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1):26-31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几种消化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四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在食性转换过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出现较明显的变化。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着明显的适应性,而且饥饿实验表明消化酶活力受个体发育的影响。作者认为中国对虾幼体消  相似文献   

2.
皱纹盘鲍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人工养殖的、不同生长时期的正常鲍和病鲍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在皱纹盘鲍消化器官中存在着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最适PH2.8~3.5;类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最适PH7.8~10;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蛋白酶及纤维素酶随着鲍鱼的生长发育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逐渐减弱。肝中的酶活性高于其它器官,正常个体酶活性远高于患病个体。我们还做了酯酶的聚丙烯酰胺电泳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从初孵仔鱼到幼鱼(0~100d)4种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的早期生长发育阶段4种消化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鱼苗的生长发育,胃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胰蛋白酶活力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0~30d内于20d时达到峰值后下降,40d后胰蛋白酶活力再次增大,并于60d时达到最大值;淀粉酶活力于20d时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并呈现较平稳的变化;脂肪酶活力于5d达到最小值,40d后脂肪酶活力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幼体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各期幼体的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华缄螯蟹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三种变化模式。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食性转换过程中出现较明显变化,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在状幼体期达到最大值;淀粉酶活力在状幼体期达最大值;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氨基酸含量随着幼体发育逐渐增加,在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氧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非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者为谷氨酸,最低者为胱氨酸。同时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幼体不同发育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盐度对高体革(Scortum barcoo)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温度25±2℃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50±0.23 g的高体革幼鱼分别饲养在盐度0,5,8,11,13和16条件下20 d,检测幼鱼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高体革幼鱼胃蛋白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盐度的升高,胃蛋白酶活力先升后降,当盐度升高到13时又急剧升高;脂肪酶的活力则是随盐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当盐度升高到13时也急剧升高,盐度16时最高;而淀粉酶活力变化则是盐度升高时显著降低。这说明环境盐度对高体革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比较大,不同消化酶随盐度变化规律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三疣梭子蟹幼体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3):246-251
在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三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蚤状幼体Ⅰ期时就较高,淀粉酶活力逐渐减小,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氨基酸含量随幼体发育逐渐增加。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非必需所基酸中含量最高者为谷氨酸,最低者为胱氨酸。同时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幼体不同发展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仔虾消化酶和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照组连续饱食投喂6 d,处理组分别饥饿1、2、3、4、5、6 d,每组3个重复,研究了短期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仔虾消化酶活力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过程中,处理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变化趋势相同,先减小后增大,饥饿2 d后,4种消化酶均最小;淀粉酶与类胰蛋白酶活力比值(A/T值)不断增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克氏原螯虾仔虾体内水分含量逐渐增多,总蛋白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断减少,总脂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卵巢发育过程中河蟹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河蟹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的5种消化酶活力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卵巢发育的逐渐成熟,河蟹肝胰腺中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力变化都是先升后降,Ⅲ2期达到峰值,其中淀粉酶比活力较高,平均高达152.855U/mg蛋白,脂肪酶比活力极低,平均仅为0.020U/mg蛋白。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的大小和变化与河蟹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要和物质转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期主要消化酶和同工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俊杰  赵云龙 《水产科学》2006,25(12):595-600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罗氏沼虾胚胎发育期5种消化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测定了6种同工酶: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谷氨酸脱氢酶(GDH)、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淀粉酶(AMY)在成熟卵细胞和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5种消化酶的活力表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即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脂肪酶活力则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6种同工酶酶谱则随胚胎发育渐趋复杂,酶活性随之增强。研究表明,所测定的消化酶以及同工酶在罗氏沼虾受精卵期均已表现出酶活性,此阶段为卵源性的酶;原肠期是胚胎发育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胚胎内酶基因表达能力开始逐渐增强,开始合成一些酶类,为胚胎发育后期利用卵黄物质提供了保证。消化酶以及同工酶对卵黄物质的利用和胚胎发育的物质代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肖鸣鹤  肖英平 《水产学报》2012,36(7):1088-1093
以体质量(0.015±0.004)g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终末体质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出减小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在5种养殖密度下变化规律不显著(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体内水分含量在5种养殖密度下差异较小(P>0.05);粗蛋白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升高呈增高趋势,由54.02%增高至60.75%(P<0.05);粗脂肪含量不断减少(P<0.05),由26.19%减少至19.19%(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克氏原螯虾幼虾肌肉葡萄糖的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甘油三酯、总蛋白、尿素氮和胆固醇含量呈不断增多趋势(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肝胰腺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呈不断增多趋势。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体内蛋白、脂肪、葡萄糖和尿素氮等物质的含量也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日增重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日增重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9种蛋白水平(25.21%、29.87%、35.03%、40.67%、45.47%、50.12%、55.29%、60.38%、64.85%)的等能微颗粒饲料(以D1-D9表示)饲喂稚星虫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稚星虫的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稚星虫的日增重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D5组达到最大值。对稚星虫消化酶活性的分析表明,稚星虫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D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D1-D5组(P<0.05);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D9组稚星虫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D1-D4组(P<0.05);D9组稚星虫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除D8组外的其他各蛋白水平组(P<0.05)。以日增重为评价指标,稚星虫对饲料蛋白的适宜需求量为46.69%。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时期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各期幼体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表现出两种变化模式: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在幼体发育Ⅱ龄幼体期和Ⅳ龄幼体期活力较高,其中Ⅳ龄幼体期该两种酶活力最高;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为先增高后降低,在Ⅲ龄幼体期,三种酶的活力达到最高,但与Ⅳ龄幼体期的酶活力比较无显著差异。总氨基酸含量在幼体发育早期逐渐降低,幼体发育至Ⅲ龄幼体期,其氨基酸含量最低,Ⅳ龄幼体期又有所增加。在测定的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出膜后30 d、70 d、120 d至成鱼4种规格,体重分别为(2.29±0.49)g、(23.16±4.23)g、(88.06±6.73)g、(270.26±9.17)g的宝石鲈(Scorturm barcoo)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宝石鲈的生长,淀粉酶在各生长阶段活力均很小,肝胰脏、前肠和后肠中的淀粉酶活力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胃中的胃蛋白酶活性表现为逐渐增高,至规格3后胃蛋白酶活性趋于稳定;肠道是脂肪消化的主要场所,其中前肠脂肪酶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前肠脂肪酶下降后中肠脂肪酶升高,起到了继续消化脂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初始体重为15.50±0.04 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实验对象,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0.36%、3.32%、6.49%、9.31%、12.16%、15.14%和18.36%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56 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9.31%时,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极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8.70%;(2)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方格星虫稚虫体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8.36%组星虫体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降低的趋势,18.36%组星虫的体蛋白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36%、3.32%、6.49%、9.31%和12.16%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组成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方格星虫稚虫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两种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脂肪水平为9.31%时,但是饲料脂肪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8.70%.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不同糖源对方格星虫稚虫日增重和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糖、蔗糖、糊精、木薯淀粉、土豆淀粉、玉米淀粉、糊化玉米淀粉为糖源制成7种等氮等脂饲料,投喂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稚虫8周,研究不同糖源对稚星虫日增重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糖源对稚星虫的日增重有显著的影响(P〈0.05)。糊化玉米淀粉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糖源组(P〈0.05);葡萄糖组的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糖源组(P〈0.05);未经糊化的3种淀粉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蔗糖、糊精及葡萄糖组(P〈0.05)。消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糖源对稚星虫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蔗糖组稚星虫的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糖源组(P〈0.05);脂肪酶活性以葡萄糖组最低,显著低于除蔗糖组外的其他糖源组(P〈0.05)。在该研究条件下,大分子糖类(淀粉)的促生长效果优于双糖(蔗糖)和单糖(葡萄糖),糊化淀粉促生长效果优于未糊化淀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