要求与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理需求相一致,否则培 养的褶皱臂尾轮虫将会增殖不良、密度低、营养价 值低、甚至逐渐死亡。针对目前国内的研究情况以 及生产上的需要,我们从光照、通气、饵料浓度 等几种环境条件因子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的影响进 行了对比试验,目的是为大规模培养中提高褶皱臂 尾轮虫的增殖速度和增殖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室内高密度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属轮虫纲(Rotatoria)、单巢目(Monogononta)、游泳亚目(Ploima)、臂尾轮虫科(Brachionidae)。它营养丰富,大小适口(100~300μm),是鱼类、虾蟹人工育苗中优良的动物性饵料,在育苗生产中需求量很大。由于浙南地区的轮虫天然资源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特别是在河蟹人工育苗期间,外界气温低,在室外大面积培养轮虫繁殖速度慢、密度低,需  相似文献   

18.
单晓鸾 《齐鲁渔业》2005,22(2):37-38
褶皱臂尾轮虫是小型的浮游动物,营养丰富,是海水鱼、虾、蟹等育苗饵料系列中最理想的开口饵料和早期生物饵料。褶皱臂尾轮虫具有广盐广温性,适应性强,生长繁殖速度快,培育成本低等优点。现将土池培养轮虫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浓度甲醛溶液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密度和聚缩虫成活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2.5~15)×10-6的甲醛溶液能在2~4d内有效杀灭聚缩虫的成体;使轮虫种群增殖速度保持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首次平均抱卵量和增殖率两项指标评价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情况,研究了绿裸藻、卵形隐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饵料效果,以及绿裸藻与不同食物混合对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由于粒度关系,绿裸藻不宜做轮虫的食物,但在保证饵料供应的情况下,绿裸藻对轮虫没有危害.生产上可利用绿裸藻的产氧功能,辅以充足的轮虫食物,以生态调控方式改善轮虫池的水质,有利于土池轮虫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