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近些年鱼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状况,鱼类基因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目前在鱼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功能基因的筛选与克隆,胚胎干细胞和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上已经取得很好的进展。具体研究在淡、海水鱼类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对与鱼类密切相关的藻类的基因组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鱼类基因组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鱼类基因组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十年发展历程。分别介绍了我国在鱼类BAC文库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QTL定位、全基因组测序和精细图谱绘制、基因组选择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结合国际上鱼类基因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比较指出,从2008—2013年,我国鱼类基因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全面跟跑状态,从2014—2018年,我国水产科学家奋起直追,加快鱼类基因组研究步伐,在短短5年内,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 Genetics、Nature上相继发表了半滑舌鳎、鲤、草鱼、牙鲆和海马等养殖鱼类的基因组精细图谱,使我国鱼类基因组研究在国际上从全面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状态,特别是在个别方向和少数种类上实现了领跑。同时,指出了我国现阶段鱼类基因组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展望了我国鱼类基因组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鱼类和水生动物基因组作图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金苟 《水产学报》2001,25(3):270-278
鱼类和水生动物基因组作图(genome mapping)研究落后于陆生动物。水生经济动物的遗传图谱只是最近二、三年才有报道[1-3]。虽然起步晚,但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物的基因组研究已经有了可观进展。本文试图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一综述:1.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在基因组作图研究中的应用,2.水生动物基因组研究的现状,3.水生动物基因组作图的前景。1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在基因组作图研究中的应用1.1 分子遗传标记 遗传标记一般可分为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分子标记。其中只有DNA分子标记是核苷酸水…  相似文献   

4.
鱼类的性别遗传机制正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其性别决定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控制,其性别决定机制比较复杂.一直以来鱼类与性别连锁的遗传标记的研究备受到关注,近年来在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表型标记、蛋白质标记和DNA分子标记三方面对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标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着重介绍鱼类DNA水平上的性别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为鱼类的性别标记及性别控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鱼类标志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标志技术已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洄游与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鱼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各种标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关鱼类性别决定与性控制的研究,在近二十年里已有快速的进展。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鱼类性别控制的战略思路与研究重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鱼类耳石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锐  区又君 《南方水产》2008,4(1):69-75
鱼类耳石研究是鱼类生长和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基础。文章阐述了鱼类耳石形态的研究方法及其在鱼类种类识别中的应用、耳石微结构在鱼类年龄鉴定、早期生长研究、产卵期、孵化期和产卵场的推算以及早期生活史中特殊事件的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探讨了耳石研究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鱼类群落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鱼类群落研究为海洋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洋鱼类群落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为我国渔业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料.本文从我国海洋鱼类群落研究的方法、历史、进展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海洋鱼类群落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鱼类雌核发育是在雌核控制下发育的一种重要的单性生殖方式,本文概述了鱼类雌核发育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雌核发育鱼类的特征、染色体组成、细胞学、异精生物学效应及人工诱导鱼类的雌核发育等方面的内容。并对雌核发育在鱼类育种和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鲌鱼杂交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鲌属鱼类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特征及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滤食性鱼类为主要放养对象的非经典生物操纵方法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效果明显,但在清除浮游藻类的同时也会带来其他问题.本文分析了非经典生物操纵方法中几种滤食性鱼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及放流鱼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分析了黑龙江流域鱼类的资源现状及濒危状况、黑龙江流域鱼类放流现状及效果、增殖放流物种选择依据等,提出拟选择施氏鲟、达氏鳇、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等11种鱼类为黑龙江水域第一批增殖放流鱼类,探讨了拟选择鱼类生态特点.最后根据黑龙江流域鱼类放流现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鱼类监测系统及预警鱼类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芾  陈再忠 《水产科技情报》2009,36(5):217-220, 224
从鱼类行为学、鱼类毒理学、鱼类生理学等方面综述了鱼类监测系统建立的基础,介绍了预警鱼类的选择条件及几种常用的预警鱼类,并对鱼类监测预警系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堂林 《水产学报》1999,23(4):409-414
鱼类生产力的研究 ,大约始于 4 0年代 ,因研究群落代谢和深入研究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ecology)的需要而被提出 [Ivlev 194 5,Ricker 194 6] ,随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鱼类生产力是种群现存量、补充量、生长和死亡等重要种群参数的综合体现 ,不仅可用于评价水体生态系统的变化对种群的影响 ,而且可用于估算鱼类种群最适捕捞量 ,因此在渔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许多学者在河流和湖泊广泛开展了鱼类生产力研究 ,但是 ,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特别少。本文介绍了鱼类生产力概念、研究方法及进展。1 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遗传育种新技术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遗传育种新技术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这包括:性别的控制、人工雌核发育、诱发多倍体、核的移植、基因工程。从现有的资料看来,研究鱼类遗传育种新技术主要集中在生长激素的基因工程上,就为当前生产养殖应用而言,已取得经济效益的是控制鱼类性别的雌核发育和利用三倍体不育性的染色体工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鲻科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鲻科鱼类是我国沿海近岸的重要经济鱼类,同时也是咸淡水增养殖的优良品种。本文综述了我国鲻科鱼类人工繁殖进展、水平及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鱼类的摄食感觉是决定鱼类摄取食物与否的关键,也是鱼类营养学研究的基础.文章简要介绍了鱼类的摄食感觉器官--嗅觉、味觉、侧线、视觉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感觉器官在鱼类摄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感觉器官的反应在摄食过程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疱疹病毒是双链DNA病毒家族成员之一,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严重危及人类及动物的健康;其中异疱疹病毒科各成员是引起水生动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严重制约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对我国鱼类养殖产业影响巨大.本文简要概述鱼类疱疹病毒研究发展历程、现状及进展,主要包括鲤疱疹病毒、(鮰)疱疹病毒、鲑疱疹病毒及其他鱼类疱疹病毒等,以...  相似文献   

19.
以目前国际主要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研究了南大洋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结果显示,1980年以前,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相对较少,而此后该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南极鱼类耳石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南极研究领域主流期刊。目前共有10目30科128种南极鱼类的耳石已被研究,研究最多的三个科为南极膝科(Nototheniidae,32种)、灯笼鱼科(Myctophidae,19种)和鳄冰鱼科(Channichthyidae,12种),但尚有部分南极鱼种耳石未被研究。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范围基本上与其它鱼类类似,主要为年轮、微结构、外型及微化学等,有关耳石晶体结构及矿化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南极鱼类耳石研究仍局限在南极研究相对较为发达的几个国家,且国际合作相对较为缺乏。国际、单位及研究人员之间的成熟合作状况均相差11年左右,其中研究人员之间的成熟合作状况形成于1988年。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耳石微化学分析的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鱼类的种群生态学,破解其数量特征、生境利用、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种群属性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渔业资源的基础。耳石微化学分析是破解鱼类的种群生态学难题的新颖而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反演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条件,还可溯源资源群起源的产卵场等关键生境,在鱼类资源种群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研究及动态评估中具有优势。本文在分析耳石元素组成及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如反演鱼类生活史、评估种群结构、把握关联性和破解混合群体的构成与来源等)中的应用进展,也客观评述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与解决途径,并对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