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鱼类样本频率分布特征分析推断捕捞群体组成的分布和变动规律已得到广泛应用.从理论上讲,只要鱼类随机样本足够大,构成鱼类样本组成的频率组组距愈小、组数愈多,就愈能反映出捕捞群体组成的分布特征。但实际上,我们所抽取的样本容量是很有限的,有时甚至是少量的.为此,有效地利用收集到的鱼类样本,确定合适的样本组距和组数,是数据资料整理分析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要海洋底层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了中国海洋主要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和科研成果,并重点叙述了带鱼、小黄鱼、大黄鱼和绿鳍马面鲀等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概况.概述的内容包括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鉴别和划分、生活史型的演变、种群和群体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摄食习性、性成熟周期、性腺成熟指数(GSI)、产卵群体生殖力、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路线、资源量和渔获量、各种作业渔船的调整及其捕捞力量的限制措施等,并展望了中国海洋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1,45(6):887-898
剑尖枪乌贼为东海重要经济枪乌贼资源之一,研究其产卵群体的组成、年龄与生长规律是了解其生活史的基础。实验根据2017年和2018年的9月至翌年3月拖网采集的东海剑尖枪乌贼样本,通过耳石日龄信息研究其群体组成及其生长规律的性别及年间差异。结果发现,胴长和体质量组成年间存在差异,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通过读取耳石日龄进行逆推算发现,2年优势日龄组均为190~220 d,雄性日龄组成存在年间差异,逆推算结果显示,孵化高峰期为3—5月和8月,春、夏产卵群体为优势群体。春季产卵群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以Logistic曲线拟合最佳,夏季产卵群体分别以von-Bertalanffy和Logistic曲线拟合最佳。在180~270 d内,春季产卵群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速率快于夏季产卵群体,240 d后雄性个体的胴长生长速率快于雌性,而体质量生长速率慢于雌性。春季产卵群体的初次性成熟日龄小于夏季产卵群体,并且雄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日龄小于雌性。研究表明,不同年份存在不同产卵群体,且不同性别间的生长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林楠 《海洋渔业》2013,35(4):389
依据2011年10月2012年9月每月中旬在象山港水域以桁杆拖虾网采集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样本,分析了该水域黄姑鱼的年龄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体长以及卵径分布等繁殖生物学特征,旨在丰富黄姑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为象山港黄姑鱼的资源修复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整个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黄姑鱼样本483 ind,体长范围为822012年9月每月中旬在象山港水域以桁杆拖虾网采集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样本,分析了该水域黄姑鱼的年龄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体长以及卵径分布等繁殖生物学特征,旨在丰富黄姑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为象山港黄姑鱼的资源修复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整个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黄姑鱼样本483 ind,体长范围为82358 mm。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黄姑鱼种群年龄结构简单,主要由0+龄和1+龄鱼组成,分别占32.09%和62.32%,而其它年龄组个体较少;其雌、雄比例接近于1∶1;雌、雄个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L50分别为196.3 mm和190.1 mm;繁殖群体由1+龄和2+龄个体组成;在繁殖期间,1+龄鱼中52.74%的个体性腺发育已成熟,2+龄鱼中93.75%为性成熟个体。通过对性腺指数和雌性个体性腺发育各期所占比例的月变化分析,可知黄姑鱼的产卵时间为5358 mm。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黄姑鱼种群年龄结构简单,主要由0+龄和1+龄鱼组成,分别占32.09%和62.32%,而其它年龄组个体较少;其雌、雄比例接近于1∶1;雌、雄个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L50分别为196.3 mm和190.1 mm;繁殖群体由1+龄和2+龄个体组成;在繁殖期间,1+龄鱼中52.74%的个体性腺发育已成熟,2+龄鱼中93.75%为性成熟个体。通过对性腺指数和雌性个体性腺发育各期所占比例的月变化分析,可知黄姑鱼的产卵时间为57月,繁殖盛期为67月,繁殖盛期为67月。各月黄姑鱼的肝脏指数和肥满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与性腺指数呈相反趋势变化。黄姑鱼卵径分布具有2个明显波峰,说明黄姑鱼在一个繁殖期内可进行多次产卵,属于短期分批产卵类型。研究显示,象山港黄姑鱼1龄鱼中性成熟个体的比例较高,开始呈现出繁殖群体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种群资源亟需保护。  相似文献   

5.
太湖银鱼种群消长动态及其增殖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太湖5种银鱼的形态检索特征。繁殖生物学和种群消长动态等,银鱼具典型蒙氏第一产卵群体类型的生物学特征,环境因子和人为干预的协同作用是造成太湖银鱼种群变化和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增殖资源可采取:限制凶猛鱼类发展,建立太湖银鱼人工增殖放流站和银鱼繁殖场,治理污染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鱼类群体遗传学是要了解鱼类种群的遗传组成与变化及某些渔业实践对鱼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所得到的研究数据最好能完全反映一个群体的遗传性状,而不掺杂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前的研究方法都是从鱼群的形态特性的比较检测(如侧线鳞数目或相对体高等)来了解鱼类群体的遗传特性,即从表型数据推知潜在的基因型。但是所研究的这些特性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这就必然与其遗传信息源DNA的差异不太一致。线粒体DNA分析是直接从其因水平上研究种群的遗传构成,使群体遗传研究从宏观现象进入到微观的分子水平。从八十年代开始各国研究人员运用限制性内切酶测定自  相似文献   

7.
哲罗鱼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罗鱼是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一种名贵养殖鱼类,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与推广前景。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加上污染及过度捕捞等因素,使哲罗鱼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哲罗鱼个体大、性成熟晚、个体产卵量小的生物学特性使其群体的恢复能力较差,导致群体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域迅速缩小,已达到极度濒危的状况。因此,充分了解哲罗鱼的生物学特征、资源及研究现状等,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保护、资源的恢复与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哲罗鱼生物学特征、资源现状及养殖研究现状作了概述,同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东海区伏季休渔渔业生态效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29  
以1990 ~1998 年我国东海区的海洋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1995 ~1998 年伏季休渔对东海区渔业生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群体得到了有效保护;经济幼鱼的渔获比例及其资源密度指数有所提高,幼鱼群体养护效果也较明显;渔获个体的生物学特征值具有转好的趋势;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量明显增加;渔业资源的种间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年渔获产量明显增加,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2年1-4月西南大西洋公海鱿钓渔船随机采集的666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其鱿钓渔获的群体组成、形态特征、雌雄性比、缠卵腺及性腺发育等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鱿钓渔业阿根廷滑柔鱼渔获群体胴长为91~351 mm,呈双峰分布,雌、雄性平均胴长分别为243.6 mm 和214.5 mm,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雌雄性比为1.26:1,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群体性成熟以Ⅱ期为主(57.9%),Ⅲ期以上个体为42.1%;雌性性成熟度、缠卵腺发育程度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认为缠卵腺长与其重量存在幂函数关系,且雌性性成熟个体缠卵腺指数明显大于未成熟个体;雄性个体性腺随着个体生长逐步发育。根据个体大小和性成熟状况推测,调查期间捕获的阿根廷滑柔鱼群体以南巴塔哥尼亚种群( SPS)为主,混有少量的夏季产卵( SSS)群体。  相似文献   

10.
福建莆田近海鲻鱼渔业现状及秋冬季产卵群体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珊 《福建水产》2012,34(4):316-319
本文主要根据2010年11月—2011年2月福建莆田近海流刺网作业鲻鱼生产调查资料,分析秋冬季渔获鲻鱼产卵群体组成、性腺成熟度分布等生物学特点及鲻鱼生产基本情况。结果表明:秋冬季(11月至翌年1月)是鲻鱼产卵盛期,也是鲻鱼渔业生产旺季;鲻鱼产卵群体主要为流刺网作业所利用,渔获群体优势叉长450~550 mm;近岸众多的流刺网作业过度捕捞亲鱼是造成鲻鱼资源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莆田近海鲻鱼资源,建议进一步开展流刺网及张网作业对鲻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专项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浙江近海棘头梅童鱼生长规律与群体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浙江近海棘头梅童鱼的生物学测定资料,应用Von Bertalanffy鱼类生长方程分析棘头梅童鱼的生长规律,并与另外几种石首鱼科鱼类进行比较,显示出梅童鱼具有寿命短、生长迅速特性。同时,通过对棘头梅童鱼群体组成分析,认为浙江近海捕捞以采用梅童鱼拖网或定置刺网为好,渔期以冬春季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珠星雅罗鱼Leuciscus haronensis(Gunther)为鲤科鱼类中少有的溯河洄游类型。本研究采集了880尾2009年度绥芬河溯河洄游生殖群体样本,分析了溯河期、产卵期以及个体的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生殖能力、成熟系数、肥满度等主要生态学特征及种群数量。绥芬河珠星雅罗鱼生殖群体分三批溯河繁殖,即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至4月末;5月初至5月中旬。每批次体色、性比、成熟系数、肥满度等均有所差异。其中第二批次洄游群体为主要的产卵群体。根据绥芬河珠星雅罗鱼的生态学特征提出了该鱼的增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舟山近海凤鲚Coilia mystus(Linnaeu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3年对舟山近海张网渔获的凤鲚的调查和监测资料,生物学测定凤鲚2008尾,对其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关系,年龄组成,年龄与生长,繁殖和摄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合理利用近海鱼类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金线鱼属(Sinocyclocheilus Fang)是东亚鲃亚科中罕见的种类,仅分布于云南滇中相毗邻的滇池、抚仙湖和阳宗海,以阳宗海的种群数量大,约占总渔获量的70%,是云南高原湖泊中的名贵鱼类。关于阳宗金线鱼的研究报道过去只限于一般形态方面的叙述。作为进入溶洞产卵类群的鱼类在我国尚未见专门报道。研究阳宗金线鱼的繁殖、生长、食性等生物学特性,可为渔业资源增殖和繁殖保护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15.
翘嘴鳜一年三次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繁殖周期及次数主要取决于产卵类型,而产卵类型则与其性腺发育的规律密切相关[1-2],即使是一些一次性产卵类型的鱼类,在人工条件下,通过生态调控或强化培育,也能实现一年多次的人工繁殖[3-6]。这对于缩短繁殖周期,提高人工繁殖的效率,以及反季节育苗都具有重要意义。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特种鱼类池塘养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组杜浩副研究员围绕中华鲟、达氏鲟等珍稀濒危鱼类保护养殖学等开展相关研究,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传统养殖模式中的物理环境(河床质、水流、光照、遮蔽物)和生物环境(生物饵料、同类群和捕食者)与自然环境显著不同,是导致养殖群体放归到自然环境中生存适应性低,以及养殖群体原有生物学特性部分或全部丧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了濒危鱼类的迁地保护、繁育和人工群体建设,限  相似文献   

17.
鲻的生殖     
鱼类生态学家认为,研究鱼类种群动力学时,生殖是个重要因素。当今鱼类养殖学家,对于海产鱼类人工繁殖发生极大兴趣,尤其鲻的繁殖。本文试图对世界范围鲻的生殖生物学研究主要成果,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对于鲻的性别比例、首次性成熟、成熟期、产卵和早期生活史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8.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是鲭科中的一种小形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的温带海区。在越冬和生殖季节往往形成密集的群体,是机轮围网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黄海鲐鱼产卵,仔鱼数量的分布做过调查,如张孝威等(1953~1957)对烟威渔场的调查,姜言伟(1964)对海州湾产卵场的调查。七十年代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对东、黄海区鲐鱼产卵场也做过初步研究。日本人对东、黄海鲐鱼的产卵,生态群系等曾做了多次调查研究。张进上(1980)对南海北部鲐鱼的生物学做过简要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对南海北部鲐鱼的产卵场和产卵期还没见有专  相似文献   

19.
南海伏季休渔时间为6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止。东海、黄海分别于6月16日零时和7月1日零时正式开始、今年是东、黄海第五年伏季休渔。伏季正是经济鱼类产卵的高峰期,如带鱼的产卵高峰期在每年4~10月,大黄鱼在每年的2~6月、9~11月、小黄鱼在每年的3~5月。这一时期禁渔,避免了对产卵群体的破坏。伏季休渔对保护夏季产卵的鱼类群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和鲳鱼等经济鱼类的正常产卵、孵化.同时使仔稚鱼能够安全生长发育。由于伏季体渔彻底限制了对幼鱼资源严重破坏的渔具及捕鱼方式,使…  相似文献   

20.
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繁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施兆鸿 《水产学报》2006,30(5):647-653
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对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进行了周年的取样调查分析,并对其性腺做石蜡切片,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银鲳和灰鲳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银鲳和灰鲳在繁殖季节性比为1∶1;两者的性腺发育和卵母细胞发育没有显著差异(P>0.05),Ⅴ时相的卵母细胞卵径都为700~870 μm,油球1个,油球径260~400 μm,初级卵膜厚度12~19 μm;都为一个繁殖期内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繁殖期内银鲳、灰鲳雌性生殖群体的平均叉长分别为22.5 cm、29.0 cm,银鲳雄性生殖群体叉长主要集中在14.0~17.0 cm,灰鲳雄性生殖群体叉长为23.0~25.5 cm;银鲳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4月初至6月初,繁殖高峰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银鲳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可达25%;而灰鲳的繁殖期在每年的6月初至8月中旬,繁殖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灰鲳的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只有12.6%。银鲳繁殖期的水温为18~24 ℃,灰鲳为24~28 ℃;其他环境条件差异不大。另外还对银鲳和灰鲳卵母细胞发育的特征、繁殖期内卵巢成熟系数的变动以及繁殖期内环境因子的变动对产卵群体的数量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