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2年7月至1993年6月从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拖作业渔获物中随机取样测定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 1,175尾,其叉长分布55—180mm,优势叉长100—130mm,体重分布4—114g,优势体重10—40g,年龄构成由0—Ⅵ龄组成,以1龄组居多,占40.5%。生长参数L_o=201.91mm,W_o=121.71g,K=0.2010,t_o=-3.2414。种群存活率、年总死亡率、瞬时总死亡率、瞬时自然死亡率及瞬时捕捞死亡率分别为0.3630、0.6370、1.0134、0.3351和0.6783。初次性成熟最小叉长为106mm,生殖期1-9月,盛期为6—9月。食料以底栖生物为主,兼食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平均摄食等级1.64。最适捕捞叉长和体重分别为128.7mm和38.4g。最佳最小可捕叉长及体重分别为104mm和21.6g。  相似文献   

2.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孙忠 《水产学报》2004,28(6):663-668
根据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物学资料,研究其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二长棘鲷捕捞群体由0~Ⅵ龄组7个世代组成,以0龄组为主,Ⅰ龄组次之,平均年龄为0.71龄.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的生长参数L∞=244.56mm,K=0.2313,t0=-1.1817,体重的生长拐点为3.71龄.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二长棘鲷群体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个体早熟化,生长速度加快,捕捞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二长棘鲷幼鱼损害情况严重,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渔获组成、资源现状及生长特性,建议加强对二长棘鲷幼鱼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其资源.  相似文献   

3.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红星梭子蟹的渔业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孙忠 《海洋渔业》1998,20(2):60-63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拖作业渔获的红星梭子蟹群体,其甲宽优势组为110~150mm;体重优势组为40~140g。雌雄个体差异不大。周年雌雄性比接近于1:1。雌性初届性成熟的甲宽为80mm,体重为32g,大量性成熟甲宽100~110mm,体重为60~80g。周年几乎都有生殖活动,盛期2~6月。摄食强度中等,以索饵前期的7、8月间和生殖前期的11月至1月间,平均摄食强度略大。  相似文献   

4.
东海细点圆趾蟹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俞存根 《水产学报》2004,28(6):657-662
根据1998—2000年在东海虾蟹资源调查和渔业生产监测调查中周年采集的1576只细点圆趾蟹样品,开展了基础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细点圆趾蟹的渔获群体甲长分布范围为26~95mm,甲宽为32~120mm,体重为5~410g,雄蟹个体平均大于雌蟹;春季雌蟹生长不明显,而雄蟹则生长迅速,2—6月平均增长率达38.7%;周年雌蟹略多于雄蟹,性比约为1:0.88,繁殖盛期为3—5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6.8~75.8万粒之间,最小抱卵个体的甲长为46mm,甲宽为60mm,体重为59g,多数抱卵个体的甲长为50~60mm,甲宽为65~80mm,体重为80~115g。周年摄食强烈,半胃、饱胃率多数时间在50%~60%以上,其中冬春季摄食强度大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5.
福建南部沿海的日本Xun群体,其甲宽优势组为55-77mm,体重优势组为30-70g,雌雄性差异很小。雌雄性比为1:0.73,雌性多于雄性。雌性初次性成熟的最小甲宽为48mm,最小体重为24g,大量性成熟的甲宽和体重分别为55-65mm和30-50g。摄食强度较小,平均摄食等级为0.68。  相似文献   

6.
闽南海区休渔前后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2008年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业资源监测资料,对休渔前后(4月和8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休渔前后都以捕经济种类幼鱼为主。4月带鱼、二长棘鲷、刺鲳、鲐鱼、中华管鞭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69.6%,其中带鱼幼鱼数量最多,占总渔获数量的26.2%(每网渔获尾数744ind),居第一位;且个体极小,基本上全为幼鱼,平均体重8.1g。8月带鱼、二长棘鲷、短尾大眼鲷、叫姑鱼、白姑鱼、须赤虾等主要经济种类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重量50.9%。带鱼数量明显减少(每网渔获尾数226ind),但个体增大,肛长140mm以上占63.6%,平均体重54.5g,比4月增加46.4g。并结合2004、2007年有关资料,较为详细说明休渔前(4月)张网作业对近岸经济幼鱼、幼体损害比休渔结束后(8月)严重,通过休渔对带鱼等经济种类幼鱼资源起了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7~11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探捕调查的生物学数据,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秋刀鱼的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性比,叉长分布,叉长和体重、净重关系。结果为:性成熟度为Ⅱ期的占52.96%;摄食等级主要为2级和3级,占72.91%;性比接近1:1;体长范围为186~340mm,优势体长组为220~280mm;雌性的叉长略大于雄性;群体可能属于2个不同群体,生长参数大于3。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二长棘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作志 《水产学报》2003,27(3):251-257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二长棘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Bert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7.3cm,K=0.45,t0=-O.3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2.12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825,1.045和1.78。当前开发率为0.63,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等渔量曲线图分析,当前的捕捞强度过高,而开捕年龄和开捕体长过低,资源出现衰竭现象。综合考虑当前的捕捞强度和社会经济效益,建议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最适开捕年龄大于1龄,开捕体长大于120mm。  相似文献   

9.
东海南部鲐鱼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1999年~2003年7月、8月在东海南部进行的4次鲐鱼围网调查资料,对东海南部海域的鲐鱼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鲐鱼最小叉长为15.4cm,最大为28.8cm,平均叉长22.1cm;优势叉长组为19~25cm,其出现频率为80%。2002年、2003年鲐鱼叉长组成个体比1999年、2001年大;鲐鱼叉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拟合后的关系式为:W=0.0034L^3.3404;鲐鱼胃饱满度以0级为主,占70%;年龄组成以当龄鱼为主。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春、秋季对黑龙江上游黑河江段细鳞鱼捕捞群群体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为:鱼体叉长由27.5~44.0cm组成,平均为32.4cm;体重由250~1250g组成,平均为176.7g。体长体重相关关系W=0.04607L;年龄由2~7组成,2龄占27.8%;绝对生殖力为3168~6248粒,平均为4807^3.0947粒;相对生殖力为3.8~4.2粒/g,平均为4.0粒/g;肥满度系数秋季为0.3720~1.2760%,平均为0.8475%;捕捞群体数量春汛为29.0kg,秋汛为87.6kg。黑龙江上游细鳞鱼资源呈现严重衰退趋势,亟待采取加强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