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方地区受气候影响,丁(鱼岁)(Tinca tinca L.)繁殖季节滞后,苗种培育期短,驯化困难,越冬前苗种规格过小,常常造成越冬大量死亡,无法提供大规格苗种和满足规模化养殖的苗种需求.为解决北方地区丁(鱼岁)苗种的提早驯化问题,设计了苗种放养密度相同、驯化规格不同,驯化规格相同、放养密度不同,驯化规格不同、放养密度不同3种驯化方法,进行了丁(鱼岁)苗种的驯食试验,比较不同驯化规格、不同放养密度对驯化时间的影响,以及提早驯化摄食对鱼种出池规格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丁(鱼岁)食性转化期(5~8cm)及时驯化更容易驯化成功;增加放养密度是缩短驯化时间的有效措施;提早驯化成功是培育大规格鱼种及增加产量的重要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巨无齿[HT5”,7”]鱼[KG-*3]芒生长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但过度捕捞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其洄游繁殖,致使该物种的数量在最近几十年中急剧下降,目前已被列为极危物种。文章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巨无齿[HT5”,7”]鱼[KG-*3]芒繁育技术的研究状况,以期为我国人工繁育巨无齿[HT5”,7”]鱼[KG-*3]芒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我国其它濒危[HT5”,7”]鱼[KG-*3]芒科鱼类的人工繁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斑[HT5”,7]鱼[KG-*3]祭全人工繁育,在室内水泥池采用人工养成的1龄和2龄斑[HT5”,7]鱼[KG-*3]祭进行了繁殖试验。试验中观察发现,斑[HT5”,7]鱼[KG-*3]祭亲鱼均在傍晚天色刚暗时开始自然产卵,持续约0.5 h后产卵结束;斑[HT5”,7]鱼[KG-*3]祭亲鱼有摄食鱼卵的习性,产卵后需立即进行流水集卵。2龄斑[HT5”,7]鱼[KG-*3]祭(共147尾,总体质量15.6 kg)自开始产卵至结束共持续40 d,其间仅有2 d未产卵,共产卵3 594 g,分离得到上浮卵1 372 g,上浮卵率为38.2%;产卵开始时水温14.7 ℃,结束时21.3 ℃;产卵后的亲鱼陆续批量死亡。1龄斑[HT5”,7]鱼[KG-*3]祭(共611尾,总质量22.6 kg)自开始产卵至结束共持续20 d,其间有5 d未产卵,共产卵488 g,分离得到上浮卵213 g,平均上浮卵率为43.6%,产卵后的亲鱼未发现有批量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我国拉氏[HT5”,7"]鱼[KG-*5]岁的养殖现状,分析了目前开展拉氏[HT5”,7"]鱼[KG-*5]岁养殖尚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拉氏[HT5”,7"]鱼[KG-*5]岁的养殖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瓯江唇[HT5”,7]鱼[KG-*3]骨(Hemibarbus labeo)的增殖放流效果,利用已开发的10对微卫星引物,基于亲子鉴定技术,开展了瓯江增殖放流唇[HT5”,7]鱼[KG-*3]骨对野生群体的资源贡献率评估。结果显示:28尾繁殖亲本群体和103尾回捕群体中共检出等位基因数(Na)133个,单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19个、0.501~0.883、0.328~0.787和0.523~0.897,对应的平均值分别为13.3个、0.703、0.598和0.737,10对微卫星引物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可用于后续亲缘关系鉴定。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亲本性别未知的情况下,非亲排除率(NEP)范围为0.043~0.400,10座位累计非亲排除率(CEP)达到0.999 999 62。亲子鉴定结果表明,在回捕的103尾唇[HT5”,7]鱼[KG-*3]骨个体中,3尾确认来源于增殖放流群体,由此推算出放流群体对野生群体的资源贡献率为2.91%。综合分析表明,瓯江唇[HT5”,7]鱼[KG-*3]骨增殖放流具有一定的资源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翘嘴鲌新型养殖模式,于2019年1月—12月在上海市青浦区某合作社开展了翘嘴鲌主养池塘混养似刺鳊[HT5",7"]鱼[KG-*3]句试验,并与传统翘嘴鲌池塘养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混养池塘翘嘴鲌平均亩(15亩=1 hm2,下同)产838.8 kg,平均规格560.7 g/尾,成活率93.5%;似刺鳊[HT5",7"]鱼[KG-*3]句平均亩产78.01 kg,平均规格286.5 g/尾,成活率77.8%;鲢平均亩产49.5 kg,平均规格1 650 g/尾,成活率85.7%;鳙平均亩产20.4 kg,平均规格2 270 g/尾,成活率90.0%;与传统翘嘴鲌池塘养殖模式相比,翘嘴鲌主养池塘混养似刺鳊[HT5",7"]鱼[KG-*3]句后利润增加3 036元/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1种翘嘴鲌新型池塘养殖模式进行适度推广。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鱼类自然繁殖的时间较晚(以辽宁锦州为例,鲤鱼的人工繁殖一般在每年的5月10日左右),导致苗种培育时间短,最终秋片鱼种的规格小,影响鱼种越冬的成活率以及商品鱼养殖,因此提早人工繁殖显得十分必要。结合笔者多年生产经验,介绍一种简单可行的鱼类提早人工繁殖的方法(以鲤、鲫鱼为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黑尾近红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安徽省引进黑尾近红鲌的可行性,探索该鱼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从武汉鲌鱼良种场引进夏花鱼种进行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池塘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夏花鱼种育成冬片鱼种,培育成活率达到91.7 %,鱼种培育收益为2 191元·亩-1,投入产出比为1∶[KG-*1/2]1.58。成鱼养殖收益为7 658元·亩-1,投入产出比为1∶[KG-*1/2]2.91。试验结果表明,黑尾鲌能较好地适应安徽的养殖环境,鱼种培育、商品鱼养殖均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垂钓的好品种。综合评价认为,黑尾鲌养殖在安徽省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自 1980年以来,以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为首的一些国内科研单位先后开始了长吻■移养及养殖技术的研究,先后在长吻■移养驯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及鱼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在全国推广。但因本省比广东等南方沿海省区气温回升迟、积温低,人工繁殖一般在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进行,当年鱼种规格偏小,这给鱼种越冬和来年规格成鱼上市带来很多困难。同时,在长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决定利用火电厂余热水,对长吻亲鱼进行冬季培育,提早繁殖,延长苗种培育时间,增大鱼…  相似文献   

10.
对唇[鱼骨]和花[鱼骨]进行了网箱养殖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蓄水池内搭建网箱,分别放养平均规格38.7g/尾和39.1g/尾的Ⅰ冬龄唇鱼骨和花鱼骨冬片鱼种,放养密度0.98kg/m^2,投喂饲料粗蛋白38%~40%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40d养殖期,唇[鱼骨]平均规格达到226.8g/尾、花[鱼骨]平均规格219.8g/尾;试验结果经两样本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t=2.23〉t0.05=2.02,唇[鱼骨]与花[鱼骨]的体重增长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丁[鱼岁]池套养匙吻鲟的技术模式,选择养殖环境条件较好的4亩养鱼池进行套养试验。池内共投放体长3cm左右的丁[鱼岁]夏花鱼种2万尾,体长7~12cm的匙吻鲟夏花鱼种100尾,经4个月左右的饲养,收获丁[鱼岁]商品鱼1350kg,匙吻鲟商品鱼74.5kg,总支出11600元,销售总收入22625元,总利润11025元,亩利润2756元,投入产出比1:1.95,出池产量、育成规格、养殖经济效益均相当理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粗唇(鱼危)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1.8-2.2 cm/尾的粗唇(鱼危)苗种,放养密度15-45尾/m~2,经驯化投喂饲料粗蛋白42%的人工配合饲料,经120 d养殖期,粗唇觥平均规格为126-213尾/kg。  相似文献   

13.
牛红华  崔志锋 《齐鲁渔业》2002,19(11):23-23
利用水库网箱进行鱼种越冬,具有放养密度大、成活率高、生长期长、成本低、缓解池塘越冬压力等优点,是北方地区鱼种越冬的良好途径。 一、越冬地点 越冬地点应选择水深6m以上,水质清新,背风,向阳,底质平坦,水位稳定,无工业污染和有机废水流入的水域。 二.网箱结构与要求 箱体规格为5 m × 5 m × 2.5 m,网目 2.3~3.0 cm,由3×2聚乙烯网线编织,双层网套装使用。采用毛竹作框架,规格为5.1m×5.1m。网箱使用前,认真检查有无破洞,防止发生跑鱼。  相似文献   

14.
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供应网箱养成鱼的需要,是大水面开发网箱养鱼生产的重要配套环节。它不需池塘,可以节约耕地。鱼体自夏花至商品鱼出箱一直生活在同一水域环境,由于适应性强,鱼种越冬后可以提早开食,从而延长了生长期。对比由池塘引进鱼种人箱,网箱育种不需拉网运输,可减少鱼体损伤,防止鱼病引入,提高成活率。1选择合适的网箱及入箱时间培育鱼种要求配备不同同目的网箱,随鱼体增长要及时更换网箱。网目大小和放养鱼种大小关系见下表:1500尾。在此范围内,一般随放养密度的增加,鱼种出箱规格反而呈上升趋势,饵料系数呈下降…  相似文献   

15.
花[鱼骨],因其肉质鲜美、市场看好而倍受养殖者的青睐,所以,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对花[鱼骨]鱼的养殖发展迅速,人繁、苗种和成鱼养殖技术已基本掌握。但是在实际养殖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诸如苗种成活率不高、商品规格偏小等等,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花[鱼骨]鲋鱼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鲤鱼自然繁殖通常在5月中旬才开始,影响了当年大规格鲤鱼鱼种的培育,延长了成鱼的养殖周期。近年来,宁夏水产技术推广站苗种繁育场利用塑棚提早进行鲤鱼的人工繁殖,将繁殖时间提早到4月初,以弥补北方地区由于气温低,导致鲤鱼繁殖时间迟,苗种生产跟不上生产需要而大量“南苗北调”,从而增加鲤鱼养殖成本的不足,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对提高北方地区利用塑棚早繁鲤鱼出苗率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一、亲鱼越冬及早春培育早繁鲤鱼的亲鱼培育是相当重要的,在上一年早繁结束后就要做好培育工作。用自制粗蛋白含量为26%的颗…  相似文献   

17.
将平均体重(2.57±0.05)g,平均体长(46.5±2.8)mm的黄颡鱼苗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放养密度设0.75万尾/ 亩、1.5万尾/亩、2.25万尾/亩、3.0万尾/亩、3.75万尾/亩等5个梯度,经过4个月的养殖试验,以苗种成活率、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为评判依据,得出黄颡鱼4cm鱼种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5 000尾/亩。  相似文献   

18.
周秀珍 《齐鲁渔业》2007,24(2):48-48
翘嘴鲌是栖息于水体中上层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大规格鱼种供应是目前商品鱼养殖的瓶颈。花[鱼骨]是生活在水域底层的杂食鱼类,这两个品种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较高。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池塘的产出率,我们于2005年进行了翘嘴鲌鱼种培育池套养花[鱼骨]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s sutchi(Fowler)]俗称果巴丁、淡水鲨鱼等,属鲇形目、伍芒科。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很好发展。2000年我场从泰国引进规格3-5cm苗种1500尾于池塘中驯化培育,2005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孵化鱼苗700多万尾,培育鱼种100余万尾。  相似文献   

20.
为探寻在北方地区进行丁养殖的最佳放养模式,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以3种不同的放养模式进行了一龄鱼种的培育试验。3种模式丁夏花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200、1300、1500尾/亩,同时搭配鲢、鳙夏花,3种模式的搭养量均为鲢1200尾/亩,鳙500尾/亩。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前两种模式无论产量、出池规格和养殖效益都好于后一种模式,尤以放养密度1300尾/亩的模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