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一、目的 嗜水气单胞菌及柱状曲桡杆菌是导致鱼类、虾、蟹等发生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因此若须衡量一种消杀剂的效价可以此为指示菌,来测定并比较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对其杀灭作用。 二、材料与方法 1.药品:溴氯海因复合消毒剂、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某兽药厂常规含氯复合制剂,含有相等比例的有效成分。 2.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 3.试管2倍法测定。用生理盐水稀释不同浓度液,分别加入10-7嗜水气单胞菌及柱状曲桡杆菌各0.1mL,28℃培养,24小时观察最低抑菌浓度(MIC) 三、结论 1.溴氯海因对…  相似文献   

2.
胡彩虹 《水产学报》2005,29(5):619-623
采用尼罗罗非鱼上皮细胞培养模型,观察嗜水气单胞菌对鳃上皮、皮肤上皮、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率,研究载铜蒙脱石对细菌粘附的阻断作用及其对细菌粘附引起鱼上皮细胞膜生物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与鱼上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作用,粘附率大小顺序为鳃上皮〉皮肤上皮〉肠上皮细胞。载铜蒙脱石均显著降低了嗜水气单胞菌对鳃、皮肤和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率(P〈0.05),而且对不同上皮细胞的粘附阻断率无显著差异。嗜水气单胞菌粘附肠上皮细胞后细胞膜生物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嗜水气单胞菌粘附鱼上皮细胞后,胞浆游离钙和细胞膜磷脂酶A2活性显著上升。载铜蒙脱石可显著降低由于嗜水气单胞菌粘附鱼上皮细胞引起的胞浆游离钙和细胞膜磷脂酶A2活性的升高。结果表明,载铜蒙脱石可有效阻断病原菌粘附,从而防治细菌感染和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3.
稚鳖粘液性肠炎病的病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患粘液性肠炎病稚鳖的肝、心血中分离到6株致病菌,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一致,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采取二氧化氯(0.5 g/m_3)水体消毒,内服氟派酸(拌饵 1g/kg饵料)能有效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4.
徐永祥 《内陆水产》2003,28(7):27-27
2001年4月份我县的部分养蚌农户中发生蚌嗜水气单胞菌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笔者于5月份携病蚌前往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找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经过病原分离、转接,结果在病蚌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病原株,确诊为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经过近3年的探索,已经初步掌握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现向广大养蚌农户作简单的介绍。1什么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细菌。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已提取3个变种,即白鲢嗜水气单胞菌,牛蛙嗜水气单胞菌和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珠蚌最易感染的…  相似文献   

5.
以福尔马林灭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CL99920菌株为芯材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乳化法制备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口服疫苗.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菌胶比例对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免疫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中普遍发生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如对虾细菌性红体病、肠炎病及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业已查明,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这类细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养殖水体普遍存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均可繁殖,以28  相似文献   

7.
美国青蛙膨气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膨气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嗜水气单胞菌与假单胞菌属细菌是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庆大霉素,氯霉素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中草药黄连,黄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病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养殖水质环境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鲤隐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东北地区流行的鲤隐性败血症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人工感染、病原菌生理、生化特性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观察了病理组织变化等。从病鱼内脏分离到场22株致病菌,其中标7株的生长及生化特性均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种的特性,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检测呈阳性。有3株菌V—P(-)、赖氨酸(-)、葡萄糖产气(-)是区别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及温和气单胞菌(A.Sobrie)主要特征,这三株菌符合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种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杀菌王系含氯消毒剂,为广谱高效杀菌药物,性能稳定,成产品在常温下贮藏两年,有效氯便下降2.7个百分点。杀菌王对嗜水气单胞菌,G4菌株,荧光机毛杆菌等鱼类病原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MIC为(3-5)×10-7,5×10-7杀菌王水溶液在1h内可杀灭受试病原菌的97%。  相似文献   

10.
<正>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水生动植物及水产品中,是淡水养殖动物重要的病原菌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的迅猛发展,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危害的养殖品种多、传播快、流行广、发病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病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揭示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的发病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治办法,作者按常规生理生化反应与啄统鉴定法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和中西药结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中华鳖出血性肠炎病表现为急性,主要症状是肠道和实质器官出血;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其产生的外毒素和毒性酶类是病鳖致死的主要原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采用水体消毒,中西药结合内服,能较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2.
大鲵嗜水气单胞菌全菌灭活苗的初步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水病为人工饲养的大鲵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能引起多种动物的疾病,该病原菌涉及面广,传播迅速,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很高,给人类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从福建省淡水养殖鱼类体内分离到27株嗜水气单胞菌,根据嗜水气单胞菌16SrDNA基因和气溶素基因(aerolysin)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27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双重PCR扩增,扩增结果表明,其中18株为含有Aer毒力基因的潜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占总菌数的66.67%。应用ERIC-PCR分型技术对27株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分析,以相似度54.00%为限,所有菌株可分为Ⅰ和Ⅱ两大聚类,以76.00%相似度为界,27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分为11个聚类,同一个聚类中菌株分离区域基本相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基因型的多样性和分离地域具有一定的关联,也表明ERIC-PCR可以有效应用于嗜水气单胞茵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嗜水气单胞菌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是危害水产养殖业最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市售多种抗生素都能够抑杀该菌。目前,苏州地区水产养殖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抗生素为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长期不合理施用这些抗生素,导致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增强。本研究以2017年4-6月收集的苏州地区24株不同养殖水体的嗜水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取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法、耐药基因PCR特异扩增法,对苏州地区嗜水气单胞菌耐  相似文献   

15.
正为有效防治青虾病害,我们于2017—2019年对江苏省青虾主要养殖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引起青虾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非01霍乱弧菌。为有效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非01霍乱弧菌对青虾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  相似文献   

16.
黄鳝怀卵量的调查和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建平  彭勇  罗盛章  高海山 《水利渔业》2000,20(3):10-11,38
新河乡、陶店乡25.0 ̄30.0cm体长段黄鳝的怀卵率最高,绝对怀卵强度亦较高,新河乡28.0 ̄32.0cm体长段黄鳝♀:♂=1:1,30.0 ̄34.9cm体长段与29.9cm以下体长段黄鳝的平均怀卵强度之间差异显著;陶店乡23.0 ̄26.0cm体长段黄鳝♀:♂=1:1,25.0 ̄29.9cm体长段与24.9cm以下体长段黄鳝的平均怀卵强度之间有显著差异。两地相比,34.9cm以下体长段黄鳝的平均  相似文献   

17.
<正>细菌病爆发是造成罗非鱼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嗜水气单胞菌作为主要的病原菌之一,其发病率及耐药性也逐年增加。近年来,大量资料证明,嗜水气单胞菌可引发人类的食物中毒、败血症、脑膜炎、蜂窝组织炎及伤口感染,影响食物安全,是重要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今年4月,在广东广州一养殖场患病尼罗罗非鱼病灶处曾分离出一株细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ATB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并经过了相关药敏抗性试验检测,以为该病害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即白鲫出血病)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危害白鲫、异育银鲫、鲫鱼、团头鲂、鲢、鲮鱼等多种鱼类。据上海水产大学孙其烷等(1991)报导,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病原菌在上海市郊是苏伯利气单胞菌及嗜水气单胞菌,在江苏省吴县是嗜水气单胞菌。该病原菌在4~4℃及DH 5.5~  相似文献   

19.
4.红脖子病(也叫粗脖子病、阿多福病等) (1)病原: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也有认为是甲鱼虹彩病病毒。此病是由于鳖刚度过冬眠期,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多,体质下降,抵抗力变弱,再加上水质恶化从而使嗜水气单胞菌侵入体内,引起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7,(8):82-82
一、红脖子病 1.病原体、症状及病因该病也称腮腺炎病、大脖子病等,对病甲鱼病变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一般认为,病原体为嗜水气单细胞蒲的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该菌种广泛分布于各水体之中,甲鱼一旦感染此病,常食欲剧减甚至拒食,漂浮于水面、池边或爬上晒背台和钻入沙台沙土之中,其反应迟钝,即使人靠近也不躲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