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桑沟湾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8月~2005年5月桑沟湾4个航次调查结果,对该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32属72种。其中,硅藻29属60种,占83.3%。甲藻3属12种,占16.7%。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5.0×10^4~3416.0×10^4cell/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明显,秋季的种类数、多样性明显高于春季。综合评价表明,桑沟湾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生物多样性一般。  相似文献   

2.
防城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9月~2015年8月按季度对防城港海域浮游植物进行4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0种,其中硅藻门106种、甲藻门19种、金藻门2种、蓝藻门2种和绿藻门1种。浮游植物各站位的丰度为1.50×10~6~797.18×10~6个·m~(-3),均值为122.91×10~6个·m~(-3),且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呈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的特征。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37~4.00,均值为2.60,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该海域浮游植物依种类组成的相似性可划分为10 m以浅和10~20 m水深的2个类群(P=0.001)。冗余分析表明,4个季度中,所调查的8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57.51%~72.65%浮游植物丰度的空间变化;水深、水温、溶解氧(DO)和磷酸盐浓度是影响防城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且各因子影响程度存在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3.
于2019年4月在福建省三沙湾海域24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细胞密度及生态学指数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沙湾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69属181种,其中硅藻门57属161种、甲藻门10属16种、蓝藻门1属3种、金藻门1属1种;优势种有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菱形藻(Nitzschia sp.);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中层底层表层,水平分布中各站位有较大差异,密度介于(9.20~38.9)×10~6个/m~3之间,平均值为22.67×10~6个/m~3;不同站位丰富度指数介于0.77~1.83之间,平均值为1.24;均匀度指数介于0.35~0.74之间,平均值为0.63;多样性指数介于1.14~2.63之间,平均值为2.13,总体评价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鳌山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 11月~ 1997年 9月间对鳌山湾进行了 5次环境调查。结果表明 ,鳌山湾共检出浮游植物 2 8属 6 4种。其中硅藻 2 4属 5 7种 ,占 89 1% ;甲藻有 3属 6种 ,占 9 4 % ;蓝藻 1属 1种 ,占1 5 %。浮游植物数量的峰值出现在秋季的 9月 ,其均值为 15 90 2 0× 10 3cells/m3,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 7月 ,其数量均值为 5 3 6 0× 10 3cells/m3。鳌山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组成种类多 ,从全湾浮游植物的种量分布看 ,优势种不突出 ,种类个体数量分布比较均匀 ,鳌山湾属于中下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4年秋季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甲藻门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25%。硅藻门中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分别为1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33.33%)和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13.73%),甲藻门中以角藻属(Ceratium)为主,有10种,占甲藻总种数的58.8%。浮游植物数量平均为1400.00×104cells/m3。硅藻的平均数量为1392.69×104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9.3%;甲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7.31×104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0.7%。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0,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8。浮游植物密集区出现在调查区域的中部,靠近长江入海口水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 Grunow)、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 Grunow)、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 Cleve)、窄隙角毛藻(Chaetoseros affinis Lauder)和旋链角毛藻(Chaetoecros curvisetus Cleve)。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的浮游植物可划分为:东北部组群、近河口组群和南部组群3个主要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6.
桑沟湾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调查期间共采集浮游植物28属92种(含变种和型),主要由硅藻类(74种)和甲藻类(11种)组成。优势度指数分析显示,硅藻是绝对优势种。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全湾平均变化范围在1.91~2.74之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桑沟湾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及其水平分布格局的季节变化较大,细胞密度冬季最高(平均为188.4×104cells/m3),春季(平均为63.0×104cells/m3)和秋季(平均为11.7×104cells/m3)次之,夏季最低(平均为9.2×104cells/m3),冬、夏季数量中心在湾内近岸浅水区,春、秋季在位于海湾中部的贝藻养殖区。与历史资料对比显示,经过20多年的养殖活动,桑沟湾浮游植物种类数量下降、优势种发生演变,湾内海水养殖品种、数量以及养殖模式是影响浮游植物数量及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2011—2012年对漳卫南运河流域19个采样位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95种(变种),隶属于8门131属。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最多(159种),硅藻门次之(110种),再次为裸藻门(56种)和蓝藻门(49种)。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2 167.2×104cells/L,夏季最高为3350×104cells/L,秋季最低为1221×104cells/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67×104cells/L;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平均值为25.96 mg/L,夏季最高为54.43 mg/L,秋季最少为6.33 mg/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09 mg/L。浮游植物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3.05~3.93,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14~3.4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0~0.62。结果表明,该流域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在夏季最高,春季次之。  相似文献   

8.
渤海近岸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5、8和10月渤海近岸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23属53种,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计有19属45种,其次是甲藻门有4属8种,且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浮游植物的月平均数量为56.73×10~4 cells/m3,其中,硅藻门的平均数量为55.21×10~4 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7.3%,甲藻门的平均数量为1.52×10~4 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2.7%。渤海近岸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与历史同期调查资料相比,渤海近岸浮游植物数量的年间变化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杨芳 《福建水产》2016,(3):210-218
根据2011年4月、2014年5月在南日岛人工鱼礁区及邻近海域进行的2次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研究投礁前后南日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40属82种。2011年共鉴定3门32属52种,拟建礁区中心及四周和对照区种类组成相似,平均种类数分别为26种/站和27种/站,细胞数量分别为3.34×104个/dm~3和5.68×10~4个/dm~3。投礁前浮游植物丰富度平均值为1.750,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206,均匀度平均值为0.464,优势度平均值为0.753。2014年共鉴定3门34属60种,礁区中心及四周和对照区种类组成相似,平均种类数分别为35种/站和32种/站,细胞数量分别为1.07×10~4个/dm~3和1.05×10~4个/dm~3。投礁后浮游植物丰富度平均值为2.504,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3.424,均匀度平均值为0.672,优势度平均值为0.551。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金沙江上游苏洼龙水电站建设期影响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现状,为库区形成后区域性水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年5月(平水期)和8月(丰水期),对影响区域内的5个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及水质调查,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31属88种,其中硅藻门为绝对的优势类群,共79种,蓝藻门5种,绿藻门3种,裸藻门仅1种。主要优势种为细等片藻(Diatoma tenue)、念珠等片藻(D.moniliforme)、极细微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和小内丝藻(Encyonema minutum);硅藻细胞密度在0.05×106~0.20×106 cells/L变化,平均值为0.11×106 cells/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和Pielou(J)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05~2.90、0.83~1.96和0.82~0.91。根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金沙江苏洼龙段水质为轻污染极贫营养型。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温、电导率、盐度、总氮和磷酸盐是影响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春夏季浙江中北部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在浙江中北部海域(121°30′~123°30′E、28°30′~30°45′N)进行调查所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优势种分布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鉴定浮游植物6门62属169种,硅藻占绝对优势。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蛇目圆筛藻、星脐圆筛藻和辐射圆筛藻。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窄隙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远距角毛藻。不同季节优势种既有交叉又有演替;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01×104~40.67×104cells/m3之间,平均为3.80×104cells/m3;夏季介于0.28×104~6 546.22×104cells/m3之间,平均为467.59×104cells/m3。细胞数量季节变化显著,浮游植物平面分布特征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优势种明显。春季的香农-维纳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好于夏季,而细胞丰度却低于夏季。  相似文献   

12.
2020年5—6月对黄河河南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6门80种(属),密度为范围为95.6×10~4~6.8×10~4 cell/L,浮游植物密度以硅藻门占优势,绿藻门次之;生物量范围为0.113~3.095 mg/L;浮游动物共检出3门29种(属),密度范围为116.4~325.5 ind./L,调查区域内以轮虫密度占优势;生物量范围为0.023~2.009 mg/L。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下旬,秦皇岛海域暴发了多次赤潮,其影响一直持续至当年的8月份。通过2010年5–9月对秦皇岛近岸海域进行的5个月份调查,对赤潮期间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群落结构特征及浮游植物与夜光藻的依存关系、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46属96种,主要隶属硅藻门(Bacillario phyta)和甲藻门(Pyrroptata),生态类型多数为广温广盐的广布种或近岸性种类,少数为暖海性物种或远洋性种类。主要优势种有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斯托根管藻(Rhizosolenia stolterfothii)、角毛藻(Chaetoceros sp.)、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和辐杆藻(Bacteriastrum sp.)等。共鉴定赤潮生物48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50%。浮游植物丰度均值的变化范围为6.20×104~4 129.53×104 cells/m3,其丰度均值的高峰出现在9月份,低谷出现在7月份。调查海域浮游植物5个月份的多样性指数均值都大于1,生物多样性状况良好,群落结构比较稳定;聚类分析表明,5个调查月份群落相似性程度较高,相似性范围为40%~71%。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与盐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734,P0.01,N=37);与无机氮营养盐(DIN)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r=0.753,P0.01,N=37),推测调查期间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无机氮营养盐。浮游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N/P、盐度、硝酸盐、硅酸盐、亚硝酸盐和水温是影响秦皇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4.
于2019年4、6、8、10月对大洋河刀鲚洄游河段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河段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32属50种(丰度1×10~3 cells·L~(-1))。其中硅藻门33种,占66.0%;绿藻门10种,占20.0%;蓝藻门4种,占8.0%;裸藻门2种,占4.0%;隐藻门1种,占2.0%。鉴定出浮游动物4个门类10属11种(丰度1 ind.·L~(-1))。其中桡足类4种,占36.4%;轮虫类3种,占27.3%;原生动物和枝角类各2种,分别占18.2%。浮游植物丰度最高值为2.97×10~6 cells·L~(-1),最低值为0.5×10~4 cells·L~(-1),平均值为5.44×10~5 cells·L~(-1)。浮游动物丰度最高值为45.0 ind·L~(-1),最低值为1.0 ind.·L~(-1),平均值为16.1 ind.·L~(-1)。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值为2.58,最低值为0.36,平均值为1.47。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最高值为2.66,最低值为0.01,平均值为1.21。大洋河和辽河浮游生物种类相似性指数比较低,说明两条河流的生态特征差异数较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19年11月(秋季)和2020年5月(春季)千里岩岛附近海域两个航次的网采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53种,其中硅藻门42种,占79.2%;甲藻门10种,占18.9%;金藻门1种,占1.9%。秋季优势种包含11种,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为第一优势种;春季优势种包含6种,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为第一优势种。秋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27×10~5 cell/m~3,显著高于春季的0.43×10~4 cell/m~3(P0.01)。千里岩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这可能是由于陆地营养盐经地表径流输入而促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2019年秋季千里岩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低于离岸海域;2020年春季千里岩岛西北侧调查站位极低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是由于夜光藻的大量繁殖引起的。秋季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春季(P0.01),但均匀度指数在两季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春夏季天津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3年春季(6月)和夏季(8月)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综合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72种,其中6月39种,8月63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优势种以硅藻为主,仅有少量的蓝藻和裸藻;6月的优势种是硅藻门的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及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8月的优势种是硅藻门的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6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14×104~836.67×104个/L,平均值为129.31×104个/L;8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6.83×104~16 042.50×104个/L,平均值为2 461.63×104个/L;在调查海域的各采样点中,细胞密度均以硅藻占比最大,分别占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的99%和95%以上,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分布趋势与硅藻细胞密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6月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96~3.69,平均值为2.87;均匀度指数(J)为0.28~0.95,平均值为0.71;丰富度指数(d)为0.60~1.21,平均值为0.88。8月的H’为0.01~3.58,平均值为1.48;J为0.002~0.86,平均值为0.33;d为0.65~1.37,平均值为0.91。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浮游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影响渤海湾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水温、盐度、溶解氧、亚硝酸盐、硅酸盐。  相似文献   

17.
达里诺尔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达里诺尔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及环境理化因子进行监测。2015年夏季在湖区设置9个采样点进行定期采样,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数据处理,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9属、77种;其中绿藻门29种,占总种数37.66%;蓝藻门和硅藻门均有23种,均占29.87%。达里湖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为3门、14种,主要优势种为单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湖生卵囊藻(Oocystis lacustris)、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小球藻(Chlorella sp.)和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浮游植物丰度为4.55×10~4~26.78×10~4个/L,其平均值为:水面下0.5 m(22.46×10~4个/L)1.5 m(20.86×10~4个/L)4.5 m(14.15×10~4个/L)底泥上0.5 m(9.32×10~4个/L);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682~6.695 mg/L,垂向变化趋势与浮游植物丰度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夏季达里诺尔湖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p H值、溶解氧及叶绿素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相关性不明显。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为3.330~4.452,Pielou指数为0.799~0.912,结合浮游植物丰度、优势种及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达里诺尔湖属于绿藻-蓝藻-硅藻型,且水体处于寡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6年4个季节的生态调查数据,研究了山东荣成近岸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同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讨论了环境因子对荣成近岸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4个季度共发现浮游植物66种,分隶于硅藻、甲藻及金藻3个植物门、29个属;浮游植物优势种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alis)、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及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春季日本星杆藻在荣成湾大量出现使其成为优势种。4个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化范围为(16.9~251.7)×10~4cells/m~3,平均为119.3×10~4 cells/m~3,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全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和优势度指数(D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0~2.13、0.40~0.60、0.58~0.79和0.70~0.84,多样性指数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但均处在较好水平;CCA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溶解氧(DO)、硅酸盐(SiO_3~)2–)-Si)、铵盐(NH_4~+)、温度和pH等环境因子为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除了季节影响因素以外,当地多元化的养殖模式可能是导致目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2012年9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进行了11次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7属428种,其中硅藻门所占比例最大,为46.27%~59.42%,其次为绿藻门和蓝藻门,为21.73%~31.69%和7.03%~16.62%。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幅分别为(2.45~44.95)×104ind./L和0.050 5~1.282 mg/L,其中繁殖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0.465~38.58)×104ind./L和0.371 8~0.811 3 mg/L;育肥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665~11.82)×104ind./L和0.228~0.497 2mg/L;越冬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8.562 5~20.765 8)×104ind./L和0.225 2~0.558 8 mg/L。调查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变幅分别为3.807~4.375(均值4.094)和0.796~0.911(均值0.871)。两种浮游植物评价结果均表明调查水域为轻污或无污染。  相似文献   

20.
拉萨河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5年4-5月对拉萨河浮游生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6门76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在4.04×10~4~16.04×10~4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10.18×10~4ind/L,生物量变化在0.037~0.37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13 mg/L;浮游动物4门51种(属),密度的变化范围是45.00~125.00 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84.09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06 8~0.063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041 mg/L。该河段浮游生物组成多以冷水性种类为主;浮游生物的密度与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