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生物间互利共生关系、减少水稻病害和杂草,发挥稻田湿地养殖效能,形成全天候、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互济共生的生态体系,于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崇明区开展了综合“稻虾轮作”与“稻鱼种养结合”的“一稻多渔”(水稻-瓯江彩鲤-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新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一稻多渔”模式的稻田平均产值为150 112.5元/hm2,与传统的“稻虾轮作”或“稻鱼种养结合”相比较,分别提高了26.84%和159.60%。试验说明,“一稻多渔”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
稻渔综合种养是近年来我国重点推广的一种典型生态循环农业,立足于粮食安全,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绿色生态”,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做好渔业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提高种养经济效益,促进农(渔)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2016年开始关注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高效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展了稻田养殖小龙虾、稻田养殖甲鱼技术研究,现将稻田养殖小龙虾试验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自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4.58万亩,以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河蟹“牛奶病”病害,导致引入的扣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且单一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无法支撑起天津地区稻渔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天津市旺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基于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了稻-蟹-鱼、稻-蟹-虾两种多元化养殖模式,并通过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探讨稻田多元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在绿色兴农、以渔促稻等方针的引导下,各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方式,使稻渔综合种养效益进一步提升,笔者于2018—2019年度在安徽省现代农业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马鞍山综合试验站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结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先进实用的种养模式,进行了“水稻+小龙虾+青虾”养殖技术模式试验。  相似文献   

6.
稻田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稻鱼、稻蟹、稻虾、稻鳖共生,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技术模式。2011年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京山县的2块稻田中进行了稻田生态种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稻鲤共作综合种养技术试验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我市承担了省“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稻鲤共作”种养模式.示范面积600亩,计划亩鱼产量20kg,稻谷亩增产5~7%,实施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均增效3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在省专家和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该项目充分利用我市水田资源,实现一水多用、一地多收,在稻鱼互促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下,稻因鱼而贵,鱼因稻而精,产出的稻鱼价格较高,从而提高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综合效益.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促进贵州稻田养鱼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19年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引进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中华鳖以及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的福瑞鲤2号新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项目示范单位的稻渔生产基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稻+鱼+鳖”模式开展了水稻种植、福瑞鲤养殖、鳖的养殖混合共生种养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通过构建“稻田+圆池”耦合式设施化稻渔综合种养,试验了设施化水产养殖和传统水稻种植相结合的稻渔耦合模式。通过对水稻和鱼的产量、成活率等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种养耦合模式对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同时,比较探讨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通过对比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为种养耦合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经验总结和理论依据。通过监测养殖区圆池的溶氧、水温、p H以及稻田出水口的总氮、总磷含量,探讨了种养耦合模式对水体环境的改善效果及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苏秀文 《内陆水产》2005,30(10):20-20
2004年笔者在垦利县胜坨镇进行了水稻与日本沼虾、河蟹、鱼类高效生态种养试验,通过利用稻田内的水、肥、杂草等,为鱼、虾、蟹提供特定的生活条件.改变了单纯的种植、养殖模式,从而达到“稻养鱼虾,鱼虾蟹养稻,种植增产,养殖增收”的目的。经当地推广,每667m^2增产稻谷91kg,生产水产品51kg。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稻蟹综合种养的生产实践,介绍了扣蟹暂养和稻商品蟹育肥、稻蟹综合种养等技术措施,并指出兴安盟稻渔综合种养应选择辽蟹。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既不是简单的"稻田养蟹",也不是"蟹池种稻",而是建立起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的多元生态系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在推广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时,不仅注重"一水两用、  相似文献   

12.
鳖虾鱼稻生态种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虾鱼稻生态种养技术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传统的虾稻连作技术和稻田养鳖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鳖、虾(小龙虾)、鱼、稻在同一稻田生态系统内共生互利,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新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为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一田多用、渔农获利"的发展目标,2014年,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陶辛镇奚村一养殖基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虾、鱼、稻"共生轮作养殖技术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下,通过开挖环沟、加高和夯实田埂,保持水深1.2~1.4米,实施种植一季稻,轮养两季青虾、两季鱼等综合种养模式,即当年2月份投放春虾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种植是寒梅岭的传统产业,2023年因地制宜耦合了稻渔模式,探索了“双季稻+鱼”共生种养的“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绿色生产试验示范,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生产效益。现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一、种养方法1.稻渔田改造前一年冬季将地处水源、交通、排灌等管理方便的部分低洼水田、小坑塘、撂荒地整合成两口稻渔田,设计上尽量保持原有的稻田耕地面积,沟坑面积控制在10%以内,原有的小坑塘、撂荒地扩整为坑塘,一口稻渔田4.5亩(编号1号田),其中稻田3.3亩(平台3.0亩、鱼沟0.3亩)、坑塘1.2亩;  相似文献   

15.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尚处于示范阶段 ,刚刚起步就显示出许多优势 ,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好模式 ,值得研究、推广。1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和条件1 1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小环境 ,田中种稻 ,水里养鱼 ,田、水的空间再养美蛙 ,形成生态养殖的框架。水稻选择抗病力强 ,产量高的品种 ,鱼选择以鲤、鲫为主的杂食性品种 ,蛙选择当前养殖技术较成熟、生长较快的美蛙。在稻、鱼、蛙的种养结构中 ,以蛙为核心主体带动稻和鱼。因此 ,用灯光诱蛾作为蛙的主食品 ,蛾多的时候可作为鱼的饵料 ,蛾不足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我市在景宁县自强稻田养鱼合作社试验田块获得亩产鱼102千克、稻谷514千克的产出,按该合作社出售鱼40元/千克、大米15元/千克计算,亩产值达到11790元,亩纯利润7428元,成功创造了山区稻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在此基础上,2012-2015年我们在全市推广稻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集成技术过程中,对该项技术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完善,并增加"稻-蟹""稻-  相似文献   

17.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引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现代技术模式之一,具有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优点。兴安盟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和品牌认证,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10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成为"兴安盟大米"的绿色名片。内蒙古兴安盟有组织的稻田养鱼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单纯以获取鱼产量为主,效益较低。本世  相似文献   

18.
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创新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农业农村部重点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之一,但受当前土地保护政策限制和给稻田机械作业带来不方便等多种因素影响,推广工作常常事倍功半,效果不明显。2018年,我们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稻鳖(甲鱼)综合种养模式创新试验。项目在坚持不破坏土壤、不改变土地现状、不影响水稻生产的情况下,深入探索稻鳖共生生态种养技术。通过一年试验与摸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亩增加养殖效益483元。  相似文献   

19.
稻鱼蟹立体种养技术总结丹徒县林副业局钱祖武,王建美,孙国和为增加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二高一优”农业,1995年我们利用本地区长江幼蟹资源条件,在高桥镇高桥村西常熟圩村民朱永明的二块稻田中(总面积1721m2),开展了稻、鱼、蟹立体种养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20.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如稻田养鱼形成的稻鱼共生系统,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陕西汉中、四川成都等地区就有记载,浙江南部的稻田养鱼具有1200年的历史。近10年来,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稻田水产养殖出现许多新的模式,稻-鱼、稻-蟹、稻-虾、稻-蛙、稻-鳅等共作或轮作模式。这些模式吸收新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特征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