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体牡蛎培育是指利用牡蛎一生只能附着1次的特性,将人工培育的牡蛎苗从附着基上剥离,单体装网笼内进行筏式养殖的技术。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其生长不受空间限制,可充分发挥个体的生长潜力,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易于运输、放养、收获和加工,便于筏式笼养,能提高抗风浪能力和单体水体产量,商品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方法对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的6个自然苗群体(福鼎FD、连江LJZ、福清FQ、莆田门、石狮SSZ、厦门XM)和4个人工苗群体(宁德ND、连江LJR、石狮SSR、诏安ZA)进行种类鉴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对10个养殖群体的4个壳形态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每个群体随机选取30个个体,共分析10个养殖群体300个个体。多重种类特异性PCR分析结果显示,自然苗群体中共发现熊本牡蛎17个,其余为葡萄牙牡蛎;人工苗群体均为葡萄牙牡蛎。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种类为葡萄牙牡蛎和熊本牡蛎,其中葡萄牙牡蛎为优势种类。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牙牡蛎的壳形态参数明显大于熊本牡蛎;FD和SSZ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SSR和xM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FD与FQ、ND和LJR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又名太平洋牡蛎,是目前牡蛎养殖的优良种类之一。二倍体长牡蛎在成熟期为形成生殖腺消耗体内贮存的糖元,且排放精卵后肉质变劣,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三倍体牡蛎生殖腺不发育,到个体成熟时不进行有性生殖,生长速度和干肉重量明显超过二倍体牡蛎。笔者在长牡蛎三倍体育苗与养殖技术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其中较成熟的操作流程整理如下。1 受精卯的制备 采用本地海区养殖的1.5~2龄亲贝,选择体大、强壮、肥满度好的个体,冲洗干净进行解剖。将已解剖的、 亲贝分类…  相似文献   

4.
对从莆田后海采集的人工养殖牡蛎群体样本进行数量性状分析,运用16S rRNA和CO I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鉴定,并进行IDH和SOD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后海的常见养殖牡蛎贝壳形状多变,品种为葡萄牙牡蛎而非僧帽牡蛎,不同个体的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为单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山东青岛养殖的太平洋牡蛎(N)与汕头本地养殖的葡萄牙牡蛎(S)两个近缘种为亲本,采用正交设计建立了杂种组NS(N♂×S♀)和SN(S♂×N♀)与纯种组NN(N♂×N♀)和SS(S♂×S♀)4个不同的遗传组合,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幼虫期、稚贝期、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数据,研究了牡蛎近缘种间的杂种优势,目的为改良牡蛎的生产性状。结果表明,这两个近缘种之间杂交能够产生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后代的生长与存活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改良。杂交组比近交组生长得快,杂种优势在幼虫期为37.44%,稚贝期为42.47%。杂交组也比近交组存活率高,8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为76.80%、14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可达107.70%,60、90和105日龄稚贝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7.30%、15.62%和9.08%。研究表明,通过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两个近缘种间的杂交有望解决牡蛎养殖产业存在的育苗难、存活率低、生长慢、个体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发展太平洋牡蛎易地育肥养殖是山东省乳山市渔民根据本地实际条件,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应用该模式进行生产的费用低、经济效益高,已成为当地浅海养殖的主导模式。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太平洋牡蛎易地育肥的由来众所周知,相对黄海来说,渤海湾内风浪较小,地处山东半岛北岸之烟台市的芝罘、牟平和威海市的环翠、荣成等地,由于常年进行浅海贝类养殖,且养殖密度大,基础饵料生物量相对较少,作为大面积养殖责任编辑刘学迅海水养殖的品种太平洋牡蛎,个体生长到商品规格后,由于饵料不足,肥满度很低,养殖一年多出肉率仅5%~7%,因此价格和…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牡蛎商品品质,开展了池塘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冬季育肥实验。育肥实验设置4个实验组:3组室内水泥池实验组(水温分别为24℃、20℃和16℃)以及1组室外池塘实验组,室内实验组饵料来自于室外池塘藻水。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个月育肥,室外池塘实验组的牡蛎肥满度由13.1%增加到了19.6%,性腺饱满个体比例由13.3%增加到66.7%;室内水泥池实验组牡蛎肥满度无明显变化。池塘实验组牡蛎糖原含量稍有增加,水泥池实验组下降。池塘育肥葡萄牙牡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台湾牡蛎产业过去一向以传统方式生产,消费以剥肉为主,近年有企业尝试在天然海域及鱼塭养殖单体牡蛎,在技术难关上已经能够克服,开始生产单体牡蛎。甚至一般鱼塭也能混养单体牡蛎,营造生态养殖环境,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9.
牡蛎味道鲜美,富含锌、牛磺酸、糖原等营养物质,其生长快速、产量高、食物链短、经济效益良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水产养殖贝类。我国牡蛎主要的养殖品种为长牡蛎(又称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福建牡蛎(又称葡萄牙牡蛎,C.angulata)、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近江牡蛎(C.ariakensis)、熊本牡蛎(C.sikamea)等。目前养殖实践中出现生长速度缓慢、生长周期变长、品质下降等现象,亟需加强牡蛎的品种选育,而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发展有力促进牡蛎产业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牡蛎三倍体诱导方法包括二倍体与四倍体的生物杂交方法,温度休克、静水压、电休克、渗透压等物理诱导方法,CB、6-DMAP、咖啡因等化学诱导方法。通过本文的综述,以期为牡蛎及其他贝类的多倍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在文 《科学养鱼》1996,(10):25-25
太平洋牡蛎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上)太平洋牡蛎是广盐性、广温性的内湾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现已被世界沿岸国家所普遍养殖,是目前世界上养殖牡蛎优良品种之一。为了改良牡蛎养殖品系,开发利用浅海资源,福建省于1982年和1983年...  相似文献   

11.
近江牡蛎是海水养殖生产的经济贝类,它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适应性强等特点;它不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传统性食用、药用和出口的名贵水产品。我国沿海人民有养殖牡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过去,习惯性采用石头、板石、瓦片、牡蛎壳等附着器于潮干带的滩涂进行平面养殖。这种养殖方式,牡蛎生长慢,一般放养时间需4~5年;单位面积产量低,亩产约一千市斤;生产操作笨重、劳动强度大。1965年开始,在农业  相似文献   

12.
长牡蛎和福建牡蛎分别是我国北方和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贝类。为比较分析二者的动态生长情况,实验基于动态能量收支理论(DEB),以连续监测的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为强制因子,通过现场实验、模型调试和文献查阅等方式获取模型参数,利用Python 2.7软件分别构建了桑沟湾长牡蛎、深沪湾福建牡蛎的个体生长模型,并以两种牡蛎的实测生长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①所构建的DEB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长牡蛎、福建牡蛎的个体生长情况(壳高、软组织湿重等),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性显著;②长牡蛎和福建牡蛎的温度耐受上限(TH)、温度耐受下限(TL)、半饱和常数(FH)等参数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海域的理化环境、食物组成及牡蛎的选择性摄食有关;③在模拟周期内,受温度和食物的双重限制,长牡蛎冬季生长缓慢,而福建牡蛎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期间主要受到食物的限制。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和牡蛎养殖容量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正>福建是我国牡蛎养殖大省,牡蛎年产量逐年递增的同时,也需要在养殖模式、产品加工流通、种质提高和产业化程度等方面另辟思路,发掘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笔者对此提出,研制开发抗风浪牡蛎养殖装备,发展湾外养殖,拓展养殖空间;加强品种选育和单体、三倍体牡蛎培育,提高产品质量;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在2个具有代表性的牡蛎养殖区——山东荣成桑沟湾和乳山挂子场海域开展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筏式笼养效果对比实验。在牡蛎养殖笼中,奇数层放养长牡蛎,偶数层放养仿刺参。实验设置3个因子:偶数层的底盘类型(普通养殖盘、无孔养殖盘和无孔养殖盘加无节网)、放养仿刺参的密度(1、2和4头/盘)和放养海域(桑沟湾和挂子场),共18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实验期为2020年11月—2021年6月。实验期间,对两海域水体6项指标(叶绿素a、颗粒有机物、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和实验动物的生长、存活等方面进行跟踪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海域叶绿素a和颗粒有机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他4项营养盐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中,两海域各处理组间牡蛎个体体重及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海参低密度处理组中,海参个体体重及成活率显著高于海参高密度处理组(P<0.05);在其他处理条件相同时,无孔养殖盘处理组的仿刺参个体体重高于普通养殖盘处理组,在挂子场海域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牡蛎养殖笼偶数层使用无孔养殖盘并放养1头仿刺参,能在降低牡蛎养殖密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仿刺参的个体体重和成活率。综上,该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可以作为牡蛎规模化养殖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电体三倍体牡蜥(图见彩中插2)是指单个游离的、无固着基的二倍体牡蛎,它将三倍体与单体两者的优点相结合,既具有三倍体牡蛎的育性差、生长快、品质好、繁殖季节死亡率低等优势,又具单体牡蛎大小均匀、先形美观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利 《河北渔业》1998,(5):16-17
<正> 在人工繁殖、饲育的牙鲆苗种中,经常出现相互残杀和体色异常现象。前者影响小个体鱼的生长及成活,后者则降低了商品价值,总之,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育苗的效益。我们根据近几年牙鲆养殖的生产和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牡蛎即日本真牡蛎。是广盐、广温性的内湾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世界养殖牡蛎的优良品种之一。大连市於1982年从日本引进太平洋牡蛎苗种。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不同温度下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葡萄牙牡蛎(C. angulata)杂交稚贝的生长与存活差异, 以正交组GA(长牡蛎♀×葡萄牙牡蛎♂)、反交组AG(葡萄牙牡蛎♀×长牡蛎♂)、自交组GG(长牡蛎♀×长牡蛎♂)和AA(葡萄牙牡蛎♀×葡萄牙牡蛎♂)的稚贝为材料, 开展了温度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 GA和AG的亚致死温度为37.50 ℃, GG和AA的亚致死温度为37.00 ℃; GA致死温度为44.00 ℃, AG、GG和AA的致死温度为43.50 ℃; LT50由高到低依次为GA (42.47 ℃)、AG (41.94 ℃)、AA (41.63 ℃)、GG (41.55 ℃)。多重比较表明, GA和AG的最适生存温度为16~28 ℃, GG为20~28 ℃, AA为24~28 ℃; GA、AG和GG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 ℃, AA为24~28 ℃。所有温度下杂交稚贝均表现出生长与存活优势。其中, 生长中亲杂种优势H和单亲优势HAG在20 ℃时最高, 分别为35.1和38.8, 单亲优势HGA在32 ℃最高, 为43.4; 16 ℃时存活中亲杂种优势H为28.4, 单亲优势HGA和HAG分别为21.5和36.4。32 ℃时中亲杂种优势H为42.2, 单亲优势HGA和HAG分别为72.7和20.0。研究表明, 杂交稚贝耐热性大于双亲, 具有显著的生长和存活优势, GA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胡嘉文  汪进兴 《福建水产》1990,(3):40-42,47
褶牡蛎是我国贝类养殖中的重要品种,全国沿海广有分布。传统养蛎以石、竹为附苗基质,附苗和养成受到制约因素较多,养殖区局限在潮间带,牡蛎摄食时间短,生长慢、个体小、产量低、且操作繁杂,生产发展缓慢。随着国外对牡蛎养殖技术的研究改革,我省于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垂下式壳串吊养试验,但由于采苗和养殖方法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经济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仍处在小规模的试验阶段。根据褶牡蛎养殖法改革中附苗、养殖方法等存在的问题,我们自1980年以来,对褶  相似文献   

20.
<正>牡蛎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2014年世界牡蛎产量达516万吨,产值41.7亿美元;中国牡蛎产量居全球首位,达435万吨,占世界牡蛎产量的84.3%,特别是近十五年来中国牡蛎年产量均在300万吨以上,牡蛎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养殖产量最大的经济贝类。自2009年起,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收集福建沿海诏安、漳浦、罗源及广东南澳等牡蛎主养区野生和养殖的葡萄牙牡蛎人工繁育后代构建基础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