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地区6大湖泊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苏州地区6个湖泊在1998~1999年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4种,分属于环节动物7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动物3种和水生昆虫6种共4大类。漕湖、独野湖、金鸡湖、昆承湖、澄湖、尚湖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3164、3784、2784、2448、2208、4348、5284个/m^2;它们的年均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06、1.796、1.824、1.626、1.822、1.339。  相似文献   

2.
昆承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调查了昆有水体富营养化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1998-2000年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2种,隶属于16科27属;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2767个/m^2;优势种群为日本沙蚕、中华颤蚓、河蚬、摇蚊幼虫等。  相似文献   

3.
南太湖底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1种(属),隶属于11科。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9 个/m2 ,平均生物量为248.859g/ 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同时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太湖螺蚬资源及其增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980~1981年太湖底栖动物调查结果,探讨太湖螺蚬资源及其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科、21种(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8个/m2,平均生物量为248.783g/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科、21种(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8个/m2,平均生物量为248.783 g/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06年1月(冬季)。对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平均丰度442.94ind·m^-2,生物量40.78g·m^-2.与历史资料比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显著增加,新记录31种,曾经有过报道但未采集到标本的有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变化不大,生物量有明显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丰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较低。优势种为谭氏泥蟹、梨形环棱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河蚬、焦河篮蛤、中国绿螂和丝异蚓虫;相对重要性指数值较高的有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梨形环棱螺、中国绿螂、焦河篮蛤、河蚬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温、水文和工程的影响,此外,工程建设和互花米草扩散对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鱼又名黑鲩、乌鲩,隶属鲤形目,鲤科,是我国传统四大家鱼之一.青鱼属底栖鱼类,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如福寿螺、蚌、蚬、螺蛳等.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特点,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9.
大通湖现有水域面积12.4万亩,为湖南省最大的养殖内湖,属富营养型湖泊。生物资源丰富,浮游生物种类繁多。浮游动物25属,浮游植物5门45属。水生植物19科41属,其中有经济价值的品种占80%。螺、蚌、蚬等底栖动物30多种。鱼类共109种分属8目23科,除四大家鱼需育种放湖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港湖底栖动物的定性定量调查,共鉴出19种,属。上游以腹足类分布为主,中下游则以水生昆虫为主,现存量最高出现在冬季,秋季最低。以年平均现存量估算仅产蟹则为26348.8kg,鱼蟹共同利用底栖动物,其生产潜力为23288.2kg。  相似文献   

11.
苏州澄湖渔业资源调查及综合开发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3月-12月。对澄湖的水质理化因子,水生生物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为:pH值7.3-7.7,透明度0.3-0.8米,溶氧7.2-10.2毫克/升,COD13.3-17.3毫克/升,氨态氮0.5-1.3毫克/升,总磷0.090-0.156毫克/升,酚0.001-0.004毫克/升;浮游植物7门72属,生物量12.7331毫克/升;浮游动物63属91种,生物量3.27毫克/升;底栖动物(软体动物)73.6179克/米^2。澄湖属天然中-富营养型湖泊,适宜采取调整品种结构,保护和开发优质野生鱼类资源,走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2.
河蟹喜食底栖动物,特别喜欢螺蚬,也喜食水生植物;鳜鱼喜食活鱼、活虾;青虾食性为杂食性偏动物性。河蟹、青虾都摄食配合饲料,河蟹主要摄食颗粒饲料,两者从食性角度互为补充,鳜鱼白天有卧穴习性,这也减少了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06年1月(冬季).对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平均丰度442.94 ind·m-2,生物量40.78 g·m-2.与历史资料比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显著增加,新记录31种,曾经有过报道但未采集到标本的有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变化不大,生物量有明显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丰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较低.优势种为谭氏泥蟹、梨形环棱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河蚬、焦河篮蛤、中国绿螂和丝异蚓虫;相对重要性指数值较高的有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梨形环棱螺、中国绿螂、焦河篮蛤、河蚬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温、水文和工程的影响,此外,工程建设和互花米草扩散对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究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段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可为该区域水生生物的保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2014-2015年,按季节在干流江段设置16个采样站位,进行底栖动物调查和水质理化指标测定,并同步收集当月水位信息。结果表明,4次调查共检出底栖动物53种,其中水生昆虫28种,软体动物9种,寡毛类9种,甲壳动物4种,其他类群3种,常见种为日本沼虾、钩虾、栉水虱、米虾、河蚬、淡水壳菜、多足摇蚊、环足摇蚊和齿斑摇蚊。底栖动物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演替,且种类组成较为简单,以小个体的物种和活动能力较强的甲壳类为主。低水位时,生境异质性的升高有利于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增加;而高水位时生境异质性的降低,则对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不利。水位的升高以及流量的增大,有利于活动能力较强的甲壳动物生存和扩散。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与该河段地处下荆江、河道演变剧烈、生境不稳有关,密度水平与长江中游的沙市、黄石断面接近,表明目前底栖动物密度处于较低水平是一种常态现象。  相似文献   

15.
河蟹是一种生长快、味鲜美、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名特水产品,目前已被广泛推广养殖,效益可观。为探索草型湖泊网栏养殖河蟹技术,笔者于 2000年在沅江市胭脂湖的荷叶坝进行了湖泊网栏养殖河蟹的试验,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湖场条件 荷叶坝地处沅江市南部竹莲乡的胭脂湖,面积 13.33公顷,常年水深 1.5~ 2.0米,低水位时水深 0.8~ 1.2米。湖中轮叶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丰富,覆盖率达 95%,鲜草产量约 150千克 /667米 2;湖底螺、蚬、贝等底栖动物繁多,蕴藏量约 50千克 /667米 2。水质清爽,无污染, pH值 …  相似文献   

16.
大通湖现有水域面积12.4万亩,为湖南省最大的养殖内湖,属富营养型湖泊。生物资源丰富,浮游生物种类繁多。浮游动物25属,浮游植物5门45属。水生植物19科41属,其中有经济价值的品种占80%。螺、蚌、蚬等底栖动物30多种。鱼类共109种分属8目23科,除四大家鱼需育种放湖外,其他经济鱼类均可在湖中形成自繁种  相似文献   

17.
白莲湖天然饵料生物调查及鱼产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合理利用白莲湖的天然饵料,并为今后精养高产合理放养及合理投饵施肥等提供依据,在1989年5月至10月,对该湖的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估算了其天然鱼产力。  相似文献   

18.
三岔湖水库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养殖水面面积1533.3公顷。平均水深11.60米。该库底栖动物主要由颤蚓、水丝蚓、摇蚊幼虫组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55.9%、21.1%、10.6%。鱼类组成改变、网箱养殖规模扩大,地表径流带入大量有机质等是该库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红水河干流梯级运行后底栖动物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7月、11月分别对红水河6座已建梯级底栖动物进行了两次调查,通过对照各梯级建库前资料,分析评价建库后底栖动物的演替特点。结果表明:6座梯级成库后,开发河段底栖动物种类结构由急流型向静水、缓流型转化,大部分水域种类分布有所下降,底栖动物密度整体较成库前大幅增加,各梯级影响区域底栖动物生物量较前增减不一,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泥河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贤 《水利渔业》2001,21(5):36-38
1997年对泥河水库进行资源调查,共获底栖动物4大类26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摇蚊幼虫6种,寡毛类5种,甲壳类1种。底栖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621.9个/m^2,生物量年平均为37.226g/m^2。阐述了底栖动物的季节变化、渔产潜力及底栖动物在环境检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