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工业废水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等体积混合)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印染废水的主要有毒物为苯胺(20mg/L)和苯酚(24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为锌(1970mg/L)、铜(9mg/L)和铅(7.5mg/L);农药废水及混合物主要有毒物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实验表明,这4种类型废水对牙鲆胚胎发育孵化有显著影响的最低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5%、0.25%和0.25%;对牙Gf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95%可信限,体积分数)分别为3.38%(2.29%—3.87%)、0.81%(0.71%—0.92%)、1.57%(1.37%—1.82%)和1.48%(1.24%—1,76%)。以牙鲆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体积分数)为指标,这几种工业废水的毒性顺序为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印染废水。  相似文献   

2.
3种工业废水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研究印染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苯胺C6H5NH2和苯酚C6H5OH,质量浓度分别为20 mg/L和24 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锌、铜和铅,质量浓度分别为1 970 mg/L、9 mg/L和7.5 mg/L)、农药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二甲酯)及其混合废水对中国对虾(Peanaeus chinensis)无节幼体和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无节幼体48 h LC50(95%可信限区间)和96 h LC50(95%可信限区间)分别为2.27%(1.72%~2.99%)、0.29%(0.22%~0.37%)、0.86%(0.64%~1.15%)及0.30%(0.22%~0.40%)和1.03%(0.79%~1.34%)、0.16%(0.12%~0.19%)、0.38%(0.30%~0.48%)及0.18%(0.13%~0.24%);对仔虾48h LC50(95%可信限区间)和96 h LC50(95%可信限区间)分别为3.51%(2.38%~5.18%)、0.40%(0.29%~0.55%)、2.06%(1.34%~3.17%)及0.52%(0.39%~0.71%)和1.44%(1.06%~1.96%)、0.21%(0.15%~0.29%)、0.71%(0.51%~0.99%)及0.22%(0.17%~0.29%).3种工业废水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印染废水,无节幼体较仔虾对这废水的毒性更为敏感.3种废水以等体积混合时,对无节幼体和仔虾的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几种工业废水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都是常见的、易进入近岸海域的工业废水。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这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牙鲆初孵仔鱼48hLC50(95%置信区间)和96h LC50(95%置信区间)分别为2.28%(1.39%-3.74%)、0.21%(0.18%-0.27%)、0.47%(0.37%-0.60%)及0.42%(0.07%-2.54%)和0.58%(0.15%-0.76%)、0.10%(0.04%-0.25%)、0.23%(0.18%-0.29%)及0.17%(0.12%-0.23%);对牙鲆后期仔稚鱼48h LC50(95%置信区间)和96h LC50(95%置信区间)分别为2.95%(1.65%-5.29%)、0.22%(0.15%-0.31%)、0.71%(0.50%-1.01%)及0.77%(0.50%-1.19%)和0.69%(0.51%-0.93%)、0.14%(0.10%-0.20%)、0.38%(0.23%-0.61%及0.24%(0.16%-0.35%)。以对牙鲆仔稚鱼半致死浓度为指标,这几种工业废水的毒性顺序为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印染废水,初孵仔鱼较后期仔稚鱼对这些废水更为敏感。这些废水以等体积混合时,对初孵仔鱼和后期稚鱼的联合毒性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用罗氏沼虾的淡化虾苗(全长1cm左右),做了四种农药不同浓度的试验。从试验结果看,M-45浓度为O.7ppm16小时内全致死,0.35ppm19小时全致死,二种混合剂对虾苗致死时间基本一样,浓度为0.7ppm3小时内全致死;0.35ppm4小时全致死ID-50为1ppm2小时内全致死10.5ppm、5小时内全致死。四种农药的安全浓度对鱼种、胚胎是安全,  相似文献   

5.
5-溴尿嘧啶对中国明对虾受精卵的处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化学诱变剂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5-BrUra)处理不同发育时期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胚胎,统计孵化率,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最佳处理条件,并探讨温度、盐度和pH对5-溴尿嘧啶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5-溴尿嘧啶对中国明对虾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5-溴尿嘧啶诱变中国明对虾的最佳起始处理阶段为原肠期,达到接近半致死效果的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分别为0.5 mg/mL 6h、0.3 mg/mL 15h和0.1mg/mL 24h;(2)温度和盐度对5-溴尿嘧啶诱变中国明对虾胚胎的效果可产生显著影响,而pH影响不显著;(3)5-溴尿嘧啶能影响中国明对虾幼体前期(无节幼体N→溞状Ⅲ)发育,而对潘状Ⅲ至仔虾期间的幼体发育没有显著影响.在此阶段,经5-溴尿嘧啶处理后孵化出的幼体能够正常变态.  相似文献   

6.
噁喹酸对水生生物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喹酸对养殖动物主要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最小抑菌浓度 (MIC) 3.8~ 5 .6μg/ml;对中国对虾、黑鲷、鲈、鲤、罗非鱼、中华鳖等生物毒副作用不明显 ;对浮游植物、大型、中国对虾和真鲷胚胎孵化的毒性也较低。临床试验表明 ,药浴质量浓度 4mg/L治疗细菌病效果显著。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鲈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得到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建议休药期 15~ 2 0d。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低pH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急性毒性。试验用日本囊对虾平均体长(48. 87±4. 81) mm,设定pH梯度为3. 8、4. 1、4. 4、4. 7、5. 0,对照组pH为8. 0±0. 1,统计日本囊对虾在低pH胁迫下的死亡率,分析pH对日本囊对虾的半致死摩尔浓度(LC50)和半致死时间(LT50)。结果显示:在相同pH下,日本囊对虾的死亡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相同的胁迫时间内,日本囊对虾死亡情况与水体pH呈负相关(R <0,P <0. 01); pH对日本囊对虾胁迫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摩尔浓度(LC50)分别为:7. 907×10-5、5. 140×10-5和3. 673×10-5mol/L,安全摩尔浓度(SC)为3. 673×10-6mol/L,对应的pH分别为4. 102、4. 289、4. 435、5. 435;水体pH 4. 1、pH 4. 4、pH 4. 7胁迫日本囊对虾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58. 821、93. 771和139. 549 h。本研究可为研究日本囊对虾的养殖、对低pH的耐受性及耐低pH品系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孵化时间影响不明显,悬浮物浓度≤ 200 mg/L 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悬浮物浓度≥ 800 mg/L时,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悬浮物浓度≥ 200 mg/L 时,初孵仔鱼畸形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Bliss法计算,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起始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为 1 974.8 mg/L (1 375.4~2 835.5 mg/L),安全浓度(SC)为 197.5 mg/L;对初孵仔鱼的 48和 96 h LC50 (95%可信限) 分别为 226.9 mg/L (204.6~251.7 mg/L) 和 202.9 mg/L (182.3~225.9 mg/L),SC为 20.29 mg/L.  相似文献   

9.
鲈-中国对虾-罗非鱼混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 5~ 10月在 1.7hm2 池塘中设 6个 5.0m× 5.0m× 2 .0m陆基围隔 ,研究了鲈 (Lateolabraxjaponicus)、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和台湾红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O .niloticus)投饵混养的养殖模式。鲈和罗非鱼放养在围隔内的浮式网箱中 ,对虾散放在围隔中 ;鲈在围隔中设 3个放养密度 ,分别为 0 .76、1.52和 2 .2 8尾 /m2 ;对虾 ( 2 .2 8尾 /m2 )和罗非鱼 ( 0 .2 4尾 /m2 )均为单一密度 ,每个处理 2个重复。给鲈投喂冻杂鱼 ,对虾不投喂。实验结果表明 ,鲈出塘体重 ( 2 14.2~ 34 8.3g)和成活率 ( 2 6.3%~ 10 0 .0 % )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净产量为 174 3.3~ 2 4 68.7kg/hm2 ,生产力为 3.2 6g/d·m2 ,负荷力 2 50 0~2 80 0kg/hm2 。鲈的密度为 1.52尾 /m2 时 ,对虾的出塘体长 ( 10 .2 5cm )、产量 ( 58.35kg/hm2 )和成活率( 17.55% )最高 ,生产力为 0 .4 3g/d·m2 。鲈的适宜放养密度为 38尾 /m2 ,与对虾和罗非鱼的适宜数量比为 1∶( 3~ 4 )∶0 .2 4。还讨论了 3种生物调节水质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不同成分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毒性,分析了颤藻浓度与水温对对虾响应粗提液毒性的影响,并初步检测了颤藻粗提液所含的毒素。结果显示,湿藻质量浓度为5.04 mg·m L~(-1)的颤藻细胞及其粗提液可导致93.72%以上的对虾死亡,藻细胞培养液对对虾无致死效应。用湿藻质量浓度高于2.52 mg·m L~(-1)的粗提液注射对虾,对虾死亡率超过86.67%,随质量浓度低至0.504 mg·m L~(-1),对虾死亡率降至2.22%,差异显著(P0.05);水温显著影响了粗提液对对虾的致死效应(P0.05),湿藻质量浓度为2.52 mg·m L~(-1)的粗提液在22℃水温条件下可引起20.0%对虾死亡,当温度升至34℃,对虾死亡率增加至97.8%;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RR/YR/LR,MC-RR/YR/LR)作标准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颤藻粗提液毒素,结果在粗提液中均未检出RR、YR、LR等3种常见的微囊藻毒素。结果表明,绿色颤藻可致对虾急性死亡,其主要有害成分是颤藻粗提液所含的非MC-RR/YR/LR等藻毒素,对虾对颤藻粗提液毒性的响应与颤藻浓度和水温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