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世界上正式捕捞南极磷虾始于1972年,由日本和前苏联率先进入南极海捕捞南极磷虾。挪威是从2005年起才正式捕捞南极磷虾(2005年之前的2003年和2004年挪威曾以南太平洋瓦努阿图船旗国形式捕捞,2005年起终止了瓦努阿图船旗国的捕捞,改为挪威船旗国的捕捞),虽然较晚,但其南极磷虾的产量却居捕捞南极磷虾各国之首。  相似文献   

2.
挪威原来是一个老牌的捕鲸国家。在2003-2004年期间,挪威曾以南太平洋瓦努阿图船旗国形式在南大洋进行南极磷虾的捕捞。2005年起终止了瓦努阿图船旗国的捕捞,改为挪威船旗国的捕捞。挪威捕捞南极磷虾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后来居上,其产量居各捕捞南极磷虾国家之首。例如,在2005/2006年的南极磷虾捕捞季节中,  相似文献   

3.
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南极磷虾商业性开发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至今总的渔获量已超过600万t,其中的90%以上来自于大西洋海区西侧的Scotia海域。2004/2005年南极磷虾产量为12.45万t,2005/2006年计划捕捞南极磷虾产量为24.5万t。南极磷虾的年捕捞产量近几年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生产格局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应引起我国渔业生产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48.1亚区和48.2亚区内2010—2014年南极磷虾拖网渔船的捕捞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分析各拖网捕捞参数(因子)对南极磷虾汛期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 )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4年我国南极磷虾作业渔场主要位于南极半岛等岛屿的周边海域,CPUE 值月变化明显,2—5月为捕捞高峰期。 CPUE 最高值为2014年,最低值为2012年,年平均CPUE呈略上升趋势。从月变化来看,除6月外,标准化 CPUE 均大于名义 CPUE;且最大值出现在4月或5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GAM分析表明各捕捞参数对 CPUE 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拖网速度、网口高度、网口水平扩张、拖曳水深、曳纲长度;各因子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22.8%、14.5%、12.7%、6.0%、1.6%,所有因子对 CPUE 的总体偏差解释率为57.6%。研究认为,我国南极磷虾捕捞作业中最适拖网速度范围2.6~3.1 kn;最适网口高度范围22~30 m;最适网口水平扩张范围20~25 m;最适曳纲长度范围100~200 m;最适拖曳水深范围0~40 m。  相似文献   

5.
南极海冰变化会是重要的大尺度环境变化,会对海洋环境及多种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南极海冰覆盖范围(Sea Ice Extent)可以作为指示南极海冰变化的指数,本文探究其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渔场的影响。根据2013-2018年1-6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阿根廷滑柔鱼捕捞数据、南极海冰覆盖范围数据以及作业渔场5m、55m、95m、195m海水温度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本文探究了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不同水深海水温度对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阿根廷滑柔鱼的捕捞量、CPUE、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深度海水温度均有明显的年间及月间变化。相关分析法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CPUE在年间与月间变化上均为正相关;海冰覆盖范围与5m海水温度在年间与月间变化上均为负相关,而与95m海水温度在月间变化上呈正相关。依据频率分布法估算了不同海水深度滑柔鱼各月适宜和最适温度范围,不同深度的各月最适温度范围占渔场总面积比例与海冰覆盖范围呈正相关关系,推测海冰覆盖范围会影响不同深度的栖息地适宜比例,并进一步影响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研究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变化会显著影响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内不同水层的水温,进而影响其渔场的分布及资源丰度。  相似文献   

6.
201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南极磷虾主要生产企业的经营情况出现波动。南极磷虾捕捞产量下降。产品销售方面,北美市场出现增长,欧洲市场销售下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本文对2011年全球南极磷虾捕捞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经营概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对业内关于南极磷虾产业发展前景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论述。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涉足南极磷虾的捕捞和产品研发。在全球渔业资源日趋紧张和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借鉴国外南极磷虾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南极磷虾产业发展最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全球渔业资源衰退,大多数海洋渔业品种被过度捕捞的大背景下,南极磷虾巨大的资源量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南极磷虾捕捞产量的变动情况和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论述。随着南极磷虾捕捞产量的快速增长、加工技术日趋完善、新产品开发应用力度加大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人们对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期望。  相似文献   

8.
南极磷虾连续捕捞技术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资源量丰富,商业开发的前景广阔。确保虾体无损伤并提高捕捞效率是南极磷虾捕捞技术装备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南极磷虾的捕捞开发现状,讨论了连续捕捞系统的装备组成、作业过程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南极磷虾渔业中引入连续捕捞装备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为进一步提高捕捞效率和提升渔获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最近发布的数据及其它相关报道,概述近年来犬牙南极鱼属的水域分布、捕捞产量年间变化及其渔业管理现状等,以期对我国远洋渔业生产未来发展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布于南极海的鲸鱼均为大型鲸鱼类,日本是世界上捕捞鲸鱼国家之一,南极海是日本捕鲸母船队作业的主要水域。2000年日本捕捞鲸的头数增至188头,但2003年减至155头(其中包括北太平洋和南极海的鲸鱼)。南极磷虾是南极海鲸类的主要捕食对象,  相似文献   

11.
南极磷虾渔业CPUE及其丰度估算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国平  王芮 《水产学报》2016,40(7):1072-1079
作为一种衡量渔业资源丰度变化的指标,CPUE常用于多种渔业资源评估。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集群性的生物资源,其资源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加之该物种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渔业特点,这也使得采用CPUE作为衡量该资源丰度指标的有效性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实验详细介绍了4种南极磷虾渔业CPUE的常用估算方法,并总结了这些方法所具有的特点、优势以及劣势,在此基础上从时空尺度和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南极磷虾渔业CPUE估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实验就CPUE作为评估南极磷虾资源丰度的适用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南极磷虾渔业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但如何将渔业调查数据纳入到南极磷虾资源评估当中,一直未得到统一的结论,从而导致基于生态系统的南极磷虾渔业管理进展缓慢,本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开展南极磷虾资源评估和丰度估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是南极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其渔场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明晰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场的变动情况,本研究根据中国2010—2020年南极磷虾渔业统计资料,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热点分析对该水域磷虾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获量在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南极磷虾集群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秋冬季(4—7月)中国南极磷虾生产渔船声学调查及商业捕捞数据,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南极磷虾集群中心深度、集群所处水深水温和集群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南极磷虾集群中心深度、集群所处水深水温和集群形态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平均集群中心深度在4—7月总体呈递增趋势(变化范围为34.39~86.12 m),昼夜差异较小(P=0.325),峰值时段为日升阶段(sun rising, SRS)(64.06 m)和夜间(night, NIT)(65.32 m);平均集群中心深度低值区间为62.75°~63.75°S和58.25°~59.75°W,高值区间为61.75°~62.25°S和60.25°~61.75°W。平均集群所处水深水温在4—7月总体呈递减趋势(变化范围为-1.71~-1.50℃),昼夜集群水温差异明显,峰值时段为NIT(夜间)(-1.46℃)和暮光(evening twilight, ETW)(-1.4℃);平均集群所处水深水温低值区间为62.75°~63.75°S和61.25°~61.75°...  相似文献   

14.
《水生生物资源》1999,12(2):105-120
There are currently at least six commercial fisheries harvesting six different species of euphausiid, or krill: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fished in the Antarctic; North Pacific krill (Euphausia pacifica), fished off Japan and off western Canada; Euphausia nana, fished off the coast of Japan; Thysanoessa inermis, fished off the coast of Japan and off eastern Canada; and Thysanoessa raschii and Meganyctiphanes norvegica which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harvested off eastern Canada. The current world catch of all species of krill is over 150 000 tonnes per annum but few fisheries are being exploited to their maximum theoretical potential. The size of the world krill harvest is currently limited by lack of demand, although some fisheries are being deliberately managed at low levels because of ecological concerns. We have outlined the history of these krill fisheries to determine where there are common trends and issues which will affect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Krill products are currently mostly used for the aquaculture and sport fishing market but considerable effort has also been put into developing products for human consumption, particularly from Antarctic krill.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krill fisheries is examined in the light of information on trends in krill products which include pharmaceutical and industrial uses in addition to nutritional products. Because of the central ecological role of krill in many marine ecosystems, the subject of krill harvesting is a sensitive issue and krill fisheries require careful management. This requirement has spawned an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regime in the Antarctic — the Conven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CCAMLR) — which has developed procedures for managing the harvest of Antarctic krill that may be applicable to other fisheri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managing krill fisheries are outlined particularly those relating to the role of krill in many coastal ecosystems, and as prey for many other species which are commercially fished.  相似文献   

15.
南极磷虾生物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关键种,在南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其资源的养护和持续利用受到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磷虾研究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生物量及其分布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生物量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从早期的浮游动物干重法、生产量与生物量比例系数转换法,到网具采样法以及现在流行的声学法,评估手段也变得更为高效。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磷虾生物量的主要评估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着重从磷虾目标强度模型(TS)参数的海上实测、声学数据中磷虾信号的提取,磷虾单位平方海里声学反射系数(NASC)的计算,基于渔船声学数据修正磷虾渔业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基于渔船声学数据的磷虾集群、洄游和渔场形成机制研究等5个方面对现行生物量声学评估法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资源评估的精度,以期为磷虾生物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fishery for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is the largest by tonnage in the Southern Ocean. The catch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at around 120 000 tonnes for 17 years until 2009, but has recently increased to more than 200 000 tonnes. The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precautionary catch limits for this species total over 8.6 million tonnes so it remains one of the ocean’s largest known underexploited stock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harvesting technology and in products being derived from krill indicate renewed interest in exploiting this resour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changes in the Southern Ocean environment that are affecting both krill and the fishe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is fishery and highlights the changes that are affecting it.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渔船所获渔业资源的分布信息,提出了一组商用探鱼仪声学图像数值化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以数码相机拍摄的南极磷虾回波图像处理,对南极磷虾的集群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图像进行拍摄角度与亮度调整等预处理、像素色彩标准化与二值化处理后,对虾群厚度、密度中心以及相对集群密度等集群特征进行了分析.30幅图像的处理结果表明,图像所示虾群的平均厚度范围为5.6~55.8 m,中值厚度为25.7m,均值厚度为27.1 m;虾群密度中心所处水深为40.0~156.5m,中值水深为68.8m,均值水深为77.3 m.磷虾的集群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集群密度高、厚度小,夜间密度低、厚度大.本研究所述方法为利用渔船商用探鱼仪进行渔业资源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以其庞大的生物量和潜在的渔业资源价值广泛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南极磷虾因富含蛋白质已成为人类重要的优质生物蛋白库,此外,其还含有脂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虾青素及甲壳素等活性物质。目前,高氟含量一直是制约南极磷虾大规模加工利用的瓶颈。南极磷虾在加工利用过程中伴有氟元素的迁移现象,甲壳中的氟元素会向肌肉中迁移,严重影响南极磷虾的食用价值。科学评价氟迁移对南极磷虾的加工局限性并开发更多的高值产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影响南极磷虾中氟元素迁移的因素进行归纳,旨在为南极磷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磷虾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