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江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查明近江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140只2.5龄贝,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重量性状(活体重、软体重)等5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遗传相关、多元回归、通径分析、决定系数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测的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相关系数从0.16710到0.81988。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重具有相同的影响:对二者起直接作用最大的均是壳高,其值分别为33.84%和34.20%;对二者起间接作用最大的均为壳长,其值分别为17.84%和13.23%;壳宽的作用最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x1)、壳高(x2)、壳宽(x3)3个估计活体重(Y1)和软体重(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 = -104.50715 + 1.29795x1 + 0.91435x2 + 1.39589x3 (R2 = 0.7818), Y2 = -10.54062 + 0.14956x1 + 0.14361x2 + 0.12205x3 (R2 = 0.6008)。本研究结果为近江牡蛎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或软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高,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东青岛养殖的太平洋牡蛎(N)与汕头本地养殖的葡萄牙牡蛎(S)两个近缘种为亲本,采用正交设计建立了杂种组NS(N♂×S♀)和SN(S♂×N♀)与纯种组NN(N♂×N♀)和SS(S♂×S♀)4个不同的遗传组合,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幼虫期、稚贝期、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数据,研究了牡蛎近缘种间的杂种优势,目的为改良牡蛎的生产性状。结果表明,这两个近缘种之间杂交能够产生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后代的生长与存活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改良。杂交组比近交组生长得快,杂种优势在幼虫期为37.44%,稚贝期为42.47%。杂交组也比近交组存活率高,8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为76.80%、14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可达107.70%,60、90和105日龄稚贝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7.30%、15.62%和9.08%。研究表明,通过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两个近缘种间的杂交有望解决牡蛎养殖产业存在的育苗难、存活率低、生长慢、个体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