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2014年4~6月在南海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灯光罩网渔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内金枪鱼科种类、渔获率及其峰值期等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金枪鱼科鱼类6种,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渔获率最高,为58.2 ind·net-1;其次为鲔(Euthynnus yaito)和扁舵鲣(Auxis thazard),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0.12 ind·net-1和9.96 ind·net-1;而金枪鱼属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渔获率很低,仅为0.57 ind·net-1和0.02 ind·net-1,且以幼鱼为主。在上半夜(20∶00~23∶59)金枪鱼科渔获率明显低于下半夜(00∶00~06∶00),仅约是后者的10%。鲔和扁舵鲣渔获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较为类似,而黄鳍金枪鱼渔获率变化与鲔、圆舵鲣(Auxis rochei)和扁舵鲣呈显著负相关。在农历新月前后期(农历二十二至下月的初八)作业网次数相对较高,每天的作业次数范围为4~10次;而满月前后期(初十至十七)未进行捕捞活动。总之,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圆舵鲣3种鱼类的渔获率值均相对较低,且仅在新月期间出现的比例较高;而其它3种鱼类的渔获率值相对较高,波动性也较大,也以新月期间渔获率值较高。本研究为我国南海金枪鱼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发展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金枪鱼类因营养价值高而倍受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喜爱,又因为是大洋性高度洄游鱼类,资源量相对稳定,所以成为远洋渔业国家争夺的目标。金枪鱼类包括13个种,隶属于4个属:金枪鱼属(Thunnus)、鲔属(Euthynnus)、鲣属(Katsuwonus)和舵鲣属(Auxis)。其中最有经济价值而且市场供应量大的有6种: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马苏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和肥壮金枪鱼(Thunnus obesus)。以金枪鱼类为捕捞对象的金枪鱼渔业作业方式有围网、延绳钓、曳绳钓、竿钓以及流网等,现在一般采用延绳钓和围网两种。金枪鱼围网的捕捞对象主要是鲣鱼和体型较小的黄鳍金枪鱼,主要用来制作金枪鱼罐头。  相似文献   

3.
西沙群岛附近海区金枪鱼类仔稚鱼的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斋 《水产学报》1981,5(4):301-316
本文是根据,1975年1月至1976年5月,在西沙群岛附近海区采集到的金枪鱼类仔稚鱼标本,进行研究鉴定的结果。共鉴定了双棱线鲅、鲣、鲔、扁舵鲣、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副金枪鱼等7种,作了形态描述,并对它们的分布和产卵期等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2012年9月~10月灯光罩网探捕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秋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罩网的渔场分布和主要渔获组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是优势种渔获,鲔(Euthynnus affinis)、扁舵鲣(Auxis thazard)和圆舵鲣(A.rochei)是重要种渔获,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和长体圆鲹(D.macrosoma)等是常见种渔获。鸢乌贼、金枪鱼类和圆鲹属是居前3位的渔获类群,分别占总渔获量的48.35%、48.33%和0.98%,其中小型金枪鱼类占比47.77%;渔获率区域差异明显,西中沙海域411.47 kg·h-1,南沙海域25.66 kg·h-1,中心渔场位于12°30'N~15°30'N、110°30'E~115°00'E海域。结果表明,秋季依然是南海外海深水区灯光罩网主要的作业渔汛期,除了鸢乌贼和大型金枪鱼类以外,还需要加强外海小型金枪鱼类和圆鲹属鱼类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主要外部形态,如尾柄上色素的分布和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值,我们鉴定在东海区的舵鲣属(Auxis Cuvier 1829)鱼类的仔稚鱼有扁舵鲣(Auxis thazard)圆舵鲣(Auxis tapeinoso-ma)和一种目前还未定到种,暂定为舵鲣(Auxis sp.)三种。根据其性腺成熟度及仔稚鱼出现的时间来推断,在东海的产卵期为3—9月,盛期为7、8月。较南海区的产卵期迟一些。产卵范围在北纬 25°30′-32°00′,东经125°以西海区。舵鲣鱼类仔稚鱼在东海的分布面很广,但多靠近陆岸和岛屿附近,一般分布在东经125°以西海区,水深一般为60—100米。栖息海区水温一般为27—29℃盐度为38,00—34,00‰。仔鱼分布与台湾暖流和长江冲淡水有夫,一般在长江冲淡水水舌边缘或台湾暖流和冲淡水的交汇区。台湾暖流向北移动,仔鱼的分布区也相应北移。7月以前分布在北纬28°以南,月份分布在北纬28°以北。  相似文献   

6.
张立  李渊  林龙山  姚壮  晏磊  张鹏 《海洋渔业》2016,(6):577-587
2012年9~10月(秋季)和2013年3~4月(春季),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结合灯光罩网对南海中南部(5°00'N~16°00'N)渔业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通过分析渔业声学数据,并结合渔业资源采样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鲭科(鲣Katsuwonus pelamis、圆舵鲣Auxis rochei、扁舵鲣Auxis thazard)、鲹科(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颌圆鲹Decapterus lajang和无斑圆鲹Decapterus kurroides等)和金枪鱼属(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等4类大宗经济鱼类的资源尾数和生物量做了初步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秋季调查海域上述4类经济种类的资源尾数依次为3.67×10~(10)、2.28×10~9、8.78×10~9、0.80×10~9 ind,合计为4.86×10~(10) ind;生物量依次为2.07×10~6、8.62×10~5、1.78×10~5、2.70×10~5t,合计为3.38×10~6t。2013年春季的资源尾数依次为2.98×10~(10)、1.39×10~9、4.40×10~9、0.65×10~9 ind,合计为3.62×10~(10) ind;生物量依次为2.44×10~6、2.68×10~5、2.44×10~5、1.88×10~5t,合计为3.14×10~6t。秋季渔业资源密度较高的海域位于10°00'N~16°00'N、110°00'E~118°00'E;春季渔业资源密度较高的海域位于8°00'N~9°00'N、110°00'E~118°00'E和10°00'N~16°00'N、110°00'E~118°00'E。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南海金枪鱼延绳钓合适作业参数,根据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8个航次的南海金枪鱼延绳钓探捕调查数据,估算了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在不同水层的渔获率,以浮子绳长度hf、两浮子间钩数n和短缩率k这3个作业参数的调整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二乘法度量不同水层上钓钩分布频率与金枪鱼渔获分布频率的匹配程度。当两者之间的频差平方和达到最小值时,即认为找到延绳钓最合适作业结构。结果显示:hf=34 m、n=25、k=0.68°对捕捞大眼金枪鱼最合适;hf=10 m、n=14、k=0.71°对捕捞黄鳍金枪鱼最合适;两种兼顾时,hf=8 m、n=27、k=0.69°更合适。  相似文献   

8.
南海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南海西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区(11~12°N,15°N;110~112°E)黄鳍金枪鱼61尾(17尾成鱼、44尾幼鱼)和大眼金枪鱼26尾(22尾成鱼、4尾幼鱼)的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部分序列(D-loop),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群体的同源数据,分析结果:(1)黄鳍金枪鱼与大眼金枪鱼均具极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99%),聚类树及群体间分化指数(FST和Snn)表明大眼金枪鱼群体分化程度明显高于黄鳍金枪鱼群体;(2)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南海群体与印度洋群体之间基因流最强(Nm=51.638和261.280 10),其次为太平洋群体(Nm=10.868 8和-50.801 81);(3)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都基本服从群口扩张模型,而mismatch分布分别呈单、双峰,其中大眼金枪鱼的南海群体扩张较晚(Tau=7.902)且最为明显(θ1/θ0=99 999/14.752)。  相似文献   

9.
1970年起,由水产厅远洋水产研究所主持并委托东海、近畿二大学和静冈、三重、长崎三试验场参加研究开发金枪鱼养殖技术实现企业化的试验。几年来,在试验中,仍获得黄鳍金枪鱼、园舵鲣、扁舵鲣和东方狐鲣等天然亲鱼的产卵、人工孵化及采捕长鳍金枪鱼幼鱼培育产  相似文献   

10.
殷禄阁 《海洋渔业》1985,7(1):40-40
日本东海大学大学院(东海大)教授井上元男水产博士的研究小组利用黄鳍金枪鱼和舵鲣进行人工交配获得成功。这次试验成功是由(1)利用远洋洄游的黄鳍金枪鱼和近海洄游的小型舵鲣进行人工交配。(2)精液冷冻保存达355天,创最长记录。(3)孵化的稚鱼有1百多条活到3天以上,  相似文献   

11.
大银鱼卵巢的成熟期和产卵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水产学报》1985,9(4):363-368
本文对崇明长江口及金山沿海大银鱼的卵巢进行了周年的组织学观察,将大银鱼的卵巢发育划分为六期,还有重复发育的Ⅵ-Ⅲ′期(或Ⅲ′期)、Ⅳ′期和Ⅴ′期。在生殖时期,至少产二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时间从12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产完卵后鱼体消瘦,不久死亡,寿命仅一年。  相似文献   

12.
黄硕琳 《水产学报》1990,14(1):72-78
一、新海洋法中的渔业规则 (一)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渔业规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8年底召开,经过长期协商,于1982年4月23日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始签字,有119个国家立即签了字。到1985年11月为止,共有159  相似文献   

13.
14.
河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安静 《水产学报》1983,7(2):153-158
本文报道了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结果。试验表明,河蚌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在试验中还能观察到所培养的组织块上皮细胞,能分泌出茶褐色的有机珍珠质,使组织块逐渐变成茶褐色。  相似文献   

15.
16.
17.
对人工授精大银鱼卵的胚胎发育的观察表明:在水温7±1℃条件下,大银鱼胚胎发育历时894h。仔鱼孵出6—8d后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非受精卵发育到原肠期死亡,原肠晚期是计算受精率的可靠时间。  相似文献   

18.
四片式中层拖网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雪忠 《水产学报》1997,21(1):49-56
通过拖网系列模型水池试验,研究四片式中层拖网网衣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网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因侧网宽度变化对扫海面积影响的规律是侧网密度越小,扫海面积越大,在拖速3.5 ̄5.0knot的范围内,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当其比值大于30.936%以后,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减小,网袖长度对网具阻力影响的趋势是网袖长度越长网具阻力越大,(3)网身长度与网口拉直长度之比为25.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学报》1988,12(2):156-156
上海水产大学王素娼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海藻超微结构的研究》一书即将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的主体由120版约360幅图片和约12万字的文字论述组成。该书中研究的对象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为中国主要的养殖种类如海带、紫莱、裙带菜、江蓠、石花菜;第二类为经济海藻或者是中国特产的种类,如鹿角菜等;第三类为常见种或引进种  相似文献   

20.
李鲁晶 《海洋渔业》1996,18(4):150-152,149
附着最佳投放时间的确定是虾夷扇贝育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一个生产性试验,即在虾夷扇贝育苗中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2、6、8天,分三个批次分别投放附着基。依据不同批次的附着基上幼虫的附着量、变态与发育生长情况,得出虾夷扇贝育苗中附着基的最佳投放时间为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3 ̄4天,并对其机理及虾夷扇贝育苗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