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太湖1号"青虾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成的一个杂交青虾新品种,锡山区承担了江苏省"太湖1号"青虾推广项目,并于2011年在东港镇开展"太湖1号"良种青虾池塘繁育技术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建湖县是江苏省青虾养殖加工重点区域,近年来为改变青虾品种退化现象,该县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太湖1号"青虾规模化繁育,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总结,取得较好成效。现结合本地实际,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000~6670m2,呈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埂无杂草,池底平坦,坡比1∶2.5,池深1.8~2m,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2放养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常熟现有池塘养殖面积10万亩,蟹池套养青虾面积近90%,青虾虾苗主要来源为本地池塘留种的青虾自繁自育,经长期的逆向选择导致养殖的青虾规格小、产量低、抗病力差,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为改良我市青虾种质资源,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2018年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青虾新品种——"太湖2号"种虾及从太湖引进野生抱卵虾进行育苗繁殖,开展了"太湖2号"青虾、太湖野生虾与本地青虾生长对比试验,寻找适合我市河蟹池塘套养的青虾品种,为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江苏省青虾养殖重点区域,为改变近年来的品种退化现象,提高青虾养殖产量和效益,丹阳市重点引进推广了杂交青虾"太湖1号"。杂交青虾"太湖1号"是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我国第一个淡水虾类养殖新品种(GS02-002-2008),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等优势,已被列入江苏省重点推广的水产养殖新品种之一。在实施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太湖1号"青虾规模化繁育与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PJ2010-37)的过程中,为满足全市成虾养殖虾苗需求,2011年在珥陵新庄青虾良种繁育场进行"太湖1号"的规模化繁育,共计繁育规格8000~12000尾/kgF1代虾苗6164kg,育苗面积115×667m2,平均每667  相似文献   

5.
陆文浩  黄桦 《科学养鱼》2016,(11):32-33
正2010年以来,苏南地区大力引进推广青虾"太湖1号"良种。我们多年来在太仓、常州等地开展了养殖示范和深入探索,总结形成了青虾"太湖1号"主混养多套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青虾"太湖1号"与河蟹混养高产高效养殖典型模式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与准备虾蟹混养池塘,面积约10亩,塘深1.5米,平均最高水位1.2米。池塘给排  相似文献   

6.
青虾池塘、网箱、稻田规模养殖及大水面增殖,需要大量优质虾苗,因此,采取人工控制条件下繁育青虾苗种,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笔者对青虾的亲虾培育、繁殖及育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同步开展比较规模的示范推广,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繁育池塘的准备1.繁育池塘的条件 青虾繁育池塘的面积以0.2公顷~0.3公顷为宜,水深l.0m~1.2m,池塘坡比为2.5~3.0∶1,在排水口处设置集虾潭20m2~30m2。繁育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段。2.繁育池塘的清整 在繁育虾苗前1个月进行池塘修整…  相似文献   

7.
正饲料是水生动物代谢的能量基础和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水产养殖中选用优质饲料开展科学投喂是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水产品品质及养殖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丹阳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承担了2019—2020年江苏现代农业(青虾)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作为省青虾体系丹阳推广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丹阳基地"),主要实施青虾新品种引进、苗种繁育、生态健康养殖等试验示范内容。现通过青虾专用料与其他商品饲料在"太湖2号"青虾池塘春季养殖的对照试验,为广大青虾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94年在东太湖水产养殖总场第一分场进行了青虾的自繁自养试验,在3只繁育池(面积共1.4公顷)中获得虾苗1040万只,在9.2公顷青虾养殖水面中,总产青虾5917公斤,池中混养的鲢鱼总产4120公斤,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认为,养殖青虾投入较少,易于管理,产量稳定,效益较好。现将青虾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太湖1号"杂交青虾为太湖流域的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杂交后代,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的青虾新品种。2009年苏州市逐步引进试养并进一步推广。为了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太湖1号"青虾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模式,2012年,项目组在昆山市周市镇斜塘村选择了2口池塘,开展了"太湖1号"青虾的的双季主养模式的  相似文献   

10.
<正>水芹、"太湖1号"青虾轮作是一种新型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利用季节差,于青虾生长的非高峰期在虾池里进行水芹菜种植(9月-翌年2月);在青虾生长的高峰期进行青虾养殖和种芹培育(3-8月),利用生态位不同以及水芹和青虾互利共生的特点,充分挖掘池塘生产潜力,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一、青虾养殖1.池塘条件选用有利于青虾生长的普通土池,  相似文献   

11.
"太湖1号"杂交青虾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用太湖流域日本沼虾与海南沼虾杂交选育而成,并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淡水虾蟹类新品种。为研究"太湖1号"杂交青虾的生长特点和池塘养殖技术,2011年我们开展了"太湖1号"杂交青虾与日本沼虾主养模式下生长情况的对比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是江苏省青虾养殖重点镇区,2012年全镇拥有8个千亩以上青虾高效养殖示范基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32家,全镇青虾主养面积达3.52万亩,2012年社渚镇成功申报省级溧阳青虾现代精品园区,“太湖1号”青虾新品种在该镇推广面积达15000余亩。为了提高“太湖1号”青虾新品种的养殖产量与商品率,在溧阳青虾现代精品园区选择2只标准化池塘,实施了“太湖1号”青虾秋季二茬池塘高效单养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杂交青虾"太湖1号"(以下简称"太湖1号")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一个淡水虾类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等特点。目前,对青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虾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有关饲料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需要量方面的研究不多。而饲料生产企业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殖  相似文献   

14.
江苏常熟市2011年"太湖1号"青虾繁育点之一:古里镇联泾村水产养殖示范户李建国采用"太湖1号"F1代作为亲本繁殖青虾苗获高产(表1),现总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青虾种质、苗种质量,推动青虾养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在实施省水产局“池塘主养青虾技术”项目中于1999年6-8月开展青虾繁育对比试验,现作简要总结。一、试验材料1.试验环境试验组采用阳澄湖抱卵虾繁育,对照组采用太湖抱卵虾繁育,地点选择本市城北斜任村水产场,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毒无污染。2试验池条件池塘4-10亩,塘底平坦,淤泥20-30厘米,坡度1:2,水深1.3米左右。试验组H只塘为6号、7号,面积3.7亩、8.3亩,计12亩;对照组四只塘为2号、3号、5号、10号,面积4.5亩、4.5亩、8.8亩、10…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天津市引进杂交青虾"太湖1号",尝试在稻田进行自然放养,建立了相应的养殖技术模式,本模式在天津市宝坻区进行了示范。杂交青虾"太湖一号"平均产量8.43千克/亩,累计虾稻立体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比单季稻高541元,增效较为显著。为了进一步在我市推广杂交青虾"太湖1号",现将虾稻立体养殖技术模式总结如下,以期为杂交青虾"太湖1号"良种的推广养殖提供  相似文献   

17.
<正>"太湖1号"青虾是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近几年来推广的青虾新品种,它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体形、体色、光泽和耐力好,增效明显,抗病力强等诸多特点。江苏省句容市自2011年引进以来,尤其是2012年通过实施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太湖1号’青虾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以来,通过大力推广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出现了很多双季养殖单产100 kg/667 m2以上、效益6 000元/667 m2以上的高产高效典型。  相似文献   

18.
<正>青虾、学名日本沼虾,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湖泊、池塘中,该虾适应性强,分布广,具有养殖周期短,繁殖力强,养殖效益高等特点。"太湖一号"青虾是江苏省三项工程重大示范推广项目的重要养殖品种,作为新品种,其养殖技术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试验。越冬期间(12月~翌年2月),多数青虾养殖户在管理上往往采取不投饲料,自然冬眠的方法,但根据青虾生物学特性和  相似文献   

19.
在本试验中,主要研究了"太湖1号"青虾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旨在为"太湖1号"青虾育苗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9亩,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底平坦,周边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2月30日,河北省农业厅组织7名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5个项目(青虾规模化苗种繁育和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集成与示范;泥鳅苗种工厂化繁育与鱼种培育技术研究;七彩鲑引种、繁育研究及养殖技术推广;黑龙港流域大宗淡水鱼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技术研究;硬头鳟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了鉴定。与会专家分别听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