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鮸鱼的渔业生物学和人工繁养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鮸鱼是近年来浙江、福建等省沿海新开发的海水养殖鱼类。对鮸鱼的渔业生物学如形态特征、栖息、食性、生长等特性,亲鱼的捕捞与驯养、人工催产及孵化、苗种培育等人工繁殖技术和海水网箱养殖和病害防治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为合理利用鮸鱼的自然资源,提高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鮸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不同来源的鮸鱼亲鱼,经人工培育、促熟后直接在网箱内催产,用LHRH-A2作催产剂,体腔注射,采用轮虫-丰年虫幼体-鲜活桡足类-冰鲜桡足类饵料系列培育鱼苗,3年共育出全长3cm以上的鮸鱼苗70余万尾,基本上掌握了鮸鱼的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鮸鱼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鮸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隶属于石首鱼科,鮸鱼属,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鮸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鳔具有滋补药用功效,商业价值很高,具有广阔的增养殖前景,是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笔者在2002年蓝天海水养殖苗种场主持完成了鮸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鮸状黄姑鱼的分类地位和生态习性,描述了该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过程,总结了其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鱼选择和暂养、催产、苗种培育和海水网箱养殖等技术;探讨了鮸状黄姑鱼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蒙古裸腹溞在鮸鱼仔稚鱼培育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鮸鱼人工育苗生产实践,进行蒙古裸腹潘在鮸鱼仔稚鱼培育中的应用试验,育苗成活率达20.3%,表明通过营养强化的蒙古裸腹溞是鮸鱼仔稚鱼的适宜活饵料。  相似文献   

6.
鮸鱼增殖放流标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忠  余方平  王跃斌 《海洋渔业》2007,29(4):344-348
对平均体长9.69 cm的鮸鱼幼鱼进行了挂牌、切腹鳍和荧光标志研究。经14 d的对比饲养观察,发现三种标志方法对鮸鱼幼鱼的生长、成活均没有明显影响。比较三种标志技术的效果,结果显示:挂牌标志具有脱标率低、保留时间长、标志醒目、能保留个体信息、可用于长期的试验研究等特点,是三种标志方法中较为完善的人工标志技术,可在鮸鱼增殖放流的生产实践中应用。挂牌标志成功的最小个体为体长7.6 cm、体重6.4 g,可为鮸鱼规模化人工标志放流时在规格选择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校辉 《水产养殖》2009,30(9):17-18
黄颡鱼俗称黄蜡丁、昂弓、昂刺、黄姑子等,隶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是常见的底栖性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黄颡鱼的人工繁育及成鱼养殖,经过近10年的攻关、研究,目前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笔者自2000年开始进行黄颡鱼的苗种繁育和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现根据研究、推广和生产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鮸鱼室内越冬及生长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2月20日至2003年4月8日对10万尾鮸鱼进行室内越冬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越冬成活率为86.6%。试验还表明鮸鱼幼鱼在14.5℃以下摄食开始减少,到13.2℃摄食率仅为18.2%。  相似文献   

9.
鮸状黄姑鱼属鲈形目,石首科,黄姑鱼属。因为它体带银灰色,与鮸鱼较相似,故群众称为“白鮸”。并进行人工网箱养殖获得成功。 鮸状黄姑鱼鱼苗捕获后,这几年都是采用网箱进行养殖。该鱼为肉食性鱼类,喜欢摄食小鱼,小虾及底栖小动物等。人工养殖,鱼苗阶段一般每天要投喂  相似文献   

10.
<正> 鮸鱼张网是嵊泗渔民近年秋汛的一种新兴作业,1982年以来,嵊泗毕下渔村王照隆等渔民,根据近海水产资源变动的实际和鮸鱼活动规律,从浙南地区引进了用张网捕捞鮸鱼的生产技术,1984年获得试验成功并逐渐推广到枸杞、花鸟等地,到1989年,嵊泗全县秋汛鮸鱼张网单位达60余个,产值达500万元,成为近年沿海渔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现将鮸鱼张网生产和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裂腹鱼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相关内容,探讨裂腹鱼的人工繁育相关技术举措,分析养殖有关注意事项,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水产研究所2004年夏季用野生亲体人工繁育获得少量子一代文昌鱼苗(F1);2005年夏季用野生文昌鱼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一代文昌鱼苗(F1),并在冬季向厦门文昌鱼保护区实施了首次文昌鱼资源人工增殖放流;2007年夏季用人工亲体人工繁育获得少量子二代文昌鱼苗(F2);2008年夏季该所又用人工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二代文昌鱼苗(F2)。  相似文献   

13.
褐毛鲿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ea),俗称“网撞”,属鲈形目,石首鱼科,系近海暖温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海中、北部和黄海南部。其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第1年养成可达到1kg以上,通常成鱼体重35~40kg,由于体型与体色与兢鱼相似,故误称为“大鮸鱼”或“特大鮸鱼”。其加工的“网撞鲛”是一种名贵补品,有滋补肝肾之功效,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由于目前资源量衰退,鱼苗量较少,苗种人工培育成功与否成为推广养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泰山赤鳞鱼繁育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山赤鳞鱼是山东省重点保护动物。通过对泰山赤鳞鱼亲鱼选育培育、人工孵化、开口饵料、苗种培育、人工饲料养殖技术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了成熟的成套繁育养殖技术,推动了泰山赤鳞鱼的人工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我们从湖北省引进斑点叉尾鲴试养,经精心培育成亲鱼,于1990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1991年继续进行人工繁育技术试验。两年共培育鱼苗37.8万尾,现将苗种培育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海水鱼类养殖过程中,病虫害的威胁日益增大,这是水产养殖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遏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增加渔业产量,必须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基于此,对鮸鱼人工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案例进行分析,对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综述水泥池内人工养殖鮸鱼常见的疾病,分别为香鱼假单胞菌病、淀粉卵甲藻病、双阴道吸虫病、车轮虫病和盾纤毛虫病,分别描述各类疾病的病原、病症、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提出人工养殖鮸鱼时疾病预防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河北省黄颡鱼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水平.促进黄颡鱼产业发展.2009年4月10日.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石家庄举办了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大连水产学院赵兴文教授为学员们讲授了我国黄颡鱼养殖现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野生鮸鱼资源衰退,捕获量逐年减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是必由之路。笔者多年从事海水养殖,近几年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在福建省第一大离岛——南日岛东岱海域开展鮸鱼网箱健康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鮸鱼海水网箱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海区位于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东岱海区,周边无工业污染、无明显的生活污水排入、无溪河径流,海水水深超过8米,水质达到海水一、二  相似文献   

19.
2005至2006年,我们采用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us)和绿鳃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杂交子一代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不育性,现将人工规模繁育杂交太阳鱼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产》2010,(7):70-70
日前,上海海洋大学张俊彬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蔡泽平研究员通力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金钱鱼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和人工诱导产卵生殖实验研究,经过一个生殖周期的探索性试验研究,掌握养殖条件下金钱鱼的生长特征、性腺发育过程、成熟规律和适宜的生态条件,生殖基本类型和亲鱼培育技术等,并成功突破了金钱鱼人工繁殖技术,获得大量人工孵化的鱼苗。课题组目前深入开展金钱鱼生殖调控和生产性繁育技术研究,并与养殖公司合作进行金钱鱼苗种的大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