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978-1979年在龙头水库进行了浮游植物初级产量和浮游生物生物量的研究。浮游植物初级产量每昼夜平均为1.88克碳/米^2。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为5:764mg/L和0:587mg/L。用龙头水库的实例来讨论水域生态系的供饵能力、鲢鳙鱼产力和鱼种的合理放养量。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7月 2 2日对太平湖的浮游生物现状进行了研究。太平湖浮游生物种类共计61个种 (属 ) ,浮游植物有 39属 ,浮游动物为 2 2个种属。太平湖浮游生物量的特点是浮游植物高而浮游动物低。浮游植物量为 33 91mg/l,优势种群为硅藻门、绿藻门和裸藻门 ,从分布上看中、上游浮游植物量明显高于下游 ,上层高于底层 ;浮游动物量为0 45mg/l,优势种群为轮虫 ,其分布规律是上游高于中、下游 ,底层高于上层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 1 2 66g/m2 ·d ,水柱日毛产量为 2 0 91gO2 /m2 ·d ,浮游生物可提供的鲢、鳙鱼产力为 2 1 1 63kg/hm2 。太平湖为超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3.
巢湖水域浮游生物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建明 《河北渔业》2005,(4):18-21,29
通过对巢湖水域浮游生物调查,鉴定记录了浮游植物70种,浮游动物35属,46种。分析了水域浮游生物数量结构和区系结构特点,对水域环境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原因提出渔业思路。  相似文献   

4.
何志辉 《淡水渔业》1982,(1):16-19,25
浮游生物与渔业有着密切关系,不少读者希望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为(?)读者,本编辑部特约大连水产学院何志辉副教授为本刊撰写《浮游生物和淡水渔业》讲座。讲座共五讲:1.浮游植物;2.浮游动物;3.浮游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4.浮游生物量和水域鱼产力;5.鱼池施肥和浮游生物。从本期起,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5.
张萍 《齐鲁渔业》2012,(4):26-27
浮游生物是一个重要生态群落,数量大,分布广,种类组成十分复杂,既包括浮游植物,又包括浮游动物。研究这两类浮游生物在时间、空间上的数量变动和种类组成变化(季节分布、平面分布、垂直分布)是海洋综合调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它对阐明海洋物理、化学、地质等现象的变化规律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浮游生物是海洋经济动物(包括上、中层鱼类和幼鱼)的饵料基础,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起重要作用,它的产量和分布可直接影响虾类、贝类和鱼类等水产动物的繁殖和洄游,从而影响渔业产量。  相似文献   

6.
太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鱼产力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太阳能是水域生物生产过程的主要能源,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代表着太阳能在水域中的固定速率,是衡量水体生产性能的主要参数,也是反映水体浮游植物供饵能力和产鱼潜力的重要依据。1981年4月至9月,我们按月对太湖八个湖区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浮游生物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浮游生物种群结构是评价水质差异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解江西省抚河流域的水质状况,在抚河设置了9个监测断面,并于2021年9月到2022年8月对各点位的浮游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抚河流域共鉴定有浮游植物304种,浮游动物共有158种;浮游植物的密度波动范围为1.29~49.86×105 cell/L;浮游动物的密度波动范围为50.00~4950.00 ind/L;在浮游植物功能群中,C、D、G、H1、M、MP、W1、X2和Y为优势功能群,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95.63%;浮游动物功能群中,功能群RC的生物量最大,占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48.81%。  相似文献   

8.
冯向阳  张欣  蔡焰值  赵明 《河北渔业》2011,(5):19-29,45
<正>本次潘家口水库浮游生物调查,初级渔业生产力的评估是受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对潘家口水库既能进行渔业生产,又能利用生物链净化水质的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大多数跨界水库水域基本上处于自然生物链不平衡循环,库区鱼类资源量大量减少,尤其是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滤食性鱼类产量严重下滑,从而导致库区水域普遍面临富营养化的问题,出现水库水体营养盐含量不断上升、生产力从低  相似文献   

9.
<正>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部分浮游生物具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灵活游动。浮游生物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中,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移动能力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这类生物总称为浮游生物。它们在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的种类复杂、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1-1994年对蛤蟆通水库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浮游植物8门96种属,浮游动物86种属;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4.624mg/l,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平均为2.631mg/l;浮游植物生物量中以硅藻为主,占48.30%,浮游动物生物量中轮虫类最高,占67.0%;鱼类生长期(5-9月)浮游植物生物量10.992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3.315mg/l;冰封期冰下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等明显与越冬池冰下游浮植不同。浮游生物可提供的鱼产潜力为540.9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河流浮游生物种群的沿程变化,针对我国唯一一条大型热带河流-海南南渡江进行生物监测和调查研究。生物监测分丰水、枯水两期开展,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51种,丰度为2.62&#215;105~26.25&#215; 105 cells/L,香农-威纳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4~2.9;同站点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门74种,丰度为0.01~ 157.5 ind./L,香农-威纳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4~2.6。 研究结果表明,南渡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沿程变化受梯级水电建设影响较大,水库浮游生物丰度一般高于河流干流。尽管热带河流气温季节变化不大,丰水、枯水水量变化对浮游生物群落影响显著。枯水期浮游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均低于丰水期,且沿程变化更加不规则,与枯水期梯级水电蓄水大规模改变水流连通性有关。与浮游植物相比,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同一河流的沿程变化和季节变化更加显著,说明所研究河段浮游动物对栖息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2.
滤食性贝类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养殖种类,规模化养殖极大地增加了近岸水域中贝类的数量。贝类生理过程和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海洋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梳理了目前关于贝类对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规模化贝类养殖对养殖区及毗连水域的浮游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机制:贝类的滤食对浮游生物产生强烈的下行控制作用而降低浮游生物的数量;选择性捕食改变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贝类的排泄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贝类的生物沉积则导致硅(Si)元素的沉积和埋藏,改变了生源要素的比例,对硅藻等浮游植物产生了限制;贝类养殖设施的阻流作用使浮游生物在养殖区的滞留时间延长,增加了浮游生物被捕食的概率;贝类养殖显著增加了海鞘等滤食性附着生物的数量,从而也对浮游生物产生了影响。此外,还提出了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围圈内外水质变化不大;浮游植物分别为48种和40种;浮游动物分别为20种和19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14×105个/L和9.84×105个/L,生物量分别为1.07 mg/L和2.05 mg/L;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393个/L和686个/L,生物量分别为0.79 mg/L和1.15 mg/L.结果表明,围圈养鱼对水质和浮游生物种类影响不大,但对浮游生物的数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滤食性或杂食性鱼类对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国内外已做过很多工作。罗非鱼作为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不仅能够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还通过自身的摄食和代谢活动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1~4]。Drenner等[5]研究罗非鱼在Kinneret湖中对浮游生物的摄食选择性后指出,罗非鱼对浮游动物和大型浮游植物具有压制作用,同时能促进超微浮游植物的发展。因此养殖池塘中放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不仅能够提高池塘的物质利用效率,还会起到稳定养殖环境的作用。本文结合台湾红罗非鱼(Ore…  相似文献   

15.
研究河流浮游生物群落沿程变化,为水库生态调度及河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南渡江设10个监测点,于2014年8月1-5日(丰水期)与2015年1月21-26日(枯水期)采集浮游生物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丰、枯水两期生物监测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51种,丰度2.62×105~26.25×105个/L,香农-威纳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4~2.9;浮游动物5门74种,丰度0.01~157.5个/L,香农-威纳指数为1.4~2.6。南渡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沿程变化受梯级水电站建设影响较大,水库浮游生物丰度一般高于河道。尽管热带河流气温季节变化小,丰、枯水期水量变化对浮游生物群落影响显著。枯水期浮游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均低于丰水期,且沿程变化幅度更大,与枯水期水电站蓄水大规模改变水流连通性有关。与浮游植物相比,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同一河流的沿程变化和季节变化更加显著,说明所研究河段浮游动物对栖息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于2021年秋季,对济南大明湖开展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49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8.98%;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26.31×106cells/L和28.964 mg/L。浮游动物4类10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数最多,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40.00%;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80 ind./L和0.018 mg/L。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554和1.935。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表明,湖区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污染程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松花江哈尔滨段冬季冰下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揭示调查江段冰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松花江哈尔滨段冰下共发现了6门30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均值为16.32×104ind/L,生物量均值为0.1579mg/L,优势种中优势度较高的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是典型的污染指示种;浮游动物鉴定有4类15种属,密度均值为31ind/L、生物量均值为0.09mg/L,主要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常见的冰下优势轮虫;浮游生物兼有冬季北方河流特点和轻度污染河流特征。CCA分析显示,上、中、下游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差异较大。影响冰下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硝酸盐氮、钾离子和浮游动物的数量;亚硝酸盐氮、钙离子、总磷是影响水域冰下浮游动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紫金铜矿事故后棉花滩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基本情况,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面综合利用效益,恢复生产秩序及水域合理生态结构,根据水库型态设置22采样点,对棉花滩水库浮游生物的密度及生物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6门、35属、43种,密度为14.16×104~ 131.66×104个/L,平均密度为42.89×104个/L,生物量为0.096 ~7.174 mg/L,平均生物量为1.401 mg/L,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在空间上呈现从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的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628 ~2.67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31 ~0.839,根据评价标准判断,大都属轻度污染.浮游动物4门、13种,密度为36 ~ 285个/L,平均密度为个79个/L,生物量为0.154 ~3.110 mg/L,平均生物量为1.421 mg/L;多样性指数为1.300 ~2.441,均匀度指数为0.625~0.982.棉花滩水库浮游植物为硅藻-绿藻型,生物评价其属于中营养型;事故发生水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外界的干扰,呈现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松浦试验场(哈尔滨地区1996-1997年越冬期冰下浮游生物、溶解氧、pH值的相互关系及对越冬鱼类的影响。4个试验地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26.83mg/L,优势种类为小环藻、甲藻、隐藻、直链藻等;最稳定的优势种是小环藻,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3.29mg/L。轮虫类是影响浮游动物变化的主要因子。探讨了鱼类越冬成活率与浮游生物、溶解氧、pH值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影响鱼类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花园湖浮游生物调查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006年1月对花园湖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浮游植物59种,隶属于8门,平均生物量3.97 mg/L,优势种群为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浮游动物35种,隶属于4门19属,平均生物量5.65 mg/L。估算年鱼产力为587 584 kg。花园湖已进入富营养化中期。建议优化鱼类品种结构,实现由单纯追求产量向质量效益型渔业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