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参饲料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袁成玉 《水产科学》2005,24(12):54-5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参人工育苗与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海参用饲料研究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海参用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海参育苗与养殖生产的成败。特别在目前,苗种生产与成参养殖迅速发展,海参用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原料又十分短缺、饲料市场比较混乱,海参饲料开始成为限制海参苗种与养殖生产业发展的潜在因素。为此,笔者将综合叙述海参用饲料研究的发展过程、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供广大从事海参研究、教学、生产者参考。1海参用饲料的发展过程1.1国外海参饲料的研究工作始于刺参人工育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Echinopermata)、游走亚门(Eicutherozoa)、海参纲(Holothuroidea)、檐手目(Aspidochiroi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是温带种,自然分布主要在北太平洋沿岸,包括我国的黄、渤海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大连、山东及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1]. 近几年由于刺参育苗及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刺参的增养殖业在北方沿海地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一个养殖热点,其所需要的大量海参苗种主要是购买育苗室全人工育出的参苗.但是在室内苗种生产过程中,一些育苗企业急功近利,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甚至使用国家违禁药品,这样生产的成本较高,且苗种长时间、高密度暂养,体质较弱,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抗病力差,已经严重影响了海参增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近年来,海参消费需求逐年上升,海参人工育苗和养殖逐渐兴起,其规模和养殖方式不断扩大。白刺参做为海参家族中的特殊变异种,除了颜色与众不同外,白刺参营养价值也较普通海参高出一筹,硒含量是一般海参的10倍,因此越来越引起广大水产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白刺参生产育苗经验,就白刺参规模化繁育和期间病害防治进行总结,为白刺参繁育从业人员提供实用指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刺参产业发展迅速,传统的工厂化育苗配合池塘养殖的生产模式出现了饱和乃至过剩的情况,消费者相比较而言更加认可野生海参的品质.刺参海区网箱育苗技术基本成熟,在该条件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苗种规格就成为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新课题.因此,本文分别从附着基网袋目数、新旧附着基两方面考虑,旨在在保证生产任务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保证成活率、提高苗种规格,从而为刺参网箱育苗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日本红参、俄罗斯白参、朝鲜外海多排刺参、青岛野生海参……花费80多万元从世界各地引进优质海参,进行杂交,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海参苗种。日前,笔者从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由山东省胶南市琅琊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合作的国家级刺参种质库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6.
刺参分布·品系与引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我国自古就视为名贵海鲜.刺参长期以来就是世界海参渔业主要生产对象,也是世界海参贸易主要流通对象.虽说随着其它海参渔业开发强度增大,与40~50年前相比,在全球海参渔获量中,刺参所占份额明显下降,但是,在近10年内,刺参渔量依然占全球海参渔获量40%左右(Vannuccini,2004).  相似文献   

7.
刺参被列为"海八珍"之首,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等北方沿海地区.近几年由于刺参育苗及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刺参的增养殖业在北方沿海地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一个养殖热点.但是在室内苗种生产过程中,一些育苗企业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甚至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的苗种适应环境能力弱,抗病力差,已经严重影响了海参增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011年,笔者进行了刺参自然海域生态育苗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试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刺参海区采苗是新兴的采苗产业,开展海区采苗不仅为刺参增养殖业提供了大量体质健壮的苗种,同时也可为采苗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人工采苗的方式得到的野生苗种,有效提高了人工苗种抗病力的问题,防止苗种大规模的死亡,为海参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连海洋大学科研小组在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沿海分布的海参共有100多种,其中以分布于山东省黄渤海海域的温带种——刺参最负盛名。自2000年以来刺参养殖产业迅速崛起,以海参养殖为标志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已形成,其发展速度、规模、效益及优势都是空前的。现将刺参优质健康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日,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榆城集团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填补了江苏省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的空白。目前,青口镇拥有刺参育苗水体3万米3,年销售额可达1700多万元。2009年以来,榆城集团与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赣榆县海洋与渔业局共同承担了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项目。为引导好这一产业的发展,科研人员从苗种、水质和管理三大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严格加强海参关键技术和新模式研发,健全海参养殖病害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隶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槽手目、刺参科,是我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品质最佳的一种。因福建省闽东海域具冬季水温高、水质生态优良、人工养殖藻类丰富等资源优势,近几年刺参筏式吊笼养殖迅猛发展。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2010年全市刺参产量611t、2011年4652t、2012年11284t,估计2013年养殖近1.5亿头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刺参增养殖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增养殖面积逐年扩大,苗种市场供不应求,因而给苗种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但是,许多育苗企业在刺参育苗、保苗生产过程中受桡足类及其他病害影响,产量不稳定,有些甚至导致育苗、保苗失败。现将桡足类在刺参育苗、保苗过程中的危害及其  相似文献   

13.
1发展现状 1.1刺参苗种生产 刺参育苗产业自2002年开始井喷式增长,2012年,苗种行情一落千丈,经历了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过山车式发展历程。很多刺参苗种生产企业从20i2年开始,就选择冬眠的方式,通过降低消耗和产能来应对危机,而部分企业则因为规模等原因,只能迎难而上,惨淡经营,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企业因为技术积累、规模、销售渠道等原因,仍然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刺参的人工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养殖所用海参苗多数为未经野外适应的室内培育品种,养殖时出现了苗种生长速度减慢、死亡率高、抗逆性降低、养殖病害日趋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苗种生产企业普遍采用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量增加同时,质量却在大幅度下降,加之育苗期间滥用药物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当前海参发病率较高,病害呈暴发之势,几乎波及所有刺参养殖区域,现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刺参养殖的主要问题。为有效地控制病害的蔓延发展,笔者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在购买海参苗时,应从实施健康检查措施抓起,防止携带病原,把好苗种质量关,以增强海参本身对病害的抵抗力和环境适应力,尽量避免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海参作为八大海味珍品之首,越来越被人们看好,海参中又以刺参更为名贵。刺参的生长区域位于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沿海,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海参资源不断减少,产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更多的水产养殖者将目光投向了海参增养殖上。现将其增养殖技术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刺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海捕刺参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刺参养殖育苗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刺参的中间培育在大棚已获成功,在土池中间培育未见报道。本试验利用土池培育刺参苗,减少水电费用,且不投放各种药物,提高苗种抗病能力,为今后刺参苗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渔业科技产业》2006,(3):44-45
嵊泗养殖海参上市销售,困扰舟山市养殖界多年的海参商品化生产难题,获得突破。海参是海产珍品之一,被医学界称为高级补品,刺参更是海参中的上品。嵊泗蓝海洋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山东购入1.2万头刺参苗,采用笼养的方式,在绿华岛进行养殖试验。经一年多养殖,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刺参自古以来一直是营养保健和滋补强身的珍品,尤其是最近几年,海参市场日益壮大,海参需求量日渐增多,消费人群更加大众化。海参养殖面积快速增加,产量飞速增长,海参价格也随之波动较大。为解决工厂化育苗苗种质量下降、抗病能力低下、药物残留超标以及成参品质较差的问题,于2015和2016年在东方海洋莱州海底牧场海区进行了刺参海区人工采苗技术试验并取得成功,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刺参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刺参,俗称海参,属海洋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盛产于黄海海域,夏季适时扑获,可经科学加工而成干成品。据科学分析,刺参含有两种叫三萜甙的物质:海参皂甙A和海参皂甙C,是津补祛病的活性物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刺参产品质量,期望有更多、质量更好的刺参产品供应市场。为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