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发光,就是人们俗称的海火。生活在海边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海水的发光现象。但它是怎么形成?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海水中有许多会发光的细菌、微生物以及其它一些发光生物。有些海洋生物本身并不发光,但由于附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1):44-45
许多生物都能发光,例如某些细菌、昆虫和腔肠动物。它们之所以能发光,与某种蛋白质有关。但是,不同动物体能够发光的蛋白质种类及其发光机制不太一样。例如,萤火虫发光是其体内荧光素酶氧化荧光素的作用,腔肠动物发光是因为体内有能发光的发光蛋白。能发光的腔肠动物包括水母和珊瑚虫。水母体内有两种发光蛋白,一种是水母素,当环境中有钙离子时它就能发出蓝光;  相似文献   

3.
发光病是由发光菌感染引起的,现已报道的发光菌有亮弧菌、荧光假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发光杆菌等。现将防治的方法总结如下。1 幼体发光病的判断 发光病是由于南美白对虾或斑节对虾的幼体感染了发光细菌而引起的,这些发光菌感染对虾幼体后即在幼体体内大量繁殖,致使幼体活力下降,游泳能力差,体色发白,部分肌肉坏死。用显微镜检查,观  相似文献   

4.
“发光弧菌病”是由发光弧菌感染苗体产生的疾病,对育苗池中的虾蟹幼体构成危害,一直是海水育苗过程中的主要隐患。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发光弧菌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防范了“发光弧菌病”的发生。一、“发光弧菌病”的症状刚发生“发光弧菌  相似文献   

5.
美人鱼发光杆菌病又称为类结节病,以前称为巴斯德氏杆菌病,病原为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damselae(革兰阴性,短杆状或球杆菌)。美人鱼发光杆菌有两个亚种,  相似文献   

6.
发光菌属和弧菌属的发光菌对甲壳类的试验性感染──盐度和pH对感染的影响.发光细菌性虾病已困扰着印度尼西亚及其它亚洲国家虾育苗场。1990年12月,在扎巴拉育苗场从垂死幼体分离到发光细菌,分离菌有两种。即Vibrioharveyi和Photobacte...  相似文献   

7.
海洋发光是由于发光的海洋生物所引起.在海洋里有很多发光的海洋生物.这些发光生物有细菌,腰鞭毛虫类的夜光虫、多甲藻和角藻,水母、栉水母,尾索亚门中的纽鳃樽和火体虫,蠕虫,甲壳类动物,头足类的软体动物以及鱼类等.它们发光的原因多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刺激所引起(普通多是受到机械的刺激,如受到波浪的打击,生物的互相接触和船舶的航行等).  相似文献   

8.
高嵩 《水产科技》1993,(2):16-16
一种由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n sp.)感染而引起的对虾发光病,目前在我县普遍流行,且蔓延迅速,感染率高、死亡量大,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9.
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经常发现对虾幼体“发光”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发光”病,涉及的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笔者在多年实践中,针对“发光”症状,采取多品种药物进行治疗,取得初步进展,现总结如下,供商榷。 1 发光病症状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研究人员正研究改造斑马鱼的基因,以测试食水污染。使用斑马鱼测试水质污染的方法是:将萤火虫基因注入斑马鱼的基因里,再将斑马鱼放入水里,如果水里含有致癌物质聚氯联苯,斑马鱼便会发光。只要将斑马鱼与有毒物质的水分隔开,斑马鱼便会停止发光。使用斑马鱼测试水质的好处是,斑马鱼可循环再用,只要将斑马鱼“解毒”,斑马鱼便可再次用于测试水质,而且对人体无害。用斑马鱼测试水质较使用仪器和抽取泥土或鱼类样本化验便宜。转基因鱼测试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11.
对从1尾病死的观赏用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L.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较系统的表观生物学性状鉴定。同时,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供试两株纯培养菌(编号:HQ061227-1、HQ061227-2)为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Beijerinck 1889)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damselae subsp.damselae(Love et al.1982;Smith et al.1991),用HQ061227-1株作为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不包括引物结合区)为1469bp(GenBank登录号:EF635307),与GenBank数据库中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同源性在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4种耐药,对头孢唑啉等32种敏感,对氨苄青霉素低敏。  相似文献   

12.
日本福冈县,化学发光株式会社,根据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内的照明,研究开发无热电闪光光源的化学发光集鱼灯。作为钓捕墨鱼的集鱼灯。该集鱼灯型小,轻便,光量强和无火灾的危险性。光色有绿、黄、兰、红等四种。发光时,首先将棒状发光体,从铝袋中取出;轻轻的将棒状体折弯,装在棒状体内的玻璃安瓶立即裂开,棒状体真空管中的萤光液与玻璃安瓶中的萤化液两者混合而发光。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渔业动态     
发光网捕捞分散鱼类效果最好 近年来,许多日本渔民已使用日网公司生产的发光网衣和绳索。发光网衣和发光绳索是使用自身发光的纤维制成,这种纤维贮藏着光能源,例如月光、灯光等等,在黑暗环境中能发光一段时间。 在日本,日网公司和渔民已将发光网衣和发光绳索应用于拖网和围网中。在金枪鱼围网两端使用发光网衣有助于防止鲣鱼在网具包围时逃过开口,据说金枪鱼围网使用发光网衣在60~80米水深特别有效,因为发光对驱赶鲣鱼最有效。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发光网线应用于被动性张网渔具时,增产效果不明显,而且还必须考虑资源保护和解决光源激发问题。在拖网渔具上应用时,能提高渔获效率,夜间生产效果高于白天,而且调整方便。  相似文献   

15.
两种对虾幼体疾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以来,在汕头市的长毛对虾和墨吉对虾育苗过程中,每年均出现对虾幼体发光病(暂名)和红圈病(暂名),给对虾育苗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万瑞景  卞晓东 《水产学报》2012,36(7):1065-1072
根据1978—1986年4—6月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西太平洋热带水域以及东海外海黑潮流域调查期间所采集到的缪氏暗光鱼仔稚鱼样品,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缪氏暗光鱼的个体发育形态,旨在丰富我国鱼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内容并为今后鱼卵、仔稚鱼种类鉴定提供参考资料。缪氏暗光鱼卵子为圆球形、无色、透明的分离浮性卵。卵子表面被有一层特殊突起状的胶质膜,卵子直径为1.29~1.82 mm,内卵膜直径为0.87~1.17 mm。胶质突起的底部在卵膜的表面呈正六角形。单一油球,直径为0.22~0.28 mm。卵黄间隙非常狭小。卵黄表面呈泡状龟裂。胚胎发育过程没有色素出现。体长2.80 mm的前期仔鱼,肛门位于体中部稍后,可数肌节17+16=33对,鱼体上无色素分布。体长为2.90 mm的前期仔鱼,眼球上开始出现黑色素细胞沉淀。体长为5.90 mm的后期仔鱼,鳔泡形成,后半部上方出现点状色素分布;体长为6.90 mm的后期仔鱼,出现2个BR发光器和2个IV2发光器。体长为8.20 mm的后期仔鱼,鱼体上星状和点状黑色素增多,出现3个BR发光器、OP3发光器和7个IV2发光器。体长10.70 mm的稚鱼,腹囊中部出现一列星状黑色素,BR发光器和IV2发光器的数量增多外又出现1个ORB发光器。体长14.00 mm的稚鱼,颅顶至尾柄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星状黑色素分布,尾柄上的黑色素较为浓密,整个腹囊散布点状黑色素,又出现了OP1、OP2、5个IV1、5个OA、4个VAV、6个AC2以及6个AC3发光器,至此,发光器发育还没完全。  相似文献   

17.
化学光是化学反应中化学能不经过热直接变为光的发光现象。70年代初期,美国氰胺公司劳赫特(M·M·Rauhut)等科学家,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终于找到了“过氧化草酸酯化学发光系统”,这个发光系统有足够的亮度及寿命,可供实用。1972年,美国氰胺公司,以这个发光系统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对虾育苗生产中,经常发现对虾幼体“发光”现象,常被称之为“发光”病,涉及的养殖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其症状频发和延误诊治不仅给育苗工作带来被动,而且在经济上也造成巨额的损失。笔者在多年实践中,针对“发光”症状采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和药效比较,取得初步进展,总结如下,以供商榷。一、“发光”病的症状及变化在所有虾类孵幼过程中,从蚤状幼体开始至糠虾期、仔虾期,各期均有发病且不易被发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育苗室内外比较强烈的自然或非自然光源干扰了对对虾幼体“发光”病症状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东海发光鲷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胜锋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7,29(3):221-225
根据2005年12月~2006年11月东海(27°00′~34°00′N、122°00′~127°00′E)底拖网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发光鲷的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春、秋季发光鲷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外海,生物量较高;夏季分布较广,以东海北部外海为主,生物量较低;冬季分布较为集中,以东海南部外海为主。夏季发光鲷的生物量与温度、盐度以及水深的关系的曲线拟合显示,夏、秋季发光鲷主要分布于24℃左右的水温,最适盐度在33左右,最适水深在75 m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和1%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0.1%美人鱼发光杆菌活菌配制成3种免疫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空白对照组饲料,每组设3个平行样。对个体质量为(4.83±0.36)g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20 d的饲养实验,分别在0、5、10、15和20d进行取样,以血清中的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UL)活性为免疫指标,探讨了美人鱼发光杆菌作为免疫制剂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影响;在投喂免疫饲料后的第22天,按0.004 2 kg/kg体重的剂量,直接投喂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病料,并记录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美人鱼发光杆菌免疫实验组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中PO、ACP、AKP、UL和SOD活性影响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饲料中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后,明显提高了对虾抵御WSSV感染的能力。其中0.1%美人鱼发光杆菌活菌实验组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最强,WSSV感染14d内累计死亡率为63.3%±5.8%;而对照组为96.7%±3.3%。研究表明,美人鱼发光杆菌添加在对虾饲料中能提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将其作为对虾免疫增强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