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     
江苏吴江水产养殖试水尾水循环利用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成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杀手。江苏吴江横扇镇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水循环利用。该池塘养殖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通过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来提高自净能力,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控制因水产养殖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
<正>“集装箱+生态池塘”的陆基推水养殖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1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以池塘边陆地为依托,采用集装箱系统对鱼进行集中饲养管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渣、粪便通过干湿分离器过滤分离,养殖尾水利用池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实现有害物质降解,然后将净化后的池塘水抽回集装箱内,达到循环养殖的目的。本文就我国青海高原地区首次用集装箱开展花斑裸鲤养殖试验情况及相关问题探讨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英华  薛勇 《齐鲁渔业》2009,26(2):58-58
鉴于渔业资源短缺的严重形势,潍坊市牢固树立科学、循环、集约、精养观念,把渔业节能降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废水”再利用,循环养殖对虾、梭子蟹等水产品。全市有501个工厂化养鱼大棚,以前养鱼用水只用1次,缺乏循环利用意识。经过宣传引导,现在95%的鱼棚排出的水再回流到池塘,做到了一水数用,提高了综合循环养殖的效益。二是坚持科学集约养殖,避免资源和能源浪费。打破散养习惯,推行统一集约养殖,把成片的海水池塘作为宏观调控对象,养殖前期统一放水,按照虾蟹苗种的生长规律,逐渐添水到养殖水位;  相似文献   

4.
根据不同的养殖方式,水的利用方法也是不同的,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①静水养殖:使用泥地,进行粗放式养殖。②流水养殖:需要丰富的水源的集约式养鳗。③循环过滤水养殖:这是高效率利用池塘和水源的集约式养鳗,池水通过过滤重新使用。④其它类型:有半流水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池塘圈养桶”、“陆基分区”和“池塘推水养鱼”三种养殖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均存在水处理不充分和养殖病害控制难等问题,从而提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即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实验结果证明可以实现水循环利用和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6.
<正>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传统开放式养殖相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具有节能、节水、高产出和生态保护等优势,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有取代传统养殖方式的趋势。工厂化养殖主要通过循环水处理系统将养殖池中需要更换的养殖“废水”(包含残余饵料、养殖对象的排泄物及其他水质污染物)进行处理,成为可循环使用且符合养殖水质要求的“健康水”,从而实现节约水资源、高密度养殖的目标,最终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张建华等,2013)。  相似文献   

7.
张元利 《齐鲁渔业》2009,(11):65-65
无棣县拥有浅海滩涂面积10万hm^2(150万亩1,发展渔业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今年以来,无棣县海洋与渔业局通过大力实施省渔业科技人户示范工程,利用“一水多用”现代循环渔业养殖技术,主推对虾与缢蛏、对虾与杂色蛤、对虾与梭子蟹等生态立体混养模式,进行了对虾规模化养殖开发,对虾养殖发展到2.3万hm^2(34.9万亩),实现产量12450t、产值3.11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8.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2012年从美国大豆协会引进,又称为池塘内循环“跑道式养殖”。该养殖技术为传统池塘养殖与流水养殖的技术集成,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革新为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是一种在池塘内采用小面积(小于5%)高密度养鱼,大面积(大于95%)养水的养殖方式。在养鱼槽中高密度“圈养”附加值高的吃食性鱼类,外围净化区放养花白鲢、螺蛳、河蚌等品种,同时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实现养殖水体的自然净化。  相似文献   

9.
正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国内目前较为流行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集约化程度高、污水处理能力强、养殖管理简便、养殖效益好等优点。低碳高效循环水系统利用现代各种循环水设备,包括推水系统、自动投饲机、污水处理系统、增氧设备、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等;通过循环水处理池进行生物过滤、紫外线杀菌,利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水质监测,对达到国家养殖水标准的过滤水重新流进养殖池循环使用,而循环  相似文献   

10.
“数字水产”是一项利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对水产养殖全过程实行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现代新型水产养殖业技术。“数字水产”通过提升养殖管理模式,最终达到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生态均衡、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